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港台的中文媒體如Matters和方格子上比較少人討論筆記方法,Medium上有一點點;反而大陸的,如知乎、少數派甚至B站都有不少相關的文章和影片。不知道是跟讀者基數有關,還是大家對筆記方法興趣缺缺。
副作用是,在Google上輸入「卡片盒筆記法」,我寫的文章都能排在第一頁。
前面三篇已大致講了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法的來源、原理,以及對我的啟發,是時候講講實際上的操作——
我不認為今天還有人會真的用筆和卡片來做筆記,那怕真的有,當出差或搬家時,將會非常痛苦,所以我們還是談論一下電子化的卡片吧。
紙和筆都能做到的事情,幾乎任何一個筆記軟件都能做到,那怕是Mac和iPhone自帶的Notes,Google的Keep,以至免費但功能強大的微軟OneNote,都能應付自如,只要跟隨上一篇
2020熱門筆記方法 顛覆了我的創作思維 所說的原則,配上你自己能看懂的連結,就能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但既然用上電腦或手機,還要手動編寫鏈結,似乎有點愚蠢,所以還是好好利用軟件自帶的連結功能吧!
Evernote可以勝任嗎?
以我自己最常用的Evernote為例,任何一條筆記都有獨立的「地址」,只要把它拷貝出來(按「複製記事連結」Copy Note Link),就可以黏貼在任何與這條筆記相關的其他筆記上。
Evernote上的「複製記事連結」可以做出筆記之間的內部連結
不過,這只是單向的連結,要兩條筆記互相指向的話,就要手動把另一條筆記的連結,同時插入到目前的這條上。雖然有點麻煩,但若你像我,用了Evernote多年又不想換到其他筆記軟件上,這也是個可行的辦法。
第二個比較常用的軟件,是Notion
Notion本身也沒有雙向連結(Bi-directional Link)的功能,也不像Evernote可以把連結插入到筆記內的指定位置,但它的Database 可以加入「Relation」這個條件(Property),這樣筆記與筆記之間就可以互相關聯,勉強可以達到卡片盒的效果。問題是,只能做到筆記與筆記的整體關聯,做不到某一個句子/名詞、某一點的精準連結。
在Notion的Database上可設置Relation這條件特性
正如我在
Zettelkasten卡片盒裡有什麼神奇魔法? 所說,卡片盒筆記法進入大眾眼中,是因為Roam Reseacrh這個創新的筆記軟件,本來我也打算安裝來試用,並加入了Waiting List。可能因為反應激烈,令Roam團隊的自信心爆棚,竟然開價
15美元一個月!
以我小氣的性格,怎可能為一個從沒用過的軟件奉上180美元年費?幸好世上軟件多的事,馬上給我找到Roam的替代品——Obsidian(黑曜石)。
過去一個月,幾乎每天都用Obsidian來試用卡片盒筆記法,事實上,關於卡片盒筆記法的這幾篇文章,都是用Obsidian寫出來的。
Obsidian有幾個優點:
1. 免費
2. 雙向連結
雖然不是Roam,但具有Roam的最大賣點。在筆記的任何位置,只要打上兩個方括號,寫上文檔名稱( [[文檔名稱 ]]) ,它就會自動為你開出一個新的文檔,並自動把兩個文檔互相連結在一起,不用自己手動去複製和黏貼。
在內文打上[[文檔名稱]],軟件會自動為了開出新的文檔
3. 可視化
與Roam一樣,Obsidian也有可視化功能(Graph View),讓你看到筆記與筆記之間是如何聯繫在一起,如何組成網絡的:
4. 本地存檔
Obsidian內的所有文檔,都以Markdown格式存在你自己的電腦內,也可以把它放在iCloud, Dropbox, OneDrive等雲端上。
才用了一個月,不敢說它有多好,往後在實戰的篇章中,會進一步和大家分享它的優缺點。
但目前看來,它比Evernote和Notion更適合作為卡片盒筆記法的應用,因為:
- 用的是Markdown格式的純文字檔,任何系統以及大部份軟件都能打開,一但Obsidian倒閉了,文檔也可繼續沿用。
- 文檔可以保存在自己覺得可靠的地方,譬如自己的電腦或者自己信得過的雲端。
- Evernote、Notion 甚至Roam都是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都會存在Vendor Lock-in的問題,用的時間長了、儲存的筆記多了,無形中就會被它「綁架」,要不付費獲取更好的服務或更大的存量,要不就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把筆記搬家,使用成本是會逐年上升的。
- SaaS還有一個潛在風險,就是你永遠不知道有沒有強力部門在監控你的筆記,要知道,Evernote和Notion在大陸使用,是無需翻牆的......
好的筆記法有助學習
最後,順帶一提,有孩子的讀者,不妨讓子女好好學習使用這筆記法。以我個人為例,在初中高中時,因為記性奇差,即使很勤奮用功,學業成績都是勉強過關的那種; 然而到了大學,卻突飛猛進,GPA每次都在3.0以上,最後一個學期更達到3.8!
大學時期的我,除了讀書什麼都幹——系會、系報、學生會、劇社、辯論隊、打工兼職、與各系系花保持友誼⋯⋯成績仍能驕人,原因是我自創了一種應試方法——當時的我上課從不寫筆記,只在下課後複印其他同學的筆記,並在考試前把這些筆記用自己的文字扼要地重寫一次,這方法大大的改善了我的記憶力,也令我對課本和知識更融會貫通。
只是後來投身社會,慢慢的忘了自己曾有這種類似卡片盒筆記法的操作,也沒有把它聯繫到自己的寫作事業上,直至最近,才想起來⋯⋯
下一篇,我們進入實戰,用筆記法來協助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