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bce
General Gaius Marius reforms the roman army Marius allowed the landless poor to join the army, organizing it into cohorts (of around 480 men) and legions (of around 5,500).
在公元前104年,羅馬將軍蓋烏斯·馬略(Gaius Marius)進行了一場徹底的軍事改革,對羅馬軍隊的結構和招募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
馬略打破了過去僅限於有財產者服役的規則,首次允許無地貧民加入軍隊,為這些社會底層人士提供了穩定的收入和未來的土地獎勵。此舉不僅壯大了羅馬的軍事力量,還增加了軍隊的忠誠度,因為士兵對指揮官產生了依賴感,而非對羅馬元老院。
在組織方面,他將軍隊重新編制為由約480名士兵組成的「步兵大隊」(cohort),而每支軍團(legion)由約5,500名士兵構成,極大地提升了戰鬥力和靈活性。這些改革不僅使羅馬軍隊在日後的戰役中屢戰屢勝,也為共和國轉變為帝國奠定了基礎。馬略的改革被認為是羅馬軍事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蓋烏斯·馬略(Gaius Marius,前157年-前86年)是古羅馬共和國後期的一位傑出政治家與軍事將領。他出生於意大利中部的小城阿爾皮努姆,家庭背景普通,但憑藉自身的才能步入政壇,成為一位「新人」(novus homo)——首位在家族中當選執政官的人。
馬略以其軍事改革而聞名於世。他於前107年首次當選執政官,隨即對羅馬軍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改革徹底改變了羅馬軍事結構:
這些改革不僅增強了羅馬軍事實力,也使軍隊對將領個人更加忠誠,成為後來羅馬內戰的重要因素。
在軍事上,馬略七次當選執政官,創下紀錄。他在對抗日耳曼部落(如金布里人與條頓人)的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成功保護了羅馬的邊界安全。此外,他還參與了對努米底亞的戰爭(即朱古達戰爭),最終俘虜努米底亞國王朱古達,鞏固了自己的威望。
馬略在政壇上的崛起引發了與元老院的矛盾。他屢次利用平民派的支持對抗貴族派,並與其宿敵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蘇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展開了激烈鬥爭。兩人之間的爭權對立為後來的羅馬內戰埋下伏筆。
在前86年,馬略第七次當選執政官,但不久後便病逝,結束了其波瀾壯闊的一生。
蓋烏斯·馬略被認為是羅馬歷史上一位關鍵性人物。他的改革奠定了羅馬帝國的軍事基礎,但也使軍事將領權力過大,削弱了共和國的穩定性。他的功過相互交織,使得後人對他的評價充滿爭議。
馬略是一位憑實力改變羅馬命運的平民英雄,同時也是羅馬共和國內部紛亂的先聲。
104 BCE,正值中國的 西漢時期,具體來說是漢武帝劉徹的統治時期(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皇帝,以積極推行改革和擴張疆域著稱。
當時,西漢正處於強盛的階段,漢武帝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例如與匈奴作戰,派張騫出使西域,並建立了絲綢之路。與此同時,羅馬共和國則由蓋烏斯·馬略推行軍事改革,為羅馬帝國的後續崛起奠定基礎。兩大文明雖然相隔遙遠,但都在塑造世界歷史的進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