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高雄火車站吉野家晚餐,周五晚上,店內只有三位客人。放眼望去,窗外只有火車站微弱燈光,人流與巴士疏疏落落的。旁邊的M記和KFC也沒幾個人,多半是路過的旅客和外縣巿的移工在吃。兩個字,蕭條。
蕭條很可能與火車站長年的重建有關,查維基現在的新站是2018年啟用,而我上一次來這邊是2010年畢業回港的時候了。那時火車站只有三層,固定在小港搭飛機前,在麥當勞吃個熱香餅餐,再抬行李到地面,拖大約200米去一台不起眼的升降機,下潛到高捷。那時候國際機場是終點站的樣子,捷運還沒看到崗山。
高雄火車站有一道長到令人發愁的天橋。台灣路標總有辦法讓你在一條大直路、只有兩個出口的地方迷路。這一點由台北車站到台東車站都是一樣的。麻煩是外地人不熟路,而天橋橫跨了幾條街口,只寫前站後站,我知道你前後站是通去哪裡才怪呢!路名我也不太知道。後來有變簡單,新增捷運站的指示,就去捷運。
十幾年前高雄是壓力大時的喘息之地,勢估唔到十幾年後在這邊找到工作,找到地方,住了下來。
1228出門去IKEA買生活用品,突然發現高雄車站舉辦開幕儀式。
上網查一查方知道高雄站自2002年地下化,周邊發展便停滯,至今將近20年。但怎麼我記得2010左右這裡仍然是繁忙交通樞紐。新店是2018年起用一半,這我就沒有記憶了。有時候想想作為外來者,見證着捷運通車還蠻神奇的。通車後第一張紀念悠遊卡我曾經擁有,後來掉進洗衣機裡,毀掉了。
左手提着IKEA茶几,右手背着五顆蘋果、兩罐買一送一即溶咖啡、一個手撕麵包,沒有手,只能用手拍隨手拍了幾張。想着回小房間整理後,再帶相機出門。沒想到擦個桌子拖個地洗個馬桶,就五點沒陽光了。手頭上還有一台模型要趕工,也懶得出去,就這樣擱着了。
那就來個持續更新系列吧~有空拍到便上圖。改天找個model來拍一下就好了~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 Facebook|Instagram|Patreon|Gunroad|Pinkoi|5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