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煮故事|第一話:嬸婆綁柴活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灶,好適合用來炊食煮故事

灶,好適合用來炊食煮故事

或許是自己的私心吧!很奇怪我的生活經驗裡並沒有以灶烹煮食物的記憶,要說跟灶的連結,應該僅止於燒熱水洗澡?

後來最多也就是長大以後,看著外公用灶煮過玉米,以及某一年為了端午節的儀式感,硬是拉了家裡的長輩陪著我綁肉粽、焢肉粽,但回到鄉下以後,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後院裡,擁有灶一座。

後來因為許多的原因,這個念頭遲遲未能執行,就擱在了心底,直到今年,某一回聊天時,長輩提起以往燒柴的時光裡,農田裡哪能容得下那麼多的銀合歡,大夥兒恨不得一顆一顆都帶回家當柴燒,再度燃起作灶的念頭。

燒著柴,講著故事;吃著飯,聊著過去;一鍋沸騰同時滿足了,生理與心理的需求。

於是,集結了各方的力量,申請了社區空間營造的計畫,改善原來社區髒亂點的位置,希望能夠勾起居民回憶當中,那些曾經美好的生活。

一邊作灶的同時,一邊整理著先前整地推到旁邊曬乾的銀合歡枝幹,記得過去家中還有花生殼和花生藤,也是相當好用的材料之一。

叔公一邊砌著磚,一邊看著我將樹枝折短,告訴我要燒的柴,得一把一把捆起來。

聞言,我撿了一樣是整地遺留下來的雜草為繩,捆了一大把,滿滿當當的一大捆,把嬸婆給逗笑了。

嬸婆接過木柴,抓了一把在手上,告訴我,要一把一把能塞進灶門的大小,綁那麼一大捆,要怎麼燒?

看著我雜亂無章拼湊的枝幹,再看看嬸婆整理過的一把能夠直接放入灶門內的柴火,專業程度立刻可以比拼出來。

來亂的。我感覺自己不過是。

但多虧了嬸婆的教學,開始能夠把細枝一把一把捆好備用。

嬸婆說,想事情的時候,最適合來處理綁柴,後來發現,真的!

先以紙張起火,塞進捆綁適宜的細枝,然後火燒起來以後,再放入較粗耐燒的木柴,煮完東西後,可以塞入小條的地瓜,像焢窯一般,會得到美味的地瓜。

「小時候生活很辛苦啊」,嬸婆說,「都要去山裡看牛,所以我們就大家互相偷一點家裡的東西,妳偷米,我偷油,他偷菜,帶個鍋子到山裡去,就開始起火煮食,但是小孩嘛,心急又貪吃,哪裡經得住等待,煮沒一下子,就搶著吃,半生熟也沒關係,有得吃就好。」

「以前能有地瓜吃,就很幸福了,記住一定要用小條的,大條的不容易熟。」嬸婆特別交代。

突然之間,我很想在側邊的田地裡,種上一排小地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𖤣𖤥𖠿愛呦葳啊𖠿𖤣𖤥
1會員
41內容數
四貓三娃的崩潰媽日常,以及做為紀錄田野過程的小筆記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黃昏時分在鄉村環境中的故事,描述了家裡煮飯花盛開時,乞者來到門前乞討米飯的情景。文章以回憶方式描述了阿媽生前的做法以及乞者經常來到家裡的原因。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黃昏時分在鄉村環境中的故事,描述了家裡煮飯花盛開時,乞者來到門前乞討米飯的情景。文章以回憶方式描述了阿媽生前的做法以及乞者經常來到家裡的原因。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回奶奶家過年,最期待的除了可以吃到好吃豐盛的年夜飯,就是拜拜燒金紙了。 奶奶準備的金銀元寶總是很多,好幾袋放在那,然後有回來的叔叔伯伯堂哥一起燒。 回想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期待,像是一種儀式感,宣告團圓飯即將到來嗎?還是將代表金銀財寶的金紙和元寶,丟進燒金爐裡,看著火焰忽大忽小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回奶奶家過年,最期待的除了可以吃到好吃豐盛的年夜飯,就是拜拜燒金紙了。 奶奶準備的金銀元寶總是很多,好幾袋放在那,然後有回來的叔叔伯伯堂哥一起燒。 回想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期待,像是一種儀式感,宣告團圓飯即將到來嗎?還是將代表金銀財寶的金紙和元寶,丟進燒金爐裡,看著火焰忽大忽小
Thumbnail
還記得年少時 只要前一天知道隔天要包粽子 就會睡早 明天起來邊包邊玩 那時包粽子 是阿祖阿嬤教我和妹妹的 阿祖很厲害 力氣很大 那個糯米要先炒過肉醬 一炒就是一大鼎 都是阿祖在搬上搬下 阿嬤翻炒著 還記得那時 就算在鐵皮下 外頭艷陽高照 好幾個人吹著電風扇 孩子的我與妹妹 依然在那裡摺粽葉…
Thumbnail
還記得年少時 只要前一天知道隔天要包粽子 就會睡早 明天起來邊包邊玩 那時包粽子 是阿祖阿嬤教我和妹妹的 阿祖很厲害 力氣很大 那個糯米要先炒過肉醬 一炒就是一大鼎 都是阿祖在搬上搬下 阿嬤翻炒著 還記得那時 就算在鐵皮下 外頭艷陽高照 好幾個人吹著電風扇 孩子的我與妹妹 依然在那裡摺粽葉…
Thumbnail
印象中小時候吃年夜飯是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除了全家團聚還要祭祖。父親認為長年來歷經抗戰和內戰,顛沛流離的日子算是到了頭,過年是應該感念祖宗保佑的時候。
Thumbnail
印象中小時候吃年夜飯是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除了全家團聚還要祭祖。父親認為長年來歷經抗戰和內戰,顛沛流離的日子算是到了頭,過年是應該感念祖宗保佑的時候。
Thumbnail
外婆總是擔任灶腳總指揮,姨丈嬸負責大灶烹煮在來米,煮熟後放到大鍋裡炒。然後眾女將們圍成一堆,把炒過的香噴噴在來米,放入粽葉中.......
Thumbnail
外婆總是擔任灶腳總指揮,姨丈嬸負責大灶烹煮在來米,煮熟後放到大鍋裡炒。然後眾女將們圍成一堆,把炒過的香噴噴在來米,放入粽葉中.......
Thumbnail
突然憶起阿婆家老灶旁的那只深色木櫃。 在灶前,除了一堆薪木,再旁邊的角落裡,站的就是那只約到大人腰際的木櫃。沈殿殿的櫃子裡,全是阿婆的「壓箱寶」,非常地神聖。孫子輩的我們,每次都要愉愉摸地打開木櫃,不太記得為什麼,可能只是因為怕發現了阿婆生氣。 到底櫃子裡裝了什麼?
Thumbnail
突然憶起阿婆家老灶旁的那只深色木櫃。 在灶前,除了一堆薪木,再旁邊的角落裡,站的就是那只約到大人腰際的木櫃。沈殿殿的櫃子裡,全是阿婆的「壓箱寶」,非常地神聖。孫子輩的我們,每次都要愉愉摸地打開木櫃,不太記得為什麼,可能只是因為怕發現了阿婆生氣。 到底櫃子裡裝了什麼?
Thumbnail
這幾年,隨著外祖父母相繼逝去,身為外省第三代的孫字輩,我心中那個爆竹一聲除舊歲的熱呼年,已經永遠成為絕響。我再也沒機會學會,奶奶的炸響鈴如何在出鍋之後,熬過長時間的焚香祭拜,入口時還是脆的;我也懊悔為什麼沒趁外婆還健朗的那些年,和她討教把錢幣包進水餃裡、而依然維持完好餃型的技巧。
Thumbnail
這幾年,隨著外祖父母相繼逝去,身為外省第三代的孫字輩,我心中那個爆竹一聲除舊歲的熱呼年,已經永遠成為絕響。我再也沒機會學會,奶奶的炸響鈴如何在出鍋之後,熬過長時間的焚香祭拜,入口時還是脆的;我也懊悔為什麼沒趁外婆還健朗的那些年,和她討教把錢幣包進水餃裡、而依然維持完好餃型的技巧。
Thumbnail
昏黃的燈光下,桌下的木炭正靜靜地呼吸著,桌上黃銅色的火鍋,像座火山,吞噬著每道掉進鍋裡的生菜。 長大後,才知,原來圍爐是有溫度的,是溫暖的記憶。 山腳下的老屋仍在,昏黃的燈炮依舊,我似乎又看見那座黃銅火山裊裊炊煙,瀰漫著家人一年來的點滴故事。 父母走後,我就再也找不到桌下的那一爐炭火...。
Thumbnail
昏黃的燈光下,桌下的木炭正靜靜地呼吸著,桌上黃銅色的火鍋,像座火山,吞噬著每道掉進鍋裡的生菜。 長大後,才知,原來圍爐是有溫度的,是溫暖的記憶。 山腳下的老屋仍在,昏黃的燈炮依舊,我似乎又看見那座黃銅火山裊裊炊煙,瀰漫著家人一年來的點滴故事。 父母走後,我就再也找不到桌下的那一爐炭火...。
Thumbnail
#她的跟屁蟲 大概是1歲多的時候,爸媽都要工作而我媽又快生我弟了,經過幾番思量,決定把我送回娘家給宜蘭外婆帶。自此,我成了外婆的跟屁蟲直到再被帶回台北。 我想自己偶爾能湧現靈感,甚而勇敢嘗試下去,大概是遺傳自外婆的創意與實驗精神吧!
Thumbnail
#她的跟屁蟲 大概是1歲多的時候,爸媽都要工作而我媽又快生我弟了,經過幾番思量,決定把我送回娘家給宜蘭外婆帶。自此,我成了外婆的跟屁蟲直到再被帶回台北。 我想自己偶爾能湧現靈感,甚而勇敢嘗試下去,大概是遺傳自外婆的創意與實驗精神吧!
Thumbnail
如今民風淳厚的年代已漸行漸遠,奶奶也在去年過身,無人繼承手藝,一縷裊裊炊煙消散,只留下一個油亮亮的大鐵鍋,靜靜地品味著有情歲月。
Thumbnail
如今民風淳厚的年代已漸行漸遠,奶奶也在去年過身,無人繼承手藝,一縷裊裊炊煙消散,只留下一個油亮亮的大鐵鍋,靜靜地品味著有情歲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