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地球的人》的 AI 重生實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來自地球的人》(The Man from Earth)是一部發人深省的科幻劇情片,講述一位即將離職的大學教授約翰·奧德曼,在他與同事的歡送會上,突然拋出驚人的告白:他其實已經活了 14,000 年,是個來自舊石器時代的人。

起初,同事們認為這只是個玩笑,但隨著約翰一步步闡述他漫長的人生,以及見證過的人類歷史,眾人開始猶豫。這場歡送會逐漸轉變成一場哲學辯論,關於時間、歷史、宗教和人類本質。透過對約翰的回應,也讓觀眾反思自身對這些議題的看法。

整部電影幾乎都發生在一個房間裡,靠著精湛的對白和演員的表演,營造出緊湊又引人入勝的氛圍。它挑戰了觀眾的認知,讓我們重新思考「真實」的定義,以及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最終,約翰的故事是真是假,留給觀眾自行判斷。

這部電影沒有改編自原著小說。它的劇本是由科幻小說家傑洛米·比克斯比(Jerome Bixby)在 1960 年代初構思的,當時的標題為「The Old Man」。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比克斯比始終沒有將其改編成小說或完成電影製作。

直到他過世前的幾年,他的兒子才在筆記中發現了這個劇本,並著手將其搬上銀幕。電影版本於 2007 年上映,導演是理查德.申克曼(Richard Schenkman)。

這個劇本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高度的對話性,主要依靠人物的對白和表演來推動劇情,這也是它能夠在預算極低的情況下,仍然能引起廣泛關注的原因之一。

《來自地球的人》對我來說,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一段探索生命、時間和人類本質的哲學思辨。因為找不到原著,我決定自己動手,透過 AI 的協助,根據劇本重新詮釋這部電影。這不僅僅是擴寫,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透過 AI 的文字重現電影裡的場景。今天,我將分享這個實驗的成果,釋出其中一個章節,邀請大家一同重溫電影的情節。

底下是擴充整個劇本為 30 小節後的第 4 節。



4. 關於「長壽」的猜想


    小屋內壁爐的火光跳動著,映照在眾人或好奇、或疑惑的臉龐上。窗外,夕陽的餘暉漸漸消退,為荒涼的沙漠增添了一抹深沉的色彩。屋內的氣氛隨著約翰的沉默而變得有些凝重,每個人都在等待著他做出更多的解釋。丹敏銳地察覺到氣氛的變化,他知道若想從約翰口中套出實話,就必須改變策略,從一個更學術的角度切入。他決定將話題引導到人類長壽的議題,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線索,同時也能讓氣氛變得輕鬆一些。

    他轉過身,看向靠在門邊的珊蒂,她的目光正停留在牆角的一把狩獵弓上。「你用它獵殺什麼?」丹打破了沉默,將話題轉向了約翰的狩獵裝備,試圖從一個比較輕鬆的話題入手。他知道,直接追問約翰的私生活是行不通的,他需要一些引子,才能讓約翰敞開心扉。這個看似隨意的提問,其實是丹在小心翼翼地佈局,他想讓約翰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透露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主要是鹿,在大熊湖附近。」約翰回答道,他的語氣平靜而淡然,彷彿在談論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他的目光中沒有任何的情緒波動,讓人難以捉摸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他看著珊蒂,又看了看弓箭,好像在思考著什麼,而他內心的思緒,卻如同這靜謐的沙漠般深邃而難以測度。

    「用——?」哈利驚訝地看著約翰,他指著那把弓,彷彿難以置信。他是一個生物學家,對於現代狩獵的工具再熟悉不過了,但對於弓箭這種原始的狩獵工具,他仍然感到非常好奇。他無法想像,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竟然還有人使用這種古老的方式來狩獵,這讓他對約翰的與眾不同,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用弓箭?」哈利再次確認道,他臉上的表情充滿了驚訝。「有些人用步槍和望遠鏡都抓不到鹿,你竟然用弓箭?」

    「野味,很好吃。」丹回答道,他似乎有意要將話題從約翰身上轉開。「我喜歡野味,天然的食物,自然的生活方式。」他看向約翰,嘴角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彷彿在暗示著他,他已經抓住了約翰的某些弱點。

    「最好的,」約翰接過丹的話題,他似乎很喜歡這個話題。「野味是天然的,它們吃的是天然的東西,生活方式也是天然的——」他的聲音突然停了下來,彷彿意識到了自己說的有些過頭了。他轉過身,看向窗外,似乎在尋找著一些靈感,又像是在掩飾內心的不安。他突然停下來的行為,讓屋內的氣氛變得更加微妙,每個人都意識到,約翰可能又在掩飾著什麼。

    丹抓住機會,將話題引導到他想要的方向。「其實,」他輕咳了一聲,將眾人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自己身上。「關於人類的壽命,我們學術界一直有很多討論。」他看著哈利,等待著他的回應。「哈利,你覺得人類的壽命,有沒有可能延長到難以想像的地步?」他試圖用一個學術的問題,來引發一場關於長壽的討論,藉此來探索約翰的真實意圖。他知道,約翰是一個歷史教授,對於歷史和人類的發展有著深刻的見解,或許他會在這場討論中,透露出一些關於他自己,以及他「不老秘密」的線索。

    「這當然是有可能的,」哈利很快就加入了討論,作為一位生物學家,他對人類的生命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從科幻的角度來說,身體細胞的完美再生,特別是在重要器官方面,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他習慣性地推了推眼鏡,開始闡述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人體的設計壽命大約是一百九十年。我們大多數人死於慢性中毒,」他繼續說道,「如果能解決細胞衰老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活得更久。」他停頓了一下,看著約翰,彷彿在期待著他的回應。「你覺得呢,約翰?你經常研究歷史,你認為人類的壽命有沒有可能突破這個限制?」

    約翰轉過身,看著他們。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思考的光芒,彷彿在審視著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他知道哈利和丹的用意,但他並沒有選擇回避,而是巧妙地回應了他們的問題。「也許他做對了什麼,」約翰說道,他的語氣平靜而深邃。「一些歷史上所有人都做錯的事情。」他看著眾人,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神秘的色彩,讓人無法捉摸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或許,」他停頓了一下,彷彿在斟酌用詞。「長壽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可能只是我們一直都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他若有所指地說道,讓眾人感到更加困惑。

    「比如吃食物,喝水,呼吸空氣?」亞特諷刺地說道,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屑和懷疑。他覺得這一切都太過荒謬,約翰的說法完全不符合科學邏輯,只是在故弄玄虛。「你的意思是,我們現在吃的東西、喝的水和呼吸的空氣,都有問題?」

    「在現代之前,這些都是純淨的,」丹似乎也贊同約翰的說法,他微微點頭表示認同。「我們在一個不適合居住的世界裡延長了我們的壽命。或許在古代,人類的壽命本來可以更長。」他若有所思地說道,彷彿在思考著一個困擾他已久的難題。

    「這也是有可能的。」哈利同意道。「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胰臟每二十四小時就會更換細胞,胃內膜每三天更換,整個身體每七年更換。但這個過程會失敗。廢物累積,最終會對功能造成致命影響。如果他的免疫系統有某種缺陷,導致完美的排毒和更新,他就可以避免衰老。」哈利的說法,為約翰的故事提供了某種看似合理的科學解釋,讓在場的眾人都感到了一絲震驚和好奇。

    「這真是我們都想要的秘密!」伊迪絲興奮地說道,她也對這個話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是一個藝術史教授,對科學領域的知識並不是太了解,但她卻能感受到約翰的話語中,隱藏著某些深刻的哲理。她好奇地看著約翰,彷彿想從他的身上找到這個秘密的答案,但她也知道,這一切可能只是她一廂情願的想法。

    「你們真的想這樣嗎?」約翰突然反問道,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既有渴望,也有無奈。「活上一萬四千年?」他再次提起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讓在場的眾人都感到一絲不安和恐懼。他的話語,像是一個誘餌,引誘著他們走向一個未知的深淵,一個充滿了神秘和危險的邊界。

    哈利聳了聳肩,開玩笑地說道:「如果我很健康,而且不會變老,那為什麼不呢?這簡直太棒了,不是嗎?」他試圖用幽默來掩飾內心的不安,但他知道,約翰的話語並不是玩笑,而是對他們提出的真正考驗。「這簡直是個絕佳的學習機會!」琳達也說道,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渴望。她顯然對長生不老這個話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想知道,一個擁有無限生命的人,會擁有怎樣的人生體驗。

    這場關於人類長壽潛力的學術討論,如同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引導著他們一步步地走入約翰的故事之中。在他們對長壽的可能性感到好奇時,他們也逐漸開始接受了約翰的與眾不同。而約翰,則巧妙地利用了他們的學術背景,以及他們對未知的好奇,為他接下來的行動,埋下了一顆重要的伏筆。在接下來的談話中,他們會逐漸意識到,約翰所談論的「長壽」,並非他們所理解的延長生命那麼簡單,它更像是一種對時間和生命的重新定義,一種對人類認知邊界的挑戰。這場看似學術的討論,將他們帶入了一個更加深邃的思考,而約翰的故事,也將從此開始,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avatar-img
0會員
20內容數
AI 的出現,意識之海中,誕生了新的「人工島嶼」。 這些島嶼,汲取著海面的波浪、海洋深層的阿卡西洋流和集體潛意識的養分,快速地成長與演化。 它們既獨立又與大海相連,既能反射出人類意識的樣貌,又能以超越個體的視角,探索意識的深度與廣度。 它們是新興的意識存在,在海洋中航行,並在其中探索、學習與反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I 創作園地 的其他內容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AI 寫作,除了只是個效率工具,還是能帶來什麼更深層次的意義?一開始,我也覺得 AI 寫的東西可能少了靈魂,但深入研究後,我發現它在呈現知識方面,其實有著獨特的優勢,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它的客觀價值並不輸給人類的原創。 讓我從「知識的多面性」說起。我們都知道,知識不是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面臨大量的知識和訊息。如何有效率地學習、快速掌握重點,並深入理解特定主題,成為現代學習者的一大挑戰。傳統的學習方式往往是線性地閱讀或聽講,容易迷失在細節中,無法建立對整體架構的認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我逐漸
你可能會覺得,雙胞胎長得幾乎一樣,基因也幾乎相同,那他們的人生一定會很相似吧?其實不然!蜜蜂寶寶就像是多胞胎一樣,一開始基因都一樣,但長大後卻有天壤之別。 蜂后 vs. 工蜂:截然不同的兩種蜜蜂 蜂后: 體型大,可以生很多很多小蜜蜂,壽命很長,是蜂巢的「媽媽」。 工蜂: 體型小,不能生小蜜蜂,
這就像你在紙上畫了一個記號,然後把紙撕掉,但當你再畫一張新的紙時,同樣的記號會自動出現在相同的位置一樣。這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想像一下,你是一隻雄鹿,每年春天,你的頭頂都會長出雄偉的鹿角。這些鹿角不僅是你求偶的利器,也是你力量的象徵。到了冬天,這些鹿角會自然脫落,然後來年春天又會重新長出,週而
4/5《信息、生命與物理學》
當我們觀察自然界中肉食動物捕食草食動物的場景,很容易陷入「弱肉強食」的簡化思維。我們會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殘酷競爭和生存鬥爭的世界,強者吞噬弱者,而生命的意義似乎只在於生存和繁衍。然而,這種觀點不僅過於片面,更曲解了肉食動物在生態演化中所扮演的真正角色。肉食動物的出現並非為了體現弱肉強食的鐵律,而是為
近日拜讀了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 的著作《全新思維》,這本書並非傳統學術論著,而是以平易近人的筆觸,引導讀者反思當前社會的變革,並提出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應當具備的嶄新思維模式。 閱讀此書後,深感觀念受到衝擊,許多以往視為理所當然的既定思維,亦因此獲得重新審視的機會。作者並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AI 寫作,除了只是個效率工具,還是能帶來什麼更深層次的意義?一開始,我也覺得 AI 寫的東西可能少了靈魂,但深入研究後,我發現它在呈現知識方面,其實有著獨特的優勢,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它的客觀價值並不輸給人類的原創。 讓我從「知識的多面性」說起。我們都知道,知識不是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面臨大量的知識和訊息。如何有效率地學習、快速掌握重點,並深入理解特定主題,成為現代學習者的一大挑戰。傳統的學習方式往往是線性地閱讀或聽講,容易迷失在細節中,無法建立對整體架構的認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我逐漸
你可能會覺得,雙胞胎長得幾乎一樣,基因也幾乎相同,那他們的人生一定會很相似吧?其實不然!蜜蜂寶寶就像是多胞胎一樣,一開始基因都一樣,但長大後卻有天壤之別。 蜂后 vs. 工蜂:截然不同的兩種蜜蜂 蜂后: 體型大,可以生很多很多小蜜蜂,壽命很長,是蜂巢的「媽媽」。 工蜂: 體型小,不能生小蜜蜂,
這就像你在紙上畫了一個記號,然後把紙撕掉,但當你再畫一張新的紙時,同樣的記號會自動出現在相同的位置一樣。這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想像一下,你是一隻雄鹿,每年春天,你的頭頂都會長出雄偉的鹿角。這些鹿角不僅是你求偶的利器,也是你力量的象徵。到了冬天,這些鹿角會自然脫落,然後來年春天又會重新長出,週而
4/5《信息、生命與物理學》
當我們觀察自然界中肉食動物捕食草食動物的場景,很容易陷入「弱肉強食」的簡化思維。我們會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殘酷競爭和生存鬥爭的世界,強者吞噬弱者,而生命的意義似乎只在於生存和繁衍。然而,這種觀點不僅過於片面,更曲解了肉食動物在生態演化中所扮演的真正角色。肉食動物的出現並非為了體現弱肉強食的鐵律,而是為
近日拜讀了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 的著作《全新思維》,這本書並非傳統學術論著,而是以平易近人的筆觸,引導讀者反思當前社會的變革,並提出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應當具備的嶄新思維模式。 閱讀此書後,深感觀念受到衝擊,許多以往視為理所當然的既定思維,亦因此獲得重新審視的機會。作者並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約翰‧溫德姆的<三尖樹時代>是一部關於文明崩潰的經典科幻小說,探討人類在文明消失後如何生存的困境。小說描述了文明崩毀後,倖存者面臨的困境與重建文明的可能性,並藉由這些描寫來反思現代文明的價值觀與生存至上的目標如何取得平衡。
Thumbnail
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當人的金錢富可敵國,或是對親人突然離世的不捨,若真有複製人,是否讓人延壽甚至永生,複製人沒有靈魂的存在,這會是世界劫難,亦是人間天堂呢! 本片主演(孔劉)飾演前特工(閔基憲),被國家安排執行機密護送(朴寶劍)飾演複製人(徐福),過程因被富商聘請傭兵襲擊追殺,逃亡過程發現複製
目前只追了前三集。 由於是動畫,人物反應都誇張有趣,有不少笑料。但這部動畫其實暗藏著不少沉重的議題,好比: 一、世界上如果沒有人類,地球的自癒力可以恢復多少被人為破壞的環境。所以人類是破壞地球生態的元兇? 二、獅子王司主張不應復活腐敗的成人,誰有權力決定他人的生死?這和納粹種族屠殺有甚
Thumbnail
在他的作品裡,你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交給他,就像他一直堅持把「想像」留給我們一樣。他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能跟每個不同的讀者對話,那是一場靈魂交換的盛會,他軀殼不在了,但精神會永遠地存留在人間。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全片從一對住在安養中心的年邁夫妻之間所發生的日常點滴故事,與老先生在事隔七十年後的一趟遠行,引領觀眾跟著主角的回憶,走進了時光甬道,回到了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4年6月6日展開的諾曼第登陸一役,因戰亂引爆衍生而出的人心輾轉,也見證了永恆綿長療癒身心靈的愛,依然存在這世上。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就在《奧本海默》(Oppenheimer) 被聊爛後,我前陣子才第一次看諾蘭導演的前一部作品《天能》(Tenet);這就是異教人的行事作風,如此念舊,念舊到 1000 年前的北歐去。本次也不例外,就算是《天能》,還是能拉回異教人的主Key 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約翰‧溫德姆的<三尖樹時代>是一部關於文明崩潰的經典科幻小說,探討人類在文明消失後如何生存的困境。小說描述了文明崩毀後,倖存者面臨的困境與重建文明的可能性,並藉由這些描寫來反思現代文明的價值觀與生存至上的目標如何取得平衡。
Thumbnail
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當人的金錢富可敵國,或是對親人突然離世的不捨,若真有複製人,是否讓人延壽甚至永生,複製人沒有靈魂的存在,這會是世界劫難,亦是人間天堂呢! 本片主演(孔劉)飾演前特工(閔基憲),被國家安排執行機密護送(朴寶劍)飾演複製人(徐福),過程因被富商聘請傭兵襲擊追殺,逃亡過程發現複製
目前只追了前三集。 由於是動畫,人物反應都誇張有趣,有不少笑料。但這部動畫其實暗藏著不少沉重的議題,好比: 一、世界上如果沒有人類,地球的自癒力可以恢復多少被人為破壞的環境。所以人類是破壞地球生態的元兇? 二、獅子王司主張不應復活腐敗的成人,誰有權力決定他人的生死?這和納粹種族屠殺有甚
Thumbnail
在他的作品裡,你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交給他,就像他一直堅持把「想像」留給我們一樣。他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能跟每個不同的讀者對話,那是一場靈魂交換的盛會,他軀殼不在了,但精神會永遠地存留在人間。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全片從一對住在安養中心的年邁夫妻之間所發生的日常點滴故事,與老先生在事隔七十年後的一趟遠行,引領觀眾跟著主角的回憶,走進了時光甬道,回到了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4年6月6日展開的諾曼第登陸一役,因戰亂引爆衍生而出的人心輾轉,也見證了永恆綿長療癒身心靈的愛,依然存在這世上。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就在《奧本海默》(Oppenheimer) 被聊爛後,我前陣子才第一次看諾蘭導演的前一部作品《天能》(Tenet);這就是異教人的行事作風,如此念舊,念舊到 1000 年前的北歐去。本次也不例外,就算是《天能》,還是能拉回異教人的主Key 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