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與警政署預算又凍結又刪除,這樣的立法院對台灣有幫助嗎?|荒唐的台灣總預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荒唐的預算凍結和刪除,這樣對台灣好嗎?

國民黨和民眾黨分別提出了警政署預算的凍結和刪除提案,而這兩項提案竟然都獲得通過。這種先凍結又刪除的預算審查方式,不僅提案理由令人難以接受,更讓人質疑這樣的做法對台灣的影響。 南爸講

中華民國立法院採行委員會中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提升立法效能,透過將立法委員依其專業背景和興趣分配到不同的委員會中進行審查工作。在這個制度下,預算案的審查過程應該遵循一個嚴謹的程序,委員會預算審查流程包含以下步驟:

  1. 各委員會進行深入且詳細的討論與審查
  2. 委員邀請專家學者們針對預算內容提出專業建議和修正意見
  3. 委員會完成逐條審查
  4. 將審查結果送交院會進行二讀和三讀程序
這樣的設計本應能確保預算審查的專業性和完整性。然而,從本次警政署預算案的審議過程來看,委員會的專業審查功能並未被充分發揮,不僅造成預算審查流程的重複進行,大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令人遺憾的是,原本應該建立在專業基礎上的預算審查,反而淪為政黨之間政治角力的工具。

預算凍結|警政署及所屬預算凍結提案

raw-image

中國國民黨黨這次警政署預算的凍結案反映了幾個制度性問題:

  • 預算審查流程重複:明明在委員會階段就應該完成的說明和討論,卻要在進入院會後還需要重複進行
  • 行政效率低落:要求機關在3個月內重新提出說明,造成行政資源的重複耗費
  • 政治干預專業:以預算凍結作為要求機關說明的手段,影響警政專業工作的正常運作
這種做法不僅浪費立法院和行政機關的時間與資源,更可能影響到警察人員的專業培訓計畫和跨部門合作。預算審查應該在委員會階段就做好完整的討論和溝通,而不是到了院會階段還需要透過凍結預算來要求進一步說明。

預算刪除|警政署及所屬預算刪減提案

raw-image

台灣民眾黨在這次預算刪除提案中的理由顯示出對警政業務現代化的誤解:

  • 將「與NGO團體合作進行專業培訓」簡單地歸類為「與警政無關」,忽視了現代警政工作的多元性和專業性需求
  • 完全否定了民間專業團體對警察培訓的潛在貢獻,特別是在處理極端狀況、社會議題等專業領域的經驗分享
  • 將警民合作的培訓計畫污名化為「編列於非行政機關之特定專業政治性團體」,這種論述僅為政治攻擊而缺乏具體證據支持
這種缺乏深入思考的預算刪除提案,不僅顯示出對現代警政工作認知的不足,更可能阻礙警政單位提升專業能力和改善警民關係的努力。警察培訓應該與時俱進,善用社會各界的專業資源,而不是被簡單的二分法思維所限制。

國際上早已有各種NGO與警方合作的案例

英國警察與NGO Mind合作

  • 英國警察與Mind的合作案例顯示:
    • 透過專業分工,讓警察能更專注於緊急案件處理
    • 每月可節省大量警力資源,提升整體執法效率
根據BBC報導,倫敦警察廳(Met Police)與心理健康組織Mind合作,推出針對精神健康危機的新處理方式。此計畫讓警察將非緊急的精神健康事件轉介給專業人員處理,使警察能更專注於緊急案件,每月可節省約4,000通電話的處理時間。

美國紐約市警察局與行為健康緊急救助應變部門(B-HEARD, Behavioral Health Emergency Assistance Response Division)合作

  • 紐約市警察局(NYPD)與B-HEARD的合作展現:
    • 透過跨專業團隊合作處理精神健康危機
    • 在試行期間就達到超過80%的成功處理率
紐約市警察局(NYPD)與行為健康緊急救助應變部門團隊合作,派遣緊急醫療技術人員、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和危機諮詢師共同處理精神健康緊急事件。這個計畫在哈林區試行期間,成功處理了超過80%的精神健康求助電話。

美國DNA Doe Project協助警方破案:

  • DNA Doe Project與警方合作案例證明:
    • NGO的專業技術可協助破解長期懸而未決的案件
    • 為受害者家屬帶來closure,提升警方破案效能
DNA Doe Project(DDP)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專門協助警方利用基因組學技術識別未被認識的遺體。 該組織與執法機構合作,成功識別了多起冷案中的受害者,為受害者家庭帶來了關閉。 例如,2018年,DDP協助識別了1981年未被認識的「Buckskin Girl」,為她的家人帶來了多年的閉合。

這些案例清楚說明,警政部門與NGO的跨領域合作能:

  • 提升專業效能:善用外部專業資源,強化警政服務品質
  • 優化資源配置:讓警力能更專注於核心任務
  • 創新服務模式:引入新技術與方法,提升警政服務效能

而我們面臨的是荒唐的台灣總預算


預算審查應該是一個專業且嚴謹的過程。在野黨如果要發揮監督功能,應該採取更有建設性的方式:

  • 在委員會階段就深入研究預算內容,提出具體質疑和建議
  • 透過專業論述和實證研究,說明預算不合理之處
  • 結合公民團體的力量,進行有系統的政策倡議
  • 提出替代方案,而不是單純的凍結或刪除
落實委員會中心主義這種審查機制以及透過公開透民的監督不僅能提升立法品質,也能贏得民眾的認同和支持。相比之下,單純用預算凍結來製造政治話題,不僅無助於改善制度,反而可能損害公共利益。南爸講

我認為合理的預算審查應該注重:

  • 專業評估:根據實際需求和效益進行審查,邀請專家學者於委員會中負責任的表達各自立場與方針,甚至舉辦有意義的公聽會邀請各領域利益團體參與討論。
  • 程序正義:遵循法定的審查流程,必須明確定義法律、賦予立法院需要遵守的程序、若違反程序也應有相應的彈劾機制進行不適任立委的法定懲處.
  • 實質效益:需要監督機制確保預算能被照計劃落實與修訂,週期性的進行預算執行檢討。
  • 具體建議:即使預算審查不通過,否決時也必須要提出對應方案供行政單位進行評估,避免為反對而反對.

給支持本文敘述的朋友:

  • 思考如何幫助有意義的預算審查得以落實
  • NGO與警政單位的預算細節深入探討
  • 罷免不適任立委之後,可以如何改善立法院的程序正義

給反對本文敘述的朋友:

  • 深度關注預算審查的過程
  • 了解本案刪除與凍結對警政單位的影響
  • 理性表達對本次預算審查支持的意見
無論持什麼立場,我們都應以理性開放的態度,一起為台灣的立法院預算審查機制努力。期待這樣的結構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嚴重性,同時保持客觀和理性的討論態度。南爸講

鼓勵南爸講

用文字鼓勵南爸

用贊助鼓勵南爸

$60元 贊助南爸講買一天報紙:https://p.ecpay.com.tw/73B8332

raw-image

更多的南爸講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用自己的口講出自己的立場!讓聲音可以被聽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五權改三權:先虛再廢,或廢院不廢權(總統的問題,再說~) 20240531 陳亭妃: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條文〉(有關國會調查權45~52) 修憲解決監察院問題,是制度派的觀點。我無異見,但這是藉故拖延,
看完標記為三讀的提案條文發覺: 1.  並無先前網傳的「部隊」字眼(若有刪除,表示有經過實質討論,若於原文文本如此,表示「部隊」為媒體誤傳或名嘴亂講); 2.  條文有相當注意機密文件的保守程序,恰當與否可以討論,但並非不管國家機密的亂政行為;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改革是近年來政治的重要議題之一。希望透過改善立法效率、降低政治角力、提升民意代表素質、強化監督力量、建立透明公開機制和公司化治理等方面,讓立法院能夠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能。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五法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這五法包括: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調查權與聽證權、人事同意權等相關條文。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臺灣國會內的風波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但這些話語背後其實都是精心設計的框架,想要讓大眾降低法案的關注度。而我們該如何掙脫這樣的框架,以及如何利用論述框架來引起更多關注,也是當前的議題之一。
這篇分享政府機關如何應對立委索資、立委關切案件和各式協調會,提供大家評析這次「國會改革法案」爭議的另一個新觀點。
我以曾任中央部會公務員的經歷,跟大家分享現在的中央政府機關如何面對國會事務,希望大家意識到國會改革法案對於國家是有害無益。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五權改三權:先虛再廢,或廢院不廢權(總統的問題,再說~) 20240531 陳亭妃: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條文〉(有關國會調查權45~52) 修憲解決監察院問題,是制度派的觀點。我無異見,但這是藉故拖延,
看完標記為三讀的提案條文發覺: 1.  並無先前網傳的「部隊」字眼(若有刪除,表示有經過實質討論,若於原文文本如此,表示「部隊」為媒體誤傳或名嘴亂講); 2.  條文有相當注意機密文件的保守程序,恰當與否可以討論,但並非不管國家機密的亂政行為;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改革是近年來政治的重要議題之一。希望透過改善立法效率、降低政治角力、提升民意代表素質、強化監督力量、建立透明公開機制和公司化治理等方面,讓立法院能夠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能。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五法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這五法包括: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調查權與聽證權、人事同意權等相關條文。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臺灣國會內的風波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但這些話語背後其實都是精心設計的框架,想要讓大眾降低法案的關注度。而我們該如何掙脫這樣的框架,以及如何利用論述框架來引起更多關注,也是當前的議題之一。
這篇分享政府機關如何應對立委索資、立委關切案件和各式協調會,提供大家評析這次「國會改革法案」爭議的另一個新觀點。
我以曾任中央部會公務員的經歷,跟大家分享現在的中央政府機關如何面對國會事務,希望大家意識到國會改革法案對於國家是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