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本尊指引前行3 - 用盡全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20250208 本尊指引前行3 - 用盡全力


人問:顯教有本尊法嗎?


當然有。


顯教行者,一定會專修某位佛菩薩,無論是:彌陀、藥師、觀音、地藏..等等。


再問:哪是如何修持的?


黃念祖老師在「顯密圓通集」寫到以下「十六字訣」:


理明信深;

願切行專;

功純業淨;

妄消真顯。


*******


理明:明白:理為水,波為事,波從水現,波有千差,水只一體。


理即人人本具的自心,即是法身。


信深:明理生正信。


信是道元功德母,信是無上佛菩提,信能永斷煩惱本,信能速證解脫門。


信心,就是清淨心。


信心來自於「六」:理(信體),事(信淨土),自(信自性),他(信他佛),因(信因),果(信果)。


六者都信才是深信。


(這次我的老師 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在西雅圖春季大法會,所演的法就是「淨信( 信深 )」


願切行專:


信深起正願(願生淨土、投身本尊願行)。


願切起正行(專一法門、制心一處)。


功純業淨:精進持續,諸習盡除。


妄消真顯:念佛功純,妄想自然不起。


既然不起妄想,何來執著?


「楞嚴經」裡寫:狂心不歇,歇即菩提,鏡淨心明,本來是佛。


這16個字,再縮短,就是:用盡全力。


專一的明透、專一的信仰、專一的發願、專一的行持、用盡全力,不参任何雜質。


人再問:雜質?


對,現在一般人的信仰,其實都夾帶了太多:民間信仰、風水傳說、靈異鬼怪、電視名嘴等雜質,造成了:理不明、信不純、願不切、行不專。


要想成就,談何容易!


顯教就是「用盡全力的專一」。


專一,才會進入「三昧」。


「三昧」才能出離生死輪迴。


念佛吧!


用盡全力的「一心」。


阿彌陀佛


善守護敬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50206 電影「一代宗師」的雜想 「一代宗師」,是由知名導演王家衛、與梁朝偉、章子怡主演。 我看了幾遍,反覆吟詠劇裡傳達的理念與道理。 其中有幾個段落,很耐人尋味。 如果您看過這部戲,請開始回想。 如果您還沒看過,建議您觀看。 一、「你能掰開我手中的
20250202    本尊指引前行2   -  為了成為祂 以現在流行的「身心靈」三個角度來說,密教裡強調的「本尊」,是為了: 身:實踐一樣的願行; 心:具相同的思維模式; 靈:天人合一。 透過了解本尊的願行,在生活中確實的踐行; 透過了解本尊的法門見地與修學目的,用一樣的思維邏
20250202 免費快閃實體課 程 - 六字訣呼吸法 有一位同學,喜於學習氣功。 他知道我熟於「六字訣呼吸法」( 又稱:天台宗小六妙門 ),春節期間特別從新加坡到台灣,來請我指導。 六字訣呼吸法簡介如下:http://wap.xuefo.tw/show1.asp?id=4391
20250128 本尊指引前行- 入戲太深 高中時,看了一部電影:追夢人( 天若有情 ),劉德華主演。 我被劇情與人設,深深著迷。 除了上學之外的時間,我就穿著相仿的牛仔裝、吹著一樣的髮型、無時不刻刁著煙、練習把麵包或是煙,從手掌背,拍彈到嘴裡的帥氣。 上課時,偷聽隨身聽
20251027 齋明寺 - 成之,不必在我 大溪齋明寺。 這裡曾經旅居一位實修實證的密教居士,與喇嘛廟的老師,有相同的傳承。 ( 喇嘛廟: https://clearnoon1974.pixnet.net/blog/post/171572683 ) 這位密教居士,曾
20250125 破地獄 這是一部「破執離苦」的好電影。 劇中,有很多值得反覆省思的金句: 1、人一出生,其代表著正在走往死亡的路上。 ( 想想正是如此。該如何面對與應用,就是人生的功課 ) 2、不止死人要超渡,生人也需要破地獄。 ( 地獄是什麼?超度
20250206 電影「一代宗師」的雜想 「一代宗師」,是由知名導演王家衛、與梁朝偉、章子怡主演。 我看了幾遍,反覆吟詠劇裡傳達的理念與道理。 其中有幾個段落,很耐人尋味。 如果您看過這部戲,請開始回想。 如果您還沒看過,建議您觀看。 一、「你能掰開我手中的
20250202    本尊指引前行2   -  為了成為祂 以現在流行的「身心靈」三個角度來說,密教裡強調的「本尊」,是為了: 身:實踐一樣的願行; 心:具相同的思維模式; 靈:天人合一。 透過了解本尊的願行,在生活中確實的踐行; 透過了解本尊的法門見地與修學目的,用一樣的思維邏
20250202 免費快閃實體課 程 - 六字訣呼吸法 有一位同學,喜於學習氣功。 他知道我熟於「六字訣呼吸法」( 又稱:天台宗小六妙門 ),春節期間特別從新加坡到台灣,來請我指導。 六字訣呼吸法簡介如下:http://wap.xuefo.tw/show1.asp?id=4391
20250128 本尊指引前行- 入戲太深 高中時,看了一部電影:追夢人( 天若有情 ),劉德華主演。 我被劇情與人設,深深著迷。 除了上學之外的時間,我就穿著相仿的牛仔裝、吹著一樣的髮型、無時不刻刁著煙、練習把麵包或是煙,從手掌背,拍彈到嘴裡的帥氣。 上課時,偷聽隨身聽
20251027 齋明寺 - 成之,不必在我 大溪齋明寺。 這裡曾經旅居一位實修實證的密教居士,與喇嘛廟的老師,有相同的傳承。 ( 喇嘛廟: https://clearnoon1974.pixnet.net/blog/post/171572683 ) 這位密教居士,曾
20250125 破地獄 這是一部「破執離苦」的好電影。 劇中,有很多值得反覆省思的金句: 1、人一出生,其代表著正在走往死亡的路上。 ( 想想正是如此。該如何面對與應用,就是人生的功課 ) 2、不止死人要超渡,生人也需要破地獄。 ( 地獄是什麼?超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可是在這三業裏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可是在這三業裏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