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念佛法門 ‧ 蕅益大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襌。


引 : 当麻曼荼羅図, 江戸時代

引 : 当麻曼荼羅図, 江戸時代

(圖片來源)


示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襌。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

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即現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譚玄。祇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

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得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咸得現前。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鉢。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

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裡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裡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裡許。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
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襌定。
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試自簡點。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貪瞋癡念猶自現起。是非人我猶自挂懷。間斷夾雜猶未除盡。妄想馳逐猶未永滅。種種他歧猶能惑志。便不為真念佛也。

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亦得。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饒汝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皆是生死岸邊事。臨命終時。決用不著。珍重 。


***


附 開示法語

蕅益大師答卓左車茶話

(原問博山啓附)

上堂則超佛越祖。接眾則權引中下。此流俗宗匠。未悟心法者。所必墮之窠臼。致襌教律及淨土諸法。俱失綱宗。俱成實法。智者無所適從。愚人蔑棄一切。有自來也。

佛言。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襌。如今弄虛頭。逞精魂漢。一味胡言亂語。定不如真實參究念佛底人。寧為上上人撥無淨土。令悟土即心。不應為中下人收作權乘。破壞真法。況法王於法自在。隨時應機。自無陳見。何必依他古宿 。揚襌抑淨。伏乞豎吹毛劍。擊塗毒鼓。大轉法輪。

如何是念佛門中。通身入理。向上一路。直踏毗盧頂上行作略。如何是學人初下手時。便離四句絕百非念佛。如何是念佛人最後極則淆譌處。腦後一鎚。從來宗門語句。壁立萬仞。一涉淨土。定屬廉纖。冀和尚將向來自性彌陀。惟心淨土等語。撇向一邊。親見如來境界。快說一番。震動大千世界。

宗乘與淨土。二俱勝妙法。眾生根性異。不免隨機說。向上一著。非淨非襌。即襌即淨。才言參究。已是曲為下根。果大丈夫。自應諦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設一念與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若念念與佛無間。何勞更問阿誰。故參究誰字。與攝心數息等。皆非淨土極則事也。

淨土極則事。無念外之佛 。為念所念。無佛外之念。能念於佛。正下手時。便不落四句百非。通身拶入。

但見阿彌陀佛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但生西方極樂一佛國土。即生十方諸佛淨土。此是向上一路。若捨現前彌陀。別言自性彌陀。捨西方淨土。別言惟心淨土。此是淆譌公案。

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惟佛一人居淨土。此是腦後一鎚。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誰敢收作權乘。憶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誰謂定屬廉纖。但能深信此門。依信立願。依願起行。則念念流出無量如來。 徧坐十方微塵國土。轉大法輪。照古照今。非為分外。何止震動大千世界而已。欲知衲僧家事。不妨借中峰一偈。通箇消息。

偈曰。
襌外不曾譚淨土。須知淨土外無襌。
兩重公案都拈卻。熊耳峰開五葉蓮。


《示念佛法門》 完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二河白道 —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 蕅益大師
.《金剛經破空論》 — 蕅益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蕅益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7會員
417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1/10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由夏蓮居老居士就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會集而成。原本艱澀繁複之文字,使之爽朗簡潔,但仍採用原文未改一字,謂千百年無量壽經之最善本。有此一經則大藏經均變成此經解釋之文。學佛終極目標就是導歸極樂。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本經為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Thumbnail
2025/01/10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由夏蓮居老居士就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會集而成。原本艱澀繁複之文字,使之爽朗簡潔,但仍採用原文未改一字,謂千百年無量壽經之最善本。有此一經則大藏經均變成此經解釋之文。學佛終極目標就是導歸極樂。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本經為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Thumbnail
2024/10/11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Thumbnail
2024/10/11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Thumbnail
2024/10/10
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極樂,了生死大事,得究竟解脫。佛弟子是不應該自殺的。因為一般人自殺時,必然會充滿瞋恨心和其他許多煩惱,這樣就會喪失了念佛正念,死後不但不可能往生淨土,相反還有墮落惡道的危險。要千忍百耐,頑強堅持!專心念佛,求生淨土。
Thumbnail
2024/10/10
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極樂,了生死大事,得究竟解脫。佛弟子是不應該自殺的。因為一般人自殺時,必然會充滿瞋恨心和其他許多煩惱,這樣就會喪失了念佛正念,死後不但不可能往生淨土,相反還有墮落惡道的危險。要千忍百耐,頑強堅持!專心念佛,求生淨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念佛一法。不出四種。一者念佛實相。即本覺理性。如大集等經所明是也。二者念佛法門。即種種三昧。如諸大乘經所明是也。三者念佛相好。即勝劣身相。如十六觀經所明是也。此三種念佛。勝則勝矣。非異方便。葢必洞明事理。深達境觀。上智猶難。鈍根絕分故也。四者念佛名號。即一心持名。如小本阿彌陀經所明是也。
Thumbnail
念佛一法。不出四種。一者念佛實相。即本覺理性。如大集等經所明是也。二者念佛法門。即種種三昧。如諸大乘經所明是也。三者念佛相好。即勝劣身相。如十六觀經所明是也。此三種念佛。勝則勝矣。非異方便。葢必洞明事理。深達境觀。上智猶難。鈍根絕分故也。四者念佛名號。即一心持名。如小本阿彌陀經所明是也。
Thumbnail
夫念佛三昧名為如來勝異方便。凡聖均收。利鈍悉被。 以一念頓歸佛海。可謂至圓至頓第一了義者也。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八
Thumbnail
夫念佛三昧名為如來勝異方便。凡聖均收。利鈍悉被。 以一念頓歸佛海。可謂至圓至頓第一了義者也。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八
Thumbnail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襌。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
Thumbnail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襌。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
Thumbnail
「念佛具足三學: 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圓瑛法師。釋迦說法四十九年。不出經律論三藏。三藏所詮。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經為定學藏。律為戒學藏。論為慧學藏。一句彌陀名號。一心稱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學。其圓妙為何如耶。又一心不亂。即念佛三昧功成。三昧是印度語。譯為正定。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得正定。
Thumbnail
「念佛具足三學: 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圓瑛法師。釋迦說法四十九年。不出經律論三藏。三藏所詮。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經為定學藏。律為戒學藏。論為慧學藏。一句彌陀名號。一心稱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學。其圓妙為何如耶。又一心不亂。即念佛三昧功成。三昧是印度語。譯為正定。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得正定。
Thumbnail
「念佛有勝方便 : 夢中常常能夠念佛。死時自能念佛往生。」— 圓瑛法師 勸修念佛法門 古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皆退墮因緣。不勝枚舉。 縱有一生精進用功到底。世緣已盡。功業未成。一經轉世。乃有隔胎之迷。竟昧前修。不能繼續。一墮紅塵。貪欲便生。仍舊沉淪苦海。不能超拔。
Thumbnail
「念佛有勝方便 : 夢中常常能夠念佛。死時自能念佛往生。」— 圓瑛法師 勸修念佛法門 古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皆退墮因緣。不勝枚舉。 縱有一生精進用功到底。世緣已盡。功業未成。一經轉世。乃有隔胎之迷。竟昧前修。不能繼續。一墮紅塵。貪欲便生。仍舊沉淪苦海。不能超拔。
Thumbnail
「念佛最為穩當 : 但肯老實念佛。無不往生淨土。一心求生淨土。自不至錯入歧路。亦不會中途成魔。」— 圓瑛法師 而念佛之人。但得信願行三資糧具足。臨終自然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永卸輪迴。而得解脫。極樂國中。蓮華化生。是為最後之生。壽命無量。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任運進修。自可一生成佛。直趣無上菩提。
Thumbnail
「念佛最為穩當 : 但肯老實念佛。無不往生淨土。一心求生淨土。自不至錯入歧路。亦不會中途成魔。」— 圓瑛法師 而念佛之人。但得信願行三資糧具足。臨終自然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永卸輪迴。而得解脫。極樂國中。蓮華化生。是為最後之生。壽命無量。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任運進修。自可一生成佛。直趣無上菩提。
Thumbnail
(二) 念佛即是修行 佛號納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口念佛號。不說閒言。古人云 :「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此即是口業修行。眾生身業。都為意業所驅使。意業不起念。身業無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攝。則身業清淨。此即是身業修行。
Thumbnail
(二) 念佛即是修行 佛號納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口念佛號。不說閒言。古人云 :「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此即是口業修行。眾生身業。都為意業所驅使。意業不起念。身業無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攝。則身業清淨。此即是身業修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