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護理的正確方法與誤區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民眾拿了張照片來問 :「傷口邊緣白白的死皮會一直脫落又增生。有什麼合適的敷料或換藥方式?」

然後,旁邊就一些〝好心人士〞開始各自推薦產品,說是自己的阿公、自己的親友都用這個,很~~有效,讓提問者也可以試試看。


我在旁邊聽著,努力著不翻白眼,試著冷靜的反問了他們一句:「那麼這個傷口是什麼原因而好不了呢?」、「只是因為沒有用妳們推薦的這個東西嗎?」

結果,一片靜默,沒人回答。

果然,我就是句點王。

不是,是因為沒有人回答的出來啊!


因為我是專業人士,是受訓過的傷口護理師,有些事情還是得堅持守住底線。

如果這是地下電台在賣藥,那我就緊摀住耳朵,當沒聽到。但傷口照護,不是在賣跌打損傷膏藥啊!不能像電台賣藥一樣:「現在我們接聽彰化的張小姐,來為我們的產品做見證!」拜託~專業一點嘛!

好的,我冷靜一點。試著理解一下,因為大家都不懂,所以才會有如此的反應和行為。


在我進「傷口護理」的啟蒙階段時,有幸邀請到國外的講師來上課並示範,我們發現他們在演示的時候,絕對不會只告訴你要怎麼做,一定會先說明:「因為有什麼樣的狀況,我們希望改善這個情況,所以用這個方式來處理。因為這個方式的什麼原理作用,可以幫助改善這個情況,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就可以利用這個方式來處理。」

落落長一段,像繞口令,看不懂?沒關係,我再舉例。


靜脈性潰瘍,是因為淺層靜脈回流不全 (明顯特徵:靜脈曲張),過多的水分液體蓄積在下肢,皮膚承受過高的壓力而被撐破了,造成潰瘍傷口。

為了讓蓄積的水分,可以擠壓到深層的靜脈系統,降低淺層靜脈的蓄積空間,改善皮膚的高壓,我們可以搭配壓力性治療,譬如纏彈性繃帶,或是穿彈性襪。


雖然大家都會將之簡化到,靜脈性潰瘍→纏彈繃、穿彈性襪。但是中間的過程緣由,請專業人員還是要熟知,記在腦海,這樣才不容易被問倒。也請民眾要稍微了解一下。就算是專業性太高,理解太難,但「邏輯的思維」還是要建立起來。

如果對方說法邏輯不通的,聽起來覺得哪裡怪怪的,請再多詢問幾句。真正的專業人員,是不怕妳問,只怕你沒聽懂。建立起邏輯思維,也能減少被騙的機會。


若再回到那張傷口照片上,我會這樣回答:

邊緣白白的死皮,其實是被浸潤的角質層,角質本就會一直堆積、脫落、再新生堆積的,所以那是正常反應。

但是會發白是因為被浸潤,表示傷口太潮濕了。所以建議使用泡棉敷料,可以增加滲出液的吸收,就能改善角質層被浸潤發白的問題。

同時,吸收滲出液後的泡棉敷料,也可幫助維持濕潤環境,有助於傷口的生長和癒合。


這個過程中,我先〝判斷〞出傷口面臨的問題,也就是白白的死皮是什麼?知道了那是被浸潤後的角質層,就得出了重要的問題點 ─ 傷口太濕了! 

之後再針對這個問題點去做改善,就可以推導出,使用「泡棉敷料」這個建議了。

若沒經過這個思考過程,那些〝好心人士〞一堆人建議用傷口凝膠,那反而會讓傷口過度潮濕、持續浸潤,根本無法解決到問題啊!


你阿公使用有效,並不代表別人也適合這樣做。

就像是妳的感冒藥,也不會隨便給別人吃吧!


要知道,傷口有自己的癒合過程和評估系統,有科學邏輯的處理方式。傷口若超過一個月未改善,請諮詢相關專業人員,尋求適當的協助。


(P.S. 本文的推論過程,僅限個別的傷口狀況,無法套用至所有傷口類型和樣貌。仍應依詢個別的傷口評估和判斷後,給予合適的傷口處置建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可能不適合護理
2會員
47內容數
走了18年護理臨床,現在才發現不適合,會不會太晚了?
2025/04/23
溫顓詩照顧一位工作繁忙的患者。患者因工作忙碌而沒有遵照醫囑就醫和照顧傷口,溫顓詩盡力提供專業建議和同理心,但最終還是尊重病人的自主選擇,即使她明白傷口癒合與否取決於病人自身。
Thumbnail
2025/04/23
溫顓詩照顧一位工作繁忙的患者。患者因工作忙碌而沒有遵照醫囑就醫和照顧傷口,溫顓詩盡力提供專業建議和同理心,但最終還是尊重病人的自主選擇,即使她明白傷口癒合與否取決於病人自身。
Thumbnail
2025/04/19
一位患者因工作繁忙而忽略足部黴菌感染嚴重傷口,即使建議改變穿鞋習慣或休養,患者仍執著於工作,引發醫護人員的無奈與反思,並藉此探討「課題分離」的概念。
2025/04/19
一位患者因工作繁忙而忽略足部黴菌感染嚴重傷口,即使建議改變穿鞋習慣或休養,患者仍執著於工作,引發醫護人員的無奈與反思,並藉此探討「課題分離」的概念。
2025/03/23
探討遠距傷口照護的可能性,並反思臺灣醫療體系中,民眾過度依賴醫療院所,缺乏自我照護能力的現象。以國外經驗為例,說明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確保敷料的可及性、以及提供完善的換藥技術指導,讓民眾在家也能自行照護傷口。同時,也呼籲醫療人員改變心態,鼓勵民眾學習獨立自主,降低醫療資源的浪費,提升醫療效率。
Thumbnail
2025/03/23
探討遠距傷口照護的可能性,並反思臺灣醫療體系中,民眾過度依賴醫療院所,缺乏自我照護能力的現象。以國外經驗為例,說明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確保敷料的可及性、以及提供完善的換藥技術指導,讓民眾在家也能自行照護傷口。同時,也呼籲醫療人員改變心態,鼓勵民眾學習獨立自主,降低醫療資源的浪費,提升醫療效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按摩師的空間感知能力:精準判斷與客製化服務的關鍵。本文分享一個案例,說明如何透過敏銳的空間感知能力,精準找出客戶肩頸痠痛的真正問題根源,並提供提升空間感知能力、建立客戶信任、堅持專業原則等建議,以及按摩師應重視的問題本質、溝通與即時調整的重要性。
Thumbnail
按摩師的空間感知能力:精準判斷與客製化服務的關鍵。本文分享一個案例,說明如何透過敏銳的空間感知能力,精準找出客戶肩頸痠痛的真正問題根源,並提供提升空間感知能力、建立客戶信任、堅持專業原則等建議,以及按摩師應重視的問題本質、溝通與即時調整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糖尿病足病患傷口的管理過程,分析了傷口再發的原因及其與鞋具選擇的關聯。藉由適當的傷口處理與專業的鞋具調整,改善足底壓力是促進傷口癒合的關鍵。特別是對於經歷多次創傷癒合的病患,必須注重源頭管理,確保減壓鞋具的適合性與專業技術的運用,以有效減少潰爛風險。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糖尿病足病患傷口的管理過程,分析了傷口再發的原因及其與鞋具選擇的關聯。藉由適當的傷口處理與專業的鞋具調整,改善足底壓力是促進傷口癒合的關鍵。特別是對於經歷多次創傷癒合的病患,必須注重源頭管理,確保減壓鞋具的適合性與專業技術的運用,以有效減少潰爛風險。
Thumbnail
面對傷口問題,許多人容易被誤導,依賴非專業人士的建議而忽略了邏輯思維的建立。專業的傷口護理不僅需要了解症狀,還要能夠辨析問題根源,選擇合適的敷料來促進癒合。只有透過正確的問題判斷和專業的知識,才能有效改善傷口情況,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與影響。
Thumbnail
面對傷口問題,許多人容易被誤導,依賴非專業人士的建議而忽略了邏輯思維的建立。專業的傷口護理不僅需要了解症狀,還要能夠辨析問題根源,選擇合適的敷料來促進癒合。只有透過正確的問題判斷和專業的知識,才能有效改善傷口情況,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與影響。
Thumbnail
脆皮貓貓的傷口照護繼續下去,後續的問題便來到了:當傷口無法直接縫何閉合的時候,傷口上的敷料又該選些什麼呢? 這樣的疑惑很常在門診時看到家長們在傷口上塗滿了各種東西或貼上了各式各樣的傷口照護商品,也是以前最常聽到住院醫師抱怨手術房或是被手術房抱怨的問題。
Thumbnail
脆皮貓貓的傷口照護繼續下去,後續的問題便來到了:當傷口無法直接縫何閉合的時候,傷口上的敷料又該選些什麼呢? 這樣的疑惑很常在門診時看到家長們在傷口上塗滿了各種東西或貼上了各式各樣的傷口照護商品,也是以前最常聽到住院醫師抱怨手術房或是被手術房抱怨的問題。
Thumbnail
在外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撕裂傷的縫合傷口問題,其實這類患者也是在急診居多,因為近期又有遇到縫合傷口的一些相關爭議性議題,所以我把縫合傷口的一些注意事項大致上分享一下,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在外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撕裂傷的縫合傷口問題,其實這類患者也是在急診居多,因為近期又有遇到縫合傷口的一些相關爭議性議題,所以我把縫合傷口的一些注意事項大致上分享一下,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前陣子煎魚翻面的過程中,不小心被濺起的油燙傷了手臂,在照護傷口的過程中,學習了不少,決定寫下來! 首先,燙傷的處理步驟,沖水至少45分鐘,沖冷水45分後,燙傷的部分還是有熱度,我去找了冰塊包在浸濕的廚房紙巾包著,因為傷口有點不小,跟持續地感受到燙,決定去診所看診。 沖水45分鐘後跟冰敷後去診所就
Thumbnail
前陣子煎魚翻面的過程中,不小心被濺起的油燙傷了手臂,在照護傷口的過程中,學習了不少,決定寫下來! 首先,燙傷的處理步驟,沖水至少45分鐘,沖冷水45分後,燙傷的部分還是有熱度,我去找了冰塊包在浸濕的廚房紙巾包著,因為傷口有點不小,跟持續地感受到燙,決定去診所看診。 沖水45分鐘後跟冰敷後去診所就
Thumbnail
在門診中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這個問題:我需要治療多長時間才會好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牽涉到了非常多的面向,我們可以先粗分成三個方向:身體因素、治療因素與外在因素。 身體因素 包含了疾病嚴重度、身體健康程度等。比如說,雖然都是腰痛,腰椎滑脫跟單純拉傷,恢復時間就會天差地遠:拉傷可能一兩天就好了,
Thumbnail
在門診中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這個問題:我需要治療多長時間才會好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牽涉到了非常多的面向,我們可以先粗分成三個方向:身體因素、治療因素與外在因素。 身體因素 包含了疾病嚴重度、身體健康程度等。比如說,雖然都是腰痛,腰椎滑脫跟單純拉傷,恢復時間就會天差地遠:拉傷可能一兩天就好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