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週,溫顓詩再次為這位「身負重任」的張先生處理傷口。
「請問您去看皮膚科了嗎?有沒有領取藥物或藥膏治療您的黴菌感染問題?」
「我上週真的很忙,每天都要開會,我沒有時間去看皮膚科。」張先生依舊表達了工作至上的原則。
溫顓詩吸了一口氣,緩一緩自己的情緒後,繼續問道。
「那你有自己在家換藥嗎?有把紗布、敷料拿掉,好好的清潔傷口和周邊的皮膚嗎?」
溫顓詩看了一眼敷料袋中,已經被剪裁成很多的小片,明顯就是其他診所的護理師幫他剪的。從這邊溫顓詩就大概可以猜出,他應該也沒有遵照建議,在家自行清潔傷口和換藥。
「傷口我不敢碰水,我都去附近的診所給別人換藥。」果然如溫顓詩猜想的。既然可以撥出時間去其他診所換藥,為何不能抽空去看皮膚科呢?
溫顓詩已經不想再問下去了。
「張先生,我還是希望您可以依照我給你的建議,好好的去照顧您的傷口。光是每天去換藥,其他部分都沒做,這樣傷口是不會進步的。」溫顓詩語氣嚴肅,希望他能夠好好的聽進去。
「不是我不做,是我真的很忙啊!妳可以體諒我每天的事情有多麼~的多,工作有多麼~緊湊嗎?每個人都要找我,我責任真的很重大!」張先生依然在重複他的工作有多麼重要,他有多偉大。
溫顓詩試著讓自己冷靜下來,不想和患者起衝突。
民眾都期望醫護人員要用「同理心」去對待患者。我們的確是有同理他們啊!我們同理患者在面對身上的病痛,所造成的不舒服,所以努力的想方設法,希望能盡速解決患者病痛的問題,進而消除那些造成的不舒服。簡單來說,就是病痛造成了不舒服,解決了病痛就沒有了不舒服。
但是民眾往往在意的是,醫護人員有沒有去同理他們"心理上"的不舒服,他們尋求的是,像小時候生病時,媽媽會特別溫柔的對待他們。「可憐的小寶貝 ~,好好躺著,媽媽來餵你吃些東西。」
我們是專業醫護人員,你來到門診,應該是來尋求專業的協助,我們該提供給你的,也是專業的見解和醫療服務,而不是來這裡討拍、討抱的。我們當然也會去關心患者心理上的不舒服,但主要還是以解決醫療問題為主,這才是你來求診的目的吧。
「張先生,我無法替你做任何決定,我只能告訴你,我所觀察和評估到的狀況,以及給你照護上的建議,要不要採納意見,也是你的選擇。我也只能告訴你,傷口在你身上,身體是你的,受苦不舒服的也是你,該如何抉擇,你自己想清楚就好。」
溫顓詩最後也只能這樣說了。因為給什麼建議,對方總是有話說、總是有理由。而這件事情 (傷口好轉或癒合) 能不能成,最終還是要靠他自己。也就是說:我無法替你做決定,因為後果也是你在承擔。
「好的,我知道。」
不知道張先生是不是真的有把溫顓詩的話聽進去,因為他真的把工作看待的比他的命還重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