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與人:今年CES展你看過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全球消費性電子展,看看那抓住人類喜好的動作及完成度,維妙維肖,而我在微笑。

機器人們除了那不斷地偵測、計算、判斷、確認下,屬於機器的莫名抖動外,一切都那麼讓人震驚,使人不禁能夠聯想未來社會的模樣,正朝向科幻電影般讓人興奮。

影響世界的創作來自創作誕生後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傳播,而世界上的人們也將找到那共同的方向,打破空間的枷鎖,穿越語言的藩籬,經過時間的重新串連與堆積,地球村。

人的創作影響著無數的人,有人夢想成為原子小金剛、有人夢想成為超人,也有人夢想是向海蒂、小天使一般那純樸的農村生活。不論科技如何進步,歷史與未來終究有人類踏足的痕跡,天馬行空,化作先知與探路者,帶領人們不斷移動,一步步走向那未知的領域,過程中有人駐足,因為已達心之所向,而前行總是能號招更多的人,攜手將荒原建成繁榮的光景,不斷的失敗與成功、顛沛與流離,只為嚮往生活。

這不是貪念,而是慾望。

avatar-img
1會員
43內容數
小文章新方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秀玩家 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除了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三大黨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政黨存在。本文介紹臺灣76個政黨中,一些名稱有趣或具有時代意義的政黨,例如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中華文化復興在理黨、臺灣動物保護黨等,並點出近期臺灣民眾黨主席更迭的特殊之處。
公務體系是一個龐大且具代表性的科層組織,在透明化的升遷及賞罰理性制度下,往往存在著與其並存的封閉與壓力環境。 「長官」是所有公職體系中唯一能夠解釋這些現象的名詞。 例行事項雖然無趣,久而久之那便是種習慣,一些只需要花時間的習慣,也許可以佐些名為科技的調料,找到些樂趣。 可終究花時間的都是在人身
「就業導向」似乎是現在的教育新寵兒,各級學校總有喜歡將它作為招生標語,聽起來少走了十幾年彎路。 在台灣,這概念大概已經有個80年吧,過去那工業發展的時代,為了培養技術人力,開始使教育融入技術及專業,具體可以從高職、專科的出現開始。 而後開始在政府的推動下,開始有實習合作的出現並逐漸擴大接觸企業及
免不了家裡的期待及工作上前輩的期許,簡單來說就是社會壓力,雖沒造成我的心理壓力,但總是在不絕的洗腦下,決定去考一張,因此也收集了一些資訊。 先備訓練類型選擇 這是讓我思考最久的部分,看著許多人考了駕照後,也不開車,以致怕開車,而在臺灣這小地方,,有車停車成了問題,沒汽車也能走片大街小巷, 使我感
開放80歲以上長者,以及年齡在70歲至79歲之間且患有癌症2期以上,也可免經醫療機構的專業評估、免評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看護。醫生會予以支持,就像有人要幫你分擔工作,也因為減輕法律政策及病人家屬迫切期待間的倫理兩難,可以將診治評估回歸專業。 現在總是充斥著免巴式量表有多好的訊息,然而當我們回頭想想
本文深入淺出地介紹臺灣長期照顧(長照)2.0政策的相關內容,包括長照ABC社區據點的功能、服務對象、補助項目及申請流程,以及未來長照產業發展趨勢。
臺灣除了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三大黨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政黨存在。本文介紹臺灣76個政黨中,一些名稱有趣或具有時代意義的政黨,例如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中華文化復興在理黨、臺灣動物保護黨等,並點出近期臺灣民眾黨主席更迭的特殊之處。
公務體系是一個龐大且具代表性的科層組織,在透明化的升遷及賞罰理性制度下,往往存在著與其並存的封閉與壓力環境。 「長官」是所有公職體系中唯一能夠解釋這些現象的名詞。 例行事項雖然無趣,久而久之那便是種習慣,一些只需要花時間的習慣,也許可以佐些名為科技的調料,找到些樂趣。 可終究花時間的都是在人身
「就業導向」似乎是現在的教育新寵兒,各級學校總有喜歡將它作為招生標語,聽起來少走了十幾年彎路。 在台灣,這概念大概已經有個80年吧,過去那工業發展的時代,為了培養技術人力,開始使教育融入技術及專業,具體可以從高職、專科的出現開始。 而後開始在政府的推動下,開始有實習合作的出現並逐漸擴大接觸企業及
免不了家裡的期待及工作上前輩的期許,簡單來說就是社會壓力,雖沒造成我的心理壓力,但總是在不絕的洗腦下,決定去考一張,因此也收集了一些資訊。 先備訓練類型選擇 這是讓我思考最久的部分,看著許多人考了駕照後,也不開車,以致怕開車,而在臺灣這小地方,,有車停車成了問題,沒汽車也能走片大街小巷, 使我感
開放80歲以上長者,以及年齡在70歲至79歲之間且患有癌症2期以上,也可免經醫療機構的專業評估、免評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看護。醫生會予以支持,就像有人要幫你分擔工作,也因為減輕法律政策及病人家屬迫切期待間的倫理兩難,可以將診治評估回歸專業。 現在總是充斥著免巴式量表有多好的訊息,然而當我們回頭想想
本文深入淺出地介紹臺灣長期照顧(長照)2.0政策的相關內容,包括長照ABC社區據點的功能、服務對象、補助項目及申請流程,以及未來長照產業發展趨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與機器的關係,就是考驗人性與科技能否完美配合,共創美好未來。 這個課題,值得深思!
Thumbnail
忠泰美術館的《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展覽,大意是以現代藝術的方式呈現藝術家們對於「未來」的想像、並從人工智慧及賽博格作為切入點。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後機器人的時代 人類歷經了機器人遍行世界各個角落之後的省思 許許多多的面向早已不復從前 過去的日子早就已經注定是回不回去了 自己創造的產物,終將自己來收拾善後 在那個擁抱機器的時代 所謂的機器就是絕對的理性和邏輯 人們在行為上相信機器會遵照著一切理性判斷 但在態度上又懷疑總有一天機器會產生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金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日趨便利,也提高了處理事情的效率。
Thumbnail
蘋果手機每年都會更新並產出新的商品,但每一代手機之間少有重大的創新,卻不斷以花俏的行銷方式吸引全世界的蘋果迷買單。這樣的商業模式,嚴重地忽視了科技的其他社會功能,特別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意義,若再一次陷入資本主義的新花樣,缺乏精神文化的進步,根本不是科技造成人類孤獨,而是人類自願孤獨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Thumbnail
這次展覽提案的命名為「超機體」,其英文為trans-robotics,即意謂著機器人科技因為涉及藝術創作而產生的自我超越。機器人過去被視為特別適合操作不斷重複的工作,或是作為人類的助手。雖然今天陪伴機器人或寵物已經逐漸成為現實的一部份,但進行藝術創作仍被視為其能力的強大挑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與機器的關係,就是考驗人性與科技能否完美配合,共創美好未來。 這個課題,值得深思!
Thumbnail
忠泰美術館的《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展覽,大意是以現代藝術的方式呈現藝術家們對於「未來」的想像、並從人工智慧及賽博格作為切入點。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後機器人的時代 人類歷經了機器人遍行世界各個角落之後的省思 許許多多的面向早已不復從前 過去的日子早就已經注定是回不回去了 自己創造的產物,終將自己來收拾善後 在那個擁抱機器的時代 所謂的機器就是絕對的理性和邏輯 人們在行為上相信機器會遵照著一切理性判斷 但在態度上又懷疑總有一天機器會產生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金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日趨便利,也提高了處理事情的效率。
Thumbnail
蘋果手機每年都會更新並產出新的商品,但每一代手機之間少有重大的創新,卻不斷以花俏的行銷方式吸引全世界的蘋果迷買單。這樣的商業模式,嚴重地忽視了科技的其他社會功能,特別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意義,若再一次陷入資本主義的新花樣,缺乏精神文化的進步,根本不是科技造成人類孤獨,而是人類自願孤獨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Thumbnail
這次展覽提案的命名為「超機體」,其英文為trans-robotics,即意謂著機器人科技因為涉及藝術創作而產生的自我超越。機器人過去被視為特別適合操作不斷重複的工作,或是作為人類的助手。雖然今天陪伴機器人或寵物已經逐漸成為現實的一部份,但進行藝術創作仍被視為其能力的強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