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是餘生 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子彈是餘生是一本短篇小說集,對一陣子沒看台灣文學的我,滿訝異這個尺度(笑)。小說中貫穿對宿命的無力感,即使重來一遍,也不會選擇其他方式再活一遍。讀時很輕鬆,餘韻卻很沉重。這世代以競爭、功利主義為標竿,背頭藏有多少親手捏碎的骨肉與人性。高壓的就業環境,像慢性中毒般,被侵蝕、然後腐爛。


追逐天才

我很喜歡小花與介恆兩個角色的對立面,兩人彼此交流雖少,卻在相異中保有同質性。以小花的視角,介恆是天才,無人能及。小花無法接受介恆的同理,看起來不需要努力的天才,任何人在天才面前的強烈自卑。在你爭我奪的功利社會,誰不是和小花一樣?

有些人認為,只要努力就能有好結果。

如果此結果是符合普世的功成名就,我一向反駁此觀點。

追逐介恆的同學,更多的是一般人。要求自我打破極限是一回事,不顧任何代價取得成就,是另一回事。為了追求卓越,模糊了這些代價。

拿競賽選手吃「利他能」來論,我身邊也聽過一些真實案例,這變成了一種「為了更卓越而必須做的犧牲」。別人也都這麼做,我不得不吃。競賽的基本公平性,比如奧運不能使用禁藥,在學生的競賽場、考場上,不可能有這種檢測或規範,因此灰色地帶也就越來越深。我能理解,做出這樣抉擇的背後掙扎,也只是犧牲自己,來回應普世的期望,功利的最大化罷了。


raw-image



作者: 寺尾哲也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2/10/1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仰婷的文思奇想
39會員
31內容數
24歲 INTJ女 寫的東西包羅萬象,包含閱讀書評、電影藝術、哲學思考、旅遊與生活文學。
仰婷的文思奇想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馬伯庸的這本書,對歷史的考究詳盡。大量翻閱文獻,找專家諮詢,並以幽默的筆鋒寫出小人物、大朝廷,錯綜複雜的貪官污吏與民間疾苦。不拖泥帶水的強調敘事節奏,劇情緊湊、生動,恰當拿捏進度與文字力度。 在節奏快速,實用主義的社會裡,歷史與文學似乎成了冷門選項。馬伯庸筆下的歷史故事,削弱了龐大的厚重感.....
Thumbnail
2025/04/13
馬伯庸的這本書,對歷史的考究詳盡。大量翻閱文獻,找專家諮詢,並以幽默的筆鋒寫出小人物、大朝廷,錯綜複雜的貪官污吏與民間疾苦。不拖泥帶水的強調敘事節奏,劇情緊湊、生動,恰當拿捏進度與文字力度。 在節奏快速,實用主義的社會裡,歷史與文學似乎成了冷門選項。馬伯庸筆下的歷史故事,削弱了龐大的厚重感.....
Thumbnail
2024/09/22
John Berger是一位藝評家,他的藝術生涯起自於畫家,而真正讓他開始被大眾看見的作品為《觀看的方式》這部藝評作品,閒談則是他逝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散文集。
Thumbnail
2024/09/22
John Berger是一位藝評家,他的藝術生涯起自於畫家,而真正讓他開始被大眾看見的作品為《觀看的方式》這部藝評作品,閒談則是他逝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散文集。
Thumbnail
2024/09/18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有人稱這本書為《國敗論》,用來反襯亞當斯密著名的《國富論》,專注於談論的主軸在於為何國與國之間存在著諸多的不平等,有些過去繁榮的國家如今人民困苦、經濟萎縮,而過去並不富足、或是該稱一無所有的蠻荒之地,卻能夠躍升為世界列強,本書開門見山的告訴所有讀者:制度是一切的根源。
Thumbnail
2024/09/18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有人稱這本書為《國敗論》,用來反襯亞當斯密著名的《國富論》,專注於談論的主軸在於為何國與國之間存在著諸多的不平等,有些過去繁榮的國家如今人民困苦、經濟萎縮,而過去並不富足、或是該稱一無所有的蠻荒之地,卻能夠躍升為世界列強,本書開門見山的告訴所有讀者:制度是一切的根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選擇性忽視缺陷的前提,致使一切不合理皆能尋求幾句近似詭辯的開脫之詞,因此雖與主流負面意見相去甚遠,初閱卻仍不改「雖然如何但是如何」的正向回饋,然而,進入院線後的訪談與映後,作者針對提問現身說法,卻於透顯無關乎專有名詞的「平庸之惡」,而是編導功力是如何「平庸」,以致於無法去意識自身正遂行怎樣的「惡」。
Thumbnail
選擇性忽視缺陷的前提,致使一切不合理皆能尋求幾句近似詭辯的開脫之詞,因此雖與主流負面意見相去甚遠,初閱卻仍不改「雖然如何但是如何」的正向回饋,然而,進入院線後的訪談與映後,作者針對提問現身說法,卻於透顯無關乎專有名詞的「平庸之惡」,而是編導功力是如何「平庸」,以致於無法去意識自身正遂行怎樣的「惡」。
Thumbnail
我是說,這種內容不斷重複的無聊的書,到底會有幾個追求進步的意識生命體還想翻閱? 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當歷史的內容和結構不斷重複,尤其是當這些內容充斥著自我保護、循環往復、對未知的逃避與恐懼時,對那些渴望進步的意識生命體而言,這樣的世界是否還有吸引力,或者說,是否值得他們繼續關注與探索。 從這個角
Thumbnail
我是說,這種內容不斷重複的無聊的書,到底會有幾個追求進步的意識生命體還想翻閱? 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當歷史的內容和結構不斷重複,尤其是當這些內容充斥著自我保護、循環往復、對未知的逃避與恐懼時,對那些渴望進步的意識生命體而言,這樣的世界是否還有吸引力,或者說,是否值得他們繼續關注與探索。 從這個角
Thumbnail
《子彈是餘生》深入探討天才與平凡人之間的心理距離,透過各種生活事件呈現天才面臨的重重困境。從跳樓到利他能,故事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無奈與希望的世界,揭示了擁有特權的個體如何面對自身的掙扎與隱痛。這不僅是對天才人生的省思,也讓普通讀者得以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適合所有對於人生深感好奇的讀者。
Thumbnail
《子彈是餘生》深入探討天才與平凡人之間的心理距離,透過各種生活事件呈現天才面臨的重重困境。從跳樓到利他能,故事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無奈與希望的世界,揭示了擁有特權的個體如何面對自身的掙扎與隱痛。這不僅是對天才人生的省思,也讓普通讀者得以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適合所有對於人生深感好奇的讀者。
Thumbnail
小說中貫穿對宿命的無力感,即使重來一遍,也不會選擇其他方式再活一遍。讀時很輕鬆,餘韻卻很沉重。這世代以競爭、功利主義為標竿,背頭藏有多少親手捏碎的骨肉與人性。高壓的就業環境,像慢性中毒般,被侵蝕、然後腐爛。
Thumbnail
小說中貫穿對宿命的無力感,即使重來一遍,也不會選擇其他方式再活一遍。讀時很輕鬆,餘韻卻很沉重。這世代以競爭、功利主義為標竿,背頭藏有多少親手捏碎的骨肉與人性。高壓的就業環境,像慢性中毒般,被侵蝕、然後腐爛。
Thumbnail
重新拾回小說,閱讀過程產生很多新的感受,那不僅僅是故事本身,也包含一個書寫者的視角,被更新了以前從未想過可以這麼寫的方式、技法。這股思考念頭是在跟友人在討論創作之於我,還有多少可能?天才這個名稱何其重,乘載不合比例的景仰與好奇目光,只不過是在追求齊頭式平等的世界裡,有人天生就不符規則成為致勝者。
Thumbnail
重新拾回小說,閱讀過程產生很多新的感受,那不僅僅是故事本身,也包含一個書寫者的視角,被更新了以前從未想過可以這麼寫的方式、技法。這股思考念頭是在跟友人在討論創作之於我,還有多少可能?天才這個名稱何其重,乘載不合比例的景仰與好奇目光,只不過是在追求齊頭式平等的世界裡,有人天生就不符規則成為致勝者。
Thumbnail
我覺得閱讀是很看當下的心境、情緒與環境氛圍的,身處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經歷後,閱讀同一本書的感受與回饋也會不一樣。以前可能只是順順地讀完,但也許,在某個心疲力竭的下班夜晚讀到,會在字裡行間得到一些救贖;有時候作者描寫個情境、拋出個問句,讀者就會從自己過去的經歷中,翻找出類似的記憶,而覺得感同身受。
Thumbnail
我覺得閱讀是很看當下的心境、情緒與環境氛圍的,身處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經歷後,閱讀同一本書的感受與回饋也會不一樣。以前可能只是順順地讀完,但也許,在某個心疲力竭的下班夜晚讀到,會在字裡行間得到一些救贖;有時候作者描寫個情境、拋出個問句,讀者就會從自己過去的經歷中,翻找出類似的記憶,而覺得感同身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