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一進診間就很緊張的說:「傷照師~~我先生的傷口又跑出來了啦!妳趕快幫我們看看要怎麼辦?」
「這個傷口我已經換5年了,好不容易已經好了,結果傷口又跑出來,很煩內!」
我接觸這個伯伯的傷口,大約半年的時間。經過審慎評估和傷口處理、選擇合適敷料使用、並指導阿姨居家換藥、再固定回診追蹤,在上週終於讓傷口癒合了。
冷靜的評估了一下傷口。果然,有新發壓傷(DTPI)痕跡。以前沒有,現在突然發生,那就要去循線追查這是如何來的?
先找找有什麼是〝新的改變〞呢?
以前腳還在換藥的時候,伯伯是穿「石膏鞋」,我看了一下剛剛他脫下的鞋子,咦!今天穿的是輔具鞋耶!
我問阿姨這雙鞋子是從什麼時候穿的?並且確認更換鞋子和新傷口出現的前後時序,最後推論出來,新的傷口可能與換新鞋子有相關。
因為伯伯的腳趾都已經被截趾了,再經過傷口清創和次級癒合(傷口切開後未縫合,靠肉芽組織生長填滿癒合) 後,足部的結構和形狀都已經和原本不同了。那雙鞋也是在五年前 (傷口清創前) 做的,開始出現傷口換藥後,就沒再拿出來穿過了。
上週傷口終於好不容易癒合了,阿姨才又再把它拿出來給伯伯穿。
嗯嗯,看來新發的傷口跟這雙鞋子的關聯性相當的大。
因為糖尿病足容易有足部變形的問題 (Charcot's Foot,夏柯氏足),再加上創傷癒合後的足型,也會有改變。五年前「量腳訂做」的鞋子,與現行的足型,已經完全不合了,所以穿著行走,就可能會有新的壓力點產生,造成足部的潰瘍。好在發現的早,及早找出原因,及早處理。
「阿姨,這個鞋子要拿回鞋具公司調整喔!需要重新量測足底壓力,如果有動態行進間的足底壓力會更好。請鞋具公司重新依照伯伯現在的腳型,調整鞋墊壓力和楦頭寬度。」
糖尿病足或是夏科氏足,因為足部的骨骼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幾乎可說是已經變形,讓原本可作為緩衝墊的足底脂肪層,也承受不了異常骨頭結構的壓力,直接與地面或鞋墊相互受力擠壓,使皮膚缺氧缺血而潰爛。
為了降低這些足底的「高壓區」,足底減壓的概念因應而生。但不可能都叫病人不要走路 (不走路就不會壓到傷口啦,但這違反人性),所以會著重在站立或行走時,把足底的「高壓區」轉移部份的壓力到「低壓區」;或是讓「高壓區」鏤空,不再受壓。
以上這些壓力調整都需要儀器量測,鞋子也需要專業製作。台灣有幾家專業的鞋具輔具廠商,都有提供這些專業的服務。該轉介就要轉介,專業的技術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來。
阿姨當天就立刻連絡廠商,直接把鞋具拿回店面去調整。兩週後回診追蹤,傷口已經完全好了!表示我的推測沒有錯,新發生的傷口果然和足底壓力有關。
鞋具廠商另外再幫伯伯在減壓鞋墊下,增加了一個矯正器,讓行走時會有點彈跳的感覺。這個目的是要使走路時,縮短足部接觸地面的時間,也就不會讓「高壓區」在下踩時的受力那麼大。這個原理叫Rocker shoes,跟慢跑鞋的概念很像。足部減壓鞋具還有很多種的減壓方式,這只是其中一種,而適合用哪一種鞋具,專業廠商會幫忙挑選和量測。
但是台灣較少有做「動態行進間的足底壓力」檢測,所以鞋子剛做好穿上的時候,可能因走路摩擦、有些微位移的情形,反而可能會在足部其它部位,新發生壓紅或傷口的狀況,所以前期必須跟鞋具廠商,保持密切的追蹤和調整,以確保最後是符合腳型和最好的減壓。
「傷口照護」還是需要做到〝源頭管理〞,要找出真正的〝問題點〞。針對問題,處理問題,並非著重在選擇產品或敷料。會用敷料沒有什麼了不起,會問對問題,能找到解答,才是真正的專業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