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好像都跟宗教滿有因緣的。
今天看到了大師兄的影片,影片中解釋了三界九天 。
每想到這幾屆天中也有所謂的果樹,遇到的第一顆果樹,叫做如意樹,阿修羅和初級天人。第二顆果樹則代表了福報的果樹,也是樹中之王,叫做如意樹。會帶給人發自內心的平靜和快樂(發自內心地念地藏王菩薩佛號有機會投身此處)。
這實在是讓我想到伊甸園的蘋果樹。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基督宗教的經典,還有後來延伸出來的行為實踐,很像是把佛教世界觀的精簡版,精簡到讓人可以很簡單的記憶、追隨、和實踐。
基督宗教其實也不是真的不強調因果,因為經典中也常會提到罪與罰,因為犯了罪所以會受罰。另外就是,雖然在經典中沒有特別提到輪迴這個概念,卻其實也提到了此生行為會在死後受到結果,決定去到天堂或是地獄。
也就是說,行為會導致某種結果,儘管沒有特別提到輪迴,卻提到了有未來世界,某種程度上算是下一生了嗎?
若是不去特別提到輪迴,只提到死後會上天堂或是下地獄,那人們會不會更加努力地行善呢?
又不知道這顆代表福報的樹,會不會等於伊甸園的蘋果樹。而如果蘋果是福報的話,那享受福報可能會帶來某些後果,是不是又可以比擬吃了蘋果之後人類的生長出了奠基在人類智識(智慧)之上的分別心?人們有了自己的道德和價值觀,也開始有了很多的煩惱。
吃蘋果本身是一種慾望,就像人類總是隨順著慾望一下(被慾望牽著走一樣)。兩個宗教其實有好多相通的地方。
除了這個部分,我在想因緣的部分其實也很類似。
雖然西方沒有一個具體的詞來講述這個概念,但是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出現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this opportunity. 或是 Thank you for having me here. 又或是 I’m thankful for the opportunity to join you today.
其實這些句子,都展現了因緣的概念,機會是因為因緣具足,我能在這個地方見到大家也是因緣具足,而我感謝這些機會,能和大家共同處於這個空間的機會。
這樣想就實在是讓我覺得很有趣,心情也很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