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開《魔球》一書,隨口問先生看過沒,他說看完了,我忍不住懷疑:「你看的懂嗎?」並非瞧不起他,而是先生根本不懂棒球。對運動沒興趣的棒球盲看棒球書,能看出什麼心得?《魔球》闡述運動家總經理賓恩的棒球經營理念,運動家在他操盤之下,以低薪打造不遜於豪門強隊的成績,魔球是一則活生生的棒球傳奇。
我後來才明白,和其他球類運動相較,棒球的規則太過繁複。打擊者得先上壘,再順利跑完三個壘包才得分,上壘、推進壘包的講究多著。棒球一場打九局,兩隊各自進攻半局,一個半局三人出局便結束,讓對手出局的方法很多,三言兩語說不完,其他球賽結束若非時間(籃球、足球),便是分數/局數(羽球、網球),簡單明瞭。棒球又是矛盾的運動,既快又慢,快投快打快跑快接快傳,攻守都搶快,但有時打擊者再三選球,磨到連球迷都不耐煩,一場棒球打上三、四小時,甚至更久都不奇怪。棒球有集體合作,惟過程大多是個人秀:投手與打者對決、野手美技防守等等。棒球雖是美國國球,卻沒成為普及世界的運動,或許繁複規則阻礙了其他人認識它,然而一旦熟悉、喜歡棒球,就很有樂趣了。
運動家團隊薪資2012年倒數第二,養不起豪門球隊三位頂級球星(編制二十五人),賓恩無力網羅公認的優秀球員,連潛力新秀期待的薪資常常都有困難。然而沒錢有沒錢的玩法,他改以數據推算堪用卻被低估的球員,比如打擊率稍差但精於選球的打者,球威略遜但保送少的投手,讓看似不太好用的球員,在運動家打造的團隊展現實力,同時利用球員交易、選秀權等等,爭取資源或換來新秀。賓恩沒改變棒球,只是擴大詮釋,使得棒球世界更豐富。
前幾年運動家戰績不佳,未必是魔球失靈,當列強起而效法賓恩選擇球員的方式,以致賓恩不容易挑足他想要又便宜的球員。後來賓恩找來經驗豐富的總教練梅爾文,一改過去獨攬大權的習性,讓梅爾文發揮總教練應有的作用,兩人通力合作,魔球果然升級。
由菜鳥、蝦兵蟹將組成的運動家,打敗了好些球星雲集的豪門球隊,小蝦米戰勝大鯨魚,有志竟成的現代神話就在眼前誕生,球迷能不愛魔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