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後,以其一貫強硬的談判風格向各國施壓,從經貿、軍事到外交,每個國家都在因應他的策略變化。台灣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川普威脅要對台積電課徵100%關稅」。從川普過往的談判案例來看,他的策略通常包含以下幾種模式:
威脅關稅,逼迫讓步(哥倫比亞、加拿大、墨西哥)
挑戰國家主權,迫使調整戰略(丹麥、巴拿馬)
要求直接投資與利益交換(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
鼓勵國家「主動靠攏」以獲得美國支持(阿根廷、日本、烏克蘭)
台灣該如何應對這種局勢?確保在川普政府的壓力下,台灣仍能維護自身利益,甚至化危機為轉機。
《孫子兵法》講求「不戰而屈人之兵」,川普的談判方式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他的策略並非直接開戰,而是透過強烈的施壓,讓對手不得不讓步,最終達成他的戰略目標。
依《哈佛談判法》,川普的談判策略主要符合「極限施壓談判」的幾個特徵:
高喊極端要求:例如直接威脅對台積電課100%關稅。
強化自身權力優勢:例如利用美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讓對手難以反抗。
創造時間壓力:讓對手在短時間內做出讓步,避免更大的損失。
模糊最終目標:川普的最終目標可能不只是關稅,而是要台積電全面配合美國的半導體戰略。
根據《哈佛談判法》的「雙贏策略」,破解這種談判方式的方法包括:
確定核心利益,拒絕被牽著走(避免被對方設計的「選擇題」限制)。
提出替代方案,轉移對方注意力(提供非關稅讓步來換取緩解壓力)。
拉長談判時間,降低對方施壓效果(避免在高壓下立即做出讓步)。
強化自身談判籌碼,提高談判成本(例如提升台積電的戰略價值,讓美國難以割捨)。
根據《孫子兵法》與談判理論,台灣有幾種可行的策略來降低風險:
1. 採取「示之以利,動之以害」策略——主動提供合作方案
美國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掌控是長期戰略,而台積電是關鍵一環。因此,台灣可以:
強調「台積電對美國供應鏈的貢獻」,換取關稅豁免。
承諾進一步加碼在美投資,但要確保不影響台灣本土產業。
提供科技戰略合作方案,如與美國企業聯手開發軍用晶片,確保雙方互惠。
2. 採取「以迂為直」策略——增加台灣的戰略價值
丹麥在川普施壓下加強北極戰略,提升國際地位。台灣可以:
強化印太戰略角色,提升在美國亞太防線中的重要性,讓美國不敢隨意打擊台積電。
增加軍購與國防合作,讓美國在軍事上更依賴台灣,進而減少經濟壓力。
3. 採取「知彼知己」策略——避免直接對抗,靈活應對
川普的談判風格強勢,但不見得無法協商。台灣可以:
利用盟友影響川普,如透過日本、歐洲盟友共同對抗美國關稅政策,形成「國際聯合談判」。
模糊焦點,拉長談判時間,讓台積電有更多時間調整策略,避免倉促讓步。
川普的談判手法雖然強硬,但從《孫子兵法》與哈佛談判法來看,他其實是在「攻心為上」,並非一味強制執行。因此,台灣不能「被動應對」,而應該積極主動塑造局勢,透過提供替代方案、加強自身戰略價值,讓川普政府認知到「台灣的價值遠大於關稅收益」。
在這場談判中,台灣應該避免直接對抗,而是運用「以迂為直」策略,透過科技、軍事與外交的多層次談判,確保台積電的穩定發展,並持續鞏固與美國的關係。最終,這場看似危機的談判,或許能成為台灣提升國際地位的重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