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兩性關係
作者:洛根.尤里
個人評分:4.2/5
————-
1、本書是本相當實用的工具書,由大量的心理學研究支撐(至少10-20種心理偏誤),幾乎適用於感情關係的各個階段(約會、交往、分手、同居&結婚)
作者畢業於哈佛大學心理學系,長年從事人類行為和關係方面的研究,還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約會教練。
本書主旨:協助讀者明智地、目標明確地談戀愛,同時看清自己的壞習慣、調整交往技巧,並進行重要的關係對話。p6
作者提出一套建構健康關係的方法,稱之為「刻意戀愛」,其基礎源自於關係科學(建立長久關係之道)和行為科學(貫徹意圖的方法)p5、p10
主要透過兩個步驟改變行為:
(1)探討愛情抉擇受到哪些隱形力量影響
(2)設計新的模式取代現有行為。p9
————-
2、三種容易注孤身的心態,共同點在於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p24
浪漫(對關係/伴侶的期待):認為存在真命天女/子,找到之後兩人生活中只有幸福快樂。
完美(對伴侶的期待):喜歡探索全部選項,難以忍受伴侶的小缺點
猶豫(對自己的期待):認為自己還沒作好準備。
—————
3、作者透過1950年由發展心理學家提出的「依附理論」,讓我們透過察覺自己在關係中與對方的互動模式(逃避、焦慮、安全、恐懼)進而有意識地調整行為模式。
透過學習自律、管理自己的衝動和情緒,嘗試讓自己轉變為安全型——情緒穩定、善用溝通、能夠建立健康界線⋯⋯。
運用「想像力」來尋找對方優秀可取的地方,並用「同情心」來解釋對方的錯誤。
附帶一提,《男人的愛情研究室》使用1986年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愛情=親密+激情+承諾。
————-
4、關於挑選對象,作者指出「外貌、金錢、相似個性、共同興趣等特質」遠不如「情緒穩定、心地善良、忠誠心、成長型思維、能夠引發我們好的一面、善於處理爭執、能否共同面對困難選擇等特質」來得對長期關係有幫助。p90-p102
————-
5、如何好好拒絕別人?作者建議「有禮貌、言簡意賅、正向地把話說清楚」會比直接消失要讓彼此舒服。
「消失式分手、已讀不回」容易讓自己感到罪惡感,好好說清楚則高機率獲得對方的正面回覆。
拒絕或分手後持續和前任聯繫,甚至發生性關係,會讓我們無法全心投入另一段關係。
提出分手後,請鼓起勇氣承擔責任,別當「分手好人」;若因罪惡感而過度關心前任,只是讓自己好過,卻會讓對方難以放下。p266
————-
6、確認關係再往下走。重視交往、同居、結婚等重要「決策點」有助於提升關係品質。
如同「投入程度越低,越難感到快樂」,人們選擇「自然而然地」進入一段關係往往比有意識選擇的結果要來得差,投入程度也相對低。
交往久一點或者晚一點再結婚,由於比較理性,結婚長久的機率比較高。結婚前討論過重要議題(子女、財務、宗教、與父母同住⋯)也能有效避免婚後感情迅速破滅。
————
7、在決定分手前,建議先釐清關係是否能夠修補——太早分手永遠學不會經營長期關係,太晚分手則忽略機會成本,以致於拖累雙方的未來。
作者強調,分手不是在檢討,不需要否定或指責對方,也不需要講太多;如果要提出問題(修補關係),請在決定分手前。
—————
8、「最終能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夠適應的。」感情也是如此,需要長期經營。
透過建立共識(關係合約),定期檢視&溝通(關懷儀式)能夠讓我們在問題惡化到無法挽回前及時處理。
—————
9、最後,附上本書提到書籍,不包含參考文獻:
《誰說人是理性的》p7
《愛情筆記》《愛的進化論》p30
《決斷的演算》p48
《依附》《抱緊我》p74
《從此幸福快樂的愛情真相》p93
《蜜月之後》p108
《我們是誰》p143
《非成即敗的婚姻》p242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p264
《活出意義來》p279
《結婚這事(暫譯)》p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