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是情緒勒索或是親子債?讀《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重新看待家庭關係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孝順」這個概念對於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的東亞國家而言,是熟悉且「理所當然」的倫理規範,是每個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成為了父母的孩子同時即被賦予的責任、義務。

那麼,「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這本書從債務的概念出發,以哲學的方法一步步拆解、釐清是否真的存在所謂「子女的義務」,並且試圖尋找出能夠更適當地理解孩子與父母之間關係的視角。作者芭芭拉.布萊許(Barbara Bleish)在序言時開宗明義地說:

家庭關係是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處於關係中的彼此既無法選擇且容易受到傷害,這種關係總是帶有一股「事實的異味」(Beigeschmack von Wahrheit)。(P. 34)

親密關係是一種冒險,彷彿在給予與失去、滿足與受傷之間走鋼索;然而,家庭關係不像友情或愛情,大不了可以轉身離去,身為某人的孩子,我們並沒有選擇是否出生的自由,也無法選擇要或不要成為某人的孩子。當我們的生命開始時,我們就已經是某人的孩子,因此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平等的,且並非經過約定的。


這個「事實」的來由是我們沒有選擇親屬的機會,而我們在這項事實裡,總是會以特殊的方式受到傷害,「異味」因此而產生。(P. 34)


作者從幾個對於子女之所以「應當」對於父母有所回報的常見理解,追根究底挖掘出其根基是否足以支撐我們的習慣認知。


一、交易模式

如果因為孩子從出生之後,父母的養育照顧等時間、心力、金錢的付出,所以孩子在成年之後應當回報父母之恩,這是以債務人(子女)與債權人(父母)的關係理解親子關係。但,這樣的理解方式合理嗎?如果是債務關係,就會有償還結清的一天,難道親子關係之間是可以量化計算並解除的嗎?如果是債務關係,債務人與債權人雙方是自願進入這段關係,且事先約定好償還的內容、方式與期限。但親子關係並非如此,或許父母可以選擇孩子,但孩子並無法選擇成為誰的孩子,親子關係的開始並非經過雙方議定而形成的。

此外,因為父母生下我讓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因為父母努力讓我過上好的生活,身為子女的我應當對父母懷有感恩之心,這種因為有所獲得所以有所回饋的關係,其實也帶有償還的概念,類似債務關係,並不足以說明孩子對於父母究竟有什麼必然的義務。

不論是債務或感恩,一但以虧欠與償還的關係去理解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責任義務,就容易落入一種交易模式。


二、關係模式

作者在此建議將理解家庭關係的視角做個轉換,離開道德上的交易模式,轉換到道德上的關係模式;交易模式特別強調家庭中的交流靠義務與感恩主導,關係模式則強調我們在關係中的義務和根據單單植基於關係本身。(PP. 93-94)

書的一開始說親子關係帶有一股「事實的異味」,那股異味來自於:親子關係有別於友誼,關係中的彼此之間的權力是不平等的,但又無法取消;而親子之間更有血緣基因的羈絆,光是「血濃於水」的關係,就承載著似乎一輩子無法擺脫的約束。


芭芭拉.布萊許(Bleisch, A.)《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不談義務,不是責任,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好好愛父母》

芭芭拉.布萊許(Bleisch, A.)《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不談義務,不是責任,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好好愛父母》


如同刺蝟般的親密關係

親子之間的關係是如此特殊,這種關係在人與人之間產生了「脆弱點」,關係中的彼此信任、依賴,同時伴隨著失望、受傷的風險,作者借用叔本華的刺蝟困境(註)描述這種既想靠近又怕受傷害的動態距離。

作者在本書的立場認為:子女並不因為自己「是父母的孩子」這個身分而負擔什麼義務(P. 204),但正是因為親子關係是如此的特殊,即使不談責任與義務,但為了幸福的家庭關係,我們確實都應該為此而努力做些什麼,而這也正回應了書名《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不談義務,不是責任,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好好愛父母》。

不是因為必須,而是想做,因為好生活裡不是只有道德和義務,還要有靈活的手腕,熟練地維持關係,做好我們想做的事。(P. 214)


以「愛」取代「孝順」

我很喜歡李安導演說過的一句話:「我不教孩子孝順,只教他愛。」少了位階從屬的關係,更尊重每一個體的獨特性。以「愛」取代「孝順」,我認為相較於義務與責任,更能讓親子關係中的刺蝟們靠近彼此再多一些。

也許是太久沒有讀哲學類的書,《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這本書讀起來很明顯可以感受到是在閱讀翻譯書,蠻需要一個可以專注閱讀的環境與身心狀態。



註:書中使用「豪豬」一詞,但Google發現許多資料是「豪豬」與「刺蝟」兩個名詞混用,而「豪豬」與「刺蝟」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實際上叔本華究竟使用的是哪一個語詞,尚待查證。


閱讀書目

Bleisch, A.(2018)。《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不談義務,不是責任,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好好愛父母》(彭意梅譯),商周。(原著出版於2018年)


內容總結
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
4
/5
不是你想的那種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藝術療遇|通往小宇宙的酷兒陰部~參加台中開放畫室;覺察選後情緒歷程一個人可能「既是無性別、又是流性別、多元性別、自成一個性別」~這大概就是我體會到的酷兒精神吧?
Thumbnail
avatar
夜希的談心空間
2024-01-22
【情緒教育,以及亞斯特質】情緒是什麼,亞斯特質下只能瞎子摸象「人的情緒」是內在需求的訊號,具本能、很原始,其趨力等同大象 「人的身體」則是大象的形體,將需求具體執行 「人的理性」是決策何謂最佳方案,等同騎象人駕馭方向到達目的 情緒賦予理性動機,理性要能辨識情緒,共同操作身體完成,三者互為一體,互相影響,即為中心點「自我概念」--我是誰!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3-08-30
2023消費者永續指數出爐!ESG認知度一年內大幅躍升 高達54.8%年輕世代理解 Z世代參與意願最高,將是未來永續關鍵 文、圖/東方線上提供   近年永續議題受到高度重視,除了從法規與企業策略的角度討論,消費者的意願與行動,是否也跟著改變?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與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共同發布《2023年消費者永續指數調查》,揭露台灣消費者對企業ESG的期許及永續消費行為現況,協助品牌經營者面對台灣消費市場。
Thumbnail
avatar
廣告雜誌
2023-07-31
數位永續勢不可擋 創造營運績效與永續雙贏 勤業眾信:高品質ESG數據提升市場信心 數位永續供應鏈管理為關鍵 文、圖/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供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的迫切需求以及數位技術與工具的顛覆性發展,催化數位永續時代的到來,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份有限公司今(13)舉辦「數位永續精準治理,為企業永續全鏈賦能」研討會,探討在永續概念納入治理框架之下,鏈結新興科技與數位永續管理平台的應
Thumbnail
avatar
廣告雜誌
2023-07-14
《敲敲門》投射影評|跨越界線的情緒勒索:真相到底是什麼?肚臍君步出影廳時腦子一團亂,這什麼...? 直到回想起大學在外租屋時的一些記憶,才開始抓到頭緒.... 電影有太多未解釋清楚的空間,引發網友很多不同的想法,都很有意思! 本篇僅分享我個人的解讀,這跟自身經驗有關係。再分享三個可能的真相,沒有絕對的解答。已看過的朋友再一起討論吧~
Thumbnail
avatar
肚臍君的電影窗簾
2023-02-09
憂鬱、情緒低落,當心是巴金森病症狀表現,神經科醫師圖解說明60歲的王女士,因為右手會顫抖而就診,李杰勳醫師分享,患者走路的速度較慢,會小碎步向前走,姿態有點不穩。除了這些巴金森病常見的動作症狀之外,家屬亦發現患者變得比較封閉,情緒低落、悶悶不樂,不太跟鄰居、朋友打交道,甚至有時候會抱怨說「我老了、沒有用了,不如死掉算了。」 因為家屬有警覺到患者出現自殺的念
Thumbnail
avatar
照護線上
2022-10-11
今日匯市:市場情緒謹慎美元獲得支撐,美債收益率上升美股漲跌互現8 月 17 日星期三外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事項: 週二市場普遍謹慎,焦點仍處在全球經濟可能出現衰退。 儘管美國時段開盤出現短暫的膝跳式波動,但美元仍保持強勢。 投資者將仔細研究週四出爐的美聯儲7月會議紀要,以尋找9月可能加息幅度的任何新信號。 歐元兌美元: 英鎊兌美元: 美元兌加元: 澳元兌美元:
Thumbnail
avatar
JRFX_Official
2022-08-17
校園性別報導引發學生強烈情緒:什麼是一篇好的報導應該有的樣子?專題編輯:李心喬 被「炎上」的校園性別專題報導 7月5日,全人中學記者在全人實驗中學校內留言板私密社團與公開寫作平台Vocus方格子上 發布了一篇名為《在忽視中得以留存的權力體系——校園中從未消逝的性別不平等》專題報 導,並在發布後引發校內前所未有的廣泛討論。 一篇報導有可能完全保持中立嗎?
Thumbnail
avatar
李心喬
2022-07-29
Podcast《情緒樹洞練蕭威》- EP5 什麼是奇耙的通道??Human Design 來說,個體人AKA 奇耙人。 許多人不大清楚個體人到底在怪什麼。 你也有懷疑嘛?一起來聽聽這集PODCAST吧!
avatar
三倍三爻掉洞筆記
202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