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禮貌與智慧:一則公車讓座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公車上的一幕,讓人深思!

一位提著菜籃的大媽上了公車,一名年輕小伙子立刻起身讓座。大媽笑著問:「小伙子,今年多大了?」
年輕人回答:「28歲。」
大媽帶著點炫耀的口吻說:「嘖嘖,28歲了還在擠公車喔?我女兒22歲就已經開車了!」

這話一出,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尷尬。

raw-image

但這位年輕人並沒有生氣,反而露出溫暖的笑容,輕聲回答:

💡「阿姨,我也買車了,不過是買給我媽媽。她年紀大了,我捨不得她還辛苦地擠公車買菜。」

這番話一出,大媽頓時語塞啞口無言。


🌿 這位年輕人不僅展現了高情商,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孝順。

🚗 買車並不難,難的是心裡有沒有父母的位子呀!子女成龍成鳳固然欣慰,但能子孝孫賢更值得榮耀。


🌸記憶小幫手🌸

富有不是擁有多少物質,而是擁有多少愛與責任。


 🌟投票趣🌟

匿名投票

如果是你,會怎麼回應?

  • 禮貌微笑,不回應!
  • 一樣霸氣回應
  • 阿姨,你還缺女婿嗎?
  • 投票已結束 · 0 人參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月光下的許願池
    14會員
    244內容數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的見聞、生活觀察與思考。感謝每位有緣人的造訪,陪伴我走過這段心靈成長的旅程。在這片許願池中,期待能啟發彼此的心靈共鳴。
    月光下的許願池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但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同理大眾,一切無礙。
    Thumbnail
    2025/05/01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但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同理大眾,一切無礙。
    Thumbnail
    2025/05/01
    向佛偉大的人格致敬, 願己能具備成佛的條件, 也願所有眾生都能發起成佛的大心。
    Thumbnail
    2025/05/01
    向佛偉大的人格致敬, 願己能具備成佛的條件, 也願所有眾生都能發起成佛的大心。
    Thumbnail
    2025/04/29
    《向雲端》以雲、山、海為意象,描繪人們在迷惘、壓力與自我否定中,尋找希望與夢想的過程。歌詞結合情緒共鳴與實際行動指南,鼓勵人們從生活細節出發,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4/29
    《向雲端》以雲、山、海為意象,描繪人們在迷惘、壓力與自我否定中,尋找希望與夢想的過程。歌詞結合情緒共鳴與實際行動指南,鼓勵人們從生活細節出發,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公車上的一幕,年輕人讓座後與大媽的對話,展現孝順與高情商,引發省思:真正的富有是愛與責任。
    Thumbnail
    公車上的一幕,年輕人讓座後與大媽的對話,展現孝順與高情商,引發省思:真正的富有是愛與責任。
    Thumbnail
    如果我們在生活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多這樣一點動作,是不是至少大家心情都能好一點,接觸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好一點的心情去面對生活,是不是可以有可能減少一些紛爭,讓世界無形中多一點自己能改變的美好。
    Thumbnail
    如果我們在生活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多這樣一點動作,是不是至少大家心情都能好一點,接觸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好一點的心情去面對生活,是不是可以有可能減少一些紛爭,讓世界無形中多一點自己能改變的美好。
    Thumbnail
    那個美好年代,李昂來不及參與,因為那時他還不夠老。天啊這個年代,美好到我不忍直視!
    Thumbnail
    那個美好年代,李昂來不及參與,因為那時他還不夠老。天啊這個年代,美好到我不忍直視!
    Thumbnail
    在大眾運輸上,女性/尤其年輕女性總是最容易被請託,因為我們心軟善良;卻也容易被責怪,彷彿女性就該照顧別人,同時默不作聲的男性旁觀者,卻經常厚著臉皮,置身事外。 "讓" 是一種主動的行為,不是應該,沒有強制性,必須先有這樣的共識基礎。 每個座位都可以讓座,每個人都付同樣票價,承擔同樣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在大眾運輸上,女性/尤其年輕女性總是最容易被請託,因為我們心軟善良;卻也容易被責怪,彷彿女性就該照顧別人,同時默不作聲的男性旁觀者,卻經常厚著臉皮,置身事外。 "讓" 是一種主動的行為,不是應該,沒有強制性,必須先有這樣的共識基礎。 每個座位都可以讓座,每個人都付同樣票價,承擔同樣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現在,如果上捷運或火車,如果博愛座明顯空著,我還是會坐。我發現,許多時候,博愛座像是有刺一樣,沒人敢碰,每個人都不想因為博愛座而被攻訐或霸凌……
    Thumbnail
    現在,如果上捷運或火車,如果博愛座明顯空著,我還是會坐。我發現,許多時候,博愛座像是有刺一樣,沒人敢碰,每個人都不想因為博愛座而被攻訐或霸凌……
    Thumbnail
    上週五下午約莫三點鐘左右,我帶著孩子大包小包地抵達桃園高鐵站,不料預計搭乘的對號座車票售罄,於是只能購買自由座去月台排隊碰碰運氣。 看著一班班高鐵列車進站,幾乎每個自由座車廂都是全滿,我心中一沉告訴女兒:「等一下應該不會有座位了,我們要先站著,等有人下車才可能有位置坐。」 很幸運地,輪到我們要搭
    Thumbnail
    上週五下午約莫三點鐘左右,我帶著孩子大包小包地抵達桃園高鐵站,不料預計搭乘的對號座車票售罄,於是只能購買自由座去月台排隊碰碰運氣。 看著一班班高鐵列車進站,幾乎每個自由座車廂都是全滿,我心中一沉告訴女兒:「等一下應該不會有座位了,我們要先站著,等有人下車才可能有位置坐。」 很幸運地,輪到我們要搭
    Thumbnail
    又過了某一天,我看到有位年輕人急忙坐上博愛座,而旁邊坐著的一位長者卻沒有座位可坐,這讓天使與惡魔開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Thumbnail
    又過了某一天,我看到有位年輕人急忙坐上博愛座,而旁邊坐著的一位長者卻沒有座位可坐,這讓天使與惡魔開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Thumbnail
    這世界需要我們多為彼此創造一些感動的溫度,讓感動的溫度緊緊圍繞著我們。它可以是一句感謝的話語,它可以是一段鼓勵的留言,它可以是一個燦爛的笑容,它可以是一個溫暖的擁抱,透過各種方式為身邊的人創造感動。這也是我開始寫粉專的原因,希望透過我的文字,帶給身邊的人一些感動。願我們,都能在「愛」裡好好的。
    Thumbnail
    這世界需要我們多為彼此創造一些感動的溫度,讓感動的溫度緊緊圍繞著我們。它可以是一句感謝的話語,它可以是一段鼓勵的留言,它可以是一個燦爛的笑容,它可以是一個溫暖的擁抱,透過各種方式為身邊的人創造感動。這也是我開始寫粉專的原因,希望透過我的文字,帶給身邊的人一些感動。願我們,都能在「愛」裡好好的。
    Thumbnail
    平常都是搭捷運轉公車去上學,雖然早早就要起床梳洗整理,不像前幾個禮拜都是採線上上課,可以晚點起床,但是,可以去學校上課的感覺真好。去學校,認識新同學,適應新環境,比較線上上課,這才有學生的感覺呀。 某日早晨,和平常一樣是搭同一幹線的公車,但是司機卻不同。從我開始去學校上課起,這還是我第一次遇到這麼熱
    Thumbnail
    平常都是搭捷運轉公車去上學,雖然早早就要起床梳洗整理,不像前幾個禮拜都是採線上上課,可以晚點起床,但是,可以去學校上課的感覺真好。去學校,認識新同學,適應新環境,比較線上上課,這才有學生的感覺呀。 某日早晨,和平常一樣是搭同一幹線的公車,但是司機卻不同。從我開始去學校上課起,這還是我第一次遇到這麼熱
    Thumbnail
    從前小時候,媽媽帶着我們乘車,一進車廂,總是要我們首先觀察有否比我們更需要座位的乘客。上幼稚園老師再教公德已是温習既有價值觀。投幣予乞兒;送食給衣衫單薄的老人家;不亂拋垃圾等等都早在學前教育一再鞏固,長大後若偶爾未能十足,作為一個成年人都有點點羞恥心而臉目無光。
    Thumbnail
    從前小時候,媽媽帶着我們乘車,一進車廂,總是要我們首先觀察有否比我們更需要座位的乘客。上幼稚園老師再教公德已是温習既有價值觀。投幣予乞兒;送食給衣衫單薄的老人家;不亂拋垃圾等等都早在學前教育一再鞏固,長大後若偶爾未能十足,作為一個成年人都有點點羞恥心而臉目無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