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著尹錫悅大暴走的話題,再來介紹一個光州的景點。若你對韓國民主化的歷史有興趣,光州的「5.18民主廣場」以及對面的「全日大樓245」,會是你不能錯過的景點。
「全日大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8年,最初是地方媒體「全南日報」與「全日放送」的辦公大樓,位置緊鄰光州民主化運動的重要現場──「全南道廳前廣場」(即今日的5.18民主廣場)。當時全日大樓是僅是一棟普通的商業建築,沒人能預料到它會成為歷史的重要見證。
1980年5月,全南道廳前廣場聚集了無數抗議市民,他們希望以和平的方式爭取民主與自由。然而,隨著鎮壓部隊的介入,抗議活動逐漸升級,全日大樓作為當時光州市最高的建築之一,因地理優勢而被抗議團體當作瞭望據點,大樓內的「全日放送」也曾幫助抗議市民假扮成員工,躲避軍隊的查緝與鎮壓。但也因為這樣的舉動,使得全日大樓最終成為鎮壓部隊掃蕩的目標。
當年,光州民主化運動在強勢武裝鎮壓下失敗,直到90年代,隨著韓國政府經歷多次更迭,韓國才終於完成民主轉型,並在2000年後陸續通過「光州民主化運動關聯者補償特別法」、「關於518民主化運動等之特別法」等法案,調查光州事件真相,並追究當年政府與軍隊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在調查期間,有目擊者指出曾有武裝直升機對人民進行實彈掃射,但這一說法一直以來只有人證,缺乏物證,時任總統全斗煥也始終堅稱這是目擊者的謊言。
恰好在同一時期,全日大樓因持有者的債務問題,一度面臨被拆除的命運。然而,與518運動相關的民間團體以全日大樓的歷史價值為由反對拆除。最終,光州市政府順應民意,決議將其改造成市民可共同使用的紀念空間。然而,在建築物改造期間,卻發現了令人震驚的歷史證據。
在全日大樓改造期間,工人在拆除裝潢材料時,於內部牆面發現了機槍彈痕,這成為空特部隊向人民發射實彈的重要證據。經過進一步的全面清查後,發現整座大樓內外共有多達245個機槍彈孔,而全日大樓的地址番號正好也是245號,與被發現的彈痕數量不謀而合。完成改建後,全日大樓也因此被重新命名為「全日大樓245」。
現在的「全日大樓245」中,透過文獻收藏、多媒體導覽及互動設施,帶領參觀者一同見證這段不光彩的歷史。此外,大樓本身就是最大的展品。在建物翻修期間發現的牆面、地板、梁柱上的重機槍彈痕都被一一標註,令人感到觸目驚心。
現場還設有VR設施,戴上VR頭盔,你將化身為1980年5月18日當天,身處全日大樓內的民眾,面對突然出現的武裝直升機對你進行掃射,深刻體會當時人民的恐懼與無力。
此外,即使不懂韓文,從館內展示的軍方報告書中所出現的「暴民」、「掃蕩」等漢字紀錄,依然能讓人清楚看出,當時軍政府如何將集會請願的人民定性為必須以實彈鎮壓的「暴民」。
館內還定時透過城市模型與光影投射,還原當初地面部隊與武裝直升機的動線,呈現當時軍隊如何對示威群眾實施「圍剿」計劃。居高臨下的視角,讓人更清楚感受到,面對強大的軍火武力,抗議群眾猶如螻蟻般脆弱。
整個紀念館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展區是「假新聞」專區。該區域收錄了當時政府如何利用壟斷媒體操控輿論,並擺出與新聞完全相反的事實證據作為對照。這樣的展區讓身為民主富二代、富三代的民眾深刻體會到通訊自由的可貴,以及媒體識讀的重要性。
事實上,在實際造訪光州之前,有關全斗煥的行徑與人民的憤怒,對我來說只是篇平面的新聞報導,直到親自參觀了「全日大樓245」,親眼目睹了那充滿血淚的證據,才真正理解韓國人民為何如此憤怒。
即便全斗煥政府的暴力行徑已是證據確鑿,法院也已作出有罪判決,但全斗煥至生命終結前,仍否認自己曾下令出動武裝直升機與使用實彈鎮壓「暴民」。對於光州事件的遺族,他不僅未曾表達歉意,甚至在自傳中稱遺族為「騙子」。最終,留在世上的只有臭名,以及刻意不履行的高額賠償債務。
最後,回過頭來看看今年尹錫悅宣布戒嚴一案,姑且不論其背後的真正動機,大家可以發現,除了朝野的國會議員迅速有所行動,不少一般民眾也在第一時間發聲反應。沒有人選擇「靜觀其變」,更沒有人主張「試試看,或許沒有不好」。
我認為,讓韓國人勇於站出來的最大原因,正是他們勇於自省的歷史教育。直面歷史的創傷與國家的錯誤,讓他們深刻理解民主從來不是憑空得來;對於從民主倒退的各種跡象更是採零容忍態度,不存在「試試看」的選項;因為當年那些為了撥亂反正所付出的龐大代價,對他們來說仍是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