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飲茶,在大學時就喜歡和同學週末飲茶!一起同樂喝茶打屁聊天,分享點心、主食,一場下來就要三小時,澎湃熱鬧的相聚交流心情的回憶一直在我心裡留存。
「 蓮香樓 」創立於清光緒年間,最初以手工精緻的蓮蓉酥餅打響名號,並在粵式茶樓文化中站穩腳步。1927年,蓮香樓於香港上環開設分店,逐漸發展出與廣州不同的特色。如今的香港蓮香樓依然保留傳統茶樓風貌,推著點心車、大聲吆喝、隨意併桌的熱鬧氛圍,成為旅客尋找香港老味道的熱門地點。經歷關閉後,蓮香樓於2024年重新營業,營業時間延長至06:00~22:30。雖然風味與服務見仁見智,但這份獨特的茶樓文化,正是蓮香樓的魅力所在。
早在來香港玩之前就想好要約朋友來吃蓮香樓!聽說因店租、人手有歇業一段時間,幸好最後有重新開張讓香港經典傳統延續下去,由前夥計頂下,重新調整的風味更是好吃,成功吸引客人回頭。聽到朋友這樣分享,二話不說,起床梳洗後立刻衝去蓮香樓!幸運的是不需要等,不巧的是剛剛好錯過早茶時段,午餐時段就要跟夥計點菜或自取了。
「蓮香樓」外觀是印象中的香港茶樓有霓虹招牌、匾額和燈籠。店內一個個大小圓桌,牆邊有許多掛畫和宣傳海報,柱子上掛著許多手寫菜單,餐廳正中位置有安神桌。這一切就是香港電影裡拍的茶樓,經典又復古。
入座後,向夥計叫了普洱茶。一位朋友熟練的用熱茶洗杯碗筷匙,洗淨後將水倒入個大水碗,另一位在蒸籠邊喊點心,要吃就請小姐拿。此起彼落的各國語言在這喧鬧,或許這樣太新奇太新鮮,許多韓國小姐姐都有點含蓄的不敢點,那可真的會等到山長水遠了。現場很明顯可以觀察到人手不足,領班一人要打理全場實在分身乏術,夥計一下要送餐具一下要送茶、加水、點餐、送菜,沒有討論好要點的餐點都不敢浪費夥計的時間,這也是香港人急躁求快的原因吧!
陸陸續續桌上堆滿食物,蝦餃、燒賣、叉燒包、蝦餃、燒賣、叉燒包、牛肉球、煎堆、腸粉、煎堆、腸粉、鳳爪、蘿蔔糕、馬蹄糕、芋頭糕...一整桌的美味點心等著我品嚐,帶著尊敬且不專業的美食評論家的心情,忐忑的吃上一口蝦餃。
哎唷我的媽(綜藝摔)真的好好吃耶!蝦餃絕對是試味道的第一道點心,蝦要彈牙、皮要薄透、味道要有鹹香層次,蓮香樓一絕。香港本土的口味相比台灣都會是鹹口、味道的層次比較多、底料做法比較講究、偏傳統。總而言之,我個人口味絕對是香港傳統派!
另一件趣事:搭臺(併桌)。由於午餐人漸漸多起來,我們與一位阿婆併桌,大家幫忙招呼、點餐,和婆婆閒聊拜年。由於香港房租食材成本高,餐廳一定會最大化利用餐期收益,或許台灣只會在市場小吃場所才會遇到但在香港是很普遍的。
你們有沒有吃過連香樓呢?還是有其他推薦飲茶?歡迎跟我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