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筆記:碎片之光 Fragments of Light

Eric H-avatar-img
發佈於心向上帝的旅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讀詩筆記:碎片之光 Fragments of Light

raw-image


有時候,我們的靈魂也像佩索阿筆下的花瓶,從某個無聲的瞬間跌落,摔成無數碎片。或許是一次突如其來的失敗,一段無法修復的關係,或是某個深夜,望著窗外的燈火,忽然覺得自己無處歸屬。這世界太大,常常卻感到渺小、破碎,彷彿連神的目光也掠過了我,不曾停留。

可是在那些散落成塵的時刻,我們開始看見,那些最細小的碎片,仍然還在微微閃光。


1

上週遇到一個朋友提到他小時候,以為信仰是一個堅固的東西,像一座高塔,可以抵禦風暴,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倒塌。可後來經歷很多事情以後才明白,信仰不是不摔碎,而是在摔碎後仍然存留。它是一種在破碎之後仍然向光生長走出破碎的能力。

《聖經》裡,約伯經歷了一場徹底的破碎。他失去了一切,坐在爐灰裡,朋友們圍著他,試圖用理性解釋他的苦難。他的妻子甚至勸他放棄神,像一片被遺棄的瓦片一樣躺在塵埃裡。可約伯沒有,他質問神,憤怒、疑惑,卻沒有離開。他的信仰不是堅不可摧,而是在最痛苦的時刻,仍然沒有熄滅。 最後明白「從前風聞有你,今日親眼看見禰」的經歷。

或許,真正的信仰正是在破碎的時刻顯現。不是因為完整,而是因為**哪怕破碎,仍然存在,仍然微微發光。**


2

有一年冬天,我經歷了一段至暗的時光。所有的事情都像被凍住了一樣,失去溫度,變得沉默無言。那是一個沒有光亮的季節,連祈禱都變得艱難。我問神:「祢在哪裡?為什麼我感覺不到祢?」

回答我的,不是雷鳴般的啟示,而是一束最微小的光。那天清晨,我從家門口走出,天還未亮,一片寂靜。我低頭看見,雪地上有一片小小的冰晶,在路燈的微光下,閃爍著溫柔的藍色。那光芒細碎,卻美得驚人。我忽然想起,《詩篇》裡曾說: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 119:105)

信仰並不總是燃燒的烈焰,它有時候只是一顆微光,一片碎片,一點點在黑暗裡仍然閃亮的東西。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神從未遠離。祂或許不總是轟轟烈烈地回應我們的困惑,但祂在無數微小的事物裡——在雪地上的冰晶,在冬夜裡的一點暖光,在一個朋友不經意的問候裡,在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對你的微笑裡。

祂始終在那裡。即便我們碎裂了,祂仍然用那些最細小的光,提醒我們,我們仍然是被看見的,仍然是被愛的。


3

信仰不是我們從不跌倒,而是即便跌倒,仍然有一隻手願意扶起我們。信仰不是我們從不哭泣,而是在哭泣的時候,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們:「我與你同在。」

佩索阿的詩裡,眾神冷漠地看著碎裂的花瓶,沒有人彎腰,沒有人伸出手。可在上帝的國度裡,祂不是遠遠地觀看,而是親自俯身,將我們的碎片撿起。祂不嫌棄我們的傷口,不嘲笑我們的脆弱,而是溫柔地將那些破碎的部分一一收攏。祂知道我們曾跌落,但祂也知道,我們仍然有光,仍然值得被愛。

如果你正在經歷一個黑暗的時刻,或許你會覺得自己已經粉碎了,被世界遺忘了。可請相信,你的每一片碎片,神都知道。你不是一只被丟棄的花瓶,你是一道仍然閃光的碎片,被祂小心翼翼地收藏著。


4

或許,這就是信仰的意義——不是逃避破碎,而是在破碎之後仍然相信,在塵埃裡仍然向光。無論世界如何摔碎我們,我們仍然有存在的意義,我們仍然可以反射天上的光。

所以,請別害怕。即使你的靈魂像佩索阿的花瓶一樣碎了,也請相信,在某個夜晚,某個不經意的時刻,你會發現自己的碎片在微微發光。而那光,正是上帝的手,溫柔地把你撿起。


费尔南多·佩索阿(葡萄牙语:Fernando Pessoa,1888年6月13日—1935年11月30日),生于里斯本,是葡萄牙詩人与作家。 他生前以詩集《使命》而聞名於世。


佩索阿 | 我的靈魂碎了,像一只花瓶


我的靈魂碎了,像一只空花瓶。

從台階上無可挽回地滾下。

從不小心的女僕手上滾落。

碎成比花瓶的瓷還要多的瓷片。

荒唐?不可能?我不肯定!

我有比我感到自己時更多的感覺。

我是四散而飛的瓷片,落在該抖搂抖搂了的門墊上。

我滾落的聲音,彷彿碎了一只花瓶。

那些斜倚在樓梯扶手上的神,

眼看著他們的女僕把我變成碎片。

他們沒有對她生氣。

他們寬宏大量。

除了只剩空的花瓶,我又能是什麼?

他們看著那些荒唐地具有意識的碎片,

碎片意識到自己而不是神。

他們看著,笑著。

他們沖著不小心的女僕寬宏大量地笑著。

巨大的樓梯延展出去,鋪著群星之毯。

在天體之間,一塊閃光的瓷片,閃光的釉皮朝下。

我的成果?我完整的靈魂?我的生活?

一塊碎片。

眾神仔細地看它,不知它為何躺在那兒。


Note


My soul shattered like an empty vase.


It fell irretrievably down the stairs.


If fell from the hands of the careless maid.


It fell, breaking into more pieces than there was china in the vase.


Nonsense? Impossible? I’m not so sure!


I have more sensations than when I felt like myself.


I’m a scattering of shards on a doormat that needs shaking.


My fall made a noise like a shattering vase.


All the gods there are lean over the stair rail


And look at the shards their maid changed me into.


They don’t get mad at her.


They’re forgiving. 


What was I but an empty vase?


They look at the absurdly conscious shards –


Conscious of themselves, not of the gods.


They look and smile.


They smile forgivingly at the unwitting maid.


The great staircase stretches out, carpeted with stars.


A shard gleams, shiny side up, among the heavenly bodies.


My work? My primary soul? My life?


A shard.


And the gods stare at it, intrigued, not knowing why it’s there.



avatar-img
216會員
307內容數
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會碼字的,然而,有時聖靈充滿就會情不自禁寫下幾行可以稱為感動的句子。能思想,能拿出手來寫,能post這裡,都是神的恩典。若不是出於神,一切都不會成為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ric 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木心的《從前慢》不僅是對過去時代的懷念,更是對時光與情感的深刻詮釋,引發了對信仰、生活節奏與內心寧靜的思考。文章以詩歌為引,探討了信仰如何帶來內心的平靜與慰藉,以及慢生活與信仰的關聯。
探討如何透過信仰戰勝自己,並非僅僅依靠自律,而是從心靈深處的更新開始,倚靠神的恩典,活出神所喜悅的生命。以聖經經文為基礎,闡述了認識自身軟弱、由內而外重塑生命、靠主得勝以及以信仰為根基堅持到底等重要步驟。
讀詩感悟:遲來的春天,依然是春天 Reflections on Poetry: A Late Spring Is Still Spring 費爾南多·佩索阿 Fernando Pessoa (1888年6月13日—1935年11月29日) 葡萄牙詩人、作家,20世紀葡萄牙現代主義詩歌
在人生旅程中經歷的孤獨、掙扎與成長,以及在信仰中找到的平安與意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然景觀,並將其與內心感受相融合,展現了對生命的深刻思考與體悟。
這篇小说根據舊約聖經《路得記》第三章改編,描述了路得和波阿斯的愛情故事。小說分為五章,詳細刻畫了路得的善良、堅韌和對婆婆的孝順,以及波阿斯的正直和仁愛。全文展現了路得如何在逆境中找到歸宿,以及上帝的恩典如何引領她走向幸福。
這篇文章以《傳道書》為靈感,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平靜與幸福的伦理。文章闡述幸福不在遙遠的未來,而在於當下每個微小而美好的時刻,例如與愛人相處、家人圍坐用餐、孩子伏案寫字的畫面。作者鼓勵讀者珍惜當下,享受生活中的點滴,因為幸福就在這些平凡的日常中。
木心的《從前慢》不僅是對過去時代的懷念,更是對時光與情感的深刻詮釋,引發了對信仰、生活節奏與內心寧靜的思考。文章以詩歌為引,探討了信仰如何帶來內心的平靜與慰藉,以及慢生活與信仰的關聯。
探討如何透過信仰戰勝自己,並非僅僅依靠自律,而是從心靈深處的更新開始,倚靠神的恩典,活出神所喜悅的生命。以聖經經文為基礎,闡述了認識自身軟弱、由內而外重塑生命、靠主得勝以及以信仰為根基堅持到底等重要步驟。
讀詩感悟:遲來的春天,依然是春天 Reflections on Poetry: A Late Spring Is Still Spring 費爾南多·佩索阿 Fernando Pessoa (1888年6月13日—1935年11月29日) 葡萄牙詩人、作家,20世紀葡萄牙現代主義詩歌
在人生旅程中經歷的孤獨、掙扎與成長,以及在信仰中找到的平安與意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然景觀,並將其與內心感受相融合,展現了對生命的深刻思考與體悟。
這篇小说根據舊約聖經《路得記》第三章改編,描述了路得和波阿斯的愛情故事。小說分為五章,詳細刻畫了路得的善良、堅韌和對婆婆的孝順,以及波阿斯的正直和仁愛。全文展現了路得如何在逆境中找到歸宿,以及上帝的恩典如何引領她走向幸福。
這篇文章以《傳道書》為靈感,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平靜與幸福的伦理。文章闡述幸福不在遙遠的未來,而在於當下每個微小而美好的時刻,例如與愛人相處、家人圍坐用餐、孩子伏案寫字的畫面。作者鼓勵讀者珍惜當下,享受生活中的點滴,因為幸福就在這些平凡的日常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最傷心的時候 只允許自己流一滴眼淚 卻始終沒有從臉頰滑落 悄悄逆流而上 成為了一小瓣雲朵的朝暮
Thumbnail
記憶在滴漏中點點滴滴地流去,靈魂也正一寸一寸地消逝 當我失去記憶時,是否我也失去靈魂 當我失去記憶時,我也將失去自己、失去了你 請你、請你,不要為我哭泣 請你、請你,替我幫我記憶 直到你無法負擔所有的過去 學庸2006.10.18/13:14 作品號03-0335-03
Thumbnail
我們留不住的,是對於時光的感傷 這是一首悼念逝去時光的詩作, 送走了舊有的時光,如同送走了一部分的自己, 但是光與影的嬉鬧依舊,更讓人無限感傷。
Thumbnail
「若你我的靈魂終將不完整,若你我的內心有一個需要耗費極大精力去補起來的缺漏,請不要讓傷心、懷疑主宰我們的情緒,因為那說不定是光照進來的方向。」 一顆參天大樹無論枝葉多麼繁茂也依舊無法完全遮擋住陽光,而在沒有樹葉遮擋的陰影裡灑下的光是不是便如同我們靈魂的缺漏一般,無法遮蔽住那就讓光灑進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詩句中的空白,以及空白所代表的意義和情感。從我的角度來看,有一些意義來自失去意義之後的殘骸。
Thumbnail
她的臉隨時因悲傷剝落 倚著牆壁默哀流淚 聽見內面有過的動靜 所有合身的裙子將會改造 或許是現在的枱布的前身 悄悄跟蹤到花園角落的花紋 她搶走了妳頭上的頭紗 為了為落花化妝免去墮落 她又用上了妳的褪色的口紅 把鏡盒的剝落部分移去 某些事物開始忘記了妳 邀請函上畫了
Thumbnail
一聲聲,淚落心上;一幕幕,回憶再次瀏覽
Thumbnail
照夜白/圖 貓落/文 一場廢盡千辛萬苦的圖文集 --《漠視錄》 《碎片》 我們都在彼此的身上 撿拾類似自己的碎片 總覺得能合得上 但 不斷說著 我想我懂 的你 終究是在找自己 而已 別找了 零零散散都還給我吧
Thumbnail
燈路那樣絕句般, 烙著韋編三絕的 一字一句階磚 拼湊而成的 你的步伐 若編纂 成書 應; 是寄錯的書。 街 點絳 流鶯的 久遠地吻。 一瓶乳雲。
我看到玻璃窗上有冷暖差下凝結形成的小水珠,然後我的眼淚就跟著那些小水珠,一顆一顆地順著玻璃滑落。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最傷心的時候 只允許自己流一滴眼淚 卻始終沒有從臉頰滑落 悄悄逆流而上 成為了一小瓣雲朵的朝暮
Thumbnail
記憶在滴漏中點點滴滴地流去,靈魂也正一寸一寸地消逝 當我失去記憶時,是否我也失去靈魂 當我失去記憶時,我也將失去自己、失去了你 請你、請你,不要為我哭泣 請你、請你,替我幫我記憶 直到你無法負擔所有的過去 學庸2006.10.18/13:14 作品號03-0335-03
Thumbnail
我們留不住的,是對於時光的感傷 這是一首悼念逝去時光的詩作, 送走了舊有的時光,如同送走了一部分的自己, 但是光與影的嬉鬧依舊,更讓人無限感傷。
Thumbnail
「若你我的靈魂終將不完整,若你我的內心有一個需要耗費極大精力去補起來的缺漏,請不要讓傷心、懷疑主宰我們的情緒,因為那說不定是光照進來的方向。」 一顆參天大樹無論枝葉多麼繁茂也依舊無法完全遮擋住陽光,而在沒有樹葉遮擋的陰影裡灑下的光是不是便如同我們靈魂的缺漏一般,無法遮蔽住那就讓光灑進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詩句中的空白,以及空白所代表的意義和情感。從我的角度來看,有一些意義來自失去意義之後的殘骸。
Thumbnail
她的臉隨時因悲傷剝落 倚著牆壁默哀流淚 聽見內面有過的動靜 所有合身的裙子將會改造 或許是現在的枱布的前身 悄悄跟蹤到花園角落的花紋 她搶走了妳頭上的頭紗 為了為落花化妝免去墮落 她又用上了妳的褪色的口紅 把鏡盒的剝落部分移去 某些事物開始忘記了妳 邀請函上畫了
Thumbnail
一聲聲,淚落心上;一幕幕,回憶再次瀏覽
Thumbnail
照夜白/圖 貓落/文 一場廢盡千辛萬苦的圖文集 --《漠視錄》 《碎片》 我們都在彼此的身上 撿拾類似自己的碎片 總覺得能合得上 但 不斷說著 我想我懂 的你 終究是在找自己 而已 別找了 零零散散都還給我吧
Thumbnail
燈路那樣絕句般, 烙著韋編三絕的 一字一句階磚 拼湊而成的 你的步伐 若編纂 成書 應; 是寄錯的書。 街 點絳 流鶯的 久遠地吻。 一瓶乳雲。
我看到玻璃窗上有冷暖差下凝結形成的小水珠,然後我的眼淚就跟著那些小水珠,一顆一顆地順著玻璃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