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3科技亮點 生成式AI開啟新頁

盤點2023科技亮點 生成式AI開啟新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3/12/25 經濟日報 王薇瑄(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2023年近尾聲,全球大致脫離了新冠疫情的封鎖,捱得過的企業開始大展身手,但都尚未回復疫情前的榮景。在經濟前景還不明朗的低潮期,同時有許多新創公司已冒出新芽,準備綻放。


盤點2023年幾大科技亮點,首先是OpenAI推出生成式AI應用ChatGPT,為AI發展開啟扉頁。


隨後而來針對用戶端的,還有影像AI、圖像AI、社群AI,以及服務廠商的AI工廠與AI法律助手等,相關產品遍地開花,在股市與市場上評價看好,但其隱憂也不少。


首先是各國政府紛紛規範AI應用。像歐盟執委會就宣布,歐盟人工智慧法案AI Act預計兩年後生效,旨在限制高風險AI系統與通用AI模型,其中也禁止可操縱人類行為以規避自由意志的AI應用。


對於太過智慧的AI應用,不少使用者也擔心「人」未來的「被取代性」。不知是為回應世界法規,還是減少人的擔心,近期微軟總裁Brad Smith表示,太過聰明的通用人工智慧不可能在未來12個月內誕生,至少需要數十年才能問世。


至於2022年由Meta創辦人祖克伯提出的元宇宙,在各大科技展還能看到此類穿戴式裝置的開發與應用。蘋果公司也在今年WWDC大會秀出新作Apple Vision Pro,雖傳出明年正式量產,但售價高昂,裝置內的應用都還處於未知狀態。


全球迎來高齡化與眼球疲勞,視覺刺激的要求愈來愈高,元宇宙系列商品能否帶動新的數位經濟潮?仍不得而知。


影音串流平台戰局陷入白熱化。2023年第3季,訂閱戶以Netflix居冠,Disney+緊追在後,產值已經成長到一定程度,也開始出現併購潮。近期迪士尼宣布以86億美元收購康卡斯特公司持有Hulu的股權,日本國內兩大影音串流平台U-NEXT與Paravi,也整合成日本最大付費OTT平台。


以商業模式來說,此類影音串流平台的主要收入,從訂閱費擴增到廣告收入。近期美國電信公司Verizon與Netflix、HBO Max合作,推出Verizon會員享受Netflix、HBO Max看到飽服務,只要10美元。


從不降價的Netflix願意妥協,無非也是看中會員數增加有助於刺激自家的廣告業務。而對電信公司來說,未來不論是面對低軌衛星普及化的競爭,還是有更高流量的6G出現後的汰換硬體設備,發展更多元的商業模式,也能避開一定程度的風險。


以全球電商產業來說,有的專注在電商產業上下游的併購,有的發展其他服務,讓用戶數達到最高。


像是亞馬遜,除了電商服務,今年為了發展醫療,以39億美元併購了擁有81萬會員的醫療保健公司One Medcal。除了能獲得數據訓練AI模型,還推出每個月5美元60種學名藥的訂購服務,其雲端運算AWS可遍布102個地區,包括加拿大、德國、紐西蘭、台灣等,本業電商流量在美國市占率達33.2%。


最近進入台灣的韓國電商平台Coupang,近期也宣布計畫收購頂尖時尚精品電商Farfetch Holdings plc,讓Coupang成為兼顧親民與奢華的電商平台。電商平台屬於數位領域服務,同樣依循著大者恆大的成長規律,真正的價值在龐大的會員數。


2024年的科技趨勢以局勢來說,仍會依循數位「匯流」的方向走,它是數位經濟發展的核心。至於像是隸屬於元宇宙、使用者還是小眾的分流產品,就必須依領頭企業的創意與眼界,看看能否將分流凝聚成匯流,以及是否有發掘匯流型產品的創意了。

avatar-img
王薇瑄的沙龍
24會員
105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高階晶片設計製造,到服務階層的多元創意,台灣早已是揚名國際的科技島。各個產業的「領頭企業」,在政府的協助媒合下,也有一系列帶領新創公司進入市場的計畫。母雞帶小雞,免除了天馬行空、從零開始的學習,當老經驗加上新創意,提升引爆市場的可能性。
近期一則有趣的生成式AI新聞,內容是這樣說的:「像是ChatGPT等生成式AI,跟人一樣會產生幻覺。所謂的幻覺,是指生成式AI用錯誤、甚至是不存在的資訊回答使用者的提問。其中的錯誤率,ChatGPT是3%,Meta旗下的聊天機器人是5%,而Google的PaLm竟高達27%。」
近期常在大專院校演講,有機會與即將步入職場的新鮮人交流。「有人想要創業嗎?」我總是這麼問。因為自己在博士畢業就創業,因而對現在新鮮人的職涯規劃深感好奇。
近十年來,拜數位網路之賜,新技術開發的訊息在世界各地迅速散播,這讓企業在研發時有更多的策略與想像。近期觀察到的幾個現象,讓人不禁開始思考,究竟在研發端作為顯學的產品,離成為市場寵兒的距離有多遠? 自從祖克伯喊出「元宇宙」口號後,許多科技公司便研發AR、VR、MR穿戴式載具,消費者可以透過穿戴裝置,
科技浪潮一波接一波,大公司每年提出新產品或構想,其後就有源源不絕的追隨者。這些大公司看似獨領風騷,其實時常也進退兩難。 舉例來說,當淨零排放成為全球永續目標之一,世界各國開始熱中於電動車產業的布局,台灣的鴻海科技集團也提出MIH電動車聯盟,希望創造絕佳的使用者體驗,並陸續設立生產工廠,招募供應鏈夥
日本具代表性的品牌東芝(Toshiba),有上市74年的歷史,若日本企業聯盟對東芝實施股票公開買賣,東芝將於今年下市。 東芝主力有半導體、核電與家電,許多產品都是日本首家製造商,包括雷達、電晶體電視與微波爐等,世界上第一台筆記型電腦也是出自東芝之手,昔日榮光歷歷眼前。
從高階晶片設計製造,到服務階層的多元創意,台灣早已是揚名國際的科技島。各個產業的「領頭企業」,在政府的協助媒合下,也有一系列帶領新創公司進入市場的計畫。母雞帶小雞,免除了天馬行空、從零開始的學習,當老經驗加上新創意,提升引爆市場的可能性。
近期一則有趣的生成式AI新聞,內容是這樣說的:「像是ChatGPT等生成式AI,跟人一樣會產生幻覺。所謂的幻覺,是指生成式AI用錯誤、甚至是不存在的資訊回答使用者的提問。其中的錯誤率,ChatGPT是3%,Meta旗下的聊天機器人是5%,而Google的PaLm竟高達27%。」
近期常在大專院校演講,有機會與即將步入職場的新鮮人交流。「有人想要創業嗎?」我總是這麼問。因為自己在博士畢業就創業,因而對現在新鮮人的職涯規劃深感好奇。
近十年來,拜數位網路之賜,新技術開發的訊息在世界各地迅速散播,這讓企業在研發時有更多的策略與想像。近期觀察到的幾個現象,讓人不禁開始思考,究竟在研發端作為顯學的產品,離成為市場寵兒的距離有多遠? 自從祖克伯喊出「元宇宙」口號後,許多科技公司便研發AR、VR、MR穿戴式載具,消費者可以透過穿戴裝置,
科技浪潮一波接一波,大公司每年提出新產品或構想,其後就有源源不絕的追隨者。這些大公司看似獨領風騷,其實時常也進退兩難。 舉例來說,當淨零排放成為全球永續目標之一,世界各國開始熱中於電動車產業的布局,台灣的鴻海科技集團也提出MIH電動車聯盟,希望創造絕佳的使用者體驗,並陸續設立生產工廠,招募供應鏈夥
日本具代表性的品牌東芝(Toshiba),有上市74年的歷史,若日本企業聯盟對東芝實施股票公開買賣,東芝將於今年下市。 東芝主力有半導體、核電與家電,許多產品都是日本首家製造商,包括雷達、電晶體電視與微波爐等,世界上第一台筆記型電腦也是出自東芝之手,昔日榮光歷歷眼前。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