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報告有聊到MCU公司,所以把舊報告搬到這邊,並做部份開放供參考~
以下是230614的報告內容
『
本月份的Memo要來討論二家與MCU及消費性IC相關的公司,這二家公司產品類似,但在應用面上還是有一些不同,所以放在一起看、一起討論。
這二家公司就是做MCU的盛群和松翰
# 盛群 松翰
先來聊一下什麼是MCU,MCU是微控制器單元(Microcontroller Unit)的縮寫,簡單來說,MCU就像是一個超小型電腦,把處理器、記憶體……全部整合丟到一個晶片裏,所以他的應用範圍非常廣,舉凡你看到所有要吃電的東西,裏面應該都有MCU,因為這就是他們執行功能的核心裝置,台股裏有滿多MCU相關的公司,除了今天要聊的盛群、松翰外,像是凌陽、新唐、九齊、類比科……,也都是MCU相關公司,MCU這幾年除了受疫情影響而需求大增外,其實本身產業也處在一個應用面持續擴張的階段,比如說車用的部份,跟據研究機構的報告,一台電動車整車需要約將近500個MCU,所有的動力傳動、底盤控制、安全機制、電控及影音整合,都有用到,而未來這個數字只會更多,以長線來看,MCU的需求的確會隨著對科技產品發展而有更大的市場,但這個產業也有隱憂,最大的部份還是來自中國廠商的追趕,近年來中國廠商在MCU的發展非常快速,低價殺入市場,讓台廠受到不小的挑戰,比如說做最低階4位元MCU、主要用在玩具類產品的佑華,就非常明顯的被搶掉不少營收。
●盛群6202
先來看盛群,盛群的營收組成裏,有八成是MCU,另外二成則是週邊IC,也就是搭配MCU所用的其他類IC,如果你回頭看一下近十年來的產品組成,會發現除了營收增長之外,週邊晶片的比例從2012年的36%一路下滑到去年的19%,對盛群來說,當然是主菜的MCU毛利率比較高,所以MCU佔比越高越好,而且也隨著設計與製程能力上升,MCU功能提高後,週邊IC的功能有些也整合到MCU裏了,因此我們就看到盛群在產品組成上的改變,從這邊可以知道,盛群這幾年的成長來源就是新的MCU,週邊IC則是持平,所以在分析上會去思考,MCU是否能夠繼續成長。(下圖只更新到2021,新的2022資料還沒放進去)
在應用面上,前段有提到MCU產品的應用非常多元,因此盛群的產品在終端面上也非常多樣化,就法說會的資料來看,2022年的比例為:家庭應用32%(電扇、空氣清淨機、濾水器……等)、健康照護相關11%(耳溫槍、血壓計、體重機……)、工控9%(自動化設備)、顯示晶片9%、PC週邊(滑鼠、鍵盤……)、安全相關(煙霧偵測器、瓦斯洩露警報器……)、電源控制晶片5%及其他16%,從這邊來看就能瞭解到,盛群的產品分佈真的非常廣,而且這些領域裏也有其他台廠的王者在,像顯示晶片有聯詠、滑鼠有原相,所以雖然整體來說,盛群在MCU的市佔排前十左右,但因產品群有各別不同的應用場景,所以不太容易從產業面下手,從盛群的營收來看,2020年疫情開始時的下半年需求就有上升,當年營收來到56億,2021年則衝上71億的歷史新高,2022年客戶開始調整庫存,營收掉到60億,今年更慘,到目前為止累計營收只有12.3億、衰退了六成,其實這樣因為疫情而歪掉的營收在很多產業裏比比皆是,回過頭來看,盛群從2012年營收35.6億開始算起,到2019年的45.8億,7年的成長約為4%左右,這代表盛群其實是一家溫和成長的公司,因為產業的關係,若不是疫情,上面提的這些東西空氣清淨機、耳溫槍……是不會出現這麼可觀的成長數字,因此那不能當成常態來看,毛利率的部份也是,過往是停留在47-49%這個區間,但疫情一下就跳到50%以上,這都是晶片漲價所受惠的,因此現在除了要面臨打庫存的問題之外,還要面對先前和晶圓廠所約下的漲價合約,在這種兩面夾殺的情況,對盛群來說,可能還不到脫離困境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