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治療體驗】真實面對家人,尋找各自的議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個家庭因為孩子不上學展開家族治療。第二次的家族治療,父母選擇夫妻先進入診間,孩子下次再一起加入。長期以來,夫妻以身為父母的角色溝通教養議題時,各自的內在有自我堅持的教養態度,醫師陪伴夫妻尋找各自需要覺察的議題。

母:我看開了,但孩子沒有變好。

父:你為什麼覺得孩子沒變好,他至少每天願意吃藥控制情緒,他只是不上學,喜歡沈迷當網紅,難道這樣就算不好?醫生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辦?

醫:(沈思良久)我覺得問題不能問我,如果要我回答在我的家庭,我會怎麼做,我會誠實告訴你,我能讓我女兒cosplay,但我絕對不允許我女兒不上學。但每個家庭不同,我無法說出你的家庭該怎麼做。我發現你給女兒很大自由,但現在狀況愈演愈烈,你的老婆很氣你,你可以想想如何好好跟老婆討論。

父:我過去沒辦法談是因為我受不了老婆連珠炮!

醫:這是你老婆的議題,那你要做什麼?

母:我不想把最憤怒的一面帶給我的孩子,所以我會離開和孩子的衝突現場,我會躲到車上打給他,或是乾脆開車出門打電話給他,邊開邊講,後來我發現跟他訴苦完全無效,我就自己處理自己情緒,我們也嘗試在孩子不上學時,讓孩子就在爸爸的家生活。如果孩子不在我身邊,我眼不見為淨,我就不會想管他。

父:他來我家你還是會管啊?

母:當時因為你無法掌握孩子的行蹤,但我發現孩子白天不在家,到底去了哪兒?真的很令人擔心,這不是管,這是提醒你該掌握孩子的行動安全。

醫:你有很多氣,你想一想,對你而言,你先生可以放進來的議題會是什麼?好像是女兒比較重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生如逆旅,在家庭中修行
3會員
12內容數
自從家人得了憂鬱症後, 我才知道憂鬱症不只有憂鬱, 我想寫下家庭在症狀中改變自我的治療時光。
2025/01/05
我們在走投無路之際改掛同一時段隔壁診間的醫師,孩子第一次與醫師晤談就釋出自己的善意⋯
2025/01/05
我們在走投無路之際改掛同一時段隔壁診間的醫師,孩子第一次與醫師晤談就釋出自己的善意⋯
2025/01/01
孩子曾經是每天七點前到校的學生。在2024年2月開學後漸漸難以入校。如果他(們)想上學,費盡心神卻做不到,這還算是拒學嗎?天人交戰的心理歷程是因「想」離家上學、「想」走進教室而起,何「拒」之有?
2025/01/01
孩子曾經是每天七點前到校的學生。在2024年2月開學後漸漸難以入校。如果他(們)想上學,費盡心神卻做不到,這還算是拒學嗎?天人交戰的心理歷程是因「想」離家上學、「想」走進教室而起,何「拒」之有?
2024/12/30
這個家庭因爲孩子不上學想嘗試家族治療。這二年來母親陪伴孩子看診晤談,父親哄著孩子服藥。父母帶著厚厚一疊就診資料讓醫師快速掌握孩子這二年病情變化。 醫師與父母對談後發現,孩子因爲情緒困擾反而漸漸獲得生活主導權,在家話語權甚至凌駕父母之上。 子:(對醫生說)如果你再問,我就要離開這裡⋯ 醫:看起來
2024/12/30
這個家庭因爲孩子不上學想嘗試家族治療。這二年來母親陪伴孩子看診晤談,父親哄著孩子服藥。父母帶著厚厚一疊就診資料讓醫師快速掌握孩子這二年病情變化。 醫師與父母對談後發現,孩子因爲情緒困擾反而漸漸獲得生活主導權,在家話語權甚至凌駕父母之上。 子:(對醫生說)如果你再問,我就要離開這裡⋯ 醫:看起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母親天生就是要承擔很多苦難 「不論發生什麼事,孩子第一個找的永遠是媽媽」  照顧孩子沒說出口的情緒,比說出口的更重要      那天在外用餐,老闆才剛帶我們入座,就被隔壁桌大聲的語氣嚇了一跳,於是我們也識相的變得很安靜,連討論餐點都輕聲細語,我們也不知道為何自發性的安靜,連兒子也突然懂
Thumbnail
母親天生就是要承擔很多苦難 「不論發生什麼事,孩子第一個找的永遠是媽媽」  照顧孩子沒說出口的情緒,比說出口的更重要      那天在外用餐,老闆才剛帶我們入座,就被隔壁桌大聲的語氣嚇了一跳,於是我們也識相的變得很安靜,連討論餐點都輕聲細語,我們也不知道為何自發性的安靜,連兒子也突然懂
Thumbnail
自從生了孩子之後,才算正式開啟療癒自我創傷的旅程,原因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看見以往小時候,那些無法理解的事情,原來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傷口,我活在看似“健全“的家庭,沒有吃不飽穿不暖,只是沒有愛...
Thumbnail
自從生了孩子之後,才算正式開啟療癒自我創傷的旅程,原因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看見以往小時候,那些無法理解的事情,原來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傷口,我活在看似“健全“的家庭,沒有吃不飽穿不暖,只是沒有愛...
Thumbnail
親子關係研究這些年進展飛快, 從以往以家長為中心的是非觀, 逐漸演變成尊重且多元的價值觀。 大人如果還停留在舊觀念, 不懂得跟著與時俱進, 會感覺教養好難好苦, 那是一定的! ▪️ 上課鐘聲響完, 我正準備蹲下身子去繫脫落的鞋帶。 空蕩蕩的長廊, 一對母子低沈的對話聲顯得格外的清晰。 我忍不住抬頭,
Thumbnail
親子關係研究這些年進展飛快, 從以往以家長為中心的是非觀, 逐漸演變成尊重且多元的價值觀。 大人如果還停留在舊觀念, 不懂得跟著與時俱進, 會感覺教養好難好苦, 那是一定的! ▪️ 上課鐘聲響完, 我正準備蹲下身子去繫脫落的鞋帶。 空蕩蕩的長廊, 一對母子低沈的對話聲顯得格外的清晰。 我忍不住抬頭,
Thumbnail
「我真的很不喜歡媽媽這樣⋯⋯就因為她是媽媽,所以我就要一直包容她?」大女兒罕見、直白且忿忿不平地說出心底深處的感受。 「照理來說,的確是不需要。」我給出支持性的回應。 但是,與此同時,我順著大女兒直指核心的尖銳,在心裡面探勘到一個過去不曾被描繪過的「內在空間」,那是「超乎尋常的『子女對母親的寬容度』
Thumbnail
「我真的很不喜歡媽媽這樣⋯⋯就因為她是媽媽,所以我就要一直包容她?」大女兒罕見、直白且忿忿不平地說出心底深處的感受。 「照理來說,的確是不需要。」我給出支持性的回應。 但是,與此同時,我順著大女兒直指核心的尖銳,在心裡面探勘到一個過去不曾被描繪過的「內在空間」,那是「超乎尋常的『子女對母親的寬容度』
Thumbnail
那日,一位擁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媽媽,因為自己的母親非常疼愛這對外孫女,而前來療癒。 。 這位媽媽的眉頭,在打開視訊鏡頭之初,就緊緊皺著。這個表情,馬上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一般來說,個案在正式進入療癒、真正把情緒放出來之前,通常都還是會先用中性表情來進行互動,不會這麼快地就讓喜怒形於色。
Thumbnail
那日,一位擁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媽媽,因為自己的母親非常疼愛這對外孫女,而前來療癒。 。 這位媽媽的眉頭,在打開視訊鏡頭之初,就緊緊皺著。這個表情,馬上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一般來說,個案在正式進入療癒、真正把情緒放出來之前,通常都還是會先用中性表情來進行互動,不會這麼快地就讓喜怒形於色。
Thumbnail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媽媽~剛剛@#$%^&.........」 電話接起來,傳來女兒的哭聲
Thumbnail
「媽媽~剛剛@#$%^&.........」 電話接起來,傳來女兒的哭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