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秋哥講用本益比和本淨比怎麼賺錢?其實說的就是找被低估的好標的。但像長榮這種股票,沒有最低估,只有更低估,如何在被低估中找出更低估,那就是賺錢的本事了。
成本、成本、成本,成本決定一切
秋哥強調過無數次低成本的重要性,這個可以用秋哥很早之前講過的「50張長榮退休論」來做驗證。當初會講50張,是假設長榮以後每年只能配10元,那麼50張每年配息就是50萬,就算被扣補充健保功德費,加上退稅,也能領到54萬,平均一個月4.5萬,都比大部份人的退休金都還要多了。而持有50張長榮的成本,此時就非常的重要。
在240元買進50張長榮的,成本1200萬,成本殖利率4.17%。
在200元買進50張長榮的,成本1000萬,成本殖利率5.00%。
聽秋哥話在85買進50張長榮的,成本425萬,成本殖利率11.76%。
說到這裡,你有沒有想去問候那些,說長榮一定會貼息的專家投顧達人媒體們的祖宗十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