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攝影,我的主觀寫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紀實不存在!


涉入攝影這個領域,我曾經一直想為自己的作品找出一個定義,或者是說我想用我的攝影提出一個主張,我想,也許我的攝影提出的看法是「紀實不存在!」。當然,並不是說紀實真的不存在,而是說我的攝影是如此。攝影對我而言是創作,我的身分不是記者,用影像傳遞真相並不是我的責任。我絕大部分的攝影作品當中,紀實是不存在的。甚至許多影像工作者、攝影家等所捕捉到的影像,其實也只是事件中一剎那的光影組構被紀錄下來,真實的那一刻在被拍攝的當時已然消失,這一影像只是提供了對該事件記憶的一個線索。然而此一線索之於後來的觀者,其實也只是提供了一個想像的媒介,進而藉此複製出故事。這過程,其實包含了攝影者本人,甚至是觀看者各人的觀點、解釋、與想像。因此客觀的紀實,或者說狹義的客觀紀實,早已不復存在!這我稱之為「主觀寫實」。

職人 場域,作品NO.16

職人 場域,作品NO.16


從2009年開始拍照,我短暫的拍了些風景,接著我在街頭找題材,許多年差不多都以在街上拍攝為主,後來我開始找一些專題來拍攝,試圖提出我的主張與精神,歸納起來,「主觀寫實」可以解釋我所有的專題作品以及大部分的閒拍習作。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紀實攝影都不存在,我想貝歇夫婦的類型學作品,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用客觀手法呈現的紀實作品。然而其他絕大部分的紀實攝影,甚至是新聞事件的攝影,我懷疑當中紀實成分的純粹性。當然不是說沒有,我是說普遍的狀況下,紀實的純粹性是很令人懷疑的。其中有多少作品能夠不包含拍攝紀錄者自己想要呈現的觀點?其中又能有多少作品沒有提供觀看者想像解釋的空間?


曾以為我幾年前展出的作品「職人 場域」系列算是紀實的作品,然而當中其實充滿了創作者我個人的預設與想像,甚或更試圖引導提供觀看者想像的方向。這能叫紀實嗎?不,這不完全算紀實,也不客觀,這其實是我的「主觀寫實」,裡面充滿我的主觀。「寫」這個字,隱含著編寫預設故事發展的隱喻,而攝影表現,又是一種影像寫實的存留,正因面對這個有趣又矛盾的存在,因此我用「主觀寫實」定義我的作品。「主觀寫實」絕對不是客觀紀實,即便有些作品看起來像紀實!

職人 場域,作品NO.19

職人 場域,作品NO.19




其實我已經不再從事攝影創作,謹以此篇小文,為那段以攝影為樂的時光,留下當時的思維與註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閒人|Kuiza-avatar-img
2025/02/05
好喜歡乙二切入的觀點:「主觀寫實」絕對不是客觀紀實,即便有些作品看起來像紀實! 職人 場域的照片也好好看,乙二真的多采多藝~是寶藏男孩!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5
一字橘 謝謝橘小姐這麼支持😄😄
一字橘-avatar-img
2025/02/05
我喜歡這張照片,乙先生又非常不負責任的美到我了。黑白照最迷人的所在就是它非常純粹的單調,因為純粹我們更能接近到一張照片的靈魂。 我不懂攝影,喜歡側拍,當一個生活中的偷兒,竊取我主觀裡的特別的光影,人物,還有不需要主題的一個霎那,這些能愉悅我自己的。生活對我而言就是每個鏡頭所拼湊出來的風景,人可以這樣活著,在行走中,及各種姿態裡遇見感動,我因此而離地。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5
一字橘 橘小姐的看法趨於真與善與美,橘小姐為生活裡的感動留下側拍而感到快樂,這是最好的。過去那段熱衷攝影的歲月,對我最大的意義也是從中得到快樂。現在我讓自己放輕鬆,不再去市場走街頭深夜鑽巷弄,也不再絞盡腦汁想創作主題。拍拍女兒記錄生活,快樂就好。 謝謝橘小姐欣賞我的攝影作品,那時對於透過鏡頭在底片上感光,於暗房裡讓影像呈現的這件事非常喜歡。雖然也拍彩色正負片,但主題創作黑白底片是主要媒材,對之相當著迷。
avatar-img
乙二浮想事務所
111會員
397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發表一些我所寫的觀察閒聊、小說,以及一些關於文學、電影的心得隨筆。
乙二浮想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都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時代變遷、都心轉移、或是人流改向等因素,原本的繁華難免在時間洪流中退去。區域如此,區域中的建築亦是如此,這樣的現象尤以商場建築更為普遍。商業建築隨著商機的消逝,若是再加上發生過幾起公共安全事件,在都會消長中成為人去樓空的廢墟幾乎是必然的命運。
Thumbnail
2025/04/24
都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時代變遷、都心轉移、或是人流改向等因素,原本的繁華難免在時間洪流中退去。區域如此,區域中的建築亦是如此,這樣的現象尤以商場建築更為普遍。商業建築隨著商機的消逝,若是再加上發生過幾起公共安全事件,在都會消長中成為人去樓空的廢墟幾乎是必然的命運。
Thumbnail
2025/04/22
對於弓箭,您印象中應該是什麼模樣? 現代人絕少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實用功能被歷史淘汰的冷兵器,當然發生反向上弦的錯誤似乎無可厚非。然而在古代也會有這樣的錯誤發生,原因呢?
Thumbnail
2025/04/22
對於弓箭,您印象中應該是什麼模樣? 現代人絕少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實用功能被歷史淘汰的冷兵器,當然發生反向上弦的錯誤似乎無可厚非。然而在古代也會有這樣的錯誤發生,原因呢?
Thumbnail
2025/04/13
之前介紹過我使用的 弓 ,今天來閒聊開弓放箭的扣弦工具:扳指。 拉弦開弓看似沒什麼,但真正開過殺傷力僅最低程度的弓就能知道,開弓時弓弦施加在手指上的壓力相當大,若是沒有使用適當的工具保護手指,手指頭很快就 會受傷。因應不一樣的扣弦方式,有著不同保護手指的工具。
Thumbnail
2025/04/13
之前介紹過我使用的 弓 ,今天來閒聊開弓放箭的扣弦工具:扳指。 拉弦開弓看似沒什麼,但真正開過殺傷力僅最低程度的弓就能知道,開弓時弓弦施加在手指上的壓力相當大,若是沒有使用適當的工具保護手指,手指頭很快就 會受傷。因應不一樣的扣弦方式,有著不同保護手指的工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日攝影觀察:審美不是你家,創作不欠標準答案。 每次有人告訴我什麼構圖才叫「好看」,我總想說:攝影不是標準答案測驗。審美不是鐵律,創作不欠統一標準。這是一位攝影創作者的日常觀察筆記,也是自由靈魂的溫柔反擊。
Thumbnail
今日攝影觀察:審美不是你家,創作不欠標準答案。 每次有人告訴我什麼構圖才叫「好看」,我總想說:攝影不是標準答案測驗。審美不是鐵律,創作不欠統一標準。這是一位攝影創作者的日常觀察筆記,也是自由靈魂的溫柔反擊。
Thumbnail
涉入攝影這個領域,我曾經一直想為自己的作品找出一個定義,或者是說我想用我的攝影提出一個主張,我想,也許我的攝影提出的看法是「紀實不存在!」。當然,並不是說紀實真的不存在,而是說我的攝影是如此。攝影對我而言是創作,我的身分不是記者,用影像傳遞真相並不是我的責任。
Thumbnail
涉入攝影這個領域,我曾經一直想為自己的作品找出一個定義,或者是說我想用我的攝影提出一個主張,我想,也許我的攝影提出的看法是「紀實不存在!」。當然,並不是說紀實真的不存在,而是說我的攝影是如此。攝影對我而言是創作,我的身分不是記者,用影像傳遞真相並不是我的責任。
Thumbnail
本篇文章摘要絕對不是用AI抄的XD 與其說是心路歷程、建立自信之旅,倒不如說是...做個攝影成長紀錄?? 就當作是在碎碎念就好了
Thumbnail
本篇文章摘要絕對不是用AI抄的XD 與其說是心路歷程、建立自信之旅,倒不如說是...做個攝影成長紀錄?? 就當作是在碎碎念就好了
Thumbnail
紀實攝影自誕生以來,承擔著記錄歷史與社會現象的重任。透過影像,攝影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成為我們理解過去的重要媒介。攝影師與被攝者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影像裁切所帶來的政治性,顯示出紀實攝影不只是事實的記錄,也是一種社會行動,展現了人性、情感與歷史的深度連結。
Thumbnail
紀實攝影自誕生以來,承擔著記錄歷史與社會現象的重任。透過影像,攝影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成為我們理解過去的重要媒介。攝影師與被攝者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影像裁切所帶來的政治性,顯示出紀實攝影不只是事實的記錄,也是一種社會行動,展現了人性、情感與歷史的深度連結。
Thumbnail
有人問我為什麼攝影不會取代繪畫? 我覺得攝影和繪畫要傳達的東西彼此有交集但不完全相同,攝影和繪畫都可以作為紀錄生活的方式,攝影呈現的是真實樣貌,繪畫呈現的東西可以有些藝術上的修飾,兩者之間要表達的東西仍有區別;又或者說,攝影是將現實的影像擷取,擷取的手法(構圖、光線)是門藝術,而繪畫不一定得真實,
Thumbnail
有人問我為什麼攝影不會取代繪畫? 我覺得攝影和繪畫要傳達的東西彼此有交集但不完全相同,攝影和繪畫都可以作為紀錄生活的方式,攝影呈現的是真實樣貌,繪畫呈現的東西可以有些藝術上的修飾,兩者之間要表達的東西仍有區別;又或者說,攝影是將現實的影像擷取,擷取的手法(構圖、光線)是門藝術,而繪畫不一定得真實,
Thumbnail
如果萬事萬物皆有一個生命的循環,那麼一件被認同的藝術品又是如何被誕生與被結束。當一個想法或念頭的產生,隨著各式創作者的生命經驗與靈魂的使命,在被產出的之前似乎也就決定了作品的調性與價值。腦海中的思維又是如何越過我們現有的知識,而創造出新的想法呢?答案或許是:人類會綜合已經存在於腦海中的各種想法...
Thumbnail
如果萬事萬物皆有一個生命的循環,那麼一件被認同的藝術品又是如何被誕生與被結束。當一個想法或念頭的產生,隨著各式創作者的生命經驗與靈魂的使命,在被產出的之前似乎也就決定了作品的調性與價值。腦海中的思維又是如何越過我們現有的知識,而創造出新的想法呢?答案或許是:人類會綜合已經存在於腦海中的各種想法...
Thumbnail
我很喜歡拍照,也覺得照片應該保有「原本」的模樣,「原本」是指我眼前所見如實呈現,透過相機記錄下的那片刻照片,跟實際真的一樣嗎?
Thumbnail
我很喜歡拍照,也覺得照片應該保有「原本」的模樣,「原本」是指我眼前所見如實呈現,透過相機記錄下的那片刻照片,跟實際真的一樣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