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最早源自於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十六卷中,提及的一句「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描述祝英台女扮男裝求學,在學堂裡結識同窗梁山伯,從友誼發展成愛情,但最終因家長阻撓,無緣結縭的愛情悲劇故事,多年來透過了包括歌仔戲、黃梅調、川劇、京劇、越劇、豫劇、粵劇等地方戲曲,以及舞蹈、音樂劇、舞台劇、黃梅調電影、電視劇、動畫、演唱會、遊戲、漫畫等多種不同的藝術形式改編傳承,絕美又悲傷的愛情故事,深印在世間紅男綠女的內心深處。
越劇的藝術形式,成型於二十世紀30年代,而浙江上虞縣(與越劇發源地嵊縣同屬紹興府)祝英台的傳說,在此之前已在浙東地區流傳千載,成為當地民間文化的一部分。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一齣經典劇目,但早在越劇「梁祝」出現前,就已被當地多種民間小調所取材,自然而然地成為早期越劇的必演腳本,這些都成了後來越劇「梁祝」的創作滋養。
中國作曲家何占豪與陳鋼當年分別以26與24歲的年齡,兩人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旋律為基礎,寫下了這麼曲目悠揚,情感轉折繁複,由喜到悲的小提琴協奏曲作品。「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這首作品完成於1958年,1959年5月27 日首演,至今超過半世紀,後來更進一步改編成琵琶、古箏、二胡、高胡、革胡及鋼琴的五重奏版本,經由不同的音樂家的演奏,一路傳承至今。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作曲家之一,1933年出生的何占豪先生是浙江諸暨人,自幼受越劇迷的祖母影響,愛好越劇,1952年19歲時加入浙江省越劇團樂隊,任揚琴、月琴演奏員,開始學習小提琴。1957年24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後轉入作曲系,從師丁善德先生,有此成長與學習的背景積累,也是成就出這部偉大的作品的創作原因之一。
另一位作曲家,1935年出生的陳鋼先生,中國上海市人,回族,著名鋼琴家、作曲家,音樂人陳歌辛之子。 陳鋼先生早年師從其父,和匈牙利流亡音樂家瓦拉學習鋼琴和作曲。1955年20歲時進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專業學習,同樣師從丁善德先生學習作曲,師從桑侗學習和聲,師從阿爾扎馬洛夫學習作品分析理論,1959年畢業前與何占豪先生,一同合作創作出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從而聲名大噪。
中國越劇明星共同演出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選段--- 化蝶,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VTrSyEIws0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流傳至今已超過半世紀,中外已有無數傑出的小提琴家演奏的版本,情感的詮釋濃淡各自不同,都讓人聽得如癡如醉,讓聽眾猶如化身成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梁山伯與祝英台,邊聽著音樂邊跟著他們的遭遇而心情起伏,有時春風拂面甜如蜜,有時輕巧俏皮盡展年少愛戀嬉遊的歡愉,到其後兩人的情感遭逢巨變讓人不捨,雖然兩人深情依舊不曾一刻稍變,無奈造化弄人,在那婚姻還依循著媒妁之言,父命難違的年代,留下了令人動容又心碎難平的遺憾,這樣一段震爍古今的真愛,在如今的網路發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益發地漠,真愛淡如水的年代,每每聽來,都不免都有一種恍如隔世的黯然神傷。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世人簡稱為「梁祝」,由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何占豪、陳鋼,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旋律為基礎,於1958年創作完成。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進行首演,第一位首演者, 由中國知名小提琴家俞麗拿,當年年僅18歲,首演後,此曲備受好評。不僅在中國,在外國華人聚集區,也廣受歡迎,從此走上國際舞台,蔚為風潮,贏得了國際關注的聲譽。
上海故事「我與梁祝那些事」(上),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sVekNQ2dt8
上海故事「我與梁祝那些事」(下),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v716ZfnWQ
當然「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能有今天的國際地位,還要特別感謝中日兩位知名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和西崎崇子(Takako Nishizaki),不餘遺力的宣傳與加持。已逝的中國小提琴家盛中國先生(1941 ~ 2018)被譽為海外演奏「梁祝」最多的人,從1980年在雪梨歌劇院後,共演出達上萬場次。而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與其丈夫,Naxos唱片公司的老闆克勞斯‧海曼(Klaus Heymann),對於「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商業推廣更是竭盡所能。「梁祝」英文名稱「The Butterfly Lovers」,即源自於他們的演奏版本,西崎崇子女士版「梁祝」獲得4次香港的金唱片獎,詮釋的能力早受國際肯定。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後來也被盛中國先生改編為鋼琴伴奏。另外還被改編為二胡、高胡、琵琶、笛子、柳琴等樂器為主奏,以民樂團協奏的版本,這些會另文介紹,今天在這篇文章中,先以小提琴協奏曲的版本為主,首先要介紹的是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樂曲段落,共分為「呈示部」、「發展部」與「再現部」,其中又細分說明如下:
<呈示部 >
引子與主題
同窗共讀
十八里長亭相送
<發展部 >
抗婚
樓台相會
山伯臨終 英台投墳
<再現部 >
化蝶 尾聲
接下來就要跟大家分享六位馳名國際的知名小提琴家,所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版本,包括有:
中國知名小提琴家俞麗拿女士,中國愛樂交響樂團
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女士,名古屋愛樂交響樂團
中國小提琴家盛中國先生,中央愛樂交響樂團
中國小提琴家薛偉先生,柏林廣播管弦樂團
中國小提琴家呂思清先生,台灣國樂中樂團與北京交響樂團
中國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Akiko Suwanai)女士,上海交響樂團
第一位要介紹的演奏版本,就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首演者俞麗拿女士(1940年生 ~ ),在2009年中國慶祝「梁祝」滿五十周年,當時已高齡69歲演繹的版本,經過了歲月的淘洗, 俞麗拿女士螁去年少時對愛情的浪漫優雅,對於「梁祝」的人性情感,有了更深刻入世的情懷與感觸,她的琴風極其細膩而婉約,如泣如訴時而高昂時而低抑的琴音中,又給人一種對於世間情愛,早已領悟透徹的洞察詮釋。
俞麗拿女士「梁祝小提琴協奏曲」1959年首演片段,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dJIhP1fGs
俞麗拿女士黑膠唱片年代錄製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選段,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5p0SzbpmCk
俞麗拿女士(1940年10月,現年81歲),浙江鄞縣(今屬寧波市)薑山鎮人,出生於上海;中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全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俞麗拿小提琴藝術基金」董事長。自幼開始學習鋼琴;1951年進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學習,後又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1962年畢業後,即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中提琴教研室主任、學科帶頭人等職務;1991年,獲聘為教授。1993年至2008年間, 俞麗拿女士曾連任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993年,俞麗拿成立了中國第一個以藝術家名字命名的「俞麗拿小提琴藝術基金」,旨在推動中國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養。
1959年,當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上海音樂學院指派學生創作團隊為國慶獻禮;從而,誕生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1959年5月27日,《梁祝》首演大獲成功;18歲的俞麗拿作為主創人員之一,同時也是首演者,從此聲名大噪。這部作品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成為中國音樂經典,唱片發行逾100萬張。她還曾多次赴國外演奏,擔任國內國際音樂比賽評委。
俞麗拿女士培養的學生,也填補了多項國際小提琴大賽中國選手的空白。其中有王之炅,曾獲得芬蘭「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演奏大賽第三名。黃蒙拉曾獲得義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大賽金獎。
2009年4 -5 月在上海與北京,「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創作滿50周年,中國邀請了首演者中國小提琴家中國小提琴家俞麗拿女士、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女士、盛中國先生,與中國愛樂交響樂團在人民大會堂共同演出的版本,,一次聽到三位小提琴大師的獨門詮釋,真是如癡如醉。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E8fVZ9vqc
俞麗拿女士於2009年,為慶祝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創作滿50周年,以69歲的高齡與中國愛樂樂團在北京大會堂的演出版本,影片下方對樂曲的解析,十分細膩而清楚,第一次聽這曲目的朋友,可以跟著解說仔細聆聽感受,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8SIaif3RHU
<呈示部 >
引子與主題
同窗共讀
十八里長亭相送
在輕柔的絃樂顫音背景上,長笛吹出了優美動人的鳥鳴般的華彩旋律,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
主部,獨奏小提琴從柔和樸素的A弦開始,在明朗的高音區富於韻味地奏出了詩意的愛情主題。 在音色渾厚的G弦上重複一次後,樂曲轉入A微調,大提琴以瀟灑的音調與獨奏小提琴形成對答(中段)。後樂隊全奏愛情主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及相互愛慕之情。
在獨奏小提琴的自由華彩的連接樂段後,樂曲進入副部。這個由越劇過門變化來的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變奏反覆),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一插部為副部主題動機的變化發展,由木管與獨奏小提琴信絃樂與獨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輕鬆活潑,獨奏小提琴用E徵調模仿古箏、豎琴與絃樂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 這段音樂以輕鬆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生動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共讀共玩、追逐嬉戲的情景。它與柔和抒情的愛情主題一起從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與學習生活的兩個側面。
結束部,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抒情而徐緩(B徵調,2/4拍子) 現在已經是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祝英台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絃樂顫音背景上出現的「梁」、「祝」對答,清淡的和聲與配器,出色地描寫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戀戀不捨的畫面。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捨祝英台」。
<發展部 >
抗婚
樓台相會
山伯臨終 英台投墳
突然,音樂轉為低沉陰暗。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驚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們帶到這場悲劇性的鬥爭中。
抗婚
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沉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凶暴殘酷的主題。(F徵調,4/4拍子) 獨奏小提琴以戲曲散板的節奏,敘述了英台的悲痛與驚惶。接著樂隊以強烈的快板全奏,襯托小提琴果斷的反抗音調。它成功地刻畫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後,上面兩種音調形成了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它們在不同的調性上不斷出現,最後達到一個鬥爭高潮——強烈的抗婚場面。當樂隊全奏的時候,似乎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但現實給予的回答卻是由銅管代表的強在封建勢力的重壓。
樓台會
B徵調、4/4拍子,纏綿悱惻的音調,如泣如訴;小提琴與大得琴的對答,時分時合,把梁祝相互傾述愛慕之情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哭靈控訴
音樂急轉直下,絃樂的快速的切分節奏,激昂而果斷,獨奏的散板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這裡加了板鼓,變化運用了京劇倒板與越劇囂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這裡,小提琴叭取了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和聲、配器及整個處理上更多運用了戲曲的表現手法,將英台形象與悲傷的心情刻畫得非常深刻.她時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絕,時而低回婉轉,泣不成聲.當樂曲發展到改變節拍(由二拍子變為三拍子)時,英台以年輕的生命,向蒼天作了最了最後的控訴.接著鑼鼓齊鳴,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再現部 >
化蝶 尾聲
長笛以美妙的華彩旋律,結合豎琴的級進滑奏,把人們帶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絃樂背景上,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先後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難忘的愛情主題。然後,色彩性的鋼片琴在高音區輕柔地演奏五聲音階的起伏的音型,並多次移調,彷彿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1990與2010年,俞麗拿女士,還兩度應邀來台北演出,2010年以70歲的高齡,在台北中山堂的演出後,宣布從此封琴,不再進行舞台上的職業演出,52年的小提琴演奏生涯,畫下了完美的身影。
2008年「鲁豫有约:不老的傳奇」俞麗拿女士訪談,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ye_-7653A
西崎崇子女士(Takako Nishizaki),BBS (1944年4月14日生,現年78歲)是日本小提琴家。自幼從父西崎信二學習小提琴,是鈴木鎮一所創的鈴木教學法的首位學員。五歲開始在公眾場合演出。
1962年去美國深造並獲弗裡茨·克萊斯勒獎學金(Fritz Kreisler Scholarship)。1967年在黎文特利特國際比賽中獲亞軍。
1969年在朱利亞德協奏曲比賽(Juilliard Concerto Competition)中獲冠軍,當時她與今井信子(Nobuko Imai)一起演奏了莫札特交響協奏曲。 後與拿索斯唱片公司老闆克勞斯‧海曼(Klaus Heymann)結婚,定居香港。西崎崇子錄製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總銷量超過三百萬張。由於西崎崇子致力推廣古典音樂及慈善活動。
2003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西崎崇子女士( Takako Nishizaki ) 所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版本,有其獨特的觀點與詮釋,她的琴風溫婉而靜謐,內斂而自持,有一種冷靜的優雅,認命的淡然,彷彿是以一種凝然的人生態度,看待人生情愛的跌宕,不管受到多大的傷害與委曲,始終維持著舊時代兒女,對父母之命的一種敬畏,即使內心百般無奈掙扎,外表維持著為人子女的守分,也因此更彰顯了梁祝大時代愛情的苦楚,不同於俞麗拿女士情緒轉折寸寸分明直到天荒地老的悲悽,也不同於同為日本小提琴家的後輩諏訪内晶子,一種年少對命運的激昂控訴與衝撞的起伏。
1978年西崎崇子女士( Takako Nishizaki ) 女士與名古屋愛樂樂團演奏「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版本,影片引用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s2U3lXLWE
西崎崇子女士2012年接受香港媒體「信報」專訪,提及她對詮釋「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獨特觀點,她認為音樂無國界,音樂就是音樂,對於樂曲的詮釋,就跟聽故事一樣感受會因人而異,但不會因為演奏者的國籍與成長背景而有所差異,而是演奏者自己對於樂曲的用心與了解,經過全盤的理解與多次的練習後,才會演奏出理想中最後詮釋,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aSo8_0mCE
盛中國先生(1941 ~ 2018),江西臨川人,生於重慶。著名的中國小提琴家。
1954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1960年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學習。師從柯崗(Kogan)。
1962年在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小提琴比賽中獲得榮譽獎。
1964年回國後,在中央樂團任獨奏演員,被譽為演奏「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最多的人。
有別於女演奏家的絲絲入扣,盛中國的演奏版本在剛強處,盡顯男演奏家的壯闊,他的版本初起時,聽來有一種莊嚴豐盛的穩健氛圍,隨著故事的發展,一步步引領聽眾層層盤旋而上,愈發地優雅而華麗,讓人感受到梁祝相知相愛的春光明媚,但中段過後氛圍一變,對比前段的愉悅,傷心動情的悲憐感逐漸湧現,隨即轉成高潮迭起的節奏,小提琴的琴音呼天搶地悲憤莫名的抗議,終究抵抗不了外在魔掌的禁錮,一點一滴從奮力抵抗到靜默心死,來到了末段低沉微弱的琴音,交錯了過往記憶中的美好,與現實的不堪,纏綿心碎的情絲終究斷絃,兩個不被祝福的靈魂幻化成蝶幽然離世,只留下空中無盡的哀思,留予後人無限的噓唏。
盛中國與中國愛樂交響樂團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TqquhsSDI
中國小提琴家薛偉先生,籍貫江蘇無錫,1963年出生於河南,現年59歲,是當今華人中最傑出的小提琴家之一,八歲學琴,十四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十九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早年師從林耀基,鄭石生,周彬佑,陳新之等教授,後入倫敦市政廳音樂學校隨耶夫拉·尼曼學習。
1981年 中國全國小提琴大賽獲獎。
1982年 英國卡爾費萊什國際小提琴大賽獲獎。
1983年 日本國際音樂「小提琴」大賽中獲獎。
1985年 在當時倫敦市市長、米德蘭銀行和克萊恩沃斯‧本森的資助下移居英國,入倫敦市政廳音樂學院隨耶夫拉‧尼曼學習以及入英國喬凱音樂學院,師從利亞民教授學習。
1986年 他在莫斯科,贏取了第八屆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銀獎,兩星期後又在卡爾弗萊什國際小提琴大賽中囊括了金獎及所有其它獎項。
1989年,年僅26歲的薛偉,受聘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成為該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也是教授中第一位東方人薛偉除與重要的英國樂團合作,也經常同世界各國著名指揮,樂團合作,舉行超過千場音樂會,得到高度評價。他曾灌錄多張唱片,獲得各項最佳唱片獎。
2004年10月25日,薛偉先生與九洲亞華演藝經紀公司和華納唱片簽約。
他曾為如ASV、RCA、HUGO、BMG、EMI等知名唱片品牌錄制了大量專集。他與英國愛樂樂團合作、由簡‧格洛弗指揮錄制的理查‧斯特勞斯和克裡斯多弗‧海丁頓的小提琴協奏曲專集廣受好評,並獲布裡茲獎最佳古典藝術家錄音獎提名。 英國「留聲機」雜誌評論他演奏理查‧斯特勞斯和黑丁頓的小提琴協奏曲錄音時認為是:「極富魅力與創新的編排,當代最傑出小提琴家之一的演奏充滿炫技和深厚的音樂完整性。」。
英國「高保真新聞」也形容薛偉先生的演奏為「令人陶醉的、無法抗拒的、令人折服的」,並稱他「是本年度最熱門的小提琴家。」近年來,薛偉的事業擴展到演奏以外的領域,在排的滿滿的演出計劃之外,他還開設「大師班」課,並擔任了許多國際小提琴比賽的主要評委。
薛偉先生的演奏特色在於曲風溫暖而厚實,情感澎湃奔放,充分展現了男性小提琴家陽剛激盪與細膩委婉兼具的特色,在一把絕世名琴,1699年製造的Stradivari「Kustendyke」華麗音色的幫助下,透過他一貫充滿力道又精準的拉奏方式演繹下,「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在他手中展現出更令人激賞的情緒和感染力,在琴音之間流瀉出一種迷人的光采。現在就來欣賞薛偉1990年27歲時與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合作演奏的版本。
很可惜原有在Youtube 上薛偉1990年27歲時與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合作演奏的版本已經找不到,唯一一支薛偉演奏梁祝的,卻只是小提琴教學示範講座,無法聽到薛偉先生完整的演奏。 所以在bibibibi上找到薛偉先生與呂思清先生演奏「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兩版本,影片引用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Y4y1a7KV/(無法鑲箝入本文裡面,請直接到網上觀看)
2011.11 CCTV《音樂人生》薛偉:京劇團裏走出來的小提琴家,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3yYFPlsr6s
呂思清先生(1969年11月26日,現年52歲),中國小提琴家,山東省青島市人,1973年4歲開始學習小提琴。父親呂超青,是一位業餘音樂家,母親是學過聲樂的護士。呂思清的音樂細胞,從他兩歲時聽哥哥拉琴就說出:「不對啦,弦不對啦!」 的話語可見端倪。當他的三叔來到青島探望奶奶時,整天練習薩拉沙泰的「流浪者之歌」,有一天呂思清竟拿起兩根筷子當成小提琴,口中哼著「流浪者之歌」旋律,隨即有模有樣拉了起來,絲毫無誤地哼上一大段,讓家人發覺他得天獨厚的音樂天分,呂思清的小提琴生涯也就此開始。
1977年鄧小平在談及培養人才時說:「聽說我們有個七歲的娃娃,已經能拉外國的、大的小提琴曲,我看學校可以提前錄取…」於是當時八歲的呂思清,就被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破格錄取,至今仍是該院獨一無二的記錄。他師事王振山教授,接受早期大陸類似土法煉鋼的學習方式,只要一拉錯音,就被老師擰一下耳朵,呂思清因而學習到最紮實的基本功。
1980年著名美籍猶太裔小提琴家耶胡迪 ‧ 曼紐因男爵(Yehudi Menuhin,1916 ~ 1999)應邀訪問中國大陸,晚年重心在於培育英才的這位大師,從北京、上海挑選了包括11歲的呂思清等四名音樂天才兒童,在他所創辦的英國曼紐因音樂學校,進行為期三年的學習。 處於曼紐因的身教言教下,呂思清領悟到音樂的真正精髓,這種「領悟」比老師實際教學生怎樣拉琴來得更重要,逐漸焠鍊出呂思清早慧天才的真正光芒。
三年後,14歲的呂思清束裝返國,再回到王振山門下,這時教授更加要求技術訓練,每天練琴五至七小時,同時在王振山「學琴先修身」的教育主張下,呂思清直到後來成為璀璨的巨星時,都依然保有謙和質樸的個性。
1987年17歲的呂思清正式代表中國參加第三十四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他一舉奪魁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東方人小提琴家。 義大利熱內亞所舉辦的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可以說是當代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比賽之一,先前的三十三屆比賽中,就有十二屆因無人達到標準而使首獎從缺。
在呂思清參加之前,已連續三屆首獎從缺,於這種低氣壓的籠罩下,呂思清以演出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協奏曲拿下首獎,立刻被譽為「東方帕格尼尼」,這和1958年首獎得主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同列歷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兩位得獎者。1989年呂思清赴美國朱利亞德學院深造。
呂思清先生在世界各地登臺演出,使用一把維尼 ‧ 亞夫斯基生前演奏用的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他演奏過,包括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和梁祝協奏曲等中外小提琴名曲。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最受歡迎的中國現代作品之一, 呂思清先生則被譽為:「唯一能輕鬆面對「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高難度音準,又能提供濃鬱中國江南情懷的小提琴家。」
帕格尼尼大獎得主 呂思清先生,歷經將近百次的梁祝現場演出,以及三次錄音之後,終於錄下了千錘百鍊之後,眾所期待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呂思清先生以更大的氣魄和更寬宏的視野,將這段淒美絕倫的愛情故事作了極為深刻的詮釋。
連梁祝的原作曲家陳鋼、何占豪先生聽到 呂思清先生拉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都不禁熱淚盈眶,另一位梁祝的作曲家陳鋼更表示,呂思清先生的《梁祝》是他認為目前最傑出的,他的琴風細膩處如髮絲飄揚,輕柔婉約見神采,每一個音符在他獨有的琴音詮釋下,充滿了感情,筆者有幸曾經於2007年親自聆聽過 呂思清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現場演奏,除了本身高超的演奏技巧外,名琴獨特音色加持下,展現了讓人感動至深的情感詮釋。
2007年9月28日為慶祝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創作滿50周年,呂思清先生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與瞿春泉先生指揮的國家中樂團合作,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JhaO4weOtk
諏訪内晶子(Akiko Suwanai)女士,1972年2月7日生,現年50歲,日本小提琴家,是繼西崎崇子(Takako Nishizaki)之後,是日本年輕一輩,非常善於演繹「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小提琴家。
她在1989,17歲就贏得英國伊莉莎白女皇音樂大賽亞君,隔年1990年更上層樓,年僅18歲就奪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實力之雄厚可見一斑,也是近年來在國際樂壇聲譽鵲起的小提琴家。她在日本Toho Gakuen 音樂學校師從 Toshiya Eto,在茱莉亞音樂學院師從 Dorothy DeLay ,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林昭亮,在柏林Künste大學師從Uwe-Martin Haiberg 。
2009年4-5月在上海與北京,「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創作滿50周年,中國邀請了首演者中國小提琴家俞麗拿女士、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女士、盛中國先生與諏訪内晶子(Akiko Suwanai)女士共同演出。 這是諏訪内晶子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她使用由義大利名匠Antonio Stradivarius 1714年製作、名列世界前五的名琴「海豚」演奏的梁祝版本,名琴琴音果然名不虛傳,她的琴風激昂而高亢,有著女性小提琴家難得一件的雄才大略,當然女性的溫柔細膩還是保有,但巾幗不讓鬚眉的大視野,讓她的演出獨幟一格,跟俞麗拿女士與西崎崇子女士兩位前輩各擁樂迷。
2009年4月28日,為慶祝「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創作滿50周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邀請諏訪内晶子(Akiko Suwanai)女士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版本,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_qd-9wD6qA&t=505s
「愛情」向來是人類情感世界中永恆的命題之一,有的人一生沉迷其中難以自拔,卻也有人早早洞察清明置身事外,對愛情的感受與解析,不管是演奏家還是聽眾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然也會因著男女、性格、年紀、人生歷練與愛情裡的經驗而有所變遷。
很難想像中國作曲家何占豪與陳鋼當年能以26與24歲青春正盛的年紀,寫出這樣一首傳衍多年跨多種藝術媒介的作品,更驚豔於當年年僅18歲的俞麗拿有此悟性,能將此曲詮釋得如此動人心弦,從曲到演奏跨越時空至今流傳,真的是英雄出少年。
聽完了六位國際知名小提琴家,在不同年紀,對於「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理解詮釋與演繹,展現了男女音樂家各具特色的琴風與演奏技巧,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位演奏的版本呢?
不妨在文章下方留言相互交流,下一篇還要繼續分享其他優秀國內外小提琴演奏家,包括年輕世代的的版本,以及改編成鋼琴、二胡、高胡、琵琶、笛子、柳琴等樂器為主奏,以民樂團協奏的版本敬請期待。
(註)本文中提及的音樂家、音樂作品、相關介紹內容引用與參考字下列來源:
一、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維基百科介紹
中文:
二、何占豪維基百科介紹
中文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5%E5%8D%A0%E8%B1%AA
三、陳鋼維基百科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88%E9%92%A2_(1935%E5%B9%B4)
四、俞麗拿維基百科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F%9E%E4%B8%BD%E6%8B%BF
五、盛中國維基百科介紹
中文: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88%E9%92%A2_(1935%E5%B9%B4)
六、西崎崇子(Takako Nishizaki)維基百科介紹
中文: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5%B4%8E%E5%B4%87%E5%AD%90
日文: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8%A5%BF%E5%B4%8E%E5%B4%87%E5%AD%90
七、薛偉
中文: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8%96%9B%E5%81%89 與https://www.hifitrack.com/zh-hant/artist/%E8%96%9B%E5%81%89
八、呂思清維基百科介紹
中文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95%E6%80%9D%E6%B8%85
九、諏訪内晶子(Akiko Suwanai)維基百科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B%8F%E8%A8%AA%E5%85%A7%E6%99%B6%E5%AD%90
日文 :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8%AB%8F%E8%A8%AA%E5%86%85%E6%99%B6%E5%AD%90
十、「梁山伯與祝英台」民間故事維基百科簡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2%81%E5%B1%B1%E4%BC%AF%E4%B8%8E%E7%A5%9D%E8%8B%B1%E5%8F%B0
十一、「梁山伯與祝英台」越劇維基百科簡介
十二、本文所介紹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音樂版本影片,係引用自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所有版本皆已載明引用出處,版權歸屬Youtube 頻道上傳者、 與各相關電視、音樂發行公司所有。
十三、本文中圖文創作,除以載明引用自維基百科與網友評論文字外,版權歸屬SJKen輕煙飄過個人所有,純為推廣美好的古典音樂欣賞,無任何商業利益考量,非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