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失敗學》,作者:伊莉莎白·德依。
什麼是失敗,維基百科認為,失敗是指未達到理想或預期目標的狀態或條件,簡單來說,就是期望落空。
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逆來順受是人生的必修課。」面對不可改變的困難挫折,我們是否感到痛苦沮喪,並不取決於外在的情境,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如何選擇。
想像有一條狗被鐵鍊拴在一輛持續前行的推車上,這條狗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牠可以拼命掙扎,與推車反方向對抗。鐵鍊的拉扯會讓牠更加痛苦,甚至受傷流血;
第二種,牠可以選擇接受現狀,平靜地跟隨推車的節奏,一起同步前行,在沿途中欣賞風景,體驗探索新環境的樂趣。
推車象徵著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
耶穌曾說:🌞「天堂在你的心裡,地獄也是。」人生的智慧在於學會擁抱失敗,懂得順勢而為,你就能從不同的角度,發掘出更多的美好收穫。
💟失敗就只是失敗而已。
作者伊莉莎白·德依是一位英國的小說家、記者兼播客主持人。她於2018年創立了一個討論「如何失敗」的Podcast節目。每一位受訪來賓都需要和聽眾分享三個個人的失敗經驗,這樣的話題的確非常有意思。
來賓在節目中誠實地分享自己包括學業挫折、情感失敗、婚姻破裂、職場危機,甚至是心理創傷等各式各樣的人生經驗,獲得聽眾們廣大的迴響。最終,作者將這些寶貴的對話與心得集結成書,稱之為《失敗學》。
我將本書對於面對失敗提出的想法,統整為三個主要觀點,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失敗就只是失敗而已,無法全然定義你是誰,也不會抹去你所有的努力與價值。它是一個過程、一次結果,而不是終點。🌞每一次的失敗都是資料蒐集的機會,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調整方向進而更上層樓。
2013年,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在訓練時因為一次失誤,讓140公斤的槓鈴砸在右大腿上方,導致大腿肌肉八成斷裂。這場意外不僅讓她痛失比賽機會,更幾乎中斷她的運動生涯。
她可以選擇被擔憂、恐懼的情緒所淹沒,認為自己完了,無法再奪冠、無法東山再起;也可以選擇冷靜面對失敗,把自己從悲傷的情緒中抽離出來,接納這個失敗的結果,然後思考接下來該如何做。
郭婞淳事後回顧說:🌞「當時的挫折是上天賜給我最好的禮物。」這次的失敗經驗讓她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和對待自己的方式。她開始接觸鋼琴,用音樂療癒自己躁動的心,找回平靜和重新出發的力量。
經過兩年的努力復健訓練,她於2015年成功復出,在里約奧運奪得銅牌,接著於2017年打破世界紀錄,2019年於東京奧運拿下金牌,再次站上舉重界的巔峰。
回想我自己的失敗經驗,求學過程並不順利,當時不瞭解自己的興趣和方向。大學重考後仍然落榜,雖然最後還是拿到大學文憑,但過程卻是一波三折。進入社會之後,才發現大學學的知識和你的工作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職涯前幾年,我多次轉換不同的工作,在別人眼中叫做沒有定性,但這些看似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經驗,反而成為探索自我的養分,最終引導我找到行銷企劃這條適合自己能力和興趣的道路。
不需將失敗看成什麼難以啟齒的事情,不過就是失敗而已。🌞把自己抽離出來,仔細觀察自己的情緒,失敗不過是一個事件,你還是原來的你,不需要自我否定。
失敗無法定義我們是否成功,它只是代表我們暫時缺少的一塊知識拼圖。不要對未來過度的焦慮,專注於現在,用科學家的精神看待暫時的不如意。
發明大王愛迪生在面對科學實驗失敗時,曾說:🌞我並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失敗不是你要避免或逃避的東西,反而是你應該積極擁抱的一種過程。
有一位舞台劇表演者分享,站在舞台上最令人害怕的兩個心態是:恐懼和自我懷疑。為了反制這兩種心態,他們每次表演前都會大喊:我們很遜,我們喜歡失敗!不用對自己過度期待,盡力而為然後順其自然,反而能表演得更好。
他們還會進行一種表演練習,稱為「看夠了」。
作法是一位表演者站在舞台上開始進行即興表演,其他成員在台下觀看,如果有誰覺得無聊了,隨時可以離開,台上的表演者必須繼續表演,直到教室完全空無一人。
這樣的訓練讓表演者在不斷面對「失敗」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觀眾的需求。他們學會哪些表演能留住觀眾的目光,哪些內容則完全無效。這種擁抱失敗的過程,其實是一種深入的資料蒐集,幫助他們更精準地改進自己,最終成為更出色的表演者。
💟失敗是墊腳石,不是絆腳石。
作者自述,自己曾經經歷過六段戀愛和一次離婚的經驗。她形容每次失戀之後的心情,就好像是被活生生剝了一層皮一樣的痛苦難熬。但是事過境遷,她回頭看看當時的自己,忽然醒悟:天啊,我之前怎麼能夠忍受那些蠢事情那麼久!
這些經歷讓她對於失敗有了新的看法:🌞每個人來到你的生命旅程中都是有原因的。這些關係教會我們生命中需要學習的課題。當彼此的使命完成時,有時候我們會繼續同行;有時候則會分開,各自奔向新的旅程。
分別時不需要怨恨,而是帶著感激的心,感謝那些曾經一起擁有過的美好,學會放手,迎接新的可能性。
分手固然痛苦,但它絕對不是世界末日。每一段關係的結束,其實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擁抱失敗,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到底想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真正渴望的生活和價值觀是什麼?
更瞭解自己,有助於我們掌握下一段幸福。
心智和肌肉一樣,必須不斷刺激鍛鍊才能更強壯。選擇誠實面對自己的脆弱,可以創造出與他人最有意義的連結,失敗與承認失敗相結合,能夠滋養心理韌性。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貴人。
2008年,英國一位20歲的年輕人,強尼·班傑明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症。他感到非常絕望,認為自己是家人的負擔。他害怕自己的病情無法好轉,必須在醫院度過餘生,覺得死亡是唯一的解脫。
有一天,他找到一個空檔,藉口出去抽煙,偷偷從醫院逃了出來。他一路跑到大橋上,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準備跳下去的時候,一位陌生人注意到了他的異樣。這位陌生人走上前,用和煦的微笑和他聊天,還提議一起去喝杯咖啡。這親切而溫暖的舉動,讓班傑明最終放棄了輕生的念頭。
持續治療六年後,班傑明的身心恢復正常,他一直念念不忘這位救命恩人。於是他發起了一場網路尋人活動,經過媒體的大肆報導,吸引超過三億人次的關注,最終找到了這位陌生人—尼爾·萊伯恩。
他們兩人不僅成為了好朋友,還攜手進行校園和職場心理健康問題的巡迴演講,他們的努力得到了許多人的共鳴和響應,教會許多人勇敢面對自己的脆弱。。
當你感到絕望時,多給自己一點耐心。🌞試著把你的困難說出來,你會發現,你並不孤單,總會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傾聽你的心聲,陪你一起走出低谷。
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曾說:
💟不快樂的主因從來不是你所面對的情況,而是你怎麼思考它。
1.活在今天的方格中,不要擔心未來,只要活在今天。
2.面對問題,考量最壞的狀況會是什麼?
3.如果真的發生,我準備如何因應?
4.設法改善這種最壞的狀況。
5.提醒自己,活在想像擔憂中完全沒有用處,行動才能解決問題。
6.一旦決定,立刻執行,不要再煩惱執行的後果,不要三心二意。
人生充滿希望固然美好,但也需要有接納無常變化的勇氣。即使我們全力以赴,有時仍難免會遭遇挫折。失敗是生命旅程中的一部分,是我們邁向下一站的墊腳石。
以平靜的心態面對失敗,透過覺察找到內在真我。學會分享失敗、擁抱失敗,我們將會獲得更多的勇氣,轉化每一次的失敗,升級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