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霍特《金錶之謎》

保羅霍特《金錶之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是我第四本保羅霍特的推理小說,我對這位法國的推理小說作家的認識,乃是源自於春天出版社代理進來台灣出版的叫做是《第四扇門》的這個緣起,自從三年前,我離開台灣之後,非但沒有荒廢掉本來就發願投入的閱讀志向,反而更竭盡所能地搜羅除了少數繁體中文出版的各國推理小說,斷斷續續的也又讀了大蓋280本作右。說是愛讀各國小說,其實是厚著臉皮的欺騙自己而已,在文字種類方面,也倒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元,能讀得懂的,了不起就是兩種中文字體而已,雖然現在對各種外語的口語交談已經習以為常,但是說到什麼日文、韓文或者英文的,撇除吃力不說,根本沒有能力閱讀,即使年輕的時候在萬惡美國待過幾個春秋,但是閱讀英文小說對我而言,仍然是一種苦不堪言的消耗,消耗時間,消耗閱讀興致,增加許多生活上因為過於認真而帶來的摩擦而已。

raw-image

《金表之謎》是保羅霍特最新的作品嗎?我查出來的資料擺明著好像就是去年(二零一九年)出版的刊物,在中國的吉林出版集團所發行的最新力作,故事裡頭講了兩個讓人燒腦的殺人事件,分別是1901年、1911年以及1991年的故事,為什麼要在這個年代寫上這麼久以前的事情呢?我認為保羅把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沒有手機跟監視器的年代裡,於是他就可以盡情發揮製造獵奇殺人事件的離奇手法了,也就是因為這個無可批判的條件,讓我眼花撩亂的兩個時空故事之間,作者竭盡所能地要引導讀者去做「時空上」「遺傳記憶裡」的聯想,講述的內容裡複雜的程度必定讓推理小說迷有著喜出望外的吸引力,尤其是在1911年的雪地殺人事件的手法真相,可是一點兒都不輸給大山城一郎在《密室收藏家》裡的任何巧妙之處喔!

raw-image

唯一可惜的,故事的在寫作的筆法上終究是淪為老派對話,再搭配上鐵了心要搞死讀者的翻譯家王宇琳,老派又文鄒鄒的怪腔怪調裡,還選配了錯別字來製造恐慌,一種深怕謎題太簡單被人摔書的防備心,反而讓本來就複雜無比難以理解的詭計,更加上一層又一層發福又全身充滿化學毒物,令人痛恨唾罵的糖衣。

raw-image

儘管翻譯粗糙無比,雖然作者年紀大了卻沒有精進文筆,但是這些惡有惡報,以及惡沒有惡報的兩個故事,果真組合成了一本非常出色的推理傑作,只是以這樣小說格式的呈現,閱讀起來實在非常辛苦,適合有耐心的兩三天一鼓作氣來面對這個曠世難題。

這是我後來在2020.1.24才讀完的第三百九十六本。

avatar-img
亞熱帶往事
6會員
154內容數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亞熱帶往事 的其他內容
也不知道是怎麼著,我突然惦念起這個到現在為止已經在系列作品中出版了兩本的落魄警長寇克,這個看似冷硬派鄉村警察故事的懸疑偵探小說,似乎是在呼應這個跟著年末一起到來的冷氣團,十二月中,我們就開始要打開暖氣機了,否則我真是有點冷到六神無主,一邊看小說也順便一邊發起了脾氣起來了。 而發脾氣的焦躁感,自然也
在這個年終的時候,繼我上一本看了頗為失望的島田莊司之後,我覺得換一個同樣是本格作家來證明我自己,並非那麼討厭活潑可愛的本格推理,然而事實上我竟然隨著年紀的增加,對於本格的愛好卻是呈現一個反比的走向。
我本來是這樣想的,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這次的事件是御手洗潔在一九九七年的紐約市中心的某某大樓(我曾住在紐約一陣子,並沒有印象有這樣的大樓)裡用了僅僅三天的時間破解的二十年前的懸案。雖然並非真實歷史事件這個部分讓我有些失落,但真正讓我覺得除了失落之外還頗有失望的就是狂妄地懸吊書袋,並且
今天真是一個無巧不成書的日子,從八年前的這一天起我就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直到三年前終於在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後順利離婚,從這麼多年裡的爛泥潭中爬出來看到陽光的耀眼,不過儘管如此慶幸命運能夠憐惜我,給我一個美好的安排,但是沾黏在身上的惡臭,這麼多年來仍然清晰可見,毫不隱隱約約地彷彿似有若無,因此真正珍惜
事實上,兩個故事差別相當大呀!前一本李普曼的《湖底的女人》比較傾向於女人心事在客觀事實與自我認知上之間各自表述的懸疑故事,而這個偉大的雷蒙錢德勒筆下的《湖底女人》講的則是一則讓我百感交集的愛情與金錢各取所需的複雜兇殺案件。
就在這幾天,小隻的終於正式回歸到家裡了,前兩天的回歸晚宴裡,過火爐、吃豬腳麵線全都輪番上演,事不關己的RMA說了一堆不著邊際的風涼人生大道理,樂得清閒的婊子大概是喜滋滋地迎接自己富有又清閒的人生下半場,什麼是報應呢?我想,在陳奕迅的想哭這首歌詞的最後一句,精準地道出了我即將展開的所作所為的具體情緒:
也不知道是怎麼著,我突然惦念起這個到現在為止已經在系列作品中出版了兩本的落魄警長寇克,這個看似冷硬派鄉村警察故事的懸疑偵探小說,似乎是在呼應這個跟著年末一起到來的冷氣團,十二月中,我們就開始要打開暖氣機了,否則我真是有點冷到六神無主,一邊看小說也順便一邊發起了脾氣起來了。 而發脾氣的焦躁感,自然也
在這個年終的時候,繼我上一本看了頗為失望的島田莊司之後,我覺得換一個同樣是本格作家來證明我自己,並非那麼討厭活潑可愛的本格推理,然而事實上我竟然隨著年紀的增加,對於本格的愛好卻是呈現一個反比的走向。
我本來是這樣想的,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這次的事件是御手洗潔在一九九七年的紐約市中心的某某大樓(我曾住在紐約一陣子,並沒有印象有這樣的大樓)裡用了僅僅三天的時間破解的二十年前的懸案。雖然並非真實歷史事件這個部分讓我有些失落,但真正讓我覺得除了失落之外還頗有失望的就是狂妄地懸吊書袋,並且
今天真是一個無巧不成書的日子,從八年前的這一天起我就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直到三年前終於在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後順利離婚,從這麼多年裡的爛泥潭中爬出來看到陽光的耀眼,不過儘管如此慶幸命運能夠憐惜我,給我一個美好的安排,但是沾黏在身上的惡臭,這麼多年來仍然清晰可見,毫不隱隱約約地彷彿似有若無,因此真正珍惜
事實上,兩個故事差別相當大呀!前一本李普曼的《湖底的女人》比較傾向於女人心事在客觀事實與自我認知上之間各自表述的懸疑故事,而這個偉大的雷蒙錢德勒筆下的《湖底女人》講的則是一則讓我百感交集的愛情與金錢各取所需的複雜兇殺案件。
就在這幾天,小隻的終於正式回歸到家裡了,前兩天的回歸晚宴裡,過火爐、吃豬腳麵線全都輪番上演,事不關己的RMA說了一堆不著邊際的風涼人生大道理,樂得清閒的婊子大概是喜滋滋地迎接自己富有又清閒的人生下半場,什麼是報應呢?我想,在陳奕迅的想哭這首歌詞的最後一句,精準地道出了我即將展開的所作所為的具體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