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歐洲極右崛起的三個女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raw-image


對歐洲極右翼來說,2024年是繼續茁壯的一年,義法德三國尤其明顯。

在6月的歐洲議會大選中,極右席次從2019年的135席(占議席總數的18%)上升到2024年的187席(占議席總數的26%),當中包括2019年沒有向布魯塞爾推派極右議員的幾個國家:塞浦路斯、盧森堡、葡萄牙和羅馬尼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領導的意大利兄弟黨(Fratelli d'Italia,FdI)更是成長驚人,從2019年的6.4%得票率上升到2024年的28.8%。

法國極右政黨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RN,前稱國民陣線)同樣表現亮眼,其得票率是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所屬復興黨(Renaissance,RE)的兩倍,這一結果直接導致馬克龍解散國民議會,提前大選。最終國民聯盟贏得142席,雖沒有成功問鼎總理,卻已拿下該黨史上最佳戰績,並且足以影響政局:在國民聯盟與其他政黨攜手合作下,法國巴尼耶(Michel Barnier)政府在12月垮台。放眼202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國民聯盟的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依舊是有力候選人。

再來是德國。這次歐洲議會大選中,極右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獲得15.6%選票,同樣是該黨迄今最好成績。11月德國三黨聯盟瓦解後,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在12月提請解散國會,新大選將在2025年2月舉行,根據Wahlen當前民調,AfD的支持度高達17%,領先總理朔爾茨的社民黨(SPD)2%,僅次於基民盟(CDU)與基社盟(CSU)的保守派聯盟(33%),並已提名愛麗絲·韋德爾(Alice Weidel)作為總理候選人,是AfD首次展現問鼎領導人的雄心。

當然,極右崛起不是義法德的單獨現象,而是當代歐洲變革的縮影。從宏觀視角出發,義法德三國既是舞台也是剖面:意大利極右已經取得政權,法國極右已能影響政府,德國極右則正在浮上檯面;聚焦個人層面,梅洛尼、勒龐、韋德爾三人的政治實踐,既為歐洲極右擴充了複雜臉譜,也展演了「極右崛起」的虛與實。


勒龐:為了茁壯而「去妖魔化」


首先是三人之中最早參政的勒龐。

1986年,18歲的勒龐加入父親領導的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之後就以自身法學背景擔任該黨的法律部門領導人。2000年,32歲的勒龐入主國民陣線執委會,開始大力推動「去妖魔化」(Dédiabolisation)策略,目的就是消除國民陣線的「極右污名」。2003年,勒龐升任國民陣線副主席,並在2007年成為國民陣線兩名執行副主席之一,負責黨的培訓、溝通和宣傳。

2011年,43歲的勒龐以67.65%得票率當選國民陣線主席,正式接班父親職位,並在2018年改黨名為「國民聯盟」。直到2022年正式交棒巴德拉(Jordan Bardella)前,勒龐已經領導國民聯盟將近11年,參加過2012年、2017年、2022年三次總統大選。眼下勒龐面臨挪用公款的法律審判,如果法院無法對其定罪,勒龐預計再戰2027。

其實回顧歷史,國民陣線的「極右」實踐經歷多次變化。1972年創立之初,國民陣線匯集了各領域的民族主義者,主打反共、提高法國出生率、建立職業軍隊、廢除結束阿爾及利亞戰爭的《埃維昂協議》(Évian Accords)、推動「法國與歐洲的文藝復興」,但這些主張其實無助國民陣線脫穎而出,尤其當年法國存在各種極右小黨,國民陣線不懂媒體宣傳、又極度依賴傳統極右話語,往往只能依靠選前的各種結盟操作拉抬得票,並被身為主流的中左翼當成分裂右翼的工具。

但到了1987年,勒龐之父尚-馬里·勒龐(Jean-Marie Le Pen)開始採取美式競選策略:頻繁出席各種電視辯論,並在煽情修辭加持下,成為高人氣、高仇恨值的「收視保證」,尤其為對選票市場進行區隔,尚-馬里·勒龐還把自己定位成反「四大惡勢力」(保衛共和聯盟、法國民主聯盟、社會黨、共產黨)的人民代表,最後也在1988年的總統大選中,獲得14.4%的成績,雖然遠不到當選門檻,卻已是國民陣線的歷史性突破。

與此同時,國民陣線也從1980年代起持續聚焦反移民話題,尤其1989年杜福拉爾事件(Affaire du Foulard)後,法國社會的反伊斯蘭情緒持續湧動,國民陣線便趁勢掌握輿論熱點,開始大打反移民、反伊斯蘭的競選主軸,並且成功在1993年的國會大選第一輪投票中,獲得12.7%的支持度。

整體來說,國民陣線雖以「極右」身分站上法國政治舞台,卻從成立以來不斷變化立場身段,以適應各種政治氣候,表面看似瘋狂極端,行動還是奉行實用主義,最後也從眾多極右小黨中崛起。

而勒龐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入黨、接班,並在「去妖魔化」策略下,進一步推動國民陣線轉型,擴大選票基礎。例如勒龐首先驅逐了親維希(Vichy France)、同情納粹、反猶立場明顯的黨員,當中就包括自己的親生父親尚-馬里·勒龐,後者曾稱「針對猶太人的毒氣室不過是二戰下的小細節」,勒龐為此公開反駁「種族滅絕是野蠻行徑的頂點」,顯然是要與父親進行切割。之後勒龐在2018年改國民陣線為國民聯盟,也同樣是要軟化黨的外顯形象,所以捨棄較有戰鬥性的「陣線」一詞,甚至包括2022年推動有阿爾及利亞血統的「小鮮肉」巴爾德拉接班,也都是「去妖魔化」策略的一環。

甚至勒龐本人的立場變化,同樣是上述轉型的縮影。例如針對移民問題,現在的勒龐已不再主張系統性驅逐合法移民,而是要求降低每年的淨合法移民率、終止出生在法國即享公民身分的自動公民權;在對歐立場上,勒龐也從2019年起就不再主張法國脫歐、退出歐元區,而是認為歐盟應該「從內部改革」;在對北約立場上,國民聯盟原本主張法國退出北約,現在勒龐也改口稱是要退出北約的「一體化軍事指揮結構」;在死刑立場上,勒龐從2017年起就不再呼籲恢復死刑,而是宣布支持對「最嚴重罪行」判處永久監禁,同時承諾自己如果當選,會就是否恢復死刑舉辦全民公投。

基本上經過前述種種調整後,現在的國民聯盟已與早年的「極右」形象拉開距離,不斷往右翼、甚至中右靠近,正如勒龐受訪時總是不斷主張,「我們不是極右翼,我們的主張並不極端」;尤其國民聯盟的部分經濟政策帶有左翼色彩,這還導致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批評勒龐是「極左政治家」,以及前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稱勒龐的言論「就像共產黨傳單」。

當然,這些批評更多是競選時空下的政治攻防,但從選舉結果來看,勒龐也確實存在「可左可右」的選票空間。在2012年總統大選中,勒龐獲得了17.9%的選票,排名第三,雖然無法進入第二輪決選,卻已是國民陣線史上最好戰績。當時法國社會學家西爾萬·克里龐(Sylvain Crépon)就對投給國民陣線的選民進行分析,認為「國民陣線的選民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包括因經濟危機和競爭而破產的小店主」。

到了2017年總統大選,勒龐以21.3%的得票率成功殺進第二輪,僅落後馬克龍(24%)些許,這時勒龐除了呼籲極左政治家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的支持者投給自己,還積極走訪工廠,並且受到各地工人的熱烈歡迎,最後以33.9%的支持度落敗;2022年,再度殺進第二輪的勒龐最後得到41.45%的選票,顯然已經遠遠超出極右基本盤

整體來說,當法國執政黨無法回應選民怒氣,曾經的極右政黨又持續甩脫妖魔形象,不論是勒龐的崛起還是國民聯盟的茁壯,都已成為歷史偶然下的某種必然。


梅洛尼:執政後也可以是右翼


意大利的梅洛尼同樣進行了洗脫「極右」的政治工程,並且正用執政證明:自己也可以是右翼。


1992年,15歲的梅洛尼加入意大利社會運動(Movimento Sociale Italiano,MSI)下屬的青年陣線。MSI是意大利知名的新法西斯政黨,由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支持者在1946年成立,一度是意大利第四大黨,後來在政治變化下淪為邊緣,最後出於生存考量,黨內溫和派在1995年將MSI改組為民族聯盟(Alleanza Nazionale,AN),淡去了法西斯色彩。1996年,19歲的梅洛尼開始擔任民族聯盟的學生部門領導人,並在2006年代表民族聯盟進入意大利眾議院,也在同年成為該黨的最年輕副主席。

2008年,31歲的梅洛尼被第四屆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政府任命為青年部長,一直任職到2011年貝盧斯科尼下台。期間梅洛尼的政黨歸屬再度生變:2009年,民族聯盟與意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FI)合併為自由人民黨(Il Popolo della Libertà,PdL),更加靠向中間右翼。不過這種作法顯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梅洛尼就是其中一。

2012年12月,梅洛尼與幾位黨員宣布脫離自由人民黨,創立「更能代表右翼」的意大利兄弟黨,並在未來幾年內合併部分右翼小黨、擴大板塊,最後在2022年大選帶領中右翼聯盟(Centre-right coalition)獲勝。從現實來看,2022年的大勝明顯是2017年意大利選制改革遇上2022年大選左翼分裂、右翼整合,兩股脈絡共同作用而成,導致在2018年得票僅有4%的意大利兄弟黨,能在2022年暴增到26%成為第一大黨,45歲的黨主席梅洛尼也因此成為意大利總理。

不過除了制度與板塊原因,梅洛尼本人對意大利兄弟黨的立場形塑也同樣重要:從2014年擔任黨主席開始,梅洛尼就跟勒龐一樣,不斷宣稱意大利兄弟黨不是「極右」、而是「保守右派」;且正如勒龐掌權前,國民陣線也存在不少親納粹、親維希政權的黨員,意大利兄弟黨同樣有崇拜墨索里尼的底色,梅洛尼本人就是代表,只是這種代表性就像國民陣線的激進性,會因為選票而轉彎。

最早在19歲受訪時,梅洛尼曾經稱讚墨索里尼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意大利」;2012年意大利兄弟黨成立後,梅洛尼特意在黨旗上添加了「三色火焰」,這個符號象徵墨索里尼遺骸,也是意大利新法西斯政黨的常用符碼,2022年大選前曾有人建議梅洛尼移除三色火焰,以吸引更多中間選票,但梅洛尼最後沒有接受。

不過也是同一個梅洛尼,在2022年大選前開除了讚揚希特拉(Adolf Hitler,又譯希特勒)的黨員,並在投票前夕接受外媒採訪,表示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已經成為歷史,自己其實與英國保守黨、以色列利庫德集團、美國共和黨共享類似經驗與價值觀。2022年10月議會對政府進行信任投票前,梅洛尼再度發表公開演講,「我從來沒有同情任何不民主的政權,包括法西斯主義,正如我一直認為1938年的種族法是意大利歷史的最低點,這是我們的恥辱。」

而這種對墨索里尼遺產的同步繼承與否認,讓意大利兄弟黨不只能涵納極右選民,也擁有了向中間靠的潛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梅洛尼執政後的立場轉變也就不那麼令人意外。

首先是移民問題。執政之前,梅洛尼就與許多歐洲極右一樣談論所謂「卡勒吉計畫」(Kalergi Plan)陰謀論,也就是宣稱左翼意大利政府已與境外邪惡勢力達成秘密協議,要引入大量移民取代本地人口,在意大利實施「種族替代」。但執政後,梅洛尼的論述迅速軟化為:意大利需要移民;而針對選前主張的「零容忍」政策,也就是不讓任何難民進入意大利港口,梅洛尼雖在阿爾巴尼亞設立了意大利運營的「收容中心」,將部分抵義難民轉往阿國,但根據意大利內政部說法,難民中的老弱婦孺依舊安置在意大利。換句話說,「零容忍」政策其實也沒有徹底執行。

再來就是對歐立場。選前的梅洛尼毫無疑問是疑歐派,認為應該「重新討論」歐盟條約並修改意大利憲法,讓意大利的法律位階高於歐洲法律,並且主張退出歐元區;但到了2022年大選投票前夕,梅洛尼直接公開喊話:勝選後保證不退出歐元區,其本人也確實在選後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進行務實互動,淡化了疑歐派底色。而這背後原因也很現實:除了選票考量外,還有執政後的財政問題,意大利不可能不需要歐盟撥款。

不過梅洛尼的轉彎並沒有導致地盤的流失。從2024年6月歐洲議會的選舉結果來看,意大利兄弟黨獲得了28.75%的選票,比2022年大選後的26%更高。如果除卻「極右」的陳年爭議,梅洛尼的成功似乎可以證明:本土主義、保守主義、對外現實主義所共構的「右翼路線」,不僅能在意大利選票市場勝出,也能在歐盟體系下生存。


韋德爾:極右政黨的得體門面


而勒龐與梅洛尼的成功轉身,其實與韋德爾的崛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與一生從政的勒龐、梅洛尼相比,韋德爾算是半途加入的「政治新手」。作為拜羅伊特大學的經濟與商業管理畢業生,韋德爾先是在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擔任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又在之後轉往中國工作6年,據《華盛頓郵報》披露,韋德爾還在這段期間學會了說普通話,接著又在2011年獲得拜羅伊特大學的博士學位,論文主題就是中國的養老金制度。之後韋德爾回歸業界,從2011年3月起在法蘭克福擔任安聯全球投資公司(Allianz Global Investors)副總裁,一直到2013年5月卸任。而也正是在同年10月,韋德爾加入了德國另類選擇黨。

該黨如今被識別為極右組織,甚至一度被德國聯邦安全局監控,但在創立之初,德國另類選擇黨其實吸引了各界精英參與,尤其是經濟學家與商界領袖,原因也很直接:該黨的成立宗旨就是呼籲德國退出歐元區,同時反對德國紓困南歐國家,而這顯然是對歐債危機的憤怒回應。

真正觸發該黨進一步右傾的,是2015年的弗勞克·佩特里(Frauke Petry)掌權。比起脫離歐元區,佩特里本人更關注移民問題與德國的「伊斯蘭化」,而德國另類選擇黨也確實在其帶領下持續聚焦種族、宗教、移民議題,這不僅導致部分成員退黨,還讓該黨在2016年被歐洲議會的歐洲保守與改革黨(ECR)除名,但這些發展都不能阻止同年的黨代表大會通過反伊斯蘭的政策綱領,包括主張德國禁止罩袍、宣禮塔、喚拜,以及提出「伊斯蘭是不是德國的一部分」這句口號。

當然這背後也有選票市場的驅動。在德國另類選擇黨成立兩年後,退出歐元區的話題已經有些退潮,倒是移民衝突持續湧動,且在主打反移民、反伊斯蘭綱領後,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支持度確實有所提升,這就導致黨內的右傾趨勢不斷深化,即便2017年佩特里退黨都不能停下,極右派系甚至將反移民的話題與反猶、白人至上、同情納粹的敘事相結合,進一步拉升了極化程度。因此2020年3月,聯邦憲法保護局就將德國另類選擇黨內部的極右派系Der Flügel列為「反對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的右翼極端主義勢力」;到了2021年3月上旬,德國聯邦安全局已將整個德國另類選擇黨作為「涉嫌極端主義的組織」,進行監控。

而在這個過程中,韋德爾作為黨內溫和派雖有活動,卻始終無法進入權力核心,不過還是憑藉自身表現讓大眾留下印象。從2016年開始,德國便有媒體討論韋德爾在德國另類選擇黨的「神奇存在」,包括該黨強烈反對同性婚姻與彩虹旗幟,韋德爾卻與同性伴侶組成家庭且收養子女;該黨主打反移民、反伊斯蘭,韋德爾卻雇用一位敘利亞難民來協助整理家務;該黨政治精英的外顯形象往往憤世嫉俗、慷慨激昂,韋德爾受訪卻總是輕鬆理性,平靜且有條不紊。這種「神奇存在」讓不少德國媒體評論稱,韋德爾是德國另類選擇黨的「希望」與「理性面具」。

而真正讓韋德爾走向掌權的,是2021年的全國大選結果。德國另類選擇黨雖在東部表現強勁,甚至成為薩克森州(Saxony)和圖林根州(Thuringia)最大黨,其全國支持度卻從2017年的12.6%下降到10.3%。當時韋德爾就提出解釋「德國媒體對另類選擇黨存在偏見」,時任黨主席默滕(Jörg Meuthen)則表示「黨應該致力向中間派發出強烈信號」。於是2022年默滕辭職後,韋爾德就與同為溫和派的克魯帕拉(Tino Chrupalla)共同擔任德國另類選擇黨的領導人。

當然,因為這個黨並沒有經歷勒龐推動的「去妖魔化」過程,整體還是一個囊括保守派、右翼、極右和不明確立場的「大拼盤」,所以不時發生「互相打臉」的內部矛盾。例如韋德爾的顧問哈特維格(Roland Hartwig)就被曝光在2023年11月參加一場極右集會,會上討論了驅逐德國數百萬移民的計畫,實施對象包括已取得德國公民身分者。這一消息引爆了全國示威,數十萬德國人為此走上街頭,要求政府取締德國另類選擇黨,韋德爾於是迅速解除哈特維格的顧問職務。

當然,韋德爾本人也不是毫無激進面,例如她至今都主張,德國應該退出歐元區,同時又稱如果自己擔任總理,可能就「德國脫歐」舉行公投;另在移民議題上,韋德爾雖不像黨內部分激進派系主張的「遣返所有移民、包括取得公民身分者」,卻也像執政前的梅洛尼一樣,稱移民潮背後隱藏著對歐洲白人進行「種族取代」的邪惡陰謀。不過整體來說,與黨內那些否認大屠殺、同情納粹者相比,韋德爾已經算是德國另類選擇黨的「得體門面」,正如她屢屢在受訪中糾正的,「我們不是極右,我們是自由保守派。」

「極右崛起」的虛實與時代意義


而勒龐、梅洛尼與韋德爾的案例,其實都體現了歐洲「極右崛起」的複雜性。

首先是「極右」標籤的虛與實。三人雖都出身「極右」政黨,卻也都展現了對於「極右」的持續疏離,甚至正以行動推翻「極右」標籤本身,包括勒龐的「去妖魔化」策略、梅洛尼執政後轉向右翼,以及韋德爾對「極右」夥伴進行切割。

這背後當然是擴大選票的現實考量,且這些出身「極右」的政治精英看似挑戰政治正確,其實同樣懂得適時配合政治正確,尤其是勒龐與梅洛尼,兩人在俄烏戰爭前後的對俄立場變化堪稱經典。

勒龐在戰前毫不掩飾自己的親俄色彩,包括在克里米亞危機後公開表示「烏克蘭已經被美國征服」,同時激烈批評北約政策、東歐的反俄情緒,以及歐美國家不斷威脅制裁俄羅斯的惡意。但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勒龐隨即批評俄羅斯,並且主張收容烏克蘭難民。

梅洛尼的轉變則更有政策意義。俄烏戰爭爆發前,梅洛尼長期主張修復歐俄關係,包括解除克里米亞危機後的對俄制裁,並且稱讚普京(Vladimir Putin)領導的俄羅斯「捍衛了歐洲價值與基督教認同」;但2022年戰爭爆發後,梅洛尼先是跟著譴責俄羅斯,又在執政後持續向烏克蘭提供軍援,並稱俄羅斯對於烏克蘭四地的併吞「毫無法律與政治價值」,同時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

再來是「崛起」敘事本身的虛與實。無可否認,極右政黨近年在歐洲的選舉表現確實不錯,但選舉成績不等於政治權力,6月的歐洲議會大選就是典型案例:極右政黨即便席次上升,也在左翼與中左翼、中右翼合作下,被排除在選後的權力核心外,例如任命新一屆歐盟委員會時,高層職位幾乎都由出身歐洲人民黨(EPP)、歐洲社會黨(PES)、歐洲自由民主黨聯盟黨(ALDE)的非極右候選人擔任;27名委員中只有一名屬於極右翼,那就是歐洲保守與改革黨的拉斐爾·菲托(Raffaele Fitto),來自梅洛尼領導的意大利兄弟黨。

梅洛尼本人的實際收穫更是差強人意,即便這次意大利兄弟黨成績不錯,梅洛尼還是被排除在歐盟幾個高級職位外:歐盟委員會主席、歐盟高峰會主席、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法德。儘管國民聯盟在6月大選的第一輪表現亮眼,卻還是在第二輪滑落成第三,關鍵原因就是左翼、中左翼政黨為了不使國民聯盟得利,決定在許多選區進行合作以避免分散選票;同理,現在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民調確實上升,但各方分析普遍認為,另類選擇黨能在未來參與聯合執政的機率微乎其微,因為該黨不像國民陣線經歷過「去妖魔化」進程,始終無法擺脫同情納粹的陰影,這在當今德國政壇仍是禁忌,且韋爾德的立場與已經「相對進入主流」的勒龐、梅洛尼相比,其實還是「反對派中的反對派」,在爭取選票上恐怕有其極限。

不過,即便「極右崛起」的虛實有其複雜性,這個現象所承載的時代意義還是不容忽視。以德國為例,另類選擇黨之所以能在東部崛起,與兩德統一後的發展不均有關:隨著年輕人和高素質人才向西遷移,東部人口大量外流,經濟發展也普遍落後西部,這種環境催生「被剝奪」的怒氣,也為反移民敘事提供彈藥火力,德國另類選擇黨正是把握了這種時代機遇,所以能在東部站穩腳跟。

而德國並不是孤例。基本上經歷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衝擊,歐洲的福利國家模式持續崩解,「阿拉伯之春」引爆的難民危機更是加劇原有矛盾。但作為歐洲執政主流的中左翼、中右翼精英沒能回應民眾需求,既無法顯著改善生活成本危機,也沒能調和社會分化與族群矛盾,最後只能訴諸道德、歐洲價值等虛無話語,結果就是距離民眾愈發遙遠,並讓右翼、甚至極右越來越有市場。

歸根結柢,勒龐、梅洛尼、韋德爾的崛起,就是歐洲之變的時代縮影。在這三位「鐵娘子」身上,極右實踐不只是排外怒吼或保守回歸,更是對於全球化失衡的激烈抗爭,以及對於民眾焦慮的深刻洞察,即便民族主義與反建制的烈焰炙熱,卻也不能脫離實用主義的冷峻計算。而這正是歐洲「極右崛起」的真實本色。

原文發表網址:

2025.1.6

帶領歐洲極右崛起的三個女人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90977?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77會員
404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08
3月3日,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到訪白宮,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會談。
Thumbnail
2023/03/08
3月3日,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到訪白宮,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會談。
Thumbnail
2022/11/08
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抵達中國訪問,成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位訪問中國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
Thumbnail
2022/11/08
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抵達中國訪問,成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位訪問中國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
Thumbnail
2022/09/30
9月27日,德國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聯邦總理科爾基金會(Chancellor Helmut Kohl Foundation)的開幕式上發表演講,呼籲西方國家認真對待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言論。
Thumbnail
2022/09/30
9月27日,德國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聯邦總理科爾基金會(Chancellor Helmut Kohl Foundation)的開幕式上發表演講,呼籲西方國家認真對待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言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德國 2025 大選系列文之一:今天要介紹的是德國左翼黨(Die Linke)參與 2025 聯邦議院大選的競選政策。左翼黨是德國政壇光譜上最偏向社會 & 共產主義的政黨,強調社會財富平等。對德國政治有興趣的你,千萬不要錯過!
Thumbnail
這是德國 2025 大選系列文之一:今天要介紹的是德國左翼黨(Die Linke)參與 2025 聯邦議院大選的競選政策。左翼黨是德國政壇光譜上最偏向社會 & 共產主義的政黨,強調社會財富平等。對德國政治有興趣的你,千萬不要錯過!
Thumbnail
德國將於2025年1月提早舉行聯邦眾議院大選,各政黨紛紛提出選舉宣言草案。其中,極右翼的德意志另類選擇黨(AfD)已明確表示一旦掌權,將讓德國退出歐盟(Dexit)和歐元區。德國脫歐短期內應仍難以達成,但烏俄戰爭、全球通膨等陰影造成德國右翼勢力捲土重來,已是不容小覷的事實,敲響全球民主倒退的警鐘。
Thumbnail
德國將於2025年1月提早舉行聯邦眾議院大選,各政黨紛紛提出選舉宣言草案。其中,極右翼的德意志另類選擇黨(AfD)已明確表示一旦掌權,將讓德國退出歐盟(Dexit)和歐元區。德國脫歐短期內應仍難以達成,但烏俄戰爭、全球通膨等陰影造成德國右翼勢力捲土重來,已是不容小覷的事實,敲響全球民主倒退的警鐘。
Thumbnail
6月9日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政黨大獲全勝。在法國,由勒龐帶領的國民聯盟的得票率遙遙領先執政黨復興歐洲),促使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結果出爐1小時後,宣布解散議會並重新選舉。這出人意外之舉,用意在於抑制極右翼勢力擴大,卻也為法國政局及社會帶來大動盪,尤其在LGBT+群體1中更是瀰漫著恐慌和不安。
Thumbnail
6月9日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政黨大獲全勝。在法國,由勒龐帶領的國民聯盟的得票率遙遙領先執政黨復興歐洲),促使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結果出爐1小時後,宣布解散議會並重新選舉。這出人意外之舉,用意在於抑制極右翼勢力擴大,卻也為法國政局及社會帶來大動盪,尤其在LGBT+群體1中更是瀰漫著恐慌和不安。
Thumbnail
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可能三黨不過半。歐洲金融圈擔心,極右派勢力若掌權,可能會引爆歐債危機! 韓國貿易協會一份報告顯示,去年韓國對中出口年減19.9%,創下近40年來之最! 謝金河: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AI核心地位,也把台灣地緣風險下降很多。這是台灣的空前機會,必須隔除中國供應鏈!
Thumbnail
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可能三黨不過半。歐洲金融圈擔心,極右派勢力若掌權,可能會引爆歐債危機! 韓國貿易協會一份報告顯示,去年韓國對中出口年減19.9%,創下近40年來之最! 謝金河: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AI核心地位,也把台灣地緣風險下降很多。這是台灣的空前機會,必須隔除中國供應鏈!
Thumbnail
選舉結果 一 總體而言,前文的左右之分,左傾偏向支持開放邊境政策﹑認同全球暖化是一個科學事實﹑推崇多元文化﹑福利主義﹑反資本主義等﹔而右傾則關注國家安全﹑反對開放邊境﹑對全球暖化抱懷疑態度﹑主張融合移民政策﹑減少福利主義﹑反對社會主義﹑以古典自由主義 (自由市場﹑個人權利) 為原則。 這個
Thumbnail
選舉結果 一 總體而言,前文的左右之分,左傾偏向支持開放邊境政策﹑認同全球暖化是一個科學事實﹑推崇多元文化﹑福利主義﹑反資本主義等﹔而右傾則關注國家安全﹑反對開放邊境﹑對全球暖化抱懷疑態度﹑主張融合移民政策﹑減少福利主義﹑反對社會主義﹑以古典自由主義 (自由市場﹑個人權利) 為原則。 這個
Thumbnail
議會結構 本屆 ❙歐洲議會❙ 議員共720名,來自27個成員國。 每個 ❙歐盟❙ 成員國可選出的 ❙歐洲議會❙ 議員人數以遞減比例原則計算,即人口較大國家在 ❙歐洲議會❙ 內具較多議席,而人口較少國家所佔議席則相對較少。❙德國❙ 在 ❙歐盟❙ 成員國中人口最多,因此享有96席﹕❙法國❙ 第二
Thumbnail
議會結構 本屆 ❙歐洲議會❙ 議員共720名,來自27個成員國。 每個 ❙歐盟❙ 成員國可選出的 ❙歐洲議會❙ 議員人數以遞減比例原則計算,即人口較大國家在 ❙歐洲議會❙ 內具較多議席,而人口較少國家所佔議席則相對較少。❙德國❙ 在 ❙歐盟❙ 成員國中人口最多,因此享有96席﹕❙法國❙ 第二
Thumbnail
背景 在六月的 ❙歐盟❙ 大選前,❙歐洲❙ 的社會主義陣營於2024年2月2日在總部位於 ❙羅馬❙ 的 ❙意大利社會民主黨❙ 總部舉行會義。會場外佈置警戒線,門禁深嚴。❙歐洲❙ 的社會主義領袖們似乎並不信任他們誓要保護其利益的民眾。 會義開始前,❙歐洲議會❙ 的 ❙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
Thumbnail
背景 在六月的 ❙歐盟❙ 大選前,❙歐洲❙ 的社會主義陣營於2024年2月2日在總部位於 ❙羅馬❙ 的 ❙意大利社會民主黨❙ 總部舉行會義。會場外佈置警戒線,門禁深嚴。❙歐洲❙ 的社會主義領袖們似乎並不信任他們誓要保護其利益的民眾。 會義開始前,❙歐洲議會❙ 的 ❙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
Thumbnail
歐洲議會選舉揭曉,極右派席次大增,范德賴恩仍為最大黨派,馬克宏解散國會。歐洲股匯價崩跌。川普陣營大受鼓舞,在拉斯維加斯說落選會第三次世界大戰。 BJ:科普一下,現在西方在講的左右派,專指移民政策和保護主義。左派收移民,右派不收移民;兩派都要保護主義。跟傳統經濟左右派的意涵不同。 世界大戰早就開始
Thumbnail
歐洲議會選舉揭曉,極右派席次大增,范德賴恩仍為最大黨派,馬克宏解散國會。歐洲股匯價崩跌。川普陣營大受鼓舞,在拉斯維加斯說落選會第三次世界大戰。 BJ:科普一下,現在西方在講的左右派,專指移民政策和保護主義。左派收移民,右派不收移民;兩派都要保護主義。跟傳統經濟左右派的意涵不同。 世界大戰早就開始
Thumbnail
昨天的歐洲選舉,在法國引發兩次爆炸性發展。 這張圖為昨天選舉結果,藍色部分為極右領先,紅色為左派領先,白色為執政黨領先。 法國 92% 的選區,昨天為極右派之地盤。 極右派以超過 30% 的選票,不但成為法國第一大黨,更為超越總統執政黨之14% ,兩倍之多。 彷彿這樣的政治地震還不夠,
Thumbnail
昨天的歐洲選舉,在法國引發兩次爆炸性發展。 這張圖為昨天選舉結果,藍色部分為極右領先,紅色為左派領先,白色為執政黨領先。 法國 92% 的選區,昨天為極右派之地盤。 極右派以超過 30% 的選票,不但成為法國第一大黨,更為超越總統執政黨之14% ,兩倍之多。 彷彿這樣的政治地震還不夠,
Thumbnail
❙臺灣❙ 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的總統大選和立法院選舉為全球各地100多個選舉揭開序幕。 從2020年起至今逐漸凝聚成形的各方政治勢力將於2024年一決勝負。 近十年,有五股力量影嚮著國際政治的走向: ...
Thumbnail
❙臺灣❙ 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的總統大選和立法院選舉為全球各地100多個選舉揭開序幕。 從2020年起至今逐漸凝聚成形的各方政治勢力將於2024年一決勝負。 近十年,有五股力量影嚮著國際政治的走向: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