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IC)製造服務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之一。台積電專注於提供客製化的晶片製造服務,不從事自有品牌產品的銷售。透過這種「專業代工」的商業模式,台積電成功協助眾多半導體設計公司實現其產品規劃,成為電子產業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主要業務
- 晶圓代工服務:專注於生產各種技術節點的晶片,包括高性能運算(HPC)、行動設備、物聯網(IoT)、汽車電子和5G應用。
- 技術研發:台積電擁有業界領先的製程技術,包括3奈米、5奈米、7奈米等先進製程技術,並持續開發下一代技術。
市場地位
台積電以其先進的製程技術和穩定的產能,為全球多家頂尖科技公司提供晶片代工服務,包括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AMD、NVIDIA等。根據市佔率,台積電在晶圓代工市場中占據超過50%的份額。
公司規模
- 員工人數:超過70,000人
- 全球據點:分布於台灣、中國、美國、日本、歐洲等地。
- 營業額:2023年營收超過新台幣2兆元。
半導體代工產業趨勢
1. 產業趨勢
(1) 技術驅動
- 先進製程:7奈米及以下製程需求強勁,主要由高效能運算(HPC)、人工智慧(AI)及智慧型手機驅動。
- AI應用增長:AI晶片(如GPU和AI加速器)的需求持續攀升,特別是在生成式AI、資料中心及伺服器應用中。
- 成熟製程應用:汽車電子(自駕、ADAS)、物聯網(IoT)裝置和工業應用對28奈米及以上成熟製程的需求穩定。
(2) 市場競爭
- 市場集中化:台積電(TSMC)和三星(Samsung Foundry)在先進製程領域占主導地位;聯電(UMC)、格芯(GlobalFoundries)等專注於成熟製程。
- 客戶多元化: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蘋果(Apple)等企業持續加大代工需求。
(3) 全球化與地緣政治
- 地區擴展:各國推動晶片製造本土化(如美國CHIPS法案和歐洲晶片法案),推動代工廠布局美國、歐洲和日本。
- 供應鏈安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促使各國客戶增加供應來源多樣性。
2. 未來展望
(1) 關鍵驅動因素
- AI與高效能運算:
- AI處理器市場快速增長,伺服器相關晶片需求預計在未來5年內翻倍。
- 高效能運算(如雲端運算、超級電腦)對5奈米及以下製程的需求持續提升。
- 5G與車用電子:
- 5G基站、物聯網裝置,以及電動車和自駕車將推動代工需求。
- 汽車電子市場年成長率可達 10%-15%。
(2) 產能與投資
- 先進製程擴張:台積電、三星等大廠計畫擴大3奈米及2奈米製程的產能。
- 全球布局:廠商將在北美、日本、歐洲等地增建晶圓廠,提升本地供應能力。
(3) 產業挑戰
- 高製造成本:先進製程與海外廠區初期投資高昂,可能影響毛利率。
- 技術研發壓力:技術迭代速度加快,2奈米及以下製程的研發成本激增。
(4) 長期展望
- 預計到2030年,半導體代工市場將迎來 AI和車用電子的高成長期。
- 環保與永續發展:晶圓代工廠需達成節能減碳目標,提升能源效率及水資源再利用能力。
近期發展重點
1. 技術與製程進展
- 3奈米製程:
- 已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2024年第3季貢獻晶圓營收的20%。
- 預計在AI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的驅動下,未來佔比將進一步提高。
- 2奈米製程:
- 計劃於2025年開始量產,進一步鞏固技術領先地位。
- 客戶對2奈米的需求比3奈米更多,將投入更多資本支出以滿足市場需求。
- 先進封裝技術:
- 擴大CoWoS(晶圓級封裝)產能,2024年產能較2023年提升2倍以上,仍不足以滿足客戶需求。
2. 營收與市場表現
- 市場營收結構:
- 高效能運算(HPC):占營收51%,受AI相關需求驅動。
- 智慧型手機:占營收34%,季增16%。
- 物聯網(IoT):占營收7%,季增35%。
- 車用電子:占營收5%,穩定成長。
- 地區分布:
- 北美市場:占總營收71%,仍為最大市場。
- 亞洲其他地區(含中國、日本):占比約26%。
3. 全球布局與產能擴張
- 美國亞利桑那州:
- 第一座工廠(4奈米技術)計劃於2025年初量產。
- 第二座與第三座工廠將支援更先進製程,預計2028年啟用。
- 日本熊本:
- 第一座工廠(專注於成熟製程)已投入量產,第二座工廠預計2027年底量產。
- 歐洲德國:
- 專注於12/16奈米和22/28奈米製程,服務汽車與工業市場,2027年底量產。
- 台灣本土:
- 強化2奈米製程技術開發,確保本地製造和研發核心地位。
4. 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
- AI處理器(GPU、AI加速器)成為成長主力,AI相關收入預計佔2024年營收的中雙位數百分比。
- 伺服器與生成式AI需求激增,推動3奈米與5奈米技術產能利用率提升。
5. 財務與投資
- 2024年資本支出:超過300億美元,70%-80%用於先進製程,10%-20%用於特殊技術及封裝測試。
- 自由現金流:新台幣1849億元,顯示強勁財務穩健性。
- 股東回報:持續穩定提升現金股息,回饋投資人。
6. 挑戰與應對
- 高成本壓力:海外廠區初期投資昂貴,可能影響短期毛利率。
- 能源與供應鏈:持續與政府合作,確保台灣電力及水資源供應穩定。
- 地緣政治影響:推動全球布局以降低風險,並加強本地供應鏈彈性。
7. 未來展望
- 台積電預期2024全年營收將以美元計增長約30%,持續專注於先進製程及AI應用拓展。
- 透過技術領先、產能擴張及客戶支持,鞏固其在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的主導地位。
關於CoWoS
CoWoS技術介紹(Chip-on-Wafer-on-Substrate)
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是台積電(TSMC)開發的一項先進封裝技術,專為滿足高效能運算(HPC)和人工智慧(AI)等高密度、高效能需求而設計。
1. CoWoS技術的核心概念
CoWoS是一種將多個晶片(Chiplets)整合到單一基板上的3D封裝技術,通過以下步驟完成:
- 晶片與晶圓整合:
- 將多個不同功能的晶片(如CPU、GPU、記憶體)組裝在一個晶圓上。
- 晶圓與基板整合:
- 將這些晶圓(Wafer)進一步封裝到基板(Substrate)上,形成完整的模組。
CoWoS實現了高密度的晶片間連接,並降低訊號延遲與功耗。
2. 主要特性與優勢
- 高帶寬:
- CoWoS技術可以支持高帶寬記憶體(HBM),例如HBM3和HBM4,提供超過1TB/s的記憶體存取速度,適用於AI訓練和高效能運算。
- 多晶片整合:
- 支持異質整合,將不同功能的晶片(如邏輯晶片和記憶體晶片)高效結合,提升系統性能。
- 降低功耗與延遲:
- 晶片間距縮短,使訊號傳輸更快、更穩定,同時降低功耗,提升系統效率。
- 彈性設計:
- 支援多種晶片尺寸與配置,適應不同應用需求。
3. 主要應用領域
- 高效能運算(HPC):
- 應用於超級電腦和資料中心,支持大規模數據處理需求。
- 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
- 尤其適用於AI訓練模型的加速處理器(如GPU、AI加速器)。
- 5G與電信基站:
- 提供高效能數據傳輸與運算能力。
- 先進醫療影像:
- 支持精準醫療中的高分辨率影像處理。
4. CoWoS在台積電的發展
- 市場地位:
- CoWoS技術是台積電先進封裝產品的核心技術,受到全球頂尖科技公司的廣泛採用(如NVIDIA、AMD、Google等)。
- 產能擴展:
- 台積電正在快速擴大CoWoS產能,2024年產能預計提升至2023年的兩倍以上,但需求仍大於供應。
- 技術進步:
- 隨著高帶寬記憶體和更高密度晶片需求的增加,CoWoS技術持續升級以支持更高效能的整合。
5. CoWoS與其他封裝技術的比較

財報分析
2024年第三季:
1. 營收結構與成長動能
(1) 營收數據
- 2024年第3季營收:新台幣7596.9億元,季增12.8%,年增39.0%。
- 毛利率:57.8%,季增4.6個百分點。
- 營業利潤率:47.5%,季增5.0個百分點。
- 淨利:新台幣3252.6億元,季增31.2%,年增54.2%。
(2) 技術製程與平台貢獻
- 製程技術貢獻:
- 先進製程(7奈米及以下):佔晶圓營收69%。
- 3奈米:貢獻20%。
- 5奈米:貢獻32%。
- 7奈米:貢獻17%。
- 平台營收結構:
- 高效能運算(HPC):51%。
- 智慧型手機:34%。
- 物聯網(IoT):7%。
- 車用電子:5%。
2. 資產負債與現金流
(1) 現金與流動性
- 現金及等價物:第3季結餘新台幣1.9兆元。
- 自由現金流:新台幣1849.1億元,顯示強勁的資本回收能力。
(2) 資本支出
- 2024年資本支出超過300億美元,70%-80%用於先進製程,10%-20%用於特殊技術和封裝測試。
3. 成長動能與挑戰
(1) 成長動能
- AI與HPC需求驅動:
- 伺服器AI處理器需求預計在2024年貢獻營收的雙位數百分比。
- 高效能運算及AI訓練對3奈米和5奈米製程需求持續增長。
- 全球市場拓展:
- 美國、日本和歐洲新廠投資將帶動營收結構多樣化。
- 客戶分布多元(如NVIDIA、AMD、蘋果等),降低單一市場依賴。
(2) 財務挑戰
- 成本壓力:
- 海外廠區(美國、日本)初期運營成本較高,對毛利率造成2%-3%的稀釋。
- 電力與原材料成本上漲,特別是台灣的電力價格已在過去數年內翻倍。
- 地緣政治與供應鏈:
- 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可能影響晶片需求與供應鏈穩定。
4. 未來展望
(1) 短期展望
- 2024年Q4營收預測:約260億至269億美元,季增13%,年增35%。
- 毛利率預測:57%-59%,主因為3奈米製程產能提升。
(2) 長期成長目標
- 技術升級:
- 2025年量產2奈米,逐步提升市場領先地位。
- AI與HPC領域擴張:
- 預期生成式AI、高效能運算及車用電子將成為下一階段的主要增長引擎。
(3) 投資與股東回報
- 台積電持續以穩定增長的股息政策回饋股東,同時投入高額資本支出以支持技術與市場需求。

維持高淨利率的原因
1. 技術領先
- 先進製程的市場壟斷性:
- 台積電在3奈米及以下製程擁有顯著的技術優勢,吸引了如蘋果、NVIDIA、高通等頂尖客戶。
- 先進製程(7奈米及以下)占晶圓營收的69%,而這些製程的毛利率較高。
- 持續的技術研發:
- 台積電每年將營收的8%-10%投入研發,保持在製程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 即將量產的2奈米技術將進一步鞏固市場壟斷地位。
2. 經濟規模
- 規模效應降低單位成本:
- 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每年處理數百萬片晶圓,龐大的產能和規模效應有效降低了單位製造成本。
- 產能利用率高:
- 高效能運算(HPC)與AI需求強勁,3奈米和5奈米產能利用率接近滿載,進一步提升利潤率。
3. 高附加值的商業模式
- 專注於晶圓代工:
- 台積電專注於製造,不參與下游產品開發或品牌運營,降低了風險和成本。
- 客戶依賴其穩定的製程能力和交付時間,形成高附加值的代工服務。
- 強大的客戶基礎:
- 與全球頂尖半導體設計公司建立深厚合作,包括蘋果、AMD、NVIDIA等,其產品對先進製程的依賴使台積電擁有議價能力。
4. 運營效率
- 製造優化:
- 持續改進製造技術和流程,例如高良率控制與先進設備的應用,降低了生產成本。
- 智能化工廠:
- 使用人工智慧(AI)和大數據分析來提升工廠效率和降低生產風險,帶來可觀的成本節約。
- 供應鏈管理:
- 台積電與設備供應商和原材料供應商的長期合作確保了穩定的成本結構。
5. 市場壟斷地位
- 高門檻進入:
- 半導體代工行業需要高額資本支出和長期技術積累,競爭者難以輕易進入或擴大規模。
- 台積電已在全球代工市場占據超過50%的份額,具有顯著的市場壟斷優勢。
- 海外佈局分散風險:
- 透過在美國、日本和歐洲設立新廠,吸引當地客戶並獲得政府支持,同時分散地緣政治風險。
6. 高效益產品組合
- AI與HPC產品高需求:
- AI處理器、高效能運算晶片等應用的高附加值產品需求激增,這些產品通常使用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技術,貢獻高毛利率。
- 記憶體與邏輯晶片整合:
- 先進封裝技術(如CoWoS)提升了晶片價值,並為客戶提供了更高的功能整合度。
7. 客戶忠誠度與議價能力
- 長期合作關係:
- 台積電與客戶間的深厚合作歷史,使其在價格談判中具有優勢。
- 客戶依賴度高:
- 由於其技術領先和穩定性,客戶難以轉移至其他供應商,進一步鞏固了高利潤。
8. 風險管理
- 投資穩健:
- 在資本支出方面,台積電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精準擴產,避免過度投資。
- 現金流充裕:
- 強大的自由現金流支持公司在市場波動時保持靈活性和競爭力。
未來的資本支出計畫重點
1. 2024年資本支出概況
- 預算總額:2024年資本支出預計超過 300億美元。
- 資金分配:
- 先進製程:70%-80% 用於 7奈米及以下製程(包含3奈米與2奈米)。
- 特殊技術:10%-20%,如成熟製程(28奈米等)及特殊應用技術。
- 先進封裝與測試:約10%,例如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與SoIC(System-on-Integrated-Chips)等技術。
2. 未來幾年的重點計畫
(1) 先進製程擴展
- 3奈米製程:
- 目前已進入量產,需求由AI與高效能運算(HPC)驅動。
- 預計將擴大生產以滿足高性能晶片需求。
- 2奈米製程:
- 預計2025年進入量產,初期投資將集中於台灣的製造設施。
- 技術更進一步,能提升晶片效率並降低功耗。
- 1.4奈米技術:
- 長期規劃中,研發資金將逐步增加以支持更高技術節點的發展。
(2) 全球布局
- 美國:
- 亞利桑那州建設3座晶圓廠:第一廠(4奈米)將於2025年量產。第二廠與第三廠將支援更先進的2奈米或以下製程。
- 日本:
- 熊本廠第一座已投入量產(28奈米),第二座工廠計劃於2027年底量產,服務車用電子與工業應用。
- 歐洲:
- 德國德勒斯登廠專注於12/16奈米與22/28奈米技術,滿足汽車與工業應用需求,2027年底量產。
(3) 先進封裝技術
- 台積電正積極擴大CoWoS與SoIC等先進封裝產能。
- 2024年CoWoS產能將較2023年翻倍,未來將持續投資以應對高性能晶片的整合需求。
3. 投資策略
- 長期投資穩健性:
- 每年資本支出占營收比例約在25%-30%,用於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
- 根據市場需求動態調整資本支出,確保供需平衡。
- 結合政府支持:
- 藉助美國CHIPS法案和歐洲晶片法案獲取政府補助,以降低海外建廠成本。
- 綠色製造與永續發展:
- 投資再生能源與節能設施,目標在2040年實現全球製造的100%再生能源使用。
美國CHIPS與歐洲晶片法案

- 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晶圓廠受益於CHIPS法案的補助與稅收優惠。
- 台積電在德國德勒斯登的工廠將受益於歐洲晶片法案支持,專注於12/16奈米和22/28奈米製程。
除了先進技術,更在良率上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