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科技巨頭解碼 2025 十大科技產業預測 – 上篇 | #25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 AI 浪潮風起雲湧之下,我們正式邁入了 2025 新的一年。在過去這一年,科技巨頭解碼陪伴所有訂戶,一同解讀全球科技產業正在發生,以及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希望 Miula 過往的觀點,真的對於大家是有提供價值的 – 我自己應該是相當有信心有做到的。而在新年開始之際,就讓我們按照之前的慣例,來為大家預測,Miula 認為 2025 年科技領域會發生的十大重點預測。這個主題,我們會分成上下兩篇來與大家分享。

 

10. X (前推特) 正式轉虧為盈

 

去年我們的十大預測,以 X 開場,預測這個被外界唱衰的平台不會倒閉還會活得好好的 – 而這個預測相當準確的命中。所以今年的十大預測,同樣用這家沒有上市,而且使用人數遠低於 Facebook,但在歐美的影響力卻非常巨大的社群媒體來開場。

我認為,2025 年將會是 X 一個非常好的一年。首先,在使用量上,其實過去一年 X 的表現相當的好,無論是使用人數或者是使用時間數,都創下歷史新高。當然,一部分是受益於美國總統大選所拉高的政治議題討論熱度,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在減少言論管制下,對於社群平台活動量的正面發展。考慮到 2025 年川普執政後,所推行的政策勢必引起正反雙方的強力辯論,我認為在使用量上,X 在 2025 年應該不會輸給 2024 年。即使部分左派用戶強力宣示要退出 X,但由於 X 是歐美言論風向的主戰場,他們其實沒有那個奢侈不進到這個競技場中。

而對馬斯克更好的一件事是,我認為 X 在 2025 年將能夠正式的轉虧為盈,至少在營業利益方面。在川普勝選後,原本許多抵制在 X 上下廣告的企業,紛紛取消了該政策,要重回 X 上打廣告。這對原本可能就已經相當接近營運面損益兩平的 X 來說,當然是一大助益。雖然 X 並未正式對外公布營運數據,但我認為很可能廣告營收只要成長 10%,X 就能夠在營運面進入損益兩平,甚至開始提前清償部分銀行的高利率貸款,從根本面解決 X 營運上最大的利息問題。

在上述的情境之下,馬斯克這個過去兩年被外界批評很失敗的收購案,將會開始得到不同的評價 – 會開始出現除了政治押寶成功以外,認為馬斯克對於 X 的經營其實是正面的評論。

的使用量不斷突破新高突破新高

的使用量不斷突破新高突破新高


9. GPT-5 正式推出,但 Grok 會與其競爭最強模型的寶座

 

去年我預測的一大失誤,是預測 GPT-5 將會上線,但最終 OpenAI 只推出了 GPT-4o,相當於 GPT-4.5 版本的概念。根據外傳消息,GPT-5 在整個訓練結果上不如預期,雖然參數量更大,用更多的算力與資料訓練,但模型最後的表現卻沒有明顯超越 GPT-4,所以導致於 OpenAI 無法對外發表。

在新的一年,我認為 OpenAI 應該能夠解決上述的問題,找到訓練方法上需要做的改進,讓其能夠推出 GPT-5。雖然根據前 OpenAI 首席科學家 Ilya Sutskever 的看法,大型語言模型在預訓練這塊,已經接近瓶頸了 – 我相信他的發言應該有相當程度來自於 GPT-5 訓練過程的經驗,但接近瓶頸並不等於已經正式碰到瓶頸,我相信在 OpenAI 最頂尖的團隊努力下,應該還是能夠找出能夠提升模型能力的方法,讓其最終推出的 GPT-5 還是能夠明確贏過 GPT-4o。不過,在 GPT-5 之後,現有這套訓練 LLM 的架構,很可能將會從接近瓶頸,變成真正已經遇到瓶頸 – 這也是為何 OpenAI 近期的重點都放在 O 系列的推理模型上。

不過,即使 OpenAI 正式推出 GPT-5 模型,也未必能夠穩坐大型語言模型最強者的寶座。在去年底,AI 產業最大的新聞之一,就是 Elon Musk 的 xAI,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就在田納西州打造了名為「Colossus」的超級電腦。該超級電腦由超過 10 萬個 NVIDIA H100 GPU 組成,是現在全世界最的 AI 訓練叢集之一。而馬斯克並不想止步於此,他的目標是整合超過一百萬的 GPU,可以想見他們會成為 NVIDIA Blackwell GPU 的超級大客戶。而在這麼龐大的算力之下,xAI 的 Grok 將會有比別人更快速的訓練能力,這會形成 xAI 一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優勢。我認為在今年 2025,xAI 的 Grok 將能夠成為最強一線模型的一員,如果不是唯一的第一名。

xAI 打造全球最大 AI 超級電腦

xAI 打造全球最大 AI 超級電腦


8. 推理模型快速進化,並帶動 AI Agent 的發展

 

在我的 Podcast 節目「M觀點」中,其實 Miula 多次提到,2025最熱門的 AI 主題將會是 AI Agent,AI 將開始具備從頭到尾完整完成一項複雜工作的能力。而在背後推動的力量,當然就是新一代的 AI 模型 – 推理模型,如 OpenAI 預計在今年初發表的 O3 模型。

雖然有些人說推理模型不算大型語言模型,但至少目前的推理模型,其核心模組仍然是 LLM 大型語言模型,只是透過其他的方式,包括了 Post-Training & Test Time Compute Scaling 來增強模型回答與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而以我們目前所知的,這樣的作法,其他大型語言模型廠商也都能夠輕易複製。所以我預期,2025 年將會是各家廠商紛紛推出推理模型的一年,而且在這個領域的發展上,由於還在 Low Hanging Fruit 的階段,迭代與更新的速度會非常快速,就如同 2023 年大型語言模型快速進化的情境一樣。

而在推理模型的快速進化下,估計代理型 AI Agentic AI 將會快速發展 – 包括了獨立的 AI Agent 應用,以及在原本應用軟體內的 AI 助手功能直接升級成 AI Agent。在 2025 年,我認為將可以稱為 AI Agent 元年 – 雖然估計 AI Agent 能夠完整獨立完成的複雜任務的種類還是會有一定限度的比例,但比起之前的大型語言模型,應該已經會是飛躍性的進展。簡單來說,如果說之前的 LLM 主要是能夠成為工作上的輔助幫手,只有在極少數特定應用情景能夠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2025 的 Agentic AI,應該能夠在一定比例 (超過 30%) 的複雜任務上,完整完成任務,並且達成超越大多數真人的成績。

一個值得額外注意的一點是,ASIC 晶片很可能可以在 Test Time Compute 的運算增長方面,佔有比在訓練工作上更重要的角色。

 

7. AI 科技公司開始更著重在推出好用的 AI 應用程式

 

在過去兩年,大型語言 AI 的核心技術可以說是快速的突破,但相關技術的產品化並未跟上這樣的速度。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就是 Notebook LM,谷歌在去年下半年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功產品。為什麼這個產品能夠異軍突起獲得成功呢?是背後的 LLM Gemini 有特別厲害嗎?其實並不是。NotebookLM 的成功,基本上是奠基在市場上並沒有設計出特別符合研究人員需求的 AI 產品形式,透過把功能做了較良好的組合,NotebookLM 滿足了想要把一堆文件資料丟在同一個專案中並且利用大型語言模型來協助研究的人的需求。而谷歌也在這方面持續進擊,推出了 Deep Research - 另一個反應良好的 AI 研究工具。

我認為在新的一年中,會有更明確的趨勢 – 科技公司除了持續投入基礎模型的研究以外,也會開始著重怎麼樣打造出更好的產品格式。當聊天機器人這個相對通用化的產品格式已經被發展到差不多時,商機就出現在對於特定使用情境更加優化的產品格式 – 包括了功能面的微調與操作介面上的優化。這對於一般的使用者當然是個福音,因為這會讓他們更容易調用 AI 所能提供的能力。

NotebookLM 是一個讓市場驚豔的產品

NotebookLM 是一個讓市場驚豔的產品


 

6. Intel 18A 製程的 Panther Lake 能順利出貨

 

雖然 Pat Gelsinger 在改革 Intel 的大計還沒完成時就黯然被退休,但他留下來的遺產卻會持續的幫助英特爾。英特爾目前預計在 2025 年,正式量產 18A 製程的下一代 CPU Panther Lake。依照本次英特爾能夠在 CES 展出可以開機的 18A Panther Lake 樣品來看,他們應該有相當高的機會能完成今年的目標,也就是 Pat Gelsinger 四年五節點的最後一哩路 – 要與台積電兩奈米競爭的 18A 製程。

當然,究竟 18A 製程能夠做到怎樣的水準,外界目前還不清楚,英特爾自己的樂觀說法是這是相當於台積電 N2 兩奈米製程的水準,但也有人質疑 18A 可能只相當於台積電三奈米強化版本 N3P 的水準。不過,根據媒體報導,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說法是「公司內部已經確定自家 N3P 製程的 PPA 相較於競爭對手的 18A 製程,其成本和技術成熟度更好」,請注意魏哲家強調的是成本與成熟度,而非是製程的能力。考慮上述說法,我認為 18A 很有機會能達成與台積電兩奈米具備同等級效能,但英特爾的成本當然會較高就是了。

不過,只靠 18A 的 Panther Lake,其實不足以讓英特爾重返榮耀,最多只能做到停止在 CPU 市佔率的失血而已,因為競爭對手 AMD 至少也會使用台積電三奈米的先進製程,而這兩個製程之間的差距並未大到會產生決定性的市場影響。我預計 18A 也能夠獲得一些外部代工的訂單,但在 Pat Gelsinger 下台後,英特爾對於產能的擴充計畫應該會更趨保守,這將會讓其無法達成夠好的規模化,導致在價格上無法與台積電競爭。台積電的代工業務應該不太會受 Intel 18A 製程搶先推出的影響。

18A 可望在 2025 順利推出

18A 可望在 2025 順利推出


下篇待續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docho-avatar-img
2025/01/29
蠻期待新的 GPT 模型上線的,希望可以繼續有更多驚喜(科技的魅力)
avatar-img
科技巨頭解碼
14.0K會員
286內容數
科技巨頭解碼,是一個討論科技產業趨勢與解析科技巨頭動向的付費電子報。我們將以專業的角度,來讓讀者理解,科技與商業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來跟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
科技巨頭解碼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如果說,五年前最受期待與爭議的科技新創公司,是 Peter Thiel 創立的 Palantir 的話,那在現在 2025 這個時間點,這個寶座則是屬於由前 Oculus 創辦人 Palmer Luckey,在被趕出 Meta 之後,所創立的國防新創 Anduril
Thumbnail
2025/04/16
如果說,五年前最受期待與爭議的科技新創公司,是 Peter Thiel 創立的 Palantir 的話,那在現在 2025 這個時間點,這個寶座則是屬於由前 Oculus 創辦人 Palmer Luckey,在被趕出 Meta 之後,所創立的國防新創 Anduril
Thumbnail
2025/01/20
本集延續上篇 科技巨頭解碼 2025 十大科技產業預測 – 上篇 | #255 | 科技巨頭解碼 ,繼續與大家分享 Miula 我對 2025 的科技產業十大預測的第一名到第五名。
Thumbnail
2025/01/20
本集延續上篇 科技巨頭解碼 2025 十大科技產業預測 – 上篇 | #255 | 科技巨頭解碼 ,繼續與大家分享 Miula 我對 2025 的科技產業十大預測的第一名到第五名。
Thumbnail
2024/10/24
電動車王者特斯拉,正式發布了今年 2024 第三季的財報,很明顯的替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雖然營收略低於市場預期,而獲利略高於市場於預期的成績單,看起來像是一個好壞參半的結果,但包括了汽車業務毛利率的回升、Cybertruck 獲利轉正,以及低價車款的時程,都讓市場很滿意......
Thumbnail
2024/10/24
電動車王者特斯拉,正式發布了今年 2024 第三季的財報,很明顯的替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雖然營收略低於市場預期,而獲利略高於市場於預期的成績單,看起來像是一個好壞參半的結果,但包括了汽車業務毛利率的回升、Cybertruck 獲利轉正,以及低價車款的時程,都讓市場很滿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5 年科技產業十大預測 (上):X 轉虧為盈、GPT-5 推出與 Grok 競爭、推理模型快速進化,以及更多值得關注的趨勢。
Thumbnail
2025 年科技產業十大預測 (上):X 轉虧為盈、GPT-5 推出與 Grok 競爭、推理模型快速進化,以及更多值得關注的趨勢。
Thumbnail
2023年近尾聲,全球大致脫離了新冠疫情的封鎖,捱得過的企業開始大展身手,但都尚未回復疫情前的榮景。在經濟前景還不明朗的低潮期,同時有許多新創公司已冒出新芽,準備綻放。
Thumbnail
2023年近尾聲,全球大致脫離了新冠疫情的封鎖,捱得過的企業開始大展身手,但都尚未回復疫情前的榮景。在經濟前景還不明朗的低潮期,同時有許多新創公司已冒出新芽,準備綻放。
Thumbnail
科技巨頭的目的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在過去一年內向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並簽訂雙向合約,讓新創公司付費使用雲端運算平臺。此交易使大型科技公司成為新創公司最大支持者和直接受益者,反映出人工智慧熱潮中的現金流,仍不斷流向最有實力的參與者。如果新創公司成功,科技巨頭所持的股份價值會大幅上升
Thumbnail
科技巨頭的目的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在過去一年內向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並簽訂雙向合約,讓新創公司付費使用雲端運算平臺。此交易使大型科技公司成為新創公司最大支持者和直接受益者,反映出人工智慧熱潮中的現金流,仍不斷流向最有實力的參與者。如果新創公司成功,科技巨頭所持的股份價值會大幅上升
Thumbnail
本週podcast聊到之前傳聞微軟砍單,後的一些想法: 整體脈絡: 1. 微軟砍單 大概在上週傳出微軟對輝達(NVIDIA)H100晶片訂單砍單的新聞,背景故事除了根據數據公司Similarweb資料,ChatGPT的全球流量在6月首次出現下滑跡象,至8月連3個月下降以外,微軟推出Micros
Thumbnail
本週podcast聊到之前傳聞微軟砍單,後的一些想法: 整體脈絡: 1. 微軟砍單 大概在上週傳出微軟對輝達(NVIDIA)H100晶片訂單砍單的新聞,背景故事除了根據數據公司Similarweb資料,ChatGPT的全球流量在6月首次出現下滑跡象,至8月連3個月下降以外,微軟推出Micros
Thumbnail
OpenAI 正在與投資者洽談股份出售事宜,該交易將使其估值達 800 億至 900 億美元,大約是今年初的三倍。微軟擁有 49% Open AI的股權,微軟表示,Open AI年收入預計將達到 10 億美元,在 2024 年,將到數10億美元。
Thumbnail
OpenAI 正在與投資者洽談股份出售事宜,該交易將使其估值達 800 億至 900 億美元,大約是今年初的三倍。微軟擁有 49% Open AI的股權,微軟表示,Open AI年收入預計將達到 10 億美元,在 2024 年,將到數10億美元。
Thumbnail
數十年以來,股價的波動總是離不開基本面,即便過程中受到地緣政治衝突、資金流動、甚至是小道消息的影響,只要最後公司實際的獲利能有所成長,股價也就會有向上表現的空間。
Thumbnail
數十年以來,股價的波動總是離不開基本面,即便過程中受到地緣政治衝突、資金流動、甚至是小道消息的影響,只要最後公司實際的獲利能有所成長,股價也就會有向上表現的空間。
Thumbnail
AI技術正在孕育巨大的商業價值。預計到2025年,全球AI相關的投資和融資總額將達9,800億美元。在各大科技公司如Google、微軟、Facebook等的推動下,AI在自動駕駛、機器人、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應用蓬勃發展.....
Thumbnail
AI技術正在孕育巨大的商業價值。預計到2025年,全球AI相關的投資和融資總額將達9,800億美元。在各大科技公司如Google、微軟、Facebook等的推動下,AI在自動駕駛、機器人、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應用蓬勃發展.....
Thumbnail
第二次科技革命:ChatGPT崛起 在2023上半年一定要討論到目前最火熱的 ChatGPT,2022年底 OpenAI發布 ChatGPT,才上線短短5天就累積了100萬用戶,截至今年1月,活躍用戶已經攀升至1億以上,締造了史上用戶發展最快速的新紀錄。
Thumbnail
第二次科技革命:ChatGPT崛起 在2023上半年一定要討論到目前最火熱的 ChatGPT,2022年底 OpenAI發布 ChatGPT,才上線短短5天就累積了100萬用戶,截至今年1月,活躍用戶已經攀升至1億以上,締造了史上用戶發展最快速的新紀錄。
Thumbnail
在ChatGPT問世以來,大家已經感受到了生成式AI入侵各行各業的威力,但真正能夠從這個趨勢賺錢的企業,是位於價值鏈的哪個位置?一些號稱能抓到生成式AI機會的公司,會不會只是泡沫的hype實際上不可取代的程度低,做不出市場所需的差異化產品。 如果觀察上一代大型的科技循環,Mobile移動網路的趨勢,
Thumbnail
在ChatGPT問世以來,大家已經感受到了生成式AI入侵各行各業的威力,但真正能夠從這個趨勢賺錢的企業,是位於價值鏈的哪個位置?一些號稱能抓到生成式AI機會的公司,會不會只是泡沫的hype實際上不可取代的程度低,做不出市場所需的差異化產品。 如果觀察上一代大型的科技循環,Mobile移動網路的趨勢,
Thumbnail
在上一期科技巨頭解碼中,Miula 與大家一同探討了對於今年科技產業大趨勢的看法。當然,我相信除了整個產業的趨勢以外,很多我們的訂閱戶,會對於今年一些主要科技公司會發生什麼事更有興趣。所以,2023 年的第二篇科技巨頭解碼,Miula 就來對於幾大科技巨頭今年的營運,做出一個我個人主觀版本的預測。
Thumbnail
在上一期科技巨頭解碼中,Miula 與大家一同探討了對於今年科技產業大趨勢的看法。當然,我相信除了整個產業的趨勢以外,很多我們的訂閱戶,會對於今年一些主要科技公司會發生什麼事更有興趣。所以,2023 年的第二篇科技巨頭解碼,Miula 就來對於幾大科技巨頭今年的營運,做出一個我個人主觀版本的預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