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解密 - 四大新創加速器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上週美國新創圈最大的消息,就是知名新創加速器之一,以總部不在矽谷、跟企業合作聞名的 Techstars,由執行長宣布 Techstars 2.0,總部將從科羅拉多博爾德搬到紐約,雖然將繼續維持 30 個城市的 50 個加速器計畫,但加速器與業師資源將聚焦在舊金山、洛杉磯、紐約跟波士頓四大城市,並關閉西雅圖、奧斯汀與博爾德的加速器計畫

Techstars 的轉變,其實跟我四五年前就觀察到的趨勢與機會完全一致,也是 TGA 成立兩年來的拓展目標。藉由這篇文章,我將介紹與比較美國四大新創加速器體系,包括 Y Combinator, Techstars, 500 Global 以及 SOSV 在加速器這個行業出現即將滿二十年之後的表現,還有差異化的策略與成果。接下來則聊聊對美國新創生態系與獨角獸分佈的觀察(原本打算一氣呵成,但這篇已經超過五千字,決定拆成兩篇),如何從矽谷的南灣地區獨大到向北擴散,到舊金山超越南灣、成為全球獨角獸之都;又如何從幾年前的北美新創生態系遍地開花,到疫情結束後兩年,回歸四大城市生態系。

談到新創加速器,就必然提到 Y Combinator 與 Techstars,除了是兩家最早成立的加速器,他們的營運型態、地理分布與投資哲學也非常不同。讓我先從 YC 開始 。

Y Combinator 的特色與江湖地位

創立於 2005 年的 YC,可說是加速器的鼻祖。有創業經歷並被 Yahoo! 收購的創辦人暨創始執行長 Paul Graham (簡稱PG)認為,一群技術創辦人搭配有創業經歷的投資人互補組合,是創業成功的關鍵。也因此在匹茲堡附近長大、在紐約與波士頓求學並創業的他,在創立 YC 後就把加速器遷移到矽谷,因為他相信,環境造就的碰撞機會,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

YC 從創立開始,就要求新創團隊必須搬到矽谷接受培訓,但沒有單一共同工作空間,只有每周一次的聚餐(一開始還是由 PG 自己下廚),並強調在加速器期間只做三件事:寫程式(開發產品)、見客戶(開發市場)跟鍛鍊身體(開發自己)。此外,除了規模化的投資每一個入選團隊,YC 培訓非常強調成長與募資,透過設定每周、月、年的成長目標,快速調整產品與商業模式,並以在展示日 Demo Day 後獲得投資作為關鍵成果。

基本上 YC 建立了加速器的營運形式,而十多年來風行於早期投資與募資的 SAFE 也是 YC 創立的投資型態,在不設定募資當下估值而綁定下一輪估值的折價空間或估值上限,讓投資人與創業者不需要費時進行投資條件與估值談判,把重心放在成長上。

明年將滿 20 年的 YC,即便加速器模式遍地開花,但已投資 4,500 家新創、創辦人合計超過 10,000 名的校友社群,AUM (旗下管理資金)達 850 億美元、投資新創公司的總估值已逾 6000億,創造出 250+ 的獨角獸,高達 5.5% 的獨角獸比例,依然是遙遙領先其他加速器,可以說是 The Power Law 的最佳演示。

正所謂沒有比較沒有傷害(笑),YC 有多厲害,稍後馬上讓讀者知道。先讓我回到這篇文章開始的原因,聊聊 Techstars 與另外兩家加速器,500 Global 及 SOSV。

TS 是怎樣的加速器

Techstars 成立於 YC 創立隔年的 2006 年。由 David Cohen、Brad Feld、David Brown 等人共同創立。這幾位都是經驗豐富的創業者和投資人,而且幾乎都有失敗的創業經驗(相比起來 PG 反而一帆風順),希望通過創建一個加速器平台,輔以企業資源與業師經驗,幫助更多創業者取得成功。

相較以矽谷為中心、專注於軟體新創的 YC,Techstars 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大學校本部所在地、以戶外運動跟環境優美著稱的博爾德,直到近年來 Google 設立分公司,之前基本上沒有大企業位於當地,最大雇主基本上就是大學跟醫院,可以說是美國真正的鄉下地方,同時也是個典型的大學城,今年還獲選為全美十大宜居城市第二名

雖然總部設立在科羅拉多,但 Techstars 其實是一家全球化的新創加速器,在全球 20 多個城市設有分部。而且直到 2022 年才在灣區比較少人注意的奧克蘭與 JP Morgan 合作成立加速器計畫,之前一直沒有在矽谷設立據點(到底是有多討厭矽谷)。

此外,Techstars 的投資領域多元,包括硬體科技、金融、醫療、永續、綠能等。該加速器每年舉辦多個加速器項目,並以在地生態系跟業師群為核心,每個項目聚焦特定的領域或產業,甚至跟許多知名企業舉行企業加速器計畫,協助企業從內部或外部團隊找出轉型或新市場的解決方案。

除了加速器計劃本身,Techstars 的江湖地位還來自其中一位共同創辦人 Brad Feld 的諸多著作,尤其 Venture Deals (中文翻作創業投資聖經)除了是創投界人手一本的入門書,衍生出的線上免費課程也讓許多創投新手跟募資創業者受益良多。題外話,這本書的中英文版本與課程,我都讀過也上過,非常推薦。

相較於 YC 早年的成名作如 Dropbox, Airbnb, DoorDash, CoinBase 等,Techstars 也投資過眾多獨角獸,包括 Stripe, Twilio, SendGrid, DigitalOcean 等。這些公司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為 Techstars 的投資回報率做出了極大貢獻。

即便 Techstars 的新創投資成果豐碩,但如果把獨角獸產生率跟生態系估值拿來跟 YC 相比,比例可說相當懸殊。以下我先放上四大加速器的成果比較(資料來自各加速器發表過的新聞或自身網站)。

全球四大加速器比較

raw-image

從上表可以輕易看出來,合計 7,650 億美元的生態系估值,YC 就超過 75%,旗下管理資產(AUM)的總比例也差不多。而每一家新創的平均估值還有獨角獸的產生比例,YC 更是遙遙領先。

如果台灣讀者對這些數字沒有概念,我這邊加上 AppWorks 的數字,AppWorks 目前的 AUM 達 3.5 億美元,輔導新創數量大約 600 家(投資家數約 60家),生態系總估值 320 億美元,平均估值 5300萬(若以被投資公司來看,則高達 5.3億美元),獨角獸產出比例約 0.2 % (以投資案來論是 2 %)。相當程度來說, AppWorks 的投資效率極佳,在亞洲也絕對是排名前三的加速器,相較於同一年成立的 500 Global(當年叫 500 Startups),成績也絕不遜色。但因為不是採所有入選團隊都投資,而且高估值案件的幾乎都是加速器團隊以外,比較難跟四大加速器的模式做直接對比。

下面我就來解析美國四大加速器的差別,與成果差異的可能關鍵。

如果說 YC 以其嚴格的篩選標準和密集的培訓課程而聞名、並專注於矽谷與軟體(近年來也增加了少數醫療與硬體),而 Techstars 投資具有領域跟地域的性多元,連結企業並涵蓋金融、醫療與能源、內容產業等,那麼 500 Global 可說是全球地域性投資最活躍的加速器,投資 Grab、Gojek 等東南亞新創,新創投資遍及 80 個以上國家,並除了舊金山旗艦加速器基金外,在紐約跟世界各國與政府或民間合作加速器或創投基金。

而以加速器集團方式營運的 SOSV 投資早期新創,以硬體、生技和深科技為主,雖然基金創立於1995年,但設立加速器是從2011年開始。最知名的加速器包括位於舊金山與紐約的 IndieBio,以及位於深圳與舊金山的 HAX,還有從 MOX 與 Chinaaccelerator 轉型改名為 Orbit 的軟體、網路與 SAAS 加速器。

到目前為止,YC 是整體表現最好的加速器,在獨角獸數量與產生率、總估值和平均估值等方面都大幅超前。Techstars 和 500 Global 也是不錯的選擇,分別在投資領域多元和全球化各有優勢,SOSV 在生技與硬體則是第一品牌,可以說各自有明確的差異化。

這個結果充分展示了矽谷跟軟體業在過去二十年的獨佔性,但如果長期在追蹤新創生態系跟美國創投業投資規模與分布的人,就會知道事情不像表面上所看到的那麼簡單。

四大加速器策略與成果的分析

因為前兩大加速器創立於千禧年網路泡沫之後、智慧手機出現之前,所以新創估值偏低跟先進者優勢非常明顯。差了四年以上的投資時機跟估值成長,讓 YC 與 Techstars 狠狠甩開 500 跟 SOSV。

500 創立時雖然是金融風暴過後,但因為 2017 年經歷創辦人 Dave 離開,有兩年的時間幾乎都在重整團隊跟投資腳步,而前半段團隊擴張過快,部分地區經理人獨立出走募資,導致前面七年的成果難以連結到之後的基金募集與投資能力。此外,創投一向非常吃在地關係跟連結,500 跨度極大的地域分布,其實對於投資管理有很多的挑戰。

Techstars其實也有類似的現象。雖然沒有像 500 的擴張幅度,但企業加速器往往只能進行一兩屆就因為企業不再支持而終止的普遍現象,也讓資源的集中與效益的規模化難以發生。在台美兩地都著名的創業者劉威廷這篇比較之中,可以清楚理解 YC 的聚焦與校友網路優勢,以及 Techstars 雖然有企業顧問跟創業導師確實有其功能,但過於分散的地理分布,也導致校友網路難以維繫,甚至同屆校友之間根本不熟。

SOSV 雖然有明確的產業差異化策略,IndieBio 也是我最推崇的生技加速器,加上過去五年基因工程技術跟應用突飛猛進,前景可期。但由於成立較晚(2014),因此基金規模與估值完全跟前面兩名無法相比。此外,生技跟硬體新創都需要實體空間跟設備,營運成本將比一切都可以遠端跟雲端的網路新創來的高,但反過來說,校友之間跟營運團隊的黏著度也會更高,因為畢竟共同工作還是會有革命情感。

事實上,如光看基金規模與總估值的倍率,500與 SOSV有大約10~15倍的報酬倍率,某方面來自設立於金融風暴之後的低估值時期、搭配第一次量化寬鬆所造就的投資環境(在創投領域我們稱作年份 Vintage,日後再來專文介紹),加上未來東南亞地區的人口紅利與經濟成長,以及新一代生物技術與軟硬整合這幾個賽道上,我很看好這兩個加速器的成長空間。而 500 在過去兩年也重新聚焦旗艦加速器基金,重新募集了專注於舊金山的一個新基金(這也跟 Techstars 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YC 因為基金規模極大,投資回報倍率雖然降為 7 倍,但潛在獲利數字非常可觀(三四千億美元,考慮到被稀釋的比例),而且過去兩年招收團隊減半,基金有一定的部位還沒投出去。反而是第二大的 Techstars,資本倍率「只有」四倍,潛在報酬金額大約落在五六百億之譜。最後,這兩年興起的 AI 新創方興未艾,YC 因為是 Open AI 早期投資人而且納入校友生態系之中,前掌門人 Sam Altman 更是 Open AI 執行長跟矽谷一哥接班人(可以聽聽我去年底在天下 Podcast 的這集訪談,對於 Techstars 的壓力只會更大。前有越來越高的高牆、後有來勢洶湧的追兵,面對如此雙面夾攻態勢下,即便帳面上的數字也很可觀,還是需要新的轉型策略。

走筆至此,已經五千多字。我決定將加速器與生態系的關聯,美國四大城市生態系的樣貌,以及獨角獸這詞出現十年之後的創業者背景差異,放在下一篇,歡迎追蹤與分享。

文末,也為不熟悉我的讀者科普一下,為什麼我想聊這兩個主題,或者能夠聊這個主題的背景。

除了在2010年參與亞洲第一個新創加速器 AppWorks 的創立並工作六年之外,我也是台灣兩個生醫加速器【H.Spectrum】、【BE Capital 比翼加速器】的創始業師,並擔任過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育成中心 BioHub Taiwan 助理執行長兩年,拜訪美日歐的新創生態系與加速器,與 AstraZeneca共同舉辦第一屆【國際生醫加速器】。

在2020年旅居矽谷後,我向 UC Berkeley 公衛學院院長提案,創立【柏克萊台灣生醫加速器】並擔任業師與院長資深顧問,最大的成果是 2022 年接受柏克萊輔導的團隊在美國 Select USA 贏得醫療科技組簡報大賽的第一名,第二名則是在台灣國際生醫加速器就入選並輔導過的新創。

來到矽谷後,我擔任 Berkeley SkyDeck 加速器 跟 500 Global 的創業導師將近四年。此外,兩年前成立的 Taiwan Global Angels,會員從15人成長至60人,已經投資五個美國新創、兩支基金,AUM 超過一千萬美元。超過十年的新創投資與加速器經歷,拜訪二十個全球各地​的加速器,我應該是中文世界裡、最理解加速器產業的幾個人之一。

事實上,撰寫本文的期間,我正參與由 500 Global 創辦人Dave McClure 當年創立的 Geek on the plane 轉型的 42Geeks 新加坡參訪團。過去兩年也看過 500, SOSV, Techstars 的募資簡報,以及一個 YC 校友天使基金的介紹。

最後,我將在 3/20 在台灣新創投資交流社團分享【如何前進矽谷與捕獲獨角獸】,今年也協助中小新創署旗下的林口新創園,為台灣團隊落地美國東岸成立了紐約加速器計畫 EntreCamp,歡迎想到美國市場打天下的新創團隊報名與洽詢。

avatar-img
240會員
34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
新創公司雖然可以沒有顧問,但善用顧問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往往會有比較快、比較大的出場機會與下一次創業時機。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從有矽谷與創投以來,創業者彼此投資或擔任對方董事,就是這裡的獨特環境與產業文化。實作能力與專注本業是創業必須,但難免有盲點;擔任投資人與董事,既可觀察別人與反省自己,又可以提高視野與格局、理解市場與產業。參與北美新創或基金並擔任教練,是我覺得台灣連續創業者最值得做的長期投資。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
新創公司雖然可以沒有顧問,但善用顧問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往往會有比較快、比較大的出場機會與下一次創業時機。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從有矽谷與創投以來,創業者彼此投資或擔任對方董事,就是這裡的獨特環境與產業文化。實作能力與專注本業是創業必須,但難免有盲點;擔任投資人與董事,既可觀察別人與反省自己,又可以提高視野與格局、理解市場與產業。參與北美新創或基金並擔任教練,是我覺得台灣連續創業者最值得做的長期投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資策會致力於推動技術與標準合規認證服務,提供數位轉型諮詢、前瞻產業智庫與專業人才培育,以填補產業標準規範、資安服務需求及技術諮詢不足等痛點。資策會近期除了以第三方能量穩步推動製造業、資服業、半導體業建立完善的數位創新生態系,也持續在內部進行組織體質再造。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提升臺灣科技產業競爭力、突破職場瓶頸嗎?本次怪獸科技公司專訪中,Spotify 資深產品經理(Product Lead)Agnes Li 分享她在科技業的觀察與見解。從香港、新加坡、印尼、倫敦等多元國際經驗中獲得的多角度見解,讓我們更理解全球科技大廠產業現況!
Thumbnail
Eddy 的科技加速器,將最新的 ServiceNow 公司動態逐一介紹,在此文章中,分享其近期在 AI 功能提升、與其他公司的戰略合作、產品服務、營收成長、市場表現和競品等多方面的情況。文章一步一步用豐富的數據和解釋,詳盡分析了 ServiceNow 公司的當前狀況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特斯拉下調購入晶片金額預期、HPE財測顯示非本業大幅成長,短線科技動能關注MSFT、GOOG,關注今日美國公布5月服務業數據,市場維持輪動、中性震盪,巨頭支撐指數並以科技軟體與衛星網路為主,並以比特幣概念股、債券、地產、醫療表現。
Thumbnail
ASTS宣布手機衛星聯網合作激勵、美國政府擴大清潔能源與國內核能部署,市場關注消費支撐與降價措施是否影響基本面與增漲動能,並留意高溫氣候或可能影響電力與用水,短線上市場整體震盪調節、個股表現,中性偏弱。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來介紹美國新創加速器 Y Combinator 最新一梯(W24),他們收了哪些新創團隊?這些團隊正在做的題目是什麼?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YC 基本上可以說是矽谷新創搖籃的代名詞。Airbnb、Strip
Thumbnail
- Rapidus 首家 2 奈米客戶,為 Tenstorrent 生產 AI 晶片|科技新報 - 俄烏戰爭歐美擴大管制工具機 經部擬4月更新實體名單|中央通訊社 - 機械公會發布產業白皮書 產值拚倍增 2035年衝3兆|經濟日報 - ASKUL -日本最強B2B電商|#Taisa的對策
Thumbnail
統計02/05/2024~02/13/2024 美國科技巨頭漲跌幅如下,所有數據皆以02/02/2024收盤價進行統計:
Thumbnail
世界的經濟脈動和科技、新創趨勢與市場資訊息息相關,在這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世代,我們透過各種管道蒐集資訊,企圖在趨勢變化愈發快速的 2024 中站穩腳步。 vocus 有許多美股與科技類型創作者,透過大量的資料、文本整理,提供會員們最新的趨勢觀察與深入分析,無論你想從分析總經開始、或是深入研究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資策會致力於推動技術與標準合規認證服務,提供數位轉型諮詢、前瞻產業智庫與專業人才培育,以填補產業標準規範、資安服務需求及技術諮詢不足等痛點。資策會近期除了以第三方能量穩步推動製造業、資服業、半導體業建立完善的數位創新生態系,也持續在內部進行組織體質再造。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提升臺灣科技產業競爭力、突破職場瓶頸嗎?本次怪獸科技公司專訪中,Spotify 資深產品經理(Product Lead)Agnes Li 分享她在科技業的觀察與見解。從香港、新加坡、印尼、倫敦等多元國際經驗中獲得的多角度見解,讓我們更理解全球科技大廠產業現況!
Thumbnail
Eddy 的科技加速器,將最新的 ServiceNow 公司動態逐一介紹,在此文章中,分享其近期在 AI 功能提升、與其他公司的戰略合作、產品服務、營收成長、市場表現和競品等多方面的情況。文章一步一步用豐富的數據和解釋,詳盡分析了 ServiceNow 公司的當前狀況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特斯拉下調購入晶片金額預期、HPE財測顯示非本業大幅成長,短線科技動能關注MSFT、GOOG,關注今日美國公布5月服務業數據,市場維持輪動、中性震盪,巨頭支撐指數並以科技軟體與衛星網路為主,並以比特幣概念股、債券、地產、醫療表現。
Thumbnail
ASTS宣布手機衛星聯網合作激勵、美國政府擴大清潔能源與國內核能部署,市場關注消費支撐與降價措施是否影響基本面與增漲動能,並留意高溫氣候或可能影響電力與用水,短線上市場整體震盪調節、個股表現,中性偏弱。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來介紹美國新創加速器 Y Combinator 最新一梯(W24),他們收了哪些新創團隊?這些團隊正在做的題目是什麼?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YC 基本上可以說是矽谷新創搖籃的代名詞。Airbnb、Strip
Thumbnail
- Rapidus 首家 2 奈米客戶,為 Tenstorrent 生產 AI 晶片|科技新報 - 俄烏戰爭歐美擴大管制工具機 經部擬4月更新實體名單|中央通訊社 - 機械公會發布產業白皮書 產值拚倍增 2035年衝3兆|經濟日報 - ASKUL -日本最強B2B電商|#Taisa的對策
Thumbnail
統計02/05/2024~02/13/2024 美國科技巨頭漲跌幅如下,所有數據皆以02/02/2024收盤價進行統計:
Thumbnail
世界的經濟脈動和科技、新創趨勢與市場資訊息息相關,在這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世代,我們透過各種管道蒐集資訊,企圖在趨勢變化愈發快速的 2024 中站穩腳步。 vocus 有許多美股與科技類型創作者,透過大量的資料、文本整理,提供會員們最新的趨勢觀察與深入分析,無論你想從分析總經開始、或是深入研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