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3C產業中,資訊安全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許多企業雖然導入ISO 27001標準或運用ISO 27002控制措施,卻往往在「教育訓練」這一環節做得不夠深入,導致員工對資安規範無感,甚至視為額外負擔,缺乏長期落實的動力。
那麼,資訊安全教育訓練該如何真正落實?答案其實就在「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的概念裡。這本由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撰寫的暢銷書指出,每天1%的微小進步,能在一年後帶來37倍的成長。這個概念應用到資訊安全教育訓練上,意味著不要試圖一口氣改變所有人的行為,而是讓每個人每天進步一點點,累積起來形成安全文化的長期變革。
ISO 27002:2022條文6.3強調,資訊安全教育訓練的目的在於確保所有員工與相關關注方能理解並履行自身的資訊安全責任。但現實情況是,多數企業的資安訓練只是「年年上課、年年忘光」,缺乏實際行動來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
這裡,我們可以透過「原子習慣」的方法,讓資安教育變得更具實效。
台灣某知名3C製造商,曾遭遇一起內部資料外洩事件,經調查發現,工程師在開發新產品時,習慣使用個人USB隨身碟儲存測試數據,最終導致機密資訊流出。然而,該公司每年都有舉辦ISO 27001資訊安全訓練,為何員工還是無意識地違反資安規範?
問題出在:單靠一次性的培訓,無法改變人的行為習慣。捷電科技後來決定改變策略,運用「原子習慣」來提升資訊安全意識。
一年後,3C公司的員工資安測驗合格率從60%提升至98%,USB未經授權使用的案例減少了90%,員工對資訊安全的參與度大幅提升。
目前多數ISO 27002相關研究側重於政策執行與技術管控,例如:
本文的創新點在於,透過「原子習慣」理論,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讓資安教育不只是年年做樣子,而是能夠真正影響行為。這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資訊安全管理方式,與傳統的技術導向或政策導向模式有所不同。
資訊安全的挑戰在於,它不像技術升級那樣可以「一次到位」,而是需要長期培養員工的安全習慣。企業若能將ISO 27002的資訊安全教育訓練融入日常,如同「原子習慣」的累積效應,那麼即使只是每天一點點的改善,長期下來也能帶來顯著的安全成效。
透過這樣的方法,無論是資安人員、稽核員、講師,甚至是企業管理者,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影響力,真正讓資訊安全變成企業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