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的建立,源於佛陀入滅時的一段重要遺教。當時佛陀囑付阿難,應當將如來的舍利分為八份,分別建塔供養。這八座佛塔象徵著佛陀生命歷程中的八大聖蹟:降生、成道、初轉法輪、現大神通、從忉利天下降、僧眾和合、延壽以及涅槃。自此,佛塔便成為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建築形式,承載著深厚的宗教意涵與文化價值。
佛塔最初的形式是用來供奉佛陀舍利的土堆,稱為「窣堵波」(梵文:Stūpa)。隨著佛教的發展,佛塔的建築形式日益精進,不僅在結構上更為完備,在象徵意義上也更加豐富。塔身通常分為基座、塔身和塔剎三個部分,分別代表戒、定、慧三學,體現了修行的次第與內涵。
在《佛說造塔延命功德經》中記載了一則深具啟發性的故事。波斯匿王因被相師預言七日後將死而心生憂慮,向佛陀求助。佛陀不僅指出延長壽命的方法,更開示了達到究竟解脫的三要素:發四無量心、持不殺戒,以及修造塔等最上福業。佛陀並以一群牧童堆沙塔的因緣,說明即使是以遊戲心造塔,都能感得未來成為轉輪王的殊勝果報,更何況是以至誠心建造佛塔。
佛塔的建造,不僅是對佛陀的禮敬,更蘊含著深遠的教化意義。透過建塔,信眾能夠培養對三寶的虔敬之心,累積福德資糧。佛塔也成為佛教徒朝禮、修行的重要場所,人們透過繞塔、禮拜等儀式,淨化身心,增長善根。
在佛教傳播的過程中,佛塔的形制也隨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而展現出多樣化的面貌。例如印度的覆缽式佛塔、中國的樓閣式寶塔、泰國的尖頂式佛塔等,都體現了佛教與本土文化的融合與創新。這些建築不僅是宗教信仰的象徵,也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佛陀特別強調,建造佛塔最重要的是發心,應該以大悲心為前導,以菩提心為根本。換言之,建塔不僅是為了個人的福報,更是為了護持正法、利益眾生。當我們以這樣的心態參與建塔,不論貢獻大小,都能獲得無量的功德。這也提醒我們,修行的道路是從世間福德逐步邁向出世間解脫的過程,而建塔正是連結這兩個層面的重要方便法門。
從古至今,建造佛塔都是很重要的一種令正法久住的修行,佛陀在《佛說造塔延命功德經》開示,若以清淨心造作佛塔,其功德有以下七大殊勝:
1.於此生中,不為一切毒藥所侵。壽命長遠,無有橫死,究竟當得不壞之身。一切鬼神不敢逼近,一切怨家悉皆退散。
2.隨所生處,身常無病。一切眾生見皆歡喜。
3.無淨戒者能夠淨戒滿足,不調伏者能令調伏,不清淨者能令清淨,破齋戒者齋戒復生。
4.若犯四重及五無間極重罪業,悉得消滅。無始劫來障累皆盡。
5.若欲生男,即生勇健福德之男。
6.四大天王常隨擁護。
7.即使佛塔毀壞,變作微塵,風吹一塵散落他處,塵所經過山林河海,一切眾生觸到此塵者,永更不受雜類之身,捨身受生常得見佛。
─────────────────
✦ 福祿綿長‧功德超勝▸ https://www.sakya.org.tw/eight_stupas
─────────────────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