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瀨頭+大楊油庫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清水荒山裡的晴空

清水荒山裡的晴空

昨日趁著好天氣,騎上我的小機車走了趟清水,主要是走踏小學時常去的石瀨頭遺構。追憶起來,上一次踏上石瀨頭的壩體已經是二十多年前,那次是跟著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的活動,再之前,那就是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石瀨頭是日治時期的防洪遺構,日本人在台中清水作出許多建設,中部大甲郡役所不是設置在大甲,而是設置於同屬大甲郡的清水。然而位於清水牛罵頭山(國民政府更名為鰲峰山)裡的荒溪, 一直有著山洪暴發的潛在威脅,且荒溪的河床遠高於清水鎮。因此日本政府在荒溪行水區的治水工程中,利用鵝卵石壘成兩道壩體,一來引導水流,重要的功能就是作為防洪堤壩,兩道堤防各數百公尺,不算長,主要就是護著清水鎮的頭頂。

兒時記憶中,壩體的鵝卵石是用鐵絲網箍住的石籠,現今再去看,鐵絲籠沒有了,壩體的鵝卵石重新壘疊過,看得出遺構有受到妥善養護,現在算是鰲峰山公園的部分設施。小時候父親常帶著我及弟弟去走那壩體玩耍,那壩體高出河床很多呀,剛開始很害怕,那一不小心滾下去還得了。但一下子習慣就不怕了,還會在壩體上追逐跑跳,畢竟壩體對於人在上面行走而言,還算相當大。現今河床一邊闢為汽車道,另一邊是長滿了以相思木為主的雜木林,環山休閒步道穿梭其間,高於樹冠的壩頂感覺上也不再那麼高了。

防洪的建設不只是日本人有做,國民政府也有做。1959年87水災重創台灣中南部,由國軍陸軍裝甲兵嵩山部隊構工建立,將荒溪開闊的河床以滯洪池的概念構築緩水壩體,原本滿是鵝卵石的河床,因其泥沙淤積,如今也是荒煙漫草遺及灌木、甚至是小株喬木叢生。

所以,現在整個鰲峰山公園,以及一個看起來超厲害的自由車比賽場館,都是設置在滯洪池當中😅😅。

看完防洪遺構,走下階梯步道來到清水區街市,首先遇到的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主祀觀世音菩薩的紫雲巖。進去上柱香(實際上是七柱),在廟旁小店吃了碗鴨肉湯麵,清甜的湯頭,滿碗軟嫩的無骨鴨肉片,一碗才80元,午餐大滿足。

接下來驅車經過清水鬼洞,小時候進去時稱之為黑洞,繼續騎行於山道上往大楊前去。我想去另一個軍事遺構:大楊油庫。那裡,我還沒去過。往油庫的山道,沿途雖然經過不少墓地,但穿梭林蔭的山徑景色優美,落葉喬木的枝枒間隙中,有著藍天底下的閒適蕭瑟,且美且舒服。

大楊油庫,是越戰期間的美軍軍事構築,主要功能在於儲存B29轟炸機的龐大油料。戰後因失去功能,於1999年陸續拆除。原本七座油庫拆掉兩座時,當地民眾趕緊求援牛罵頭文化協進會介入干預,最後終於募資60萬元,向軍方買下一座保存至今。然這最後一座不知是因為自然毀損,還是當時已進入拆除進度被搶救下來,庫頂與西南庫體一部分已被拆除,相當可惜。不過還好有留下這座油庫,為那段美軍在台灣的軍事歷史留下見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乙二浮想事務所
129會員
493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發表一些我所寫的觀察閒聊、小說,以及一些關於文學、電影的心得隨筆。
乙二浮想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都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時代變遷、都心轉移、或是人流改向等因素,原本的繁華難免在時間洪流中退去。區域如此,區域中的建築亦是如此,這樣的現象尤以商場建築更為普遍。商業建築隨著商機的消逝,若是再加上發生過幾起公共安全事件,在都會消長中成為人去樓空的廢墟幾乎是必然的命運。
Thumbnail
2025/04/24
都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時代變遷、都心轉移、或是人流改向等因素,原本的繁華難免在時間洪流中退去。區域如此,區域中的建築亦是如此,這樣的現象尤以商場建築更為普遍。商業建築隨著商機的消逝,若是再加上發生過幾起公共安全事件,在都會消長中成為人去樓空的廢墟幾乎是必然的命運。
Thumbnail
2025/04/22
對於弓箭,您印象中應該是什麼模樣? 現代人絕少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實用功能被歷史淘汰的冷兵器,當然發生反向上弦的錯誤似乎無可厚非。然而在古代也會有這樣的錯誤發生,原因呢?
Thumbnail
2025/04/22
對於弓箭,您印象中應該是什麼模樣? 現代人絕少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實用功能被歷史淘汰的冷兵器,當然發生反向上弦的錯誤似乎無可厚非。然而在古代也會有這樣的錯誤發生,原因呢?
Thumbnail
2025/04/13
之前介紹過我使用的 弓 ,今天來閒聊開弓放箭的扣弦工具:扳指。 拉弦開弓看似沒什麼,但真正開過殺傷力僅最低程度的弓就能知道,開弓時弓弦施加在手指上的壓力相當大,若是沒有使用適當的工具保護手指,手指頭很快就 會受傷。因應不一樣的扣弦方式,有著不同保護手指的工具。
Thumbnail
2025/04/13
之前介紹過我使用的 弓 ,今天來閒聊開弓放箭的扣弦工具:扳指。 拉弦開弓看似沒什麼,但真正開過殺傷力僅最低程度的弓就能知道,開弓時弓弦施加在手指上的壓力相當大,若是沒有使用適當的工具保護手指,手指頭很快就 會受傷。因應不一樣的扣弦方式,有著不同保護手指的工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昨日趁著好天氣,騎上我的小機車走了趟清水,主要是走踏小學時常去的石瀨頭遺構。追憶起來,上一次踏上石瀨頭的壩體已經是二十多年前,那次是跟著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的活動,再之前,那就是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石瀨頭是日治時期的防洪遺構,日本人在台中清水作出許多建設,中部大甲郡役所不是設置在大甲,而是設置於
Thumbnail
昨日趁著好天氣,騎上我的小機車走了趟清水,主要是走踏小學時常去的石瀨頭遺構。追憶起來,上一次踏上石瀨頭的壩體已經是二十多年前,那次是跟著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的活動,再之前,那就是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石瀨頭是日治時期的防洪遺構,日本人在台中清水作出許多建設,中部大甲郡役所不是設置在大甲,而是設置於
Thumbnail
0403震災中,這座在大清水隧道前面掉下去的下清水橋,是在1970年前後完工使用的,後來歷經護欄改建等工程大約使用了50年以上,在1988年大清水隧道完工前,一直是走隧道口左邊靠海的舊路,隧道通車順道改建安全性較高的紐澤西護欄,隧道口則是筆直朝向橋面。在經過了50年以上的惡操和載重車日夜輾壓,下清水
Thumbnail
0403震災中,這座在大清水隧道前面掉下去的下清水橋,是在1970年前後完工使用的,後來歷經護欄改建等工程大約使用了50年以上,在1988年大清水隧道完工前,一直是走隧道口左邊靠海的舊路,隧道通車順道改建安全性較高的紐澤西護欄,隧道口則是筆直朝向橋面。在經過了50年以上的惡操和載重車日夜輾壓,下清水
Thumbnail
川根本町位於靜岡縣中部,北與長野縣接壤,町域沿大井川而形成,面積496.72平方公里,地形以大起伏山地為主,97%為山地,海拔落差超過2,400米,最高點是光山,海拔2,592m,北部是大井川幹流和須又河流域的赤石山脈南部,河流形成溝壑蜿蜒,有美麗的森林和山谷,也有很多山體崩塌,村莊位於低地、梯田和
Thumbnail
川根本町位於靜岡縣中部,北與長野縣接壤,町域沿大井川而形成,面積496.72平方公里,地形以大起伏山地為主,97%為山地,海拔落差超過2,400米,最高點是光山,海拔2,592m,北部是大井川幹流和須又河流域的赤石山脈南部,河流形成溝壑蜿蜒,有美麗的森林和山谷,也有很多山體崩塌,村莊位於低地、梯田和
Thumbnail
回到河口湖駅,在有富士山背景的Lawson簡單吃了午餐,搭13:20的高速巴士往三島,亞璇說在山中湖附近看富士山會覺得觸手可及,有時間可在該站下車瞧瞧,但我們不想再多耗時走馬看花,便一車到底。15:00左右抵三島駅,南口距我們的旅舍昭明館只有150公尺,拖著行李2分鐘也走到了,這裡離預定的賞櫻點三嶋
Thumbnail
回到河口湖駅,在有富士山背景的Lawson簡單吃了午餐,搭13:20的高速巴士往三島,亞璇說在山中湖附近看富士山會覺得觸手可及,有時間可在該站下車瞧瞧,但我們不想再多耗時走馬看花,便一車到底。15:00左右抵三島駅,南口距我們的旅舍昭明館只有150公尺,拖著行李2分鐘也走到了,這裡離預定的賞櫻點三嶋
Thumbnail
前幾天啊,其實也就是4/2,小姜姐傳來了櫻花的照片⋯⋯ 天兒啊,我只能說,直接美哭!還好當年住那裡的時候,有好好的、相當認真的、珍惜當下的在過日子。 我就住在平安神宮走路五分鐘的地方,離照片中的疏水道,走路大概八分鐘吧?其實我不是很確定,因為其實我都騎腳踏車啦 XDD
Thumbnail
前幾天啊,其實也就是4/2,小姜姐傳來了櫻花的照片⋯⋯ 天兒啊,我只能說,直接美哭!還好當年住那裡的時候,有好好的、相當認真的、珍惜當下的在過日子。 我就住在平安神宮走路五分鐘的地方,離照片中的疏水道,走路大概八分鐘吧?其實我不是很確定,因為其實我都騎腳踏車啦 XDD
Thumbnail
江戶時代時開鑿高瀨川連結京都中心、淀川和伏見一帶,全程11公里,運河便捷了運送木材、米鹽等等物資,帶來龐大經濟效益,以前共有九處,現在只復原一之船入史蹟。
Thumbnail
江戶時代時開鑿高瀨川連結京都中心、淀川和伏見一帶,全程11公里,運河便捷了運送木材、米鹽等等物資,帶來龐大經濟效益,以前共有九處,現在只復原一之船入史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