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延續上篇 科技巨頭解碼 2025 十大科技產業預測 – 上篇 | #255 | 科技巨頭解碼 ,繼續與大家分享 Miula 我對 2025 的科技產業十大預測的第一名到第五名。
在拜登政府時代已經開始被討論但卻沒有定論的 AI 監管框架,可望在川普政府時代正式定案 – 但大方向可能與拜登政府的想法差距甚大。川普政府已經認命知名創投家 David Sacks 來擔任新政府的 AI 與加密貨幣沙皇,可望制定出對於 AI 發展較友善的監管與治理框架。
如果我們回顧 David Sacks 在其知名 Podcast 節目 All-In Pod 裡面所發表的看法,可以看出他對於 AI 監管的概念,可能會很接近於另一位主持人 Chamath Palihapitiya 的看法,採取一個放寬初期研發監管,更針對於開發後y最終成果做一定程度審核的作法。對於 Sacks 來說,政府過度監管 AI發展,會扼殺技術的發展速度,阻止美國持續在科技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一個最有可能的做法是 – 在 AI 研發的時期,政府僅給予低度的監管,但當一個先進 AI 模型將被布署到可能接觸一定數量以上的人群時,則必須通過一個更加嚴格的檢驗甚至批准的流程。
2024 年是比特幣重新瘋狂的一年,包括了比特幣 ETF 的上市,以及年底川普的勝選,都替比特幣帶來了強勁的成長動力,突破了每顆比特幣十萬美元的價格。
在川普政府將會對比特幣採取更友善的政策下,2025 年比特幣可望獲得更多的信心支撐,預計將會是個充滿利多的一年。這個預測真的就只是非常主觀的看法,但我認為比特幣 2025 的最高價將會高於 2024 的十萬美元,至於是否能達到一些人所預測的二十萬美元,我認為有機會但不需要特別期待,難道如果只漲到十九萬美元就不夠驚人嗎?要我主觀給個會突破的價格,我可能會給到十五萬美元,但這背後當然沒有任何客觀的推論依據。
當然,對於任何金融資產價格的預測,若考慮進市場的隨機性,最終預測失敗的機率絕對不會低。但整體而言,比特幣在 2025 將會迎接一個對其更加友善的大環境,這點是肯定的。
去年科技巨頭解碼命中的一個重點預測,就是 Meta 的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將會獲得市場上的成功。的確,該產品不只獲得了業績上的成功,讓 Meta 下半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而且也開始引發了市場的注意,越來越多廠商發現,智能眼鏡基本上就是最好的 AI 硬體載體格式,比起什麼胸前的電子別針靠譜多了。
可以預期的是,今年各家科技大廠,將會跟風 Meta,開始製作這種硬體格式的智能眼鏡產品 – 有鏡頭輸入、有聲音輸出輸入但沒有畫面顯示、然後能連線 AI 的智能眼鏡。至於 AR 顯示的部分,則只會存在在相對實驗性的產品中,因為這部分的價格太高了。估計大多數推出的產品,價格會介於台幣五千到兩萬之間,背後搭載最主流的多模態模型。我認為大多數的 3C 大廠,都會推出自己的產品,包括了蘋果、三星、以及谷歌。
我也很看好這些智能眼鏡在消費者中的使用狀況。考慮到目前多模態 AI 的能力與進化速度,我認為在合理的調校後,這類型的智能眼鏡產品應該能夠提供消費者雖不完美,但實際上非常好用的高度價值。包括了隨時隨地可以錄影或照相或直播,包括了可以不用打開手機即時問 AI 問題,包括了可以隨時請 AI 幫忙紀錄想記下的資訊,包括了翻譯眼前看不懂的文字,這些功能其實都是非常實用,而且大幅降低了操作時的摩擦阻力。智能眼鏡,將會是一個大幅度改變人類日常科技應用的重要產品,而且我們會在 2025 就看到這件事情的快速進展。
隨著FSD V12 的推出,對於特斯拉只靠純視覺系統能否達成自動駕駛的質疑聲浪,就開始變得越來越小聲,而在特斯拉推出 FSD V13 之後,這樣的趨勢又更加被確認。隨著特斯拉 FSD 在北美的大量使用,特斯拉自動駕駛的能力,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而在特斯拉的超級 AI 電腦啟用之後,2025 我們應該可以期待特斯拉持續在 V13 模型上進化。最新的數據顯示,特斯拉 FSD V13 在美國高速公路上行駛,每次需駕駛人接手的自動駕駛行駛里程間距,從 V12 的 136.8 公里,大幅上升到 V13 的 1165 公里。也就是說,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開啟 FSD 的特斯拉汽車,每開 1165 公里,才會需要一次駕駛人的人為操控介入。如果以台灣的情境來理解,可以看成北高開一趟高速公路來回都還不需要介入。馬斯克說,這就是指數型成長看起來的樣子。
當然,對於那些要求絕對安全的提倡者來說,這樣的數據可能還不夠好,他們希望的大概是幾百萬公里才能有一次人為介入的需求 - 相當不合理的安全無限上綱。但就我來看,FSD 真的已經越來越接近可以全面進入人類的交通世界的程度了,即使以目前數據,都可以大幅度改善人類社會整體的交通效率與交通安全。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預計將會在法規面上做出改革,無論是自用車開啟不用握方向盤的自動駕駛模式,或者是 Robotaxi 無人計程車隊的推動,未來都可望在監管面相當程度的放寬。
另一方面,作為無人計程車目前領導者的 Waymo,也不可能坐以待斃,勢必會有更積極的動作。即使以 Waymo 的營運模式,每推廣一個城市都需要大量的前置資金,但母公司谷歌的財力不需擔心,絕對燒得起這樣的錢。估計在 2025,Waymo 將會加大對於業務推廣的投資,並且也會同步研發類似特斯拉的較低成本路線 - 純視覺端到端自動駕駛模型以及較低精度地圖的組合。即使目前 Waymo 的駕駛技術是高度倚賴光達 LiDAR 的,但這並不構成阻止 Waymo 去嘗試純視覺解決方案的阻礙,特別是在特斯拉已經證明這條路線的可行性的時候。
兩強相爭之下,我們可以預期,2025 會是自動駕駛不斷佔據科技新聞版面的年,而無論是特斯拉或者是 Waymo,兩家公司在自動駕駛方面都會有不少的正面新聞與營運動作。而對於整個人類世界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我們會離全面自動駕駛時代更靠近一大步。
在特斯拉數年前剛發表 Optimus 機器人時,外界有非常多的聲浪,質疑到底有什麼必要需要人形機器人,畢竟這其實是在前一個機器人世代被否決的概念。但隨著 NVIDIA 也開始入坑大力推動人形機器人,整個世界在過去兩年重新思考,並且開始越來越理解人形機器人的價值。在特斯拉帶頭往前衝的氣勢之下,全世界的科技廠商,都開始擁抱而非否定人形機器人的機會。我個人估計,2025 會是人形機器人產品技術快速發展的一年,而這些技術將會為 2026-2027 的產業大爆發帶來預備的能量。
以走在最前面的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機器人來看,這台機器人的硬體設計結構基本上已經大致完成,特斯拉預計在年底前量產數千台的 Optimus – 最保守估計應該至少會有兩千台以上,來部署在特斯拉的德州超級工廠來執行任務。依照特斯拉先前所發布的進度來看,在硬體方面,Optimus 機器人應該已經在進行量產的調整與規劃,我認為到今年中就會正式開始較大量生產 (每個月數百台的規模)。而在軟體的部分,Optimus 應該已經具備很完整的動作控制模型,接下來特斯拉的重點,會放在「教會」Optimus 執行各式各樣人類的任務,在有限的範圍內 (特斯拉超級工廠內的人類員工工作),我認為特斯拉應該能夠很有效的在今年內把絕大多數的內部工作訓練完成,讓 Optimus 機器人在年底前,能夠順利完成至少八成以上的超級工廠內的人類員工任務。另一個特斯拉會在今年努力的部分,則是 xAI 的多模態模型 Grok 與 Optimus 的整合,讓人型機器人能夠更順暢的理解人類的命令與整個世界。這雖然不是簡單的工作,但也沒看到不能夠完成的理由。我自己是非常看好,特斯拉能夠在今年底前,真的完成他們所訂的目標,讓數千台特斯拉 Optimus 機器人在工廠內有效率地完成任務。而如果這個目標順利達標,我認為在明年 2026,特斯拉 Optimus 應該就能夠開始對外出貨達數萬台的數量,並在 2027 年達到數十萬台的等級。
但在這個領域,並非只有特斯拉一家獨佔鰲頭。與 OpenAI 合作的 Figure AI,其人形機器人 Figure 02 也已經有一定的完成度,對外宣稱已經有第一筆的商業訂單並完成交付 (估計是非常小量的實驗性購買),即使外界不預期其有特斯拉同等級的製造能力,但也頗受期待。另外,在中國這邊,人形機器人更是百花齊放,多家廠商紛紛在去年下半年展示他們的人形機器人計畫。即使在設計方面,大多數並不如 Optimus 那樣精細,而是採取較簡單的設計,但中國廠商擅長的量產與成本控制能力,還是能讓中國系的人形機器人具備特定的競爭力。對於在一些相對簡單的工作場域,這些多工能力可能較差的機器人,可能已經足以完成大多數的任務,從而成為特斯拉 Optimus 強大的競爭對手。就像一些低價的安卓手機,無論怎麼比都不可能比得上 iPhone,但對於需求簡單的族群來說,這些低價手機很可能就非常夠用,是 CP 值良好的選擇。
我預估在 2025 年,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除了特斯拉 Optimus 持續獨占鰲頭,並且順利小規模量產部署以外,無論是歐美或是中國,也會有其他的人形機器人廠商,小規模推出其產品,並且獲得良好的市場回饋。而人形機器人也會在 2025,向世界證明他們真的能夠順利完成許多目前由人類從事的工作,完全消滅那些人形機器人沒有用途的說法。而在今年的蓬勃發展下,人形機器人將會在明後兩年迎來真正的大爆發。
做完對 2025 的十大科技預測後,我真的深深感受到,2025 年的大主題,仍會環繞在 AI 上,但一個改變會是,重點從生成式 AI,逐步轉移到代理式 AI - Agentic AI,以及實體世界 AI - Physical AI 這兩個區塊上。另一方面,生成式 AI 雖然可能在技術面的突破會有限,但在創造真實生產力方面,應該也會有長足的進步。AI 將會在未來數年快速顛覆人類世界的運作原則,而無論是個人,或者是企業,面對這個鉅變的年代,都要為了這些趨勢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