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技巨頭松下控股公司(Panasonic Holdings)近日宣布,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製氫技術,該技術不再依賴稀有金屬銥,而是採用低成本的鎳和鐵作為催化劑,並將其尺寸縮小至納米級別,從而大幅提高製氫效率。這項創新被視為降低氫氣生產成本的重要突破,預計將對全球氫能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傳統的製氫技術通常依賴銥作為催化劑,然而銥的稀缺性和高昂價格限制了氫氣生產的經濟性。松下的新技術則利用鎳和鐵作為替代催化劑,並通過納米化處理將催化劑顆粒縮小至納米級別,從而顯著提高反應效率。據松下介紹,這項技術可使製氫效率提升13%,並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具體而言,松下的技術通過以下方式實現高效製氫:
松下的新技術不僅在技術上具有創新性,還具備顯著的經濟優勢。根據市場數據,銥的價格約為每克50美元,而鎳和鐵的價格分別為每克0.02美元和0.005美元。這意味著使用鎳和鐵作為催化劑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傳統的天然氣製氫成本約為每公斤1至2.5美元(約台幣32至80元),而松下的新技術預計可將成本降至每公斤1至1.5美元(約台幣32至48元),降幅達40%至60%。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30年,綠氫的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1.3至4.5美元(約台幣42至145元),松下的技術將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松下的無銥製氫技術不僅在經濟上具有優勢,還對環境保護和資源永續性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銥開採過程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鎳和鐵的資源豐富且開採對環境影響較小。此外,若結合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這項技術可實現幾乎零碳排放,符合全球碳中和目標。
松下計劃於2025年開始進行這項技術的試驗,並將其應用於工業製氫、交通運輸和能源儲存等領域。特別是在氫燃料電池汽車(FCV)和再生能源儲存方面,這項技術有望推動市場普及。松下還計劃與日本國內外的企業合作,加速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業界專家對松下的新技術表示高度認可。能源專家指出,這項技術將成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材料科學家則認為,納米級催化劑的設計是技術創新的重要體現。此外,行業分析師預測,隨著技術成熟,松下將在全球氫能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
儘管前景看好,松下的新技術在推廣過程中仍面臨挑戰。例如,催化劑的長期穩定性和供應鏈穩定性仍需驗證。此外,市場需求的波動和競爭技術的崛起也可能對其商業化造成壓力。
松下的無銥製氫技術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更是推動全球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推廣,這項技術有望在未來的能源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助力全球實現碳中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