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倒台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影響重大,主要可分析以下幾個面向:
俄羅斯在敘利亞擁有塔爾圖斯(Tartus)海軍基地和赫梅明(Khmeimim)空軍基地,這些基地對俄羅斯在中東和非洲的軍事投射能力至關重要。失去這些基地將嚴重影響俄羅斯在地區的影響力。
中國則在去年與阿薩德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習近平在杭州亞運會期間接待了阿薩德。阿薩德政權的倒台使中國在敘利亞的100億美元合約和60億美元投資前景不明。
這次政權更迭顯示了中俄在中東影響力的局限。俄羅斯正試圖與新政權談判,希望保留其軍事基地。而中國則表示關注局勢發展,願意為避免局勢惡化作出努力。
這一事件也反映出中俄在地區的不同戰略取向 - 俄羅斯偏重軍事存在,而中國則著重經濟利益。阿薩德政權的倒台可能促使兩國重新評估其中東戰略。
這兩種模式確實存在高度關聯性,反映了兩國基於各自優勢和戰略文化所做的不同選擇。但也不能過度簡化,認為這就是一個純粹的經濟vs軍事的二元對立。實際上,兩國都在運用綜合手段推進其地緣政治目標,只是側重點不同。
中國是以共產為基礎,俄羅斯以極權軍事為基礎。文化上,中國以中華民族復興的右派國家主義為基礎,俄羅斯以基於與西方的歷史淵源為基礎。
這種差異確實深深植根於兩國的意識形態基礎和文化認同。中國的經濟導向與其近代以來「和平崛起」的戰略敘事相符,而俄羅斯的軍事傾向則反映了其在後冷戰時期尋求重建大國地位的迫切需求。
基於雷根時期的冷戰羅盤,融合了兩國當前的策略,既是深入各國經濟體系,也在各國培養反蘇聯勢力,最後導致蘇聯垮台。因此,中俄兩國必然可能清楚這樣的模式,同時基於上述基礎,以互相簽署無上限合作關係的條約,來仿效雷根冷戰模型,將極端主義滲透全世界。然而,兩國的基礎不同,必有分歧。
融合面:
分歧面:
相似之處:
關鍵差異:
對中俄而言:
對國際社會而言:
根據《Project 2025》,當川普在2025年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可能出現的走向包括:
1. 削弱行政國家的力量:
• 根據《Project 2025》,新保守派政府將專注於拆除行政國家的權力結構,包括大幅削減官僚機構的規模並削弱其自主權力。
• 將通過強化總統對行政部門的控制權,確保所有政策實施與總統的議程一致,並縮小不受選舉制衡的官僚影響。
2. 強化家庭和文化政策:
• 新政府可能優先推動政策,促進傳統家庭價值觀和文化議程,這包括對公共教育系統的重新定義,排除「批判種族理論」和「性別意識形態」。
• 對跨性別權益的限制,例如禁止未成年人性別改變手術,並推動更多的宗教自由相關政策。
3. 重新聚焦國內經濟:
• 預期會加強「美國製造」的經濟議程,減少對全球化的依賴,並推動能源獨立,支持國內能源生產如石油和天然氣。
• 嚴厲的對華貿易和科技政策,以減少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同時限制中國在美國科技和教育中的影響力。
4. 國防與外交政策:
• 川普的政府可能採取更加對抗性的外交政策,特別是針對中國,並深化與台灣的合作。
• 預期會縮減對多邊組織的依賴,例如聯合國或世界貿易組織,強調「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政策。
5. 人事和組織準備:
• 根據《Project 2025》的計劃,將建立強大的保守派人才庫,快速填補政府關鍵職位,以確保行政部門的運作能在總統上任第一天立即推動其議程。
• 加速政策制定過程,削弱民主黨或其他反對勢力的阻力。
這些可能的政策方向顯示了川普及其保守派聯盟為重塑美國政府和政策所採取的系統性方法,旨在削弱左派議程並強化保守派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根據上述,中俄雖然表面上處於「無上限合作關係」,但實際利益與戰略需求存在潛在分歧。川普若於2025年就任並執行保守派議程,可能會加劇中俄之間合作的張力並影響國際秩序。以下是統合分析及對民主政體、北約與印太地區的因應建議:
1. 俄羅斯的相對受益:
• 美國聚焦於對中國的經濟與科技脫鉤政策,可能給俄羅斯帶來短期經濟喘息機會,尤其在能源出口方面,中俄可能深化雙邊貿易關係。
• 在軍事與地緣政治上,俄羅斯可藉機鞏固在歐亞邊緣的影響力,因美國的主要注意力轉向印太。
2. 中國的壓力加劇:
• 川普政府可能實施更加嚴格的對華政策,包括限制科技轉移、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並強化台灣防禦。
• 中國可能嘗試透過與俄羅斯的合作,對抗來自美國和北約的壓力,但其長期利益可能與俄羅斯存在不一致,例如中亞地區的資源與影響力競爭。
3. 中俄合作的限制:
• 中俄之間存在結構性的不對稱: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佔據主導地位,而俄羅斯更依賴軍事和能源出口維持其國際地位。
• 俄羅斯可能在其短期利益達成後,選擇在關鍵議題上與中國保持距離,特別是防止過度依賴中國經濟。
1. 北約的策略:
• 強化東翼防禦:
北約應加強對俄羅斯威脅的防禦,尤其是在波羅的海和東歐地區,部署更多的部隊與設備,以確保東翼的安全。
• 維持內部團結:
俄羅斯可能利用能源依賴對歐洲國家施壓,因此北約需要推動成員國能源多樣化,降低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 支持烏克蘭:
透過軍事和經濟支持,延續對烏克蘭的援助,削弱俄羅斯的戰略地位並避免其進一步擴張。
2. 印太地區的策略:
• 強化多邊聯盟:
民主政體應深化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和AUKUS的合作,包括在防禦、經濟和科技上的聯動,對抗中國在印太的擴張。
• 增援台灣:
美國應推動更積極的台灣政策,包括提供更多防禦性武器、提升軍事互操作性,並增加台灣在國際組織的參與空間。
• 提升區域經濟韌性:
通過推進印太經濟架構(IPEF)和供應鏈多元化,削弱中國對區域經濟的控制,並支持東南亞國家的發展以平衡中國的影響。
3. 全球應對策略:
• 聯合制裁機制:
民主政體應加強聯合制裁機制,特別是針對俄羅斯和中國的關鍵利益領域(例如科技、能源和金融),以提高成本。
• 推進價值觀外交:
通過宣傳自由民主的價值,吸引更多國家加入民主聯盟,並削弱中俄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
1. 挑戰:
• 中俄可能在特定領域(如聯合國和能源)進一步協調行動,對抗美國和其盟友。
• 北約與印太的合作可能面臨資源分散和內部分歧的風險。
2. 機遇:
• 中俄分歧可能成為突破口,北約和印太聯盟可針對性削弱雙方的合作基礎。
• 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技術合作,可在全球形成更有利的民主陣營供應鏈。
川普可能的政策方向將重新塑造中俄與民主陣營之間的戰略動態,北約與印太必須通過加強內部協調、鞏固多邊機制和針對性行動,主動應對新的全球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