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修養.尊重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提綱


道德尊貴卻不將萬物視為己物,
為政者應效法而尊重自主發展。


(原51章) 原文/白話

================================

道生之而德畜之,

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道理生養萬物並使之在德的環境中成長,

由物質構成了形體且被塑造出各自作用,

正因如此萬物尊崇道理並重視德行修養。

道之尊、德之貴,

夫莫之爵也,常自然也。

對於道的尊崇、德的重視,

無法以加封爵位的方式體現,

畢竟是一直存在的自然現象。

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

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道讓萬物得以誕生、收養、成長、培育、

安定、繁榮、供養、庇護;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使其生活存續而非視為己有,

使其發展演變而非倚恃現狀,

使其受到管理而非主宰一切,

正是所謂「高深的德行修養」。

================================

畜:收容後豢養。

爵:封予爵位。

亭:民所安定也。

毒:厚也。

覆:遮蓋、反覆。

宰:主宰。



詮釋


萬物生老病死皆遵循著一定的道理,而這些道理廣泛存在於日常生活與自然現象之中,正是因為有道可循,順應道理而有了生養、教育、保健、治病、照護等相關方法與學問。因此要體現出對道的重視,便是從學習入門並於日常之中實踐,而非封官晉爵、立廟祭拜卻束之高閣不用。

本章核心概念在於「德畜之」,猶如游牧跟畜牧之差異在於游牧是在不特定地點放養而畜牧則為特定範圍圈養,因此德畜之便是以德將萬物圈養在天地之間。雖說將萬物收養在天地的範圍之內,又何曾見過道親自餵養撫育?道雖然無所不在、無所不包,即所謂「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卻在天地這個平台內、在依循道的前提下,任由萬物自行適應演化出現今形態與生存策略。德是權衡取捨的能力與修養,萬物之所以貴德看似是對德的重視,實則表達了想要自己做決定的意願。正是由於道尊重了萬物的自主性,對於如何生存繁衍交由萬物自己來權衡取捨,因而「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從萬物的角度視之,正是受到了德的制約,雖然自主卻不能夠恣意妄為,而是「貴德」以權衡諸如自然現象、資源多寡、內部競爭及與他物種互動關係等種種限制,取捨出最有利的方案為之,其最終結果便是要依循道理。恣意妄為、違反道理則自身不得長久存續,這便是「尊道」的原因。也就是說,自主有其合乎道理的客觀條件限制,並非強行給定了人為操作因素就能干預。

想要仿效道對萬物的尊重態度,則須有高深的修養作為功底,可分為三個方面:生而不有,縱然使其生活得以存續卻不視為己物,亦即不去佔有個體、侵吞財物,這便是對於「個體」與「私有」的尊重;為而不恃,不倚恃現有成果安於現狀或因墨守成規阻礙改變,反之讓萬物得以自行發展,此乃對於「自主」與「創新」的重視;長而不宰,強調的是「治理(管理)」觀念,而不是事事主宰、處處控制的態度,因此以「服務」取代了支配的概念。

現實中常見相反的情況,由於缺乏對道理的認識以及自身修養不足,甚或文化底蘊的淺薄致使有了控制一切的強烈慾望,以為如此便能遠離危機高枕無憂,進而威脅壓迫使人屈服。不懂道理則不知其後果為何,又稱為「無知」;修養不足則容易被自身欲望或情緒掌控,造成明知故犯的情況發生。也正因需要長期的培養磨練,故以玄德稱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草堂一隅
9會員
79內容數
一坐一席一草堂, 一撮佳茗一縷香, 一片道機一點禪, 一夫自品一坡秧。
草堂一隅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對於外交博奕的精闢見解。
Thumbnail
2025/04/26
對於外交博奕的精闢見解。
Thumbnail
2025/04/19
關於學習目標與教育政策的思考。
Thumbnail
2025/04/19
關於學習目標與教育政策的思考。
Thumbnail
2025/04/03
解釋小國與寡民兩項國策。
Thumbnail
2025/04/03
解釋小國與寡民兩項國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一個偉大領導者的素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站在天地的角度、在道的角度,草狗與真的狗沒有什麼不同。意思是大家尊敬天地,崇拜天地,但天地並不在意這份尊敬跟崇拜,不用什麼回報,祭祀食用草狗表示一下就好了。
Thumbnail
一個偉大領導者的素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站在天地的角度、在道的角度,草狗與真的狗沒有什麼不同。意思是大家尊敬天地,崇拜天地,但天地並不在意這份尊敬跟崇拜,不用什麼回報,祭祀食用草狗表示一下就好了。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一直以來有著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觀點認為,這句話意味著老天並不仁慈,只將萬物視為無生命的貢品。然而,這樣的理解可能忽略了上下文所揭示的更廣義的含義。另一種解釋則認為,老子欲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根據這種理解,天地對待萬物是一視
Thumbnail
《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一直以來有著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觀點認為,這句話意味著老天並不仁慈,只將萬物視為無生命的貢品。然而,這樣的理解可能忽略了上下文所揭示的更廣義的含義。另一種解釋則認為,老子欲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根據這種理解,天地對待萬物是一視
Thumbnail
天地「不仁」並非沒有仁心,而是不以仁心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天道循環,萬物自有用處與歸處,天地都知道,看似任其發展,其實是順應自然。
Thumbnail
天地「不仁」並非沒有仁心,而是不以仁心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天道循環,萬物自有用處與歸處,天地都知道,看似任其發展,其實是順應自然。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