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解密 - 台灣創業者的出場途徑設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身為早期投資人,我們永遠都在尋求價值創造與投資回報的途徑。反過來說,身為創業者與經營團隊,除了開發產品、選擇市場、尋求人才,如何透過資本的規模與速度來加速企業成長與規模化,並提供出場(出售股票變現)機會給投資人、員工與自己,也是重要的課題。

過去幾年,台灣新創逐漸出現往海外登板的風氣,資本市場也多了創櫃板、戰略新板與創新板等板塊。但若提起獨角獸數量,似乎成了難解習題。有些人建議把台灣獨角獸的估值門檻從國際上的十億美元下修為台幣十億元(有朋友說改名為梅花鹿),也有人建議不要比較獨角獸的數量,而應該看整個生態系的總值。

這些提議都提供很不錯的角度,台灣經濟規模與資本市場的確不能跟大國相比,但同樣是小國的新加坡、以色列,獨角獸數量卻能位居全球十名內,顯然關鍵不只是市場規模或人口,募資能力與創業策略占了非常重要的關鍵,另外就是生態系內,有創業與出場經驗的投資人是否足夠,形成良好的創業者與投資人組合

此外,舊金山灣區的獨角獸密度之所以獨冠全球、領先全美,除了創業者與投資人的濃度都高之外,最關鍵的是連續創業者的人數。有前一次出售公司經歷的創業者,幾乎都會來到矽谷募資,而天使投資人與創投也都會給予這樣的創業者比較高的估值與募資規模。

從這樣的角度,很容易可以理解為何台灣多年來一直很難產出高估值新創。若以網路產業為例,過往二十年有被國際公司收購經驗的幾家新創,包括阿瑪科技、地圖日記、無名小站與興奇科技等,其中有到美國擔任被收購部門主管、在美國市場耕耘多年的創業者,再次創業就容易受到國際投資人的青睞,因為,當你講的是美國經驗與國際市場的故事,就不會只能拿到台灣市場規模的估值。

這種出場途徑策略其實不是為台灣人而設計,就連美國當地或者來自全球的創業者,也都是用同樣的方式,藉由被收購而得到美國客戶市場、產業與資本市場經驗,以及下一次創業得以投資自己、不用外求的第一桶金

也因此,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也可以透過投資矽谷的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而除了大型企業之外,許多營收已經達一定規模的矽谷新創企業,在上市前或上市後也都有能力收購比較小規模的新創公司。從台灣投資美國新創,除了創造投資回報、理解美國資本市場、天使投資人與風險投資產業動態,也很有機會創造收購台灣新創企業的機會。這也是 Taiwan Global Angels 除了培養天使投資人、打進美國投資人圈之外,另一個我們長期想執行的策略。

avatar-img
240會員
34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有矽谷與創投以來,創業者彼此投資或擔任對方董事,就是這裡的獨特環境與產業文化。實作能力與專注本業是創業必須,但難免有盲點;擔任投資人與董事,既可觀察別人與反省自己,又可以提高視野與格局、理解市場與產業。參與北美新創或基金並擔任教練,是我覺得台灣連續創業者最值得做的長期投資。
如果矽谷銀行倒閉,雖然新創公司會嚴重損傷,發不出薪水與資金後,融資不到之後就會裁員、倒閉或被收購,但創業者與工程師其實通常都可以找到工作。反而是依靠資金作為子彈的創投產業,會是最嚴重的受害者。
去年開始的升息循環與估值修正,讓熱了十年的矽谷資本市場終於開始放緩緊縮,但誰也想不到熱錢存款跟購債利差,成為風險債專家的矽谷銀行自己沒躲過的風險。即便資產大於負債,卻因為市場的恐慌情緒、客戶類型過於單一的體質,讓撐過了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的矽谷銀行,成為第二次量化寬鬆與升息啟動後第一個倒下的金融機構。
我們這個世代經歷資訊的高速數位化與即時化,已經習慣天底下沒有新鮮事的時代。但當人類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平庸的專家都將被取代的同時,唯有勤於創作與勇於嘗試,大量地與人接觸、過實體生活,讓天底下只有新鮮事,才有出類拔萃與勝過機器的可能。
如同「募資」不是募集資金而是匯集資源,「風險投資」其實也不是在「投資風險」,而是「藉由投資的關係」協助獲投新創「去風險」的過程。能對投資人坦白與求助的創業者,才能得到最即時的資源,反過來說,除了資金之外還能提供資源的投資人,才是創業者最該找的募資對象。
任何產業的泡沫短期很傷但長期都是好事,要麼淬煉出長期有價值的技術,要麼燒出改變人類生活的新企業或新制度。而任何企業或領導者的失敗,也應該要燒出一群有經驗的創業者跟經理人。矽谷經過兩次的泡沫化與淬煉,現在就是考驗區塊鏈世代的時候了。
從有矽谷與創投以來,創業者彼此投資或擔任對方董事,就是這裡的獨特環境與產業文化。實作能力與專注本業是創業必須,但難免有盲點;擔任投資人與董事,既可觀察別人與反省自己,又可以提高視野與格局、理解市場與產業。參與北美新創或基金並擔任教練,是我覺得台灣連續創業者最值得做的長期投資。
如果矽谷銀行倒閉,雖然新創公司會嚴重損傷,發不出薪水與資金後,融資不到之後就會裁員、倒閉或被收購,但創業者與工程師其實通常都可以找到工作。反而是依靠資金作為子彈的創投產業,會是最嚴重的受害者。
去年開始的升息循環與估值修正,讓熱了十年的矽谷資本市場終於開始放緩緊縮,但誰也想不到熱錢存款跟購債利差,成為風險債專家的矽谷銀行自己沒躲過的風險。即便資產大於負債,卻因為市場的恐慌情緒、客戶類型過於單一的體質,讓撐過了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的矽谷銀行,成為第二次量化寬鬆與升息啟動後第一個倒下的金融機構。
我們這個世代經歷資訊的高速數位化與即時化,已經習慣天底下沒有新鮮事的時代。但當人類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平庸的專家都將被取代的同時,唯有勤於創作與勇於嘗試,大量地與人接觸、過實體生活,讓天底下只有新鮮事,才有出類拔萃與勝過機器的可能。
如同「募資」不是募集資金而是匯集資源,「風險投資」其實也不是在「投資風險」,而是「藉由投資的關係」協助獲投新創「去風險」的過程。能對投資人坦白與求助的創業者,才能得到最即時的資源,反過來說,除了資金之外還能提供資源的投資人,才是創業者最該找的募資對象。
任何產業的泡沫短期很傷但長期都是好事,要麼淬煉出長期有價值的技術,要麼燒出改變人類生活的新企業或新制度。而任何企業或領導者的失敗,也應該要燒出一群有經驗的創業者跟經理人。矽谷經過兩次的泡沫化與淬煉,現在就是考驗區塊鏈世代的時候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在中央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逐漸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的焦點。以新創加速器為核心,透過政策支持、產業資源整合以及創投機制,助力台灣新創企業與人才發展。12月12日舉行的一場新創年會,再次彰顯了台灣創業生態圈的活力與未來潛力。此次活動吸引了近300位企業家、高階經理人、新創團隊及創投代表,以「陪跑
本篇文章探討臺灣資本市場的發展及國際能見度提升,重點在於推動上市家族及優質企業的上市機會。臺灣證券交易所的座談會吸引了多家上市公司參與,交流上市流程與 ESG 措施。隨著市場流動性增加及透明度提高,臺灣資本市場將持續吸引投資者的目光,邁向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未來。
Thumbnail
臺灣的中小企業面臨著上市(櫃)掛牌的挑戰,尤其是資金問題。不過,證卷櫃檯買賣中心(TPEx)的「創新板」提供了一個降低上市門檻的平臺,讓企業能夠籌措資金並輔助未來上市。此外,雲豹能源和臺灣虎航成功轉列一般上市的案例也展現了創新板的成功模式。
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神山群,在哪兒?
創投公司是一種金融機構,專注於投資新興企業或具有創新潛力的項目。它們提供資金、專業知識和網絡資源,以幫助這些企業實現成長和發展。創投公司的目標不僅僅是獲取投資回報,更重要的是通過支持創新來推動經濟發展。
Thumbnail
臺灣和美國的證券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和公司股權分佈上存在巨大差異。美股公司偏向分紅和回購,而臺股更傾向大額再融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絕大多數是臺灣公司的創始人,而美股則由大型基金控制。本文深入分析了兩個市場之間的行為差異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創業家在籌資過程中會遇到天使投資人、專業創業投資人和企業集團投資人的需求。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籌資並非僅憑商業模式。本文介紹了從性別天使角度對新創的評估標準,並就產品採用、發展狀態、智財權、客戶參與、市場潛力、經驗和財務模式提出建議。
Thumbnail
創業家、家族辦公室加緊填補創投基金募資缺口 在機構資本減少對於美國創投機構投資的情況下,許多創投機構,特別是2023年新興的創投機構,開始尋求創業家和家族辦公室的資金支持。
Thumbnail
一般來說,新創團隊的出場方式不外乎就是透過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 、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或出售老股,來讓手中的股權變現。 大部分的新創公司在IPO之前,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來維持運作,所以會進行募資。這筆資金不僅確保公司能夠運作,還能協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在中央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逐漸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的焦點。以新創加速器為核心,透過政策支持、產業資源整合以及創投機制,助力台灣新創企業與人才發展。12月12日舉行的一場新創年會,再次彰顯了台灣創業生態圈的活力與未來潛力。此次活動吸引了近300位企業家、高階經理人、新創團隊及創投代表,以「陪跑
本篇文章探討臺灣資本市場的發展及國際能見度提升,重點在於推動上市家族及優質企業的上市機會。臺灣證券交易所的座談會吸引了多家上市公司參與,交流上市流程與 ESG 措施。隨著市場流動性增加及透明度提高,臺灣資本市場將持續吸引投資者的目光,邁向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未來。
Thumbnail
臺灣的中小企業面臨著上市(櫃)掛牌的挑戰,尤其是資金問題。不過,證卷櫃檯買賣中心(TPEx)的「創新板」提供了一個降低上市門檻的平臺,讓企業能夠籌措資金並輔助未來上市。此外,雲豹能源和臺灣虎航成功轉列一般上市的案例也展現了創新板的成功模式。
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神山群,在哪兒?
創投公司是一種金融機構,專注於投資新興企業或具有創新潛力的項目。它們提供資金、專業知識和網絡資源,以幫助這些企業實現成長和發展。創投公司的目標不僅僅是獲取投資回報,更重要的是通過支持創新來推動經濟發展。
Thumbnail
臺灣和美國的證券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和公司股權分佈上存在巨大差異。美股公司偏向分紅和回購,而臺股更傾向大額再融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絕大多數是臺灣公司的創始人,而美股則由大型基金控制。本文深入分析了兩個市場之間的行為差異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創業家在籌資過程中會遇到天使投資人、專業創業投資人和企業集團投資人的需求。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籌資並非僅憑商業模式。本文介紹了從性別天使角度對新創的評估標準,並就產品採用、發展狀態、智財權、客戶參與、市場潛力、經驗和財務模式提出建議。
Thumbnail
創業家、家族辦公室加緊填補創投基金募資缺口 在機構資本減少對於美國創投機構投資的情況下,許多創投機構,特別是2023年新興的創投機構,開始尋求創業家和家族辦公室的資金支持。
Thumbnail
一般來說,新創團隊的出場方式不外乎就是透過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 、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或出售老股,來讓手中的股權變現。 大部分的新創公司在IPO之前,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來維持運作,所以會進行募資。這筆資金不僅確保公司能夠運作,還能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