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還是有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了魯迅談如何當父親的那篇文章,感受深刻。整個東方文化,特別是華人,現在的教育教育觀是好很多了,魯迅在他那年代就已經覺醒這件事,可說是挺前衛,也很敢說。他提了好幾個生物學的概念,來說明父母到底該如何對下一代,簡單來說,父母對下一代的一切付出,最先的前提都應是建立在某種天性上,也就是——愛。當然這個論證不是說很嚴謹,但我仍是認同的。


家庭應該是愛,而不是某種反向的依託,父母千萬不要對下一輩以「恩」來定義這段關係,這是華人根深蒂固的一種思想觀念,從那種老年孝親費、長大後養父養母、爸爸媽媽以後就靠你啦,種種的說法跟倫理觀,都能顯現出來。只要父母一旦用:我對孩子有恩,因為我扶養他到大,他也該給我回報。 這樣的方式來看家庭關係,終將陷入漩渦,也就是孩子永遠會「欠」了自己甚麼。這個心理壓力是巨大的,是無法消除的。


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巨量的,且無法估算。如果在成長過程一直灌輸孩子:我為了你付出、奉獻很多。得到了反應並不會是理解這份感恩,而是焦慮、害怕。怕自己還不清債,也不知道該怎麼還,這本身是無法量化的。更糟糕的狀況是,父母以這個「恩」為理由,來實行某種情緒勒索或是PUA手段來操控孩子,社會上有無數這樣的家庭存在著,不用多說,華人社會尤其多,那是為什麼?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制度上、行為上、文化上的各種累積來的劣根性,這種劣根性基本上就是愛佔便宜,被環境迫使成能接受迂腐。官場、商場、家庭多數都是這樣。我會說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不僅是祖父母傳到長輩,在由長輩傳到我們這輩,在來繼續傳下去。我們都被剝削過,這裡指的不只是親情。華人社會中的「情」這字和「恩」就有很大的相關,我們說恩情嘛,父母對我們有情,也就有恩,得是報答他們,就任由他們以不合理的邏輯或是道理來綑綁我們。


而生性的愛,是那種生物本能,為了讓後代繁衍的更好,自然會想要去付出,並且不刻意求回報,當然抱怨疲累或是嘮叨本身是沒太大問題的,問題是最底部的價值觀,如果總是在家庭關係就是誰欠了甚麼,這麼個家庭除非每個人都很聖人,否則大半部分是會有問題的。


我能想到的就是那些追星族對偶像的喜愛吧。最純粹的,由情感迸發的愛,導致你選擇付出你的東西。當然不是說把恩當作前提的家長就沒有愛了,但他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意識到「恩=愛」嗎?得到回報是你的目的嗎?我不敢說世界上沒有人士這樣想的,或許真有這樣為了回收好處的父母,但是我想大部分的父母會想想以後告訴你,還是你過的開心平安健康就好。


這樣其實一切都簡單了,有時候父母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個關係而已,就一直沿用了錯誤的,有毒的觀念去解釋親子關係,只要承認,並不要害怕的說:我因為愛你,所以我養育你。捨棄用:我因為養你長大,所以對你有恩。

因為這種說法,隱藏了一個意涵,就是你欠我的太多、太多了。

即便家長是無心的,小孩並不傻,他們對這段關係也會不自覺地,產生有毒的「還債」關係,而這是愛嗎?我若是長輩,完全不想得到這樣子扭曲的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樹窩
1會員
1內容數
隨筆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田,這句話已經應徵不少,只不過為什麼只有極少數的人做到呢?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田,這句話已經應徵不少,只不過為什麼只有極少數的人做到呢?
Thumbnail
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 則近道矣
Thumbnail
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 則近道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