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庭因為孩子不上學進行家族治療。在第二次家族治療時,父母選擇夫妻先進入診間,孩子下次再一起加入。夫妻說明長期以來是以假日夫妻的形式經營婚姻與家庭,醫師陪伴夫妻尋找溝通教養衝突時,各自需覺察的議題。這個家庭的現實生活,因為教養作風的差異已一分為二,形成二個家的模式。
父:我覺得是我會跟孩子互相,但我老婆不會跟孩子互相,所以孩子對他跟我對我態度不同。
醫:什麼叫互相?
父:互相就叫做不計較,我會幫孩子做,但我老婆不想幫孩子做,我老婆沒跟孩子互相,我老婆會跟孩子計較,要小孩自己做好。孩子如果做不到,媽媽就會想要孩子調整,譬如孩子不會自己整理頭髮時,或是長髮掉了滿地,媽媽會要孩子頭髮剪短一點,比較好自己吹頭髮綁頭髮,結果孩子想留長頭髮,一修剪完頭髮就情緒崩潰。以我的立場我會覺得不用剪,我會幫他做。以我的經驗來說,我爸媽的付出我看在眼裡,所以我長大我就會報答我爸媽,我也相信我的孩子現在看我為他付出,他長大後就會自然而然報答我。
醫:你沒辦法像你老公這麼心甘情願的做!
母:我認為這一些都是感覺的問題,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差異很大。我老公是個樂觀的人,只要孩子做到一次,他會想成每次,然後就開心很久。現實是孩子不是每次都會自己收,就是一、二次讓他看到,他就窩心溫暖到現在,想著自己堅持的理念是沒錯。但另一個孩子的生活習慣就跟我很相近,我老公最近是因為妹妹不堪其擾,才意識到孩子弄亂家庭空間的行為是個問題。
醫:看得出來先生是個很好的人,但目前的問題是你們二人誰也說服不了誰,(對先生說)你為什麼這麼寶貝你的女兒,無視於你老婆的情緒?
父:我很寶貝我的女兒但也很寶貝我老婆,所以如果她太氣時,我會匯錢給她。
醫:你們的現實生活已經成為二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