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帶來智慧」(Cinema Enlightens)是泰國電影資料館(Thai Film Archive)的信念。
電影,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許多人都知道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泰國電影資料館也因此把自己比喻為宗教聖地:電影院有如主教堂,展覽館等於寶塔,冷藏片庫就是存放佛經的地方。雖然這麼說,但筆者認為,泰國電影資料館更像 Universal Studios(環球影城),是一個可玩、可歡樂的場地──沒有雲霄飛車,但有投幣式的百年電影設施,以及更多互動式展覽,讓來到這裡的人都不免遺憾:為什麼沒有安排更多參觀時間?
比對世界各地的「電影資料館」,泰國的 Thai Film Archive 雖然也採用這個名稱,但去過的人肯定不會反對稱它為「泰國電影城」。
去過泰國電影資料館的朋友,很容易被這個規模龐大的資料館驚喜,不管是土地的大小、多棟建築的數量,還是能夠體驗泰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電影誕生過程,它不只有多元性、豐富性,還有老少咸宜的展區。在泰國這個極為缺乏電影文化推廣的國家,擁有這座泰國電影城給了泰國電影圈一道光芒。
在 1984 年,泰國電影資料館誕生了,不過當時嚴格來說只是一個在國家博物館中的小單位。過了三年,被轉到國家資料館之後,開始變成能開放給大眾查詢資料的場地。後來,又在 1997 年從小小的辦公室搬到現在的地方,一片適合建蓋倉庫的荒郊野外地點。可幸的是,在長達多年的爭取之後,2009 年,電影資料館終於轉變成獨立單位,每年有更多預算可以打造這個路程有點遙遠、但又讓人難以拒絕的大規模電影城。
事實上,如果不是首任館長 Dome Sukwong 找到了泰國七世皇時代的膠卷,以及五世皇在 1897 年出遊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時、被外國人錄攝下來的重要膠卷影像,電影資料館的啟程與後來的發展可能就不會如此。在泰國,跟皇家相關的史料是最珍貴的,更何況是第五世皇帝在電影剛發明僅僅三年左右的活動影像,無論對泰國或世界影史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發現。
首任館長號稱,這個膠卷是他與資料館的「無敵秘密武器」,以前是他要到處拜託別人,後來變成官員親自來提議讓泰國有自己的電影資料館,Sukwong 館長回顧:「那位官員可能不知道,這正是我多年以來努力想要達成的夢想。」
今年,正逢泰國電影資料館成立四十週年的紀念時刻,在建置許多電影相關的玩樂設備之後,電影資料館的使命不只是挖掘與保存,還有跟每個國家的電影資料館相同的努力方向:推廣跟教育。畢竟在這時代,就算離「電影之死」還有點距離,熱愛電影的人們仍不得不擔心,電影的價值已慢慢被更多媒介取代。
如果說台灣故宮博物院有「鎮院三寶」,帶動不少遊客前往參觀,那麼泰國電影資料館也有「鎮館三寶」,是影迷必看的珍貴寶物。第一寶,是歷史上第一台錄影與放映的「Cinématographe」電影設備,就在模擬電影誕生的地下室放映廳──雖然是仿製品,但是精緻的木工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寶,是電影資料館自己鑽研開發,從無到有,還原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Kinetoscope)。這台只限單人觀看的機器,是世界上最早的電影商業模式,在館內我們將看到十台機器,但只有一台能真正模擬出當年的膠卷放映。
第三寶,當然是放在泰國影史館裡的「坎城金棕櫚」,會到達這裡的影迷應該很容易猜到,這座獎盃的主人就是泰國大導演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hichatphong Wirasetthakun),他在 2010 年以《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得到評審團的肯定。在這裡,我們能近距離地看著它。另外,普帝邦.阿朗潘(Phuttiphong Aroonpheng)導演作品《邊境幻夢》(Manta Ray,2018)在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獲得最佳影片的獎座,也捐給本館。還有阿比查邦導演以《熱帶幻夢》與《記憶》兩度獲得的「坎城評審團獎」也展示在泰國電影資料館大樓四樓。
常有影友詢問到曼谷去哪裡好?筆者的第一個答案永遠是這個不在任何旅遊文章上的「旅遊景點」。而且,若想看到真正的「金棕櫚」,放在泰國電影資料館的那座,就是最接近的機會。
去東京迪士尼一樣的時候,我們可能要先選擇「迪士尼樂園」或是「迪士尼海洋」,而來到這個電影園區,只要早點來就可以不用取捨,我們可以選擇三條不同參觀路線。第一條動線是「世界電影的誕生」,第二條動線是「百年泰國電影」,最後一條就是「泰國電影資料館大樓」。三條參觀路線,都大約需要花一個小時左右,如果想全部仔細看,可能會花上 1.5 到 2 倍的時間。不管選擇哪一條路線,來到這裡只需要交通費,因為全館的基本參觀通通免費。
(以下逐條說明三條路線,官方的圖解路線圖請參考這裡)
從進入園區起,設計成售票窗口的櫃檯就是踏入電影城的第一步,接待影迷的員工通常是對電影充滿熱情的年輕人,有時是正職員工搭配短暫實習的大學生,他們會提供詳細的介紹,還有協助預約有場次的館別。
跟著導覽員走進園區後,第一站,就是一塊四四方方的黑色金屬,相信資深影迷都能猜出這個神秘物體的由來,就是出現在《2001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的那塊神秘黑石碑。但是,這一塊石碑還有隱藏泰國影史的額外細節。
第二站,導覽員會帶著我們回到過去,見證世界上第一間攝影棚,就是愛迪生的「黑瑪麗亞」(Black Maria)──如果是週末來訪,還可以進去參觀。如果想要更進階的體驗,館內提供讓遊客擔任主角、模擬拍攝一百多年前的《吃香蕉的人》,拍完之後,工作人員會幫忙處理後製,再把 DVD 與檔案寄給你。黑瑪麗亞的原型可以 365 度旋轉,外加可以翻起屋頂的設計,讓自然光不管在什麼方向都可以照亮棚內,而這座模擬的建物一樣通通做得到。
接下來,第三站務必要走進「愛迪生館」,去看愛迪生的失敗決策,卻也是轟動一時的「活動電影放映機」。這位偉大的發明家與商人、跟他的員工也是當時電影發明的關鍵人物之一。不過,愛迪生認為比起投影在白布上,讓觀眾投幣探視機器內的觀影方式更有利可圖。這個館內有多台電影機器,每台播放不同的早期默片,有些免費,有些可以兌換錢幣來啟動。哪一台是正宗膠捲的放映機,請別忘了詢問工作人員。
第四站,則是一個在戶外的神秘雕塑作品,這位人物差點比愛迪生或盧米埃兄弟更早成為電影的發明者,可惜,有一天他竟然從世界上消失了。這位法國發明家就是「易斯.普林斯」(Louis Le Prince),他被稱為「電影之父」的原因是於 1888 年拍攝的短片《郎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收錄為已知最早的電影(請看維基連結,內有這部短片)。按照計劃,本人即將在美國展示新發明的電影器材,卻在國內的一輛火車上失蹤。其中有一個無法證明的陰謀論指出,他被愛迪生或盧米埃兄弟為了搶先發表電影計畫而綁架了。這個故事,後來被寫成小說《The Missing Reel》,在 1990 年更被拍成同名電影。
第五站,筆者認為是本館的重頭戲。在 1895 年 12 月 28 日,法國的盧米埃兄弟在巴黎十四號大道咖啡館的「印度沙龍」投影默片給世界上首批付費觀看的觀眾。因此,當年的 12 月 28 日在電影史上被稱為「電影誕生日」。當我們走入這個模擬一百多年前的空間,彷彿回到過去看見電影的起頭,一同看著資料館特製的影片回顧電影的誕生過程,中間會有更有趣的現場實驗,讓觀眾看到電影是如何從魔術技巧演變成科學技術,看過的朋友千萬不要劇透。
最後一站,就是轟動全美的「五分錢電影院」(Nickelodeon),它的出現起因於遊藝場老闆為壓制雜耍演員的罷工,在演員下台的時候播放電影以填充節目空檔。出乎意料地,純粹的電影放映竟比雜耍表演更受歡迎,這種新型商業模式因此應運而生,成為最早以放映電影為主的商業場所,可說是現代電影院的前身。由於票價低廉,很快就吸引大量勞工、新移民蜂湧而入,隨後引起各地商人仿效,到了 1908 年,全美至少有八千到一萬家的五分錢電影院營業。資料館的五分錢電影院會輪播許多早期的默片,如果在前兩館看了還喜歡,在時間允許之下,也可以坐下看好看滿,並享受這座復古裝潢的電影院。
在這一條參觀路線上,對異國電影發展有興趣的朋友絕對有許多寶可尋,六個參觀路徑,有的只需要花費一分鐘,有的可能豐富到半小時都嫌不夠。第一、二、六點是有關泰國歷史的建物。從五世皇時期第一次放映電影的地點,到泰國星光大道,前者可以聽導覽員解說故事背景,後者雖然沒有好萊塢那麼華麗,卻很用心地邀請電影明星來留下他們的手印。
來到第三站,「泰國古代電影車」是資料館搬來一整截七世皇時代的 C56 蒸氣火車頭與火車廂。火車局是泰國第一個拍攝電影的單位,早期的電影發展是為了拍攝皇家的火車紀錄片,資料館也因為在火車局的舊倉庫找到珍貴的膠卷才誕生。這裡除了連結到泰國影史以外,同時也紀念影史最偉大的默片喜劇演員之一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他在 1926 年產出的經典火車冒險電影《將軍號》(The General)是影史上最偉大的默片之一,資料館因此做了他的雕像,坐在這輛火車的旁邊。
第四站,是這個場地最顯眼的鮮黃色建築物,它複製了泰國第一家有聲電影公司 Sri-Krung 公司的攝影棚(1935 - 1942)。當年,因為 1942 年的曼谷大水災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導致無法繼續拍製電影,後來改成電影院與唱片公司。這棟「泰國影史館」裡有許多經典泰國片的道具,從打板、服裝、獎座,到許多幕前幕後的相關文物。在這裡面,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認識泰國電影的百年發展,還能看到過去曾經從希區考克手上拿到獎項的泰國大導演,也有當代知名大導阿比查邦的展區。前面提到的三寶其中之一,就在這一館裡面。
第五站是一輛吉普車,它是以前藥廠的「賣藥車」。那個年代藥廠會讓業務帶著戶外電影設備去到偏鄉,讓許多沒有進過電影院的當地百姓,有機會在戶外看露天電影。藥廠很聰明地想出絕妙的行銷手法,先用賣藥車廣播何日、何時、在哪裡要放映「免費」電影,當天就可以集合大量觀眾順手買一些家庭備藥,如果銷售成績不如預期,推銷員甚至會在電影放映到一半就先暫停,請大家幫忙多買一些藥品,賣完才會繼續放映。如果想見證當時的情況,目前在網飛(Netflix)上有部名叫《從前有個巨星》(Once Upon A Star,2023)的泰國電影,講的就是泰國買藥車與電影辯士(電影配音、解說員)的故事,看完再去吉普車旁旁體驗辯士遊戲,說不定會讓你發現自己的配音天分,也會產生更深刻的感受去參觀這座電影聖地。
很難想像從荒廢的小辦公室、一大片空地發跡,轉眼即將要四十歲的泰國電影資料館,目前的硬體設備已達到世界級的規模。訪問多位去過世界各地的電影資料館的朋友後,大家都說泰國電影資料館令他們印象深刻。資料館本身不只是泰國與世界電影的歷史、發展、轉折、典藏,在前一區我們已經看到許多拍攝工具,以及獨特風格的泰式道具。此外,還有許多感人的幕後故事,如:泰國電影的興起與沒落過程、早期泰國動畫大師的土法煉鋼,還有為了電影而倒在會議中的導演,接下來的最後一棟大樓則有許多延伸的電影傳奇,當然是不可忽略的。
有如台灣新莊的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泰國電影資料館大樓也包括了圖書館、電影院、商店、展區,以及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分布在七層樓高的大樓中。本館是一棟為了電影誕生的大樓,以前在門口的商店,搬進一樓更大的空間,這裡有許多泰國電影跟世界電影相關的商品,價錢很友善。
商店的右側,是電影城的童話世界,「Persistence of vision 展」(視覺暫留展)是個老少咸宜的兒童常態展,進去後,我們會從山洞中的 3D 壁畫理解人類用圖說故事的起源,下一個房間集合了各種電影誕生前的科學或魔法道具,非常好玩。這些早期能動起來的視覺道具,是當時最接近電影,也是啟發科學家去研發攝影機的一環,每一件都可以讓參觀者體驗到沒有電影的過去。有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務必特別留意這個展區:小朋友會喜歡,大人也能得到新知識。走出這個展場前,有一艘可愛極的動畫原理飛船。對於曾經去過吉卜力美術館的朋友,筆者認為,兩個地方有部分相似,都是理解影像原則的好地方。
從商店的左邊走樓梯上去,有一片空曠的場地,聚集影史最重要的一刻。包括首次用照相機連續拍攝賽馬的照片,起初是為了回答:馬在奔跑時到底有沒有四腳離地?這個由埃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展開的實驗,幫助發明家有更多的想像,打開了「活動影像」(moving pictures)的新時代。
另外,週末會有館員介紹泰國從前的「偷窺電影車」,一台車同時可以左右六人一起凝視車裡的影片,這個東南亞的小市民文化,有泰國的,也有新加坡版本。另外還有模擬自《雨果的冒險》(Hugo,2011)的大時鐘,以及電影魔法師喬治.梅里葉(Georges MÉLIÈS)的《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1902)藝術品。仔細看,會發現牆上有洞,而這些洞,是連結到偷窺電影車的概念,讓我們能看見牆後的電影院。
樓上,有三座電影院,幾乎每天都有一兩場放映活動,如果有時間,不妨把一整天的時間都獻給這裡。通常,週末的放映影片會是知名度比較高的電影,如果是帶著挖寶的心情,建議先查詢平日的片單,有時會有難得一見的電影。
來到這裡,幸運的話,則可能剛好遇到影迷有興趣的特展。去年,我看到「泰國 LGBT 電影回顧展」(Thai Queer Cinema Odyssey),展映方法是以年份排序,解說第三性別在泰國電影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目前最早存留下來的 LGBTQ+ 電影是一部超過 60 年的獨立電影,雖然是一部沒有機會商業上映的短片,但是讓泰國的「人妖」一詞首次出現在泰國電影中(這個中文字帶有奇觀與歧視的觀點,但也成為一種泰國的文化名詞)。另外,還有許多珍貴的電影海報,也有劇照、新聞稿、配音稿,以及服裝道具等等珍貴文物。未來除了二樓的特典展覽,三樓也正在規劃有關於拍攝電影的最新常態展。(有關於泰國 LGBT 電影,希望未來有機會再詳細產出一篇詳細文章。)
上到四樓,就是泰國電影資料館的圖書館,裡面分成兩層。第一層,有泰文圖書以及可以透過電腦看許多轉成電子檔的經典電影。第二層大多數是外文書,數量驚人,各種電影或導演專書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比較起來外文書比泰文電影書籍來得更豐富,泰國出版的電影書籍不多,就筆者所知,也有不少沒有被引進。
最可惜的是,許多在倉庫裡的電影雜誌,目前還未拿出來展示,包括筆者捐給資料館的 90 年代電影雜誌,希望未來可以整理出來,畢竟出版品是每個年代最珍貴的電影文物,也是電影怎麼發展的最好證據。
最後,在這棟七層樓的建築物,它的走廊、樓梯,也有許多展示品,到了頂樓還能看見泰國曼谷外圍的風景,這棟大樓,沒有個一到兩小時可能逛不完。
個人推薦,來參觀的朋友,可先判斷自己對電影的興趣,如果是一般影迷,或許二到三小時內就可以逛完大部分的精華;對喜歡影史的朋友,五個小時或許還嫌太少,光是電影的誕生、愛迪生的發明、默片年代的電影院、泰國電影史、泰國火車、賣藥行動電影車、電影進化的兒童館⋯⋯等等常態展,想要省略哪個都會很可惜。
如果要判斷哪個時間更適合參訪的話,平日或週末,筆者認為會各有不同的收穫。平日人少、適合拍照,可以跟工作人員多聊幾句,更靜心細看所有細節。周末比較熱鬧,也有平日沒有開放的領域,還可能遇到精彩的電影放映。
如果不想取捨,推薦可以各來半天,除了可以看到所有的東西,也是為了避開閉館時間,比較難叫計程車與可能塞車的情況。早上來,下午三四點就能回到曼谷市區按摩或血拚,是最完美的安排。選擇晚一點參訪的話,則建議在附近多家網紅餐廳選擇一家享用午餐,再入館餐館,可以從資料館地址去尋找附近的人氣餐廳。
交通部分,建議人多可以坐計程車直達,人少,則可以坐 BTS 到最後一站(S12),或是更靠近的地下鐵 MRT 站(BL38)轉搭計程車,這是最節省交通費與省時間的前往方法。另外,建議準備泰語地名跟住址給司機,泰國電影資料館的泰文名稱叫「หอภาพยนตร์」地址是「4 หมู่ 3 ถนนพุทธมณฑล สาย 5 ต.ศาลายา อ.พุทธมณฑล」。
以上的詳細資料,希望能幫助有緣去參觀的影迷先有初步認識,如果有計畫去泰國,也給這座電影城一次機會。
資料館也好,電影城也好,筆者相信這座電影聖地會讓到訪的朋友看到「電影是科技的藝術,與人類發展的歷史軌跡」,園區各區域正是展現大眾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國家、文化)之下所喜愛的觀賞形式。看了所有的展區後,也會讓參訪者了解,為什麼電影會從大眾娛樂演變成集體文化、品味、生活的場合。
希望有緣來參觀的影迷都有滿滿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