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遊記〡魚你同行後場體驗-揭密海生館生物的「入職訓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海洋生物要加入海生館前竟然要參加「入職訓練」?進入職場後還有一條必須遵守的員工準則,否則會被吃掉?想知道是什麼,歡迎跟著我一起進入後場體驗活動,一窺海洋生物神奇刺激的職場生活吧!

raw-image


週末第五次去海生館,原本只打算去看看可愛的企鵝和台灣首座藍鯨骨骼標本巨鯨之路,但一走進大廳就被館內正在宣傳的魚你同行後場導覽活動吸引,便臨時決定要報名參加。到櫃檯填寫報名資料,並繳納報名費一人250元,工作人員就會在手背蓋上手章,集合後會以此認證。

raw-image


跟著導覽員阿古老師從大廳二樓進到珊瑚王國館的後台探索體驗,讓我覺得收穫滿滿。除了能親眼目睹原來海底隧道的水缸上方,有許多大型燈具與設備,工作人員辛勤的維護,讓我們能看到美麗的海底景觀,還發現少了33公分厚玻璃的隔離,魟魚、鯊魚等生物的真實體型其實更巨大,而隧道中的人們相比之下十分渺小。

raw-image
raw-image


導覽過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環節之一是「生物的入職訓練」。沒錯,就是入職訓練!原來,海生館裡的生物在正式進入水族缸與其他魚群共處前,要先經歷一段「適應期」。首先,牠們要認識海生館中的食物,是許多種類的魚肉塊與浮游生物。再來,要認識魚同事和人同事,通過這樣的訓練,才可避免新人魚「誤吃同事」。

raw-image


同時餵食員特別提醒有項員工守則,就是必須慎重看待攝取的脂肪量,小魚如果吃得太胖,夜間要進洞裡休息,卻在洞口卡住,很有可能會被出來巡遊的鯊魚吃掉。

另外營養均衡也很重要,所以下次在海生館看到缸裡掛著高麗菜,別懷疑,魚魚也要多吃蔬菜更健康。雖然海中魚類多是以啄食藻類來攝取纖維與養分,但海生館為了不過度採集藻類破壞生態,用高麗菜代替,想不到也能大幅改善魚群的健康狀況。此外隨著入職時間漸增,生物們對於員工伙食的標準也會提高,沒有去頭去尾去魚鰭可是不吃的喔!牠們會確認餵食員將魚鰭除乾淨後才願意吃下肚。

raw-image

而既然到了珊瑚王國館的後場,就一定要了解一下有「海洋建築師」封號的珊瑚,隨著珊瑚擴展領土的過程,也吸引了許多生物一起創造多元繁華的生態。但珊瑚本身對於環境條件極度敏感,光線、溫度、水質缺一不可。因此館中最大的珊瑚缸有著密集又強力的燈光照射,只要稍微靠近一點就能感受到燈具的灼熱。

raw-image


珊瑚本身還帶有螢光素,能夠在接受強烈光照的同時不受光線傷害,因此館中有些展示珊瑚的水缸會用藍紫燈光照射,讓我們能觀察到珊瑚各色各樣的螢光。

raw-image


而為了搶救極端氣候逐漸消失的珊瑚,海生館正在進行珊瑚復育計畫,但上次山陀兒颱風來襲,把研究中心培育的小珊瑚都吹沒了,希望這次珊瑚們能平安度過。


海葵與小丑魚是好搭檔

海葵與小丑魚是好搭檔

海生館的館魚依燕魚(富貴魚)身上的川字斑紋象徵海納百川的精神

海生館的館魚依燕魚(富貴魚)身上的川字斑紋象徵海納百川的精神

看到浮游生物的真面目

看到浮游生物的真面目

認識與餵食鯊魚的互動環節

認識與餵食鯊魚的互動環節


這一趟探索後台的體驗,讓我更加體會到水族館的每一隻生物都不僅僅是「展覽品」。它們也是生活在自己特定領域中的居民,有著特有的成長過程與生活需求。看到牠們的「入職訓練」和「生活習慣」,竟與我們有些奇妙的共通點,也讓我更感受到生物的奧妙。每個生態環境都是在多樣性與平衡中運轉著,我們每次接觸到的點滴都是一次新的認識。每次去海生館或海邊,觀察這些生物如何生活、互動,就像看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或許,這也是我總是愛去海生館的原因之一吧。之後也想和大家分享看完巨鯨之路的震撼感想。

想問大家有去過海生館嗎?喜歡看什麼呢?或對海洋有什麼特別的記憶嗎?歡迎留言與我分享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11/01
美麗的水族世界,有趣的後場體驗,謝謝自在生寫文分享。❤️ (側照的美女是...?) 第五次去海生館是吧?還好我有點常識,知道海生館是公家的。要不然我可能會誤以為它是自在生自家的廚房,哈哈。😄
自在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02
陽台觀察者 哈哈,謝謝誇獎😊黑色上衣的是我本人,因為餵食體驗的時候我沒有空手可以拍照,後來拍的照片又有拍到其他參觀者的正臉,所以用朋友幫我拍的照片充數一下🐟❤️🐟 你說對了,我的夢想是把海生館當庭院每周都去報到!有好多好看好玩的體驗活動~每次都收穫滿滿!可惜路途遙遠,財力體力尚無法支撐,但我會努力的😁😁😁
自在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08
謝謝你的讚美~好開心😁❤️❤️
avatar-img
創作者基地
49會員
291內容數
成為一位創作創業者,這一路上有許多探索與學習,嘗試與反思,與你聊聊
創作者基地的其他內容
2025/02/12
第一次參與奈良若草山燒山祭的體驗分享,記錄了祭典由來、活動流程、以及前往唐招提寺參觀的過程。文章描寫了祭典前的期待、現場的盛況,以及事後深刻的感受,並提供參與祭典的建議與心得。
Thumbnail
2025/02/12
第一次參與奈良若草山燒山祭的體驗分享,記錄了祭典由來、活動流程、以及前往唐招提寺參觀的過程。文章描寫了祭典前的期待、現場的盛況,以及事後深刻的感受,並提供參與祭典的建議與心得。
Thumbnail
2024/10/10
屏東的鼎昌號是一家四季提供美味甜點的店,無論是烈日驕陽下的冰涼霜淇淋,還是秋冬的溫暖鯛魚燒,這裡的甜品總能驚喜你的味蕾。除了美食,店內的日式古老裝潢也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是家庭與朋友聚會的好去處。本文將帶你探尋這間甜點店的背後故事與獨特魅力。
Thumbnail
2024/10/10
屏東的鼎昌號是一家四季提供美味甜點的店,無論是烈日驕陽下的冰涼霜淇淋,還是秋冬的溫暖鯛魚燒,這裡的甜品總能驚喜你的味蕾。除了美食,店內的日式古老裝潢也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是家庭與朋友聚會的好去處。本文將帶你探尋這間甜點店的背後故事與獨特魅力。
Thumbnail
2024/06/30
台南人眼中的奇美博物館有三寶 關於奇美博物館 在許多台南人的記憶中奇美博物館是隱身在工業廠區中的大樓,高中戶外教學的遊覽車開進仁德廠區時,我們滿頭霧水,下車跟著導覽人員走進大樓後則被擺放得滿滿的展覽品(甚至略顯擁擠)所震驚。而2015年奇美博物館在臺南都會公園正式開幕,寬廣而優美的空間讓大家可以遊
Thumbnail
2024/06/30
台南人眼中的奇美博物館有三寶 關於奇美博物館 在許多台南人的記憶中奇美博物館是隱身在工業廠區中的大樓,高中戶外教學的遊覽車開進仁德廠區時,我們滿頭霧水,下車跟著導覽人員走進大樓後則被擺放得滿滿的展覽品(甚至略顯擁擠)所震驚。而2015年奇美博物館在臺南都會公園正式開幕,寬廣而優美的空間讓大家可以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海洋生物要加入海生館前竟然要參加「入職訓練」?進入職場後還有一條必須遵守的員工準則,否則會被吃掉?想知道是什麼,歡迎跟著我一起進入後場體驗活動,一窺海洋生物神奇刺激的職場生活吧! 週末第五次去海生館,原本只打算去看看可愛的企鵝和台灣首座藍鯨骨骼標本巨鯨之路,但一走進大廳就被館內正在宣傳的魚你同
Thumbnail
海洋生物要加入海生館前竟然要參加「入職訓練」?進入職場後還有一條必須遵守的員工準則,否則會被吃掉?想知道是什麼,歡迎跟著我一起進入後場體驗活動,一窺海洋生物神奇刺激的職場生活吧! 週末第五次去海生館,原本只打算去看看可愛的企鵝和台灣首座藍鯨骨骼標本巨鯨之路,但一走進大廳就被館內正在宣傳的魚你同
Thumbnail
從知道要去上引水產附近辦事後,帶著雀躍的心情預先確認路線和營業時間。 當天辦完事情,立刻去上引水產遊覽,把魚市場當水族館在逛,對照著水箱旁的名牌,認識各種海洋生物。 遊玩的尾聲,迎來最困難的任務,就是要從賣場的眾多冷熱食中,選擇當天要享用的美食。
Thumbnail
從知道要去上引水產附近辦事後,帶著雀躍的心情預先確認路線和營業時間。 當天辦完事情,立刻去上引水產遊覽,把魚市場當水族館在逛,對照著水箱旁的名牌,認識各種海洋生物。 遊玩的尾聲,迎來最困難的任務,就是要從賣場的眾多冷熱食中,選擇當天要享用的美食。
Thumbnail
想必如果有去過海生館的大家,都有看過一種餵食秀,是會有一位潛水員在魚群中餵魚,我們隔著玻璃看著那位潛水員可以輕鬆的在水中自由移動,甚至抬起頭來讓我們拍照,但當我們實際下去水中,真的有辦法像他們一樣那麼流暢嗎?會不會遇到甚麼問題?這時候又該怎麼解決呢? 這次我是去一個在屏東的一間叫"海邊"的店,一開始
Thumbnail
想必如果有去過海生館的大家,都有看過一種餵食秀,是會有一位潛水員在魚群中餵魚,我們隔著玻璃看著那位潛水員可以輕鬆的在水中自由移動,甚至抬起頭來讓我們拍照,但當我們實際下去水中,真的有辦法像他們一樣那麼流暢嗎?會不會遇到甚麼問題?這時候又該怎麼解決呢? 這次我是去一個在屏東的一間叫"海邊"的店,一開始
Thumbnail
如前一篇所說,會開始投入志工服務,是因為一些個人因素,需要多找事做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地點除了收容所之外,另一個就是鯨豚搶救站。
Thumbnail
如前一篇所說,會開始投入志工服務,是因為一些個人因素,需要多找事做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地點除了收容所之外,另一個就是鯨豚搶救站。
Thumbnail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一,星期五。天氣:陰雨。 這些日子以來常被人問到「妳在雷普利水族館跟魚一起工作,是不是很好玩?」 在市民的引頸期待下,這個位於多倫多市中心的加拿大國塔腳邊,號稱有著兩萬隻水生動物、五萬千七公升水量的水族館,自去年十月十六日正式開幕以來,持續獲得空前的成功。
Thumbnail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一,星期五。天氣:陰雨。 這些日子以來常被人問到「妳在雷普利水族館跟魚一起工作,是不是很好玩?」 在市民的引頸期待下,這個位於多倫多市中心的加拿大國塔腳邊,號稱有著兩萬隻水生動物、五萬千七公升水量的水族館,自去年十月十六日正式開幕以來,持續獲得空前的成功。
Thumbnail
二零一三年十月二日,星期三。天氣:多雲。 今天去市內最新的觀光休閒教育設施「加拿大雷普利水族館」報到,一次見到零售部門下的照片和紀念品中心共二十幾名兼職人員。我跟著人群在館裡晃了一圈,發現所到之處可說是「一片白茫茫」──管理階層和員工以白人居多,膚色深一點的也是一口流利英文……
Thumbnail
二零一三年十月二日,星期三。天氣:多雲。 今天去市內最新的觀光休閒教育設施「加拿大雷普利水族館」報到,一次見到零售部門下的照片和紀念品中心共二十幾名兼職人員。我跟著人群在館裡晃了一圈,發現所到之處可說是「一片白茫茫」──管理階層和員工以白人居多,膚色深一點的也是一口流利英文……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內容,依稀還記得是之前寫了一整張滿滿A4的內容給艦長過目過,只不過今天把那張內容著實打了出來,期許自己還記得那張內容的全貌。😅 套用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曾在出書的內容分享過,那個故事我把它命名為「海豚鼓勵法」。 如果動物都需要被鼓勵,那又何況是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內容,依稀還記得是之前寫了一整張滿滿A4的內容給艦長過目過,只不過今天把那張內容著實打了出來,期許自己還記得那張內容的全貌。😅 套用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曾在出書的內容分享過,那個故事我把它命名為「海豚鼓勵法」。 如果動物都需要被鼓勵,那又何況是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呢?
Thumbnail
圖/文  Scarlettmeow 疫情期間關在家讓許多民眾直呼「受不了」,但海生館的動物呢?他們將永遠生活在同一個空間。對他們來說,隔離結束的日子似乎遙遙無期。
Thumbnail
圖/文  Scarlettmeow 疫情期間關在家讓許多民眾直呼「受不了」,但海生館的動物呢?他們將永遠生活在同一個空間。對他們來說,隔離結束的日子似乎遙遙無期。
Thumbnail
近年來,海洋垃圾、廢棄物、汙染等問題日益嚴重,也許許多人都曾看過海鳥信天翁肚子充斥著海洋垃圾的照片和海龜鼻孔被塑膠吸管插入的影片。而位在四面臨海的台灣,可以就近為海洋做點什麼,《台灣潛水》以此為基礎,開設潛水課程,訓練喜歡冒險探索、親近大自然的民眾,潛入海洋,一點一點撿拾海底垃圾,以實踐生態保育。
Thumbnail
近年來,海洋垃圾、廢棄物、汙染等問題日益嚴重,也許許多人都曾看過海鳥信天翁肚子充斥著海洋垃圾的照片和海龜鼻孔被塑膠吸管插入的影片。而位在四面臨海的台灣,可以就近為海洋做點什麼,《台灣潛水》以此為基礎,開設潛水課程,訓練喜歡冒險探索、親近大自然的民眾,潛入海洋,一點一點撿拾海底垃圾,以實踐生態保育。
Thumbnail
上一篇貼文談到什麼時候能加實驗室,但沒有說加入實驗室會做什麼,還有除了自身能力外,最讓人擔心的就是時間問題,當初我也很擔心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問過很多人加實驗室會不會花很多時間,得到的結論和我目前的心得一樣 –「見仁見智」,做多少事跟花多少時間因人而異,以下就是我每週的實驗室日常。
Thumbnail
上一篇貼文談到什麼時候能加實驗室,但沒有說加入實驗室會做什麼,還有除了自身能力外,最讓人擔心的就是時間問題,當初我也很擔心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問過很多人加實驗室會不會花很多時間,得到的結論和我目前的心得一樣 –「見仁見智」,做多少事跟花多少時間因人而異,以下就是我每週的實驗室日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