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是餘生》讀後心得,作者是寺尾哲也,筆名的來源挺有趣的。
這本很好看很好看,是那種即使撇去所有的共鳴要素也非常有趣的小說;但這本也很不好看,我想除了沒人沒肺的小變態之外應該都會被這本書的文字筆觸和劇情受到影響,運氣不好踩到雷點的話San值會狂掉。
這次的心得想要在不劇透的前提下具體談談我覺得有趣的地方,至於看完之後會不會難過就不太是這篇文章要考慮的事情。
我很喜歡群像劇,如果再加上混亂的時間軸要素的話那我會更喜歡;《子彈是餘生》並不是一部推理小說,但作者把短篇小說用非常有趣的方式串連在一起,這樣子的閱讀體驗會在你搞懂世界觀並且進一步得到所有答案的時候更加興奮。
有趣的是我猜作者可能自己也稍微有點玩心,在刻意隱去角色姓名的篇章之中偶爾還會藏一些東西讓人在腦海裡留個記號,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的體驗相當之好。
但畢竟群像劇是個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的選項,接著說「好看」又「不好看」的部分。
首先是作者的筆觸。
冷冽到無機質的文字與視角甚至角色的心情起伏都給人一種過於淡漠的旁觀狀態,無論敘述、故事的人稱如何,整本書大多時候都是有個人把發生的一切紀錄下來,僅此而已。
當然,我很喜歡這種風格。
其次是整部小說可能太過「聰明」這點。
雖然台灣人向來都有名校情結,但這個其實是有極限的——想像跟理解的極限。
前三志願、台清交成政大概可算是某種可實現的「憧憬」,或者其他評價不錯的高中和大學老實說也都在一般人可以努力抵達的問題,當然也有可能因為運氣不好或者志向不同選擇其他學校。
但天才之上的世界,就會突然變成玄幻科幻奇幻的設定。
很多人進了名校之後瘋掉不是沒有理由的,就像那些學識上的天才隨意輾壓你也不需要任何理由一樣,彼此之間觀察、理解世界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更可怕的是《子彈是餘生》寫的是天才中的天才中的天才這種疏離到理論上你可以從wiki找到簡歷的對象,這種完全沒有想要踩著地的題材選擇真的是相當有趣的視點。
當然,也有可能是距離太遠反而適合寫成故事也說不定。
這個門檻跟故事的好看與否無關,故事本身是極好的;但跟是否能夠共情有關,這部分我覺得就算不能共情也無所謂就是了。
我認為反映在考試成績、學術成就、棋力(?)的「聰明」數值是能具象化的,但歸根究柢他們也依舊是人,只有這樣故事才能成立。
最後則是BDSM元素的使用。
雖然著墨不多,但我反而認為這是這本書當中核心人物的出發點。乍看之下是恰當的點綴,可整篇讀完釐清人物順序之後就會有種「確實應該如此」的感想。
而即便是BDSM這個情感如此濃烈的題材,作者仍然是以一種疏離且淡漠的方式呈現,這樣的冷熱差我覺得很有意思。
這部分的情感也是最為真摯的,大概是會讓許多圈內朋友看得最難過的一段。
寫點閒聊。
發現作者跟我同年同屆的時候有點意外,因為大概就在他理論上最掙扎(但挺有趣的,整部書完全隱去了高中不談,這是為什麼呢)的年紀我在跟他的學長們瘋狂打電動……
魔獸讓人變成廢人的同時是不是也成為某種宣洩的出口呢?我不知道。
只是突然想起當年的這個時間軸時忽然有些慶幸,朋友們理論上應該都好好活到現在,過著自己或許不那麼開心但仍然可以呼吸的生活;雖然也有一些例外,但那些難過到說不出話的東西就不多談了。
附帶一提,我在跟我心理醫生聊到這本書時他的反應很有趣。
醫生跟我認識挺久了,他以前曾經在某個高中以一個禮拜一次的頻率回訪。
所以當我大致形容完這本書之後他的反應是「看這本書會讓我覺得自己還在工作。」
lol
但確實也是,這種高材生的螺旋悲劇似乎永遠不會有終結的一天,歡迎大家一起加入去你媽的存在主義的世界,真摯地建議想看這類書不如拿錢去看黃山料。
(頗為認真。)
整本書順順愉悅看完結果在後記那邊突然被捅一刀這是我沒想到的。
總而言之,非常有趣好看的一本書;或許不會讓你心情太好,但這種好看我認為在人生中是必要的養分。
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