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夢筆記到自我探索-夢筆記的工具推薦

從夢筆記到自我探索-夢筆記的工具推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會做夢嗎?你的夢是什麼樣的?

雖然我無法記住整個晚上的夢境,但我已經持續記錄夢境超過五年了。

我從未做過預知夢,也從未因此獲得頭獎號碼的靈感,頂多能在當下感應到哪張刮刮樂可能中獎(笑)。然而,長年記錄自己的夢境後,我有了很多收穫:


1. 多了與朋友的聊天話題

根據佛洛伊德和榮格對夢的解析,夢中的人物未必是真正的那個人,而是透過這個人物的象徵意義,表達夢境想傳達的內容。

所以,當我在現實中與朋友或共同的朋友碰面時,夢境往往成為話題的開端。也因為我喜歡分享夢境,才發現有人幾乎不做夢,有人的夢像投影片一樣單張切換(夢中人物彼此沒有互動),還有人從小到大的夢境竟是黑白的!


2. 與內心深處的自己建立連結

榮格贊同佛洛伊德的一個觀點:

沒有引起強烈情緒的事件,對我們的思想或行為影響甚微;而那些激起情緒反應的事件,對心理發展至關重要,甚至會在夢中顯現。

我的夢境有時像諾蘭的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短短幾個呼吸間場景就會切換。在夢中,我會與不同的人互動,然後自然地移動到下一個場景。

醒來後記錄「夢的筆記」時,我才會發現對夢中某些場景或人物抱有特定情緒。記錄過程中,情緒可能逐漸加深,例如越寫越氣憤,或越寫越開心。相較於夢中的真實情緒,我在現實中更傾向壓抑內心感受,因為身為天秤座的「外交官」,總是下意識追求圓融。但「夢的筆記」提醒我要更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


3. 在夢中見到「故人」

爸爸去世後,我夢到過祂幾次。很多時候,我們一家人在夢中整整齊齊完成一些事,這讓我深信,爸爸仍然以另一種形式陪伴著我們。

今年過年時,我和媽媽在日本泡湯,我聊起了某次夢見爸爸的情景,才知道媽媽是「投影片式夢境」的典型案例——她夢中的人不會說話或動作。

有趣的是,當我們住在外公養父家的附近時,媽媽第一次夢到「會動的人」。夢裡,外公站在院子中溫柔地對她微笑,最後揮手離去。

此外,出發前的一晚,媽媽夢到爸爸坐在她的行李箱上,手指著她的 iPad。醒來後,她覺得爸爸是想提醒她別忘了日文自學課程(笑)。這些夢境讓我們深信,家人即使不在了,也依然以特別的方式陪伴著我們。


夢筆記工具推薦

三星語音錄製 & Google Keep

這兩款工具可以結合音檔與文字記錄,但兩者都無法自動加上標點符號,整理起來仍耗時,且需要花時間調校準確度,對於我這種跨平台(iOS)整理資料的需求稍顯繁瑣。因此,我後來使用 Google Keep居多。

AudioPen & ChatGPT

我曾試用瓦基在直播中推薦的 AudioPen,雖然功能不錯,但對我來說,免費版的 ChatGPT 已經足夠實用!

最近兩週,我的夢筆記全靠 ChatGPT 完成。只需口述並加註「加上標點符號與分段」,它便能生成接近完美的記錄,省去了大量修改的時間。對於需要迅速記錄夢境的人,這真是一大神器!


你會做夢嗎?你的夢又是什麼樣的?

raw-image


(歡迎追蹤我的Threads

https://www.threads.net/@mane_read


【作者介紹】漫閱讀

若不想錯過我最新的文章,歡迎直接訂閱我的網站或電子報

網站|電子報 | 方格子 | Threads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請按下愛心,這可以讓更多人能看到這篇文章也歡迎直接 小額打賞本文將同步刊載於 漫閱讀筆記
若你對文章有任何疑問,或是想討論的,歡迎直接寫信給我:manread.chen@gmail.com
avatar-img
漫閱讀-漫談人生/自媒體經營/職場經驗
34會員
46內容數
✨漫閱讀✨ENFP型人 希望透過寫作達到身、心、靈富足 我熱愛閱讀📚也熱愛運動🧘🏃🏊🚴 我在這漫談人生,自媒體經營與職場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幾個月前,我根本沒想過自己能日更,更沒想到自己可以堅持寫作超過 120 天,追蹤數破千。 這對很多人來說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曾經「完全寫不出字」的我來說,這是靠著一段段文字,所累積起來的信念啊!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曾在寫作路上迷惘、自我懷疑,或者感到卡關的人一些幫助! 為什麼開始日更?
如果要我在看過的書裡,挑選一本影響我極深的書,《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The Choice: Embrace the Possible)絕對可以排行在前 10 名。 (延伸閱讀:最愛的 10 本書單推薦)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年近百歲的女心理治療師,伊蒂特.伊娃.伊格(Edith Ege
作者陳思宏在 2021 年 2 月擔任讀墨店長時,分享了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推薦書單長文。於是,我從他的書單中首先挑選了《鬼地方》來閱讀。 在那之前,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碰台灣文學作品了。因為在我印象裡,許多台灣文學作品總是充斥著過多的苦情。現實生活已經夠辛苦了,若還要在有限的閱讀時光裡,讓自己沉浸
幾個月前,我根本沒想過自己能日更,更沒想到自己可以堅持寫作超過 120 天,追蹤數破千。 這對很多人來說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曾經「完全寫不出字」的我來說,這是靠著一段段文字,所累積起來的信念啊!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曾在寫作路上迷惘、自我懷疑,或者感到卡關的人一些幫助! 為什麼開始日更?
如果要我在看過的書裡,挑選一本影響我極深的書,《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The Choice: Embrace the Possible)絕對可以排行在前 10 名。 (延伸閱讀:最愛的 10 本書單推薦)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年近百歲的女心理治療師,伊蒂特.伊娃.伊格(Edith Ege
作者陳思宏在 2021 年 2 月擔任讀墨店長時,分享了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推薦書單長文。於是,我從他的書單中首先挑選了《鬼地方》來閱讀。 在那之前,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碰台灣文學作品了。因為在我印象裡,許多台灣文學作品總是充斥著過多的苦情。現實生活已經夠辛苦了,若還要在有限的閱讀時光裡,讓自己沉浸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