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生公司 (JNJ):業務部門解析、近期發展與市場競爭態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JNJ)簡介

📌 公司背景

嬌生(Johnson & Johnson)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國醫療保健公司,致力於改善全球人類健康。公司由羅伯特·伍德·強生(Robert Wood Johnson)及其兄弟於1886年創立,最初以生產外科敷料起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嬌生成為全球醫療保健領域的領導者。


📌 業務結構

嬌生公司的業務分為三大核心部門:

  1. 製藥業務(Pharmaceuticals) 專注於癌症、免疫學、傳染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經科學等領域的創新藥物。 代表性產品:Stelara(司他樂)、Darzalex(達扎萊珠單抗)。
  2. 醫療器材(Medical Devices) 提供外科、骨科、心血管和視力保健等相關醫療器材。 代表性產品:Acuvue隱形眼鏡、外科手術設備。


近期發展重點

📊 嬌生公司(JNJ)近期發展重點

根據嬌生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以下是公司在近期的發展重點、戰略方向及重大動向:


1️⃣ 業務策略與創新發展

  1. 專注於創新醫藥領域
    • 公司在腫瘤學(Oncology)、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等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 特別關注腫瘤學產品的擴展,並加速新藥上市進程,以應對市場競爭壓力​。
  2. 收購 Ambrx Biopharma, Inc.
    • 在2024年3月,公司以約20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Ambrx Biopharma, Inc.**的收購。
    • 該公司專注於抗體藥物偶聯物(ADCs)的研發,這將有助於嬌生在腫瘤學領域的產品線拓展​。
  3. 醫療器材部門重組
    • 持續優化骨科(Orthopaedics)產品線,退出某些市場和產品線,並進一步簡化分銷網絡​。
    • 目標是在2025年底前完成該項目,預計總成本約為7億至8億美元。

2️⃣ 業務重整與優化

  1. 產品線優化
    • 繼續精簡產品組合,專注於具有高市場潛力的核心產品線。
    • 退出低收益市場及產品,將資源重新配置到高增長領域​。
  2. 完成 Acclarent 出售
    • 在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完成了Acclarent的出售,獲得約3億美元的收益​。
    • 此舉旨在精簡業務,專注於核心領域。
  3. 結束部分疫苗與傳染病研發項目
    • 停止某些傳染病和疫苗研發項目,包括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等項目​。
    • 重心轉向其他具有高市場回報潛力的領域。

3️⃣ 財務與資本配置

  1. 穩定的股東回報政策
    • 董事會於2024年7月及10月批准每股1.24美元的季度現金股息。
    • 公司預計將繼續穩定發放季度股息,維護股東價值​。
  2. 債務管理
    • 積極管理長期債務,維持穩定的財務槓桿和資金流動性​。

4️⃣ 法律與監管挑戰

  1. 專利訴訟
    • 公司正面臨與專利相關的多起訴訟,尤其是在STELARA和其他專利藥物上的專利維護挑戰​。
    • 在某些市場,生物相似藥物的競爭對銷售帶來壓力。
  2. 滑石粉訴訟
    • 公司面臨滑石粉相關的持續法律挑戰,目前已撥備相應訴訟資金​。


財報分析

2024年第三季財報表現

📊 嬌生公司(JNJ)2024年第三季度與2023年同期財務分析

以下是嬌生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Q3 2024)與2023年同期(Q3 2023)的財務表現比較及評估分析。


  1. 營收(Revenue)
    • 2024年Q3:22,471百萬美元
    • 2023年Q3:21,351百萬美元
    • 變動:+5.25%分析:營收增長5.25%,顯示公司在核心業務上的持續增長,特別是在製藥及醫療器材領域的穩定表現。
  2. 銷售成本(Cost of Products Sold)
    • 2024年Q3:6,963百萬美元
    • 2023年Q3:6,606百萬美元
    • 變動:+5.40%分析:銷售成本增長略高於營收增長,可能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或供應鏈壓力影響。
  3. 毛利(Gross Profit)
    • 2024年Q3:15,508百萬美元
    • 2023年Q3:14,745百萬美元
    • 變動:+5.17%分析:毛利穩定增長,顯示公司仍能維持健康的利潤空間,儘管成本有所上升。
  4. 行銷及管理費用(Selling, Marketing &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 2024年Q3:5,478百萬美元
    • 2023年Q3:5,400百萬美元
    • 變動:+1.44%分析:行銷及管理費用增長幅度較小,顯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現良好,資源分配更加高效。
  5. 研發費用(Research & Development Expense)
    • 2024年Q3:4,952百萬美元
    • 2023年Q3:3,447百萬美元
    • 變動:+43.66%分析:研發費用大幅增長43.66%,反映出公司對未來創新及新產品開發的高度重視,這將有助於長期競爭力的增強。


📊 消費者健康部門分拆背景與影響


1️⃣ 分拆背景

📌 分拆時間

  • 嬌生於2023年8月23日完成了消費者健康業務的分拆,該業務被重組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名為 Kenvue。
  • 分拆以**交換要約(Exchange Offer)**的形式完成,股東可以選擇將其嬌生股票換成Kenvue股票。

📌 分拆原因

  • 專注於核心業務: 將資源聚焦於高增長潛力的創新醫藥(Innovative Medicine)和醫療器材(MedTech)業務。
  • 提高靈活性與效率: 分拆後,嬌生和Kenvue能更專注於各自的市場定位和策略。
  • 資本結構優化: Kenvue成為獨立公司後,擁有更靈活的資本配置權利。

📌 分拆細節

  • 嬌生透過 IPO 和 交換要約 完成了分拆。
  • 2024年5月,嬌生將其剩餘持有的 182,329,550 股 Kenvue 普通股 進行了債務換股交易(Debt-for-Equity Exchange),徹底退出了對Kenvue的持股。
  • 此次交易導致嬌生錄得約4億美元的損失。

2️⃣ 分拆影響

📌 對嬌生的影響

  1. 財務影響: 嬌生從分拆中獲得約 209.84億美元 的一次性收益。 減少了來自消費者健康業務的營收,這部分業務在分拆前約佔嬌生總收入的 16%。
  2. 業務聚焦: 嬌生現在可以將更多資源投入於核心業務(醫藥和醫療器材)。 減少多元化帶來的管理複雜性,提高決策速度與市場反應能力。
  3. 成本結構優化: 減少與消費者健康相關的運營成本及複雜度。 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特別是在研發和市場推廣方面。
  4. 法律風險減少: 部分涉及消費者健康產品(如滑石粉相關)的法律責任已轉移至Kenvue。

📌 對Kenvue的影響

  1. 獨立運營: Kenvue成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專注於消費者保健產品業務(如 Tylenol、Band-Aid 和 Listerine 等品牌)。 更靈活地調整業務策略,適應市場變化。
  2. 市場定位明確: 專注於消費者健康領域的增長機會,強化品牌競爭力。
  3. 財務自主性: 可以自主調整資本結構,實現長期業務增長。

📌 對投資者的影響

  1. 股東選擇: 嬌生股東獲得了將股票轉換為Kenvue股票的選擇權。 提供了不同風險/回報特性的投資選擇。
  2. 股票價值變動: 分拆後,嬌生股價可能在短期內受到影響,但長期有望因專注核心業務而穩定增長。 Kenvue作為獨立公司,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

3️⃣ 戰略方向

📌 嬌生:專注高增長領域

  • 加大在腫瘤學、免疫學和醫療器材技術的研發投入。
  • 強化全球市場的滲透,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市場。
  • 提升供應鏈穩定性和運營效率。

📌 Kenvue:專注消費者健康市場

  • 聚焦於核心品牌,如 Tylenol 和 Listerine。
  • 加大在數位行銷和電子商務平台的佈局。
  • 擴展全球市場,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尋找增長機會。

4️⃣ 總結評估

✅ 優勢:

  • 嬌生和Kenvue各自專注於核心業務,提升市場競爭力。
  • 減少管理複雜性,提升營運效率。
  • 投資者擁有更多元的投資選擇。

⚠️ 挑戰:

  • 嬌生需確保其核心業務能持續推動增長,填補消費者健康業務分拆後的營收缺口。
  • Kenvue作為獨立公司,需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確保財務穩定性。

📈 未來展望:

  • 嬌生將更專注於高增長、高技術壁壘的醫療與製藥領域。
  • Kenvue將在全球消費者健康市場中加強品牌影響力,成為該領域的領導者。


📊 嬌生公司(JNJ)2024年第三季度部門及產品營收佔比

根據最新的財務報告,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JNJ)的收入分為兩個主要部門:創新醫藥(Innovative Medicine)醫療器材(MedTech)。以下是詳細的部門和產品佔比分析。


1️⃣ 部門營收佔比

📌 總體部門營收分布

  • 創新醫藥(Innovative Medicine):65% 2024年Q3 營收:146億美元 2023年Q3 營收:139億美元 變動:+4.9%
  • 醫療器材(MedTech):35% 2024年Q3 營收:79億美元 2023年Q3 營收:74億美元 變動:+5.8%。

分析:

  • 創新醫藥部門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佔總營收的65%。
  • 醫療器材部門保持穩定增長,增長率略高於創新醫藥部門。

2️⃣ 主要產品線營收佔比

📌 創新醫藥(Innovative Medicine)

核心治療領域:

  1. 免疫學(Immunology) 營收:46.21億美元 變動:-4.7%
  2. 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營收:11.02億美元 變動:+15.6%
  3. 腫瘤學(Oncology) 營收:20.5億美元 變動:+20.5%
  4.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 營收:11.02億美元 變動:+15.6%
  5. 心血管與代謝(Cardiovascular & Metabolism) 營收:8.84億美元 變動:-7.6%。

分析:

  • 腫瘤學(Oncology) 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顯示出在新藥上市及市場滲透方面的優勢。
  • 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表現良好,部分產品持續增長。
  • 免疫學(Immunology) 表現略有下滑,顯示在某些市場面臨競爭壓力。

📌 醫療器材(MedTech)

主要產品線:

  1. 外科器械(Surgery) 營收:41.5億美元 變動:+4.0%
  2. 視力保健(Vision) 營收:19.7億美元 變動:+4.0%
  3. 骨科(Orthopaedics) 營收:18.3億美元 變動:+2.1%。

分析:

  • 外科器械(Surgery) 持續穩定增長,反映市場需求穩健。
  • 視力保健(Vision) 增長受益於新產品推出及價格調整。
  • 骨科(Orthopaedics) 增長相對較慢,可能受到市場競爭及價格壓力的影響。

3️⃣ 地區營收佔比

  1. 美國(U.S.):129億美元(+7.6%)
  2. 歐洲(Europe):49億美元(+4.0%)
  3. 西半球(不含美國):12億美元(+0.3%)
  4. 亞太與非洲(Asia-Pacific, Africa):35億美元(+0.5%)。

分析:

  • 美國市場 仍是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佔總營收的57%,增長速度穩健。
  • 歐洲市場 保持穩定增長,但面臨匯率波動挑戰。
  • 亞太及非洲市場 增長相對較緩慢,可能受經濟和政治環境影響。

4️⃣ 整體評估與分析

📌 營收穩定性

  • 創新醫藥部門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腫瘤學和傳染病領域表現突出。
  • 醫療器材部門維持穩定成長,視力保健和外科器械業務表現優異。

📌 風險與挑戰

  • 免疫學領域面臨市場競爭壓力。
  • 骨科器械市場增長較慢,需加強市場滲透策略。
  • 匯率波動對歐洲和亞太市場的影響需持續關注。

📌 未來發展建議

  1. 加大腫瘤學領域的投入,加速新產品上市。
  2. 優化免疫學業務策略,提升市場競爭力。
  3. 加強亞太市場佈局,探索新的增長機會。
  4. 持續技術創新,保持醫療器材部門的市場領先地位。


創新醫藥部門解析

📌 免疫學(Immunology)核心產品佔總部門營收比例:

  • STELARA:57.9%
  • TREMFYA:21.8%
  • SIMPONI / SIMPONI ARIA:11.2%
  • REMICADE:9.1%

📌 分析:

  • STELARA 是免疫學部門的最大收入來源,但受到生物相似藥在歐洲市場上市的影響,營收有所下降​。
  • TREMFYA 是少數增長的產品,市場滲透率持續提高,帶動銷售增長。
  • REMICADESIMPONI 受到生物相似藥和競爭壓力的影響,銷售額持續下滑。

📝 總結:

  • STELARATREMFYA 是免疫學部門的核心增長點。
  • 需要加強新市場拓展及新適應症獲批,以緩解生物相似藥物帶來的市場壓力。


📌 腫瘤學(Oncology)核心產品佔總部門營收比例:

  • DARZALEX:56.0%
  • ERLEADA:14.7%
  • IMBRUVICA:14.0%
  • CARVYKTI:5.3%
  • TECVAYLI:2.5%


📌 分析:

  • DARZALEX 是腫瘤學部門的最大收入來源,增長穩健,並在全球各地區持續擴展市場份額。
  • ERLEADA 受益於市場滲透率提高,銷售額顯著增長。
  • IMBRUVICA 由於市場競爭加劇,銷售有所下降。
  • CARVYKTI 增長迅速,主要受益於產能擴展和市場接受度提高​。

📝 總結:

  • DARZALEXERLEADA 是腫瘤學部門的核心增長引擎。
  • CARVYKTITECVAYLI 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將成為未來的重要增長點。


📊 STELARA 簡介與市場競爭狀況


1️⃣ STELARA 產品簡介

藥物名稱: STELARA(烏司奴單抗, Ustekinumab)

開發公司: Janssen Biotech, Inc.(嬌生旗下公司)

適應症:

  • 中重度斑塊型乾癬(Plaque Psoriasis)
  • 活動性乾癬性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
  • 中重度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 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作用機制:

STELARA 是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通過抑制白細胞介素IL-12和IL-23來減少炎症反應,從而治療免疫相關疾病。


2024年Q3 銷售表現:

  • 總銷售額: 26.76億美元
  • 年增長率: -6.6%
  • 佔免疫學部門營收比例: 57.9%​。
  • 美國市場銷售約占總銷售的三分之二​。


銷售下滑原因:

  • 在歐洲市場,由於**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s)**的競爭,市場份額有所下降。
  • 患者組合(Patient Mix)變化對銷售造成負面影響​。

2️⃣ STELARA 競爭狀況

📌 市場競爭現狀

  1. 專利挑戰與生物相似藥
    • 第三方已向美國FDA提交生物製劑簡化申請(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s, BLA),尋求批准銷售STELARA的生物相似藥。
    • 嬌生已與多家公司達成專利和解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市場的STELARA生物相似藥將在2025年1月1日後上市​。
    • 在2024年7月,STELARA的生物相似藥已在歐洲部分市場上市,對其銷售帶來影響​。
  2. 主要競爭對手
    • HUMIRA(阿達木單抗, Adalimumab) – AbbVie
    • SKYRIZI(risankizumab) – AbbVie
    • TALTZ(ixekizumab) – Eli Lilly
    • COSENTYX(secukinumab) – Novartis
  3. 市場壓力
    • HUMIRA 和 SKYRIZI 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特別是在免疫學治療領域,成為STELARA的重要競爭對手。
    • 嬌生需要透過**TREMFYA(古塞庫單抗)**來補充STELARA的市場空缺,特別是在乾癬治療領域​。

3️⃣ 專利保護與法律訴訟

  1. 專利保護期限
    • STELARA在美國的專利保護預計將於2025年1月1日到期。
    • 歐洲部分市場的專利已經到期,這導致生物相似藥物進入市場​。
  2. 法律訴訟
    • 嬌生正在美國與多家公司進行法律糾紛,以防止STELARA的生物相似藥在專利保護到期前上市。
    • 目前部分訴訟已和解,並設定了生物相似藥在市場推出的時間表​。
  3. 市場未來風險
    • 生物相似藥的價格競爭將對STELARA未來的營收構成壓力。
    • 專利到期後,市場份額可能進一步受到侵蝕。

4️⃣ 未來發展策略

  1. 市場防禦策略
    • 加速推動新適應症的臨床試驗及批准,以維持市場競爭力。
    • 在美國市場,專注於患者支援計劃(Patient Assistance Programs)以提升品牌忠誠度。
  2. 新產品替代
    • 提升TREMFYA的市場滲透率,作為STELARA的潛在替代產品。
    • 加速其他免疫學產品線的研發,降低對STELARA的依賴。
  3. 區域性市場優化
    • 在歐洲市場應對生物相似藥的競爭壓力,調整定價策略。
    • 在新興市場加強銷售管道和市場滲透。


📊 DARZALEX(達雷木單抗)產品簡介與市場競爭狀況


1️⃣ DARZALEX 簡介

  • 藥物名稱: DARZALEX(達雷木單抗, Daratumumab)
  • 開發公司: Janssen Biotech, Inc.(嬌生旗下公司)
  • 適應症:
    •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 用於新診斷和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單一療法或聯合療法
  • 作用機制:
    • DARZALEX 是首個獲批的抗CD38單克隆抗體,通過結合CD38蛋白來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並抑制其增殖。

📌 2024年Q3 銷售表現

  • 總銷售額: 30.16億美元
  • 年增長率: +20.7%
  • 佔腫瘤學部門營收比例: 56.0%​
  • 銷售區域:
    • 美國: 16.84億美元 (+23.0%)
    • 國際市場: 13.32億美元 (+17.9%)​

分析:

  • 銷售增長主要受益於全球市場的持續擴張及新患者的使用。
  • 在美國和國際市場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顯示強勁的市場需求。

2️⃣ DARZALEX 市場競爭狀況

📌 主要競爭產品

  1. KYPROLIS(Carfilzomib)
    • 製造商:Amgen
    • 適應症:多發性骨髓瘤
    • 競爭優勢:強調用於多次復發難治性患者的療效
  2. REVLIMID(來那度胺, Lenalidomide)
    • 製造商:Bristol-Myers Squibb(BMS)
    • 適應症:多發性骨髓瘤
    • 競爭優勢:市場滲透率高,長期處於骨髓瘤治療標準療法之一
  3. SARCLISA(Isatuximab-irfc)
    • 製造商:Sanofi
    • 適應症: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
    • 競爭優勢:與DARZALEX同樣針對CD38抗原,定位於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
  4. EMPAVELI(Pegcetacoplan)
    • 製造商:Apellis Pharmaceuticals
    • 適應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
    • 競爭優勢:提供針對特定患者群體的精準治療

分析:

  • DARZALEX 在多發性骨髓瘤市場中仍然佔據主導地位,特別是在新診斷患者中的使用率較高。
  • SARCLISA 作為另一款CD38抗體藥物,逐步在市場上建立競爭地位,但仍未對DARZALEX構成實質性威脅。



avatar-img
3會員
77內容數
分享投資相關、生活健康、商業管理等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投資小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Netflix 作為全球串流媒體龍頭,透過高品質原創內容、廣告支援訂閱模式 (AVOD) 和遊戲市場布局,維持穩定增長。面對市場競爭、訂閱飽和及內容成本攀升等挑戰,Netflix 持續優化技術、深化區域市場投資,並擴展多元化收入來源,確保在激烈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家得寶(Home Depot)是全球最大的家居裝修零售商,專注於DIY、自助裝修及專業承包商市場,擁有強大的供應鏈、數位化平台和廣泛產品線。2024年併購SRS增強專業市場佈局,短期承受整合成本壓力,長期預計將提升盈利與市場份額。面臨勞氏競爭,家得寶透過技術升級、物流優化和客戶服務強化,穩固地位。
寶潔(P&G)是一家全球日用消費品巨頭,創立於1837年,總部位於美國辛辛那提。其業務涵蓋個人護理、家庭清潔、健康保健及嬰兒護理,擁有潘婷、幫寶適、佳潔士等知名品牌。P&G透過生產力提升計劃與供應鏈3.0應對成本壓力,並推動研發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鞏固全球市場領導地位,面對新興市場挑戰,尋求穩定增長。
Novo Nordisk 是全球領先的丹麥製藥公司,專注於糖尿病、肥胖症及慢性疾病治療。其核心產品 Ozempic 與 Rybelsus 在市場上表現卓越,分別佔營收 39.6% 和 7.5%。公司持續推進 CagriSema 等創新研發。
埃克森美孚公司概況、全球業務佈局、核心產品與服務、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近期重要發展與未來計劃,以及2024年能源產業趨勢分析、財報分析(2024 Q3)、埃克森美孚併購先鋒自然資源公司、為什麼埃克森美孚要增加產量?和埃克森美孚與主要競爭者分析。
Oracle 是全球領先的企業軟體與雲端解決方案供應商,以資料庫技術聞名,業務涵蓋 ERP、CRM、SCM 和雲端服務。雲端與授權業務佔總營收 86%,雲端服務持續成長。面對 AWS 和 Microsoft Azure 等競爭者,Oracle 將聚焦 AI 技術整合、擴展全球資料中心,持續推動增長。
Netflix 作為全球串流媒體龍頭,透過高品質原創內容、廣告支援訂閱模式 (AVOD) 和遊戲市場布局,維持穩定增長。面對市場競爭、訂閱飽和及內容成本攀升等挑戰,Netflix 持續優化技術、深化區域市場投資,並擴展多元化收入來源,確保在激烈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家得寶(Home Depot)是全球最大的家居裝修零售商,專注於DIY、自助裝修及專業承包商市場,擁有強大的供應鏈、數位化平台和廣泛產品線。2024年併購SRS增強專業市場佈局,短期承受整合成本壓力,長期預計將提升盈利與市場份額。面臨勞氏競爭,家得寶透過技術升級、物流優化和客戶服務強化,穩固地位。
寶潔(P&G)是一家全球日用消費品巨頭,創立於1837年,總部位於美國辛辛那提。其業務涵蓋個人護理、家庭清潔、健康保健及嬰兒護理,擁有潘婷、幫寶適、佳潔士等知名品牌。P&G透過生產力提升計劃與供應鏈3.0應對成本壓力,並推動研發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鞏固全球市場領導地位,面對新興市場挑戰,尋求穩定增長。
Novo Nordisk 是全球領先的丹麥製藥公司,專注於糖尿病、肥胖症及慢性疾病治療。其核心產品 Ozempic 與 Rybelsus 在市場上表現卓越,分別佔營收 39.6% 和 7.5%。公司持續推進 CagriSema 等創新研發。
埃克森美孚公司概況、全球業務佈局、核心產品與服務、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近期重要發展與未來計劃,以及2024年能源產業趨勢分析、財報分析(2024 Q3)、埃克森美孚併購先鋒自然資源公司、為什麼埃克森美孚要增加產量?和埃克森美孚與主要競爭者分析。
Oracle 是全球領先的企業軟體與雲端解決方案供應商,以資料庫技術聞名,業務涵蓋 ERP、CRM、SCM 和雲端服務。雲端與授權業務佔總營收 86%,雲端服務持續成長。面對 AWS 和 Microsoft Azure 等競爭者,Oracle 將聚焦 AI 技術整合、擴展全球資料中心,持續推動增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主要業務 長聖生物科技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新藥開發(IND)及細胞委託製造(CMO)。目前,公司擁有四大技術平台: 一、免疫細胞治療平台 CAR-T治療實體癌: - 市場份額: CAR-T治療在全球市場中佔有91%的份額。 -CAR001: 專門針對大腸直腸癌,通過靜脈注
Thumbnail
「2024亞洲生技大展」大會主題「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置入四大核心專區「高階新藥醫材、AI精準檢測、CDMO、再生醫療」,輝景醫藥(ABVC.US)近一年的成長,集團之姿更趨穩健踏實,授權旗下子公司的業務項目均順利步上正軌,且都是現況產業中熱點,與生技展專區的主打重點不謀而合
Thumbnail
企業轉投資事業及成立子公司是最為常見進可攻、退可守的營運模式,AiBtl藥業在2023年開始嶄露頭角,是母集團輝景醫藥ABVC主力培植的全資子公司,同時效習母集團的經營策略,執行併購及同業結盟,成為集團中的集團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ABVC集團成功執行罕病新藥、高階醫材臨床試驗並獲得近5億美元合約。子公司AiBtl藥業加速執行納斯達克上市作業,預計2024年掛牌。集團邁向癌檢市場,團隊著手mRNA癌症檢測技術研發,透過股權交易擴充版圖,佈局大健康養生圈。臺灣優質醫療環境結合觀光醫療,成為新轉型道路,適合投資考量。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長聖總經理黃文良表示,公司的細胞治療產品廣受醫師和患者好評,進而推動細胞受託開發製造(CDMO)業務持續增長。目前,細胞委託製造訂單的能見度已延伸至今年第三季,預計公司今年營運將再創新高,預估將達成12億元的收入目標。 總經理黃文良進一步表示,預計今年的營收將持續穩健增長包括,首先,來自醫師與病患
Thumbnail
今年生技產業動作頻頻,鋪墊明年的大躍進,在美國股匯市場,許多企業高層都以行動支持自家公司,大買股份增加持股,標普生技ETF(XBI.US)今年以來漲幅5.5%,離標普500指數漲幅的23.8%,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主要業務 長聖生物科技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新藥開發(IND)及細胞委託製造(CMO)。目前,公司擁有四大技術平台: 一、免疫細胞治療平台 CAR-T治療實體癌: - 市場份額: CAR-T治療在全球市場中佔有91%的份額。 -CAR001: 專門針對大腸直腸癌,通過靜脈注
Thumbnail
「2024亞洲生技大展」大會主題「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置入四大核心專區「高階新藥醫材、AI精準檢測、CDMO、再生醫療」,輝景醫藥(ABVC.US)近一年的成長,集團之姿更趨穩健踏實,授權旗下子公司的業務項目均順利步上正軌,且都是現況產業中熱點,與生技展專區的主打重點不謀而合
Thumbnail
企業轉投資事業及成立子公司是最為常見進可攻、退可守的營運模式,AiBtl藥業在2023年開始嶄露頭角,是母集團輝景醫藥ABVC主力培植的全資子公司,同時效習母集團的經營策略,執行併購及同業結盟,成為集團中的集團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ABVC集團成功執行罕病新藥、高階醫材臨床試驗並獲得近5億美元合約。子公司AiBtl藥業加速執行納斯達克上市作業,預計2024年掛牌。集團邁向癌檢市場,團隊著手mRNA癌症檢測技術研發,透過股權交易擴充版圖,佈局大健康養生圈。臺灣優質醫療環境結合觀光醫療,成為新轉型道路,適合投資考量。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長聖總經理黃文良表示,公司的細胞治療產品廣受醫師和患者好評,進而推動細胞受託開發製造(CDMO)業務持續增長。目前,細胞委託製造訂單的能見度已延伸至今年第三季,預計公司今年營運將再創新高,預估將達成12億元的收入目標。 總經理黃文良進一步表示,預計今年的營收將持續穩健增長包括,首先,來自醫師與病患
Thumbnail
今年生技產業動作頻頻,鋪墊明年的大躍進,在美國股匯市場,許多企業高層都以行動支持自家公司,大買股份增加持股,標普生技ETF(XBI.US)今年以來漲幅5.5%,離標普500指數漲幅的23.8%,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