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綱
事物初始階段最容易被解決,
始終保持謹慎以免功敗垂成。
(原64章) 原文/白話
================================
其安,易持也;
其未兆,易謀也;
其脆,易畔也;
其幾,易散也。
在安全穩定的時候,是容易治理掌握的;
在尚未發生的時候,是容易謀劃解決的;
當處於脆弱的狀態,是容易分裂崩壞的;
當處於微細的狀態,是容易散落迭失的。
為之於其未有也,
治之於其未亂也。
要在事物尚未發生之前去處理,
要在局勢尚未混亂之前去治理。
合抱之木,生於豪末;
九成之臺,作於纍土;
百仭之高,始於足下。
雙人合抱的粗壯大樹,
是從豬毛般的細小枝芽開始生長;
制作壘土九層的高臺,
打從地基開始逐漸聚土堆高而成;
要登上百仭高的山丘,
也是以邁開腳下的第一步為起點。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
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臨事之紀,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矣。
以有為領導的人會導致敗壞,
靠緊抓不放的人將失去掌控;
理想的為政者運用無為觀念所以不會敗亡,
不去緊抓不放因而不會失去。
處理事情按照順序、條理分明,
直到最後仍像初始時謹慎看待,
那麼便不會有失敗的情況發生。
人之敗也,常於其且成也敗之。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教不教,復眾人之所過。
人們遭遇失敗的狀況,
經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顯露敗象。
所以理想的為政者想要使人不起過份欲望,
而不去追棒哄抬珍貴稀缺物資;
教導沒被好好教育訓練的,
以補救眾多人們所會犯的過錯。
是以能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正是這樣才能夠輔助萬物自然發展,
而不敢有恣意作為的情況發生。
================================
未兆:尚未顯露出跡象。
畔(ㄆㄢˋ):田界,喻區隔分裂。
幾:細微。
九成:九重、九層。
纍(ㄌㄟˊ)土:積聚的土堆。
敗:毀也。
紀:絲的頭緒、條理。
詮釋
在安、未兆、脆、幾的時候去預防問題、阻止紛亂,是最為容易與成本低廉的;而當亂源孳生、弊端四起之後,其處理所需代價將不成比例上升。這個道理即所謂「防患於未然」,或者是由「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推論出的子概念。反過來說,在事業剛起步時最為脆弱,一點意外狀況或環境變化就有可能遭遇挫敗,而競爭對手經常在這個時機給予打擊,若未經仔細評估規劃而「見龍在田」,在內外交攻之下可謂萬事起頭難了。
因此成就事業的第一個主題為「慎始」,也就是要有好的開始。影響所及除了起步順利與否之外,往後能不能發展為合抱之木、九層之臺、百仭之高的事業體,端視於創建時所抱持的器量與格局而定。以種植盆栽為例,所選花草樹木是事業類型,陽光、雨水、溫度則為環境變動,而安置的容器大小將決定未來成長規模。若一開始所選的容器或安置地點的環境與植物種類不符,日後將發生日照水份過猶不及,或者環境不適應而導致生長不良、病變甚至枯萎凋亡的狀況。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便在一開始就迷失了方向,以有為的觀念領導和凡事緊抓、事事監控的態度來經營,在規模小的時候還看不出有何問題,但在事業體量日益成長之下,所產生的日常事務、訊息分析與現場處理終將超出上述團隊所能負荷,接著因為逐漸脫離掌控、處理不及而失之、敗之。正因如此,無為無執乃組織團隊治理大型事業的最佳觀念,這就是所謂的器量與格局。
步入軌道之後,能夠保持謹慎並依照規劃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便是「臨事之紀,慎終如始。」然而在目標達成前往往又是遭遇失敗、功敗垂成的重要關卡,因此為了避免「常於其且成也敗之」的狀況,應注重「欲不欲」和「教不教」兩大課題。
「欲不欲」著重於使人節制欲望,而人只要欲望超過了自身能力範圍,輕則容易踰越本分、判斷失當,重則意外危機發生時無法承擔後果,並導致一連串惡性循環,或因此而逕行偷盜不法之事甚至尋短放棄人生。
由於「貴難得之貨」刺激人們欲望膨脹,而貪欲又加強了炒作投機行為,故必須同時抑制兩者方能奏效。譬如當人們望見股巿房價狂奔猛漲,辛苦工作攢錢卻趕不上價格飛漲速度,於是腦子一熱紛紛借貸搶購、放下手頭工作以追逐金錢泡沫,唯恐財富失之交臂,深怕錯過了一輩子只有一次的機會。然而有17世紀鬱金香狂熱過後的荷蘭為鑑,泡沫終將破滅事業錢財兩頭落空,只能徒呼負負悔不當初。
過錯反覆發生往往源於教育訓練不足,因此「教不教」意謂找出未具備足夠專業知識能力之成員,並重新予以妥善教育訓練,再讓這些人去「復眾人之所過」。如此一來既能補救已發生的缺失,又防止將來反覆出現過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談到領導者的核心任務為「輔萬物之自然」,站在輔助的角度讓團隊成員得以盡己所能把事情做好,並且覺得是自己自然而然做到的。這種理所當然即<百官.領導>所描述的「我自然也」,恰恰是領導者提供了優質工作環境的最佳佐證,而在現實世界這一點也不理所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