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解密 - 台灣創業者的出場途徑設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身為早期投資人,我們永遠都在尋求價值創造與投資回報的途徑。反過來說,身為創業者與經營團隊,除了開發產品、選擇市場、尋求人才,如何透過資本的規模與速度來加速企業成長與規模化,並提供出場(出售股票變現)機會給投資人、員工與自己,也是重要的課題。

過去幾年,台灣新創逐漸出現往海外登板的風氣,資本市場也多了創櫃板、戰略新板與創新板等板塊。但若提起獨角獸數量,似乎成了難解習題。有些人建議把台灣獨角獸的估值門檻從國際上的十億美元下修為台幣十億元(有朋友說改名為梅花鹿),也有人建議不要比較獨角獸的數量,而應該看整個生態系的總值。

這些提議都提供很不錯的角度,台灣經濟規模與資本市場的確不能跟大國相比,但同樣是小國的新加坡、以色列,獨角獸數量卻能位居全球十名內,顯然關鍵不只是市場規模或人口,募資能力與創業策略占了非常重要的關鍵,另外就是生態系內,有創業與出場經驗的投資人是否足夠,形成良好的創業者與投資人組合

此外,舊金山灣區的獨角獸密度之所以獨冠全球、領先全美,除了創業者與投資人的濃度都高之外,最關鍵的是連續創業者的人數。有前一次出售公司經歷的創業者,幾乎都會來到矽谷募資,而天使投資人與創投也都會給予這樣的創業者比較高的估值與募資規模。

從這樣的角度,很容易可以理解為何台灣多年來一直很難產出高估值新創。若以網路產業為例,過往二十年有被國際公司收購經驗的幾家新創,包括阿瑪科技、地圖日記、無名小站與興奇科技等,其中有到美國擔任被收購部門主管、在美國市場耕耘多年的創業者,再次創業就容易受到國際投資人的青睞,因為,當你講的是美國經驗與國際市場的故事,就不會只能拿到台灣市場規模的估值。

這種出場途徑策略其實不是為台灣人而設計,就連美國當地或者來自全球的創業者,也都是用同樣的方式,藉由被收購而得到美國客戶市場、產業與資本市場經驗,以及下一次創業得以投資自己、不用外求的第一桶金

也因此,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也可以透過投資矽谷的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而除了大型企業之外,許多營收已經達一定規模的矽谷新創企業,在上市前或上市後也都有能力收購比較小規模的新創公司。從台灣投資美國新創,除了創造投資回報、理解美國資本市場、天使投資人與風險投資產業動態,也很有機會創造收購台灣新創企業的機會。這也是 Taiwan Global Angels 除了培養天使投資人、打進美國投資人圈之外,另一個我們長期想執行的策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C的沙龍
249會員
37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I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Thumbnail
2025/04/10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Thumbnail
2025/03/04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Thumbnail
2025/03/04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Thumbnail
2025/02/13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
Thumbnail
2025/02/13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Thumbnail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今日,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集結超過百家國內上市櫃企業主擔任策略性投資人,並邀請加速器、創投單位及國內實證場域代表們齊聚一堂,透過「臺灣創新創業投資論壇」,以不同的角色及產業視野,分享今年度在技術驗證與產品整合的驗證模式下,與各創新投資生態系夥伴的資源整合效益,並交流未來政府政策的推動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今日,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集結超過百家國內上市櫃企業主擔任策略性投資人,並邀請加速器、創投單位及國內實證場域代表們齊聚一堂,透過「臺灣創新創業投資論壇」,以不同的角色及產業視野,分享今年度在技術驗證與產品整合的驗證模式下,與各創新投資生態系夥伴的資源整合效益,並交流未來政府政策的推動
Thumbnail
大國博弈的重點表面上是軍事與外交,但是關鍵在經濟,而經濟表面上是貿易與投資的交鋒,但是關鍵在技術,而技術表面上在晶片,但是關鍵在自主創新能力與企業家才能。中國經濟的真正弱點在於自主創新能力不夠,企業家也會被黨監控,一旦與美國鬧翻了,美國將切斷技術的供應,不再幫中國培養人才,也不對中國提供資金與市場。
Thumbnail
大國博弈的重點表面上是軍事與外交,但是關鍵在經濟,而經濟表面上是貿易與投資的交鋒,但是關鍵在技術,而技術表面上在晶片,但是關鍵在自主創新能力與企業家才能。中國經濟的真正弱點在於自主創新能力不夠,企業家也會被黨監控,一旦與美國鬧翻了,美國將切斷技術的供應,不再幫中國培養人才,也不對中國提供資金與市場。
Thumbnail
大國博弈的重點表面上是軍事與外交,但是關鍵在經濟,而經濟表面上是貿易與投資的交鋒,但是關鍵在技術,而技術表面上在晶片,但是關鍵在自主創新能力與企業家才能。中國經濟的真正弱點在於自主創新能力不夠,企業家也會被黨監控,一旦與美國鬧翻了,美國將切斷技術的供應,不再幫中國培養人才,也不對中國提供資金與市場。
Thumbnail
大國博弈的重點表面上是軍事與外交,但是關鍵在經濟,而經濟表面上是貿易與投資的交鋒,但是關鍵在技術,而技術表面上在晶片,但是關鍵在自主創新能力與企業家才能。中國經濟的真正弱點在於自主創新能力不夠,企業家也會被黨監控,一旦與美國鬧翻了,美國將切斷技術的供應,不再幫中國培養人才,也不對中國提供資金與市場。
Thumbnail
人才匯聚所帶來的大好機會,台灣必須把握住,並藉此鋪設讓未來可以成長的土壤。 因為疫情,許多原本在海外工作的台灣青年都返回了台灣,其中一大部分就此離職回到台灣找尋新的機會,而各大五星級飯店也都多了不少「包月」甚至「包季」房客。這會是候鳥過境嗎?
Thumbnail
人才匯聚所帶來的大好機會,台灣必須把握住,並藉此鋪設讓未來可以成長的土壤。 因為疫情,許多原本在海外工作的台灣青年都返回了台灣,其中一大部分就此離職回到台灣找尋新的機會,而各大五星級飯店也都多了不少「包月」甚至「包季」房客。這會是候鳥過境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